?

農產品價格體系與流通模式研究

2014-07-25 09:05陳御釵石大立
南方農村 2014年2期
關鍵詞:農產品

陳御釵+石大立

摘 要:本文基于農產品價格體系設計與分析的基礎上,剖析農產品銷售中個體農戶型、農業龍頭企業主導型和合作型3種流通模式中各主體的市場地位以及各流通模式的利弊,并在對合作型流通模式的利益雙方進行博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發展合作型流通模式的有關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價格體系;流通模式;合作博弈

中圖分類號:F3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697(2014)02-0040-05

隨著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專業化水平的提高,農民面臨的市場風險越來越大,開始出現“賣難”問題,與此同時,分散的農戶在與農產品流通環節上其他利益主體的博弈過程中處于越來越不利的地位。因此,創新農產品流通模式、提高流通效率和保護農民利益,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文研究農產品價格體系,分析并優選流通模式,通過提高農民在流通領域的組織化程度來提高流通效率、減少市場風險、保護農民利益,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農產品價格體系設計與分析

價格體系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內各種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的價格相互關系的有機整體,體現了各種價格之間互相聯系、相互制約的內在關系[1]。價格體系的核心就是要平衡銷售渠道中各參與者的利益關系。

對農產品價格體系的研究主要是在對各參與者利益關系分析的基礎上,通過適當的措施維護各類價差,使得渠道各環節利益得以平衡,從而更好地建設銷售渠道,為買賣雙方服務。同時需要考慮農產品生產與銷售的特殊性,因為季節、產量、銷地、質量、天氣等多種因素都會影響產品的價格及價差。

(一)農產品價格體系設計的原則

農產品價格體系設計時應遵循以下兩個原則:一是價格體系應基于流通方式并為銷售體系服務。設計價格體系的目的是要研究渠道中各主體的利益關系,所以價格體系設計的目的是為銷售體系服務的;另一方面,只有通過流通,各主體的利益才能得以實現,所以價格體系的設計必須基于流通方式。二是價格體系應實現利益均衡,確保內外部利益。市場經濟環境下,各流通主體都是為逐利而存在的,價格體系應考慮各方利益,實現利益均衡。

(二)農產品價格體系設計

設計農產品價格體系,應先研究農產品的銷售體系,主要包括銷售渠道中買賣雙方的類別以及買賣中農產品的定價方式。農產品銷售渠道中的買方有各級批發商、農業龍頭企業公司、農產品加工企業和最終消費者等等,賣方有分散的農戶和合作組織等等。其銷售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農產品銷售體系

定價方式 買方

批發商 公司 加工企業 超市 家庭

賣方 農戶 買方定價或

雙方議價 買方定價 買方定價 買方定價或

雙方議價 賣方定價或

雙方議價

合作組織 雙方議價 雙方議價 雙方議價 雙方議價 賣方定價

由表1中的買賣雙方可以形成各種組合,每一種組合占據一條價格鏈。在每一條價格鏈上標注全部價格,先從靜態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假設農產品的市場零售價是可以定價的,并設置從零售價到農民成本價之間每一層級的價格,同時排除了一些特殊因素的影響,如由于天氣問題導致欠收而使得成本價高于批發價,或者因為損耗問題而使批發價高于銷售價。自上而下設置了市場最高折扣價、特殊優惠折扣價、二級批發價和一級批發價四種價格,規定每個價格之間都有合理的價差空間,無論怎么變動其中的某項價格,都不會出現價格倒掛的現象。得到農產品價格體系(如圖1所示),圖中星號代表交易價格所在位置或區間。

圖1 農產品價格體系

(三)農產品價格體系分析

由表1和圖1中可以看出,以農戶為銷售主體的各種模式中,定價權集中于買方,農戶的議價能力較差,議價空間有限,利益的主體傾向于批發商、公司、加工企業及超市等;而如果通在合作組織銷售農產品,則其定價方式基本都是由買賣雙方協商確定,賣方的議價能力大大提高,價格所在區間也隨著向上提升。

二、農產品流通模式討論

(一)農產品流通模式分類

農產品的價格體系要通過流通來實現,由于流通過程中每條價格鏈上的市場主導者不同,筆者根據這種差異,將農產品流通模式分為三類:個體農戶型流通模式、農業龍頭企業主導型流通模式和合作流通模式。

1.個體農戶型流通模式

個體農戶型流通模式的具體形式有:“農戶—中介”、“農戶—批發商”等形式。其特點是獨立分散的農戶與收購商討價還價或者直接到市場銷售,屬于一次性交易。農戶與其它主體的關系為純粹的市場關系,它適用于低頻率交易(目前普遍采用的傳統農產品流通模式屬于此類);在這個模式中,處于市場主導地位的是批發市場,小農戶在這里沒有太大的議價能力。這種模式的流通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以批發市場為中心的個體農戶型流通模式

2.農業龍頭企業主導型流通模式

農業龍頭企業主導型流通模式的具體形式有“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形式。農戶為了規避風險與農業龍頭企業簽訂—系列或松或緊的長期契約來替代市場中相應的一系列臨時性交易關系。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前向一體化活動增強整個供應鏈的市場競爭地位,可以大大節約市場交易成本。這種流通模式的市場主導者為龍頭企業,農戶在流通中處于相對弱勢,沒有太大的議價能力。其流通流程如圖3所示。

圖3 以龍頭企業為中心的企業主導型流通模式

3.合作型流通模式

合作型流通模式主要包括:“農戶—合作組織—批發商”、“農戶—合作組織—加工企業”、“農戶—合作組織—超市”(“農超對接”)等具體形式。農戶通過合作經濟組織與流通領域的其他參與者進行合作,相互之間通常有穩定合約約束雙方行為,保證雙方利益,二者關系屬于雙邊規制型。這種模式中,農戶是通過合作組織與其它主體發生市場關系,合作組織代表著農戶的利益,在流通中具有市場主導地位,其流通流程如圖4所示。

圖4 以合作組織為中心的合作流通模式

(二)農產品流通模式分析與選擇

目前上述三種不同的強勢流通主體均在農產品流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如個體農戶流通模式中作為流通主體的批發市場或中介,其組織化程度低,從而催生了多級販銷商,使流通環節冗長,渠道流通不暢[2]。在以公司為主導的流通模式中,龍頭企業與農戶溝通不到位,雙方存在著信息壁壘,缺少嚴謹的契約手續,農戶毀約成本較低,合同履約率較低。以批發市場為主體和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的銷售渠道都同時存在渠道主體對渠道成員的整合作用不夠,從而產生一系列的供求問題。

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民自發組成的互助經濟組織,可以發揮銜接農產品流通環節的紐帶作用,提高農民的市場化和組織化程度,緩解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小農戶經常因為現代銷售渠道中存在的資產與資本門檻而被拒之門外,通過加入合作社,分散經營的小規模農戶連接在一起,“抱團”發展形成規?;?,從而贏得市場話語權,融入現代銷售渠道,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的對接。

三、合作型流通模式下農戶與合作組織的利益博弈

基于合作組織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創新是一種流通組織形式的創新,是農村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農業合作組織的建立,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農民生產的產品由合作組織統一收購和銷售,并依據交易規則,簽訂合同 [3]。合作組織代表農戶的利益,在銷售鏈中處于主導地位,改變了農民在交易過程中的“弱勢”地位。然而,農民是否愿意加入合作組織,并履行合同約定,關鍵在于農戶與合作組織間的利益博弈。

(一)利益博弈概述

博弈論是研究決策主體間相互作用和決策的理論,有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強調的是團體理性以及整體最優;非合作博弈強調的是個人理性,個人決策最優,其結果是個人理性行為導致集體的非理性(即非整體最優) [4]。

(二)農戶與合作組織的利益分析

利益分配是指供應鏈上各成員企業在合作的期間內共同努力創造利益,然后按照一定的原則或者事先的規定進行分配,獲取各自應得份額的過程。利益是供應鏈上成員企業合作的基礎,出于獲取更多利益的意愿,供應鏈上的成員企業才樂于合作,因此供應鏈上成員利益分配非常關鍵。利益分配不均,供應鏈就難以穩定、持久,但是如果沒有供應鏈上成員企業的合作,也就談不上什么利益,合作是獲得利益的前提[5]。

假設農戶X未參股合作組織,其產量為QX,那么作為X農戶的單位產品經濟利益只來源于農產品成本價Cf與合作組織收購價P0之間的差價即P0-Cf,農戶X的總收益為QX*(P0-Cf);如果農戶X參股合作組織的運營,那么其經濟利益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收購價與成本價之間的差價,第二是分紅所得DX,這樣,其總收益應為QX*(P0-Cf)+DX。

合作組織的收益等于農產品售出價S與收購價P0的差價,再扣除合作組織的運營成本CO,包括日常運營成本C1,物流成本C2和農產品貨損C3等,設合作組織總收購回來的產品數量為QT,則合作組織的總收益為QT*(S-P0)-CO,這時合作組織的收益大小關鍵在于售出價的高低。

由圖1可以看出,通過合作組織參與市場競爭,總的談判能力提高了,價格空間也較大。如果將農戶利益與合作組織利益加總,可以看出,只要收購價的提高足以彌補合作組織的運營費用,則農戶與合作組織的總收益都可以提高。

(三)農戶與合作組織的利益博弈

以上的分析是基于農戶愿意與合作組織,并在每一次交易中都遵守交易規則,而事實上,農產品交易過程的違約行為屢見不鮮,自上世紀80年代起步以來,我國訂單農業一直處于高接受度和低履約率的矛盾之中。一方面,訂單農業改變了過去農戶跟風生產的現象,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農戶對之普遍歡迎。另一方面,當市場價高于訂單價格時,農戶容易違約,反之則企業面臨虧損,故訂單履約率偏低。據中國社科院相關研究顯示,我國訂單農業履約率不足30%。合作組織的運營是否會陷入這違約魔咒中呢?我們可以對農戶與合作組織間的利益進行博弈分析。

首先,作為農民自己的合作組織,一般情況不會出現違約,除非經營不下去導致解體,那么這里只考慮農民的履約選擇。另外,農民不履約的原因一定是市場行情較好時,也就是市場向農民收購價PM大于合作組織的協議價P0,設農民X參股合作組織與否為參數K(參與時K取1,不參與時取0),則農民守信時獲得總利益為QX*(P0-Cf)+KDX,不守信時獲得的利益為QX*(PM-Cf),但不守約時有可能引起信譽損失且引致未來收益損失,設這項損失的貼現值為G,則農民不守信時的總收益為QX*(PM-Cf)-G。

農民守約時合作組織的利益為QT*(S-P0)-CO,農民不守約時合作組織的收益為-C1,可以得到市場行情好時博弈雙方的收益矩陣(如表2所示)。

表2 市場行情好時博弈雙方的收益矩陣表

收益 合作組織

守信 違約

農戶X 守信 QX*(P0-Cf)+KDX,

QT*(S-P0)-CO --,--

違約 QX*(PM-Cf)-G,

-C1 --,--

從表2中可以看出,當QX*(P0-Cf)+KDX

四、結論與相關建議

由于制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在于規模小、素質低、實力弱的分散小農戶在市場交易中處于弱勢地位,特別是隨著物流網絡的聯通,農產品主要消費地之間已形成了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格局。應對“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應建立農業合作組織,利用合作組織的優勢,實行規?;洜I、標準化生產,實現農業生產規模效益;同時進行規模組織對接,從而保障農民獲得產業鏈的正常利潤,推動農業產業化高效運轉。

合作型流通模式得以實現的前提條件是合作組織的穩健運營。企業的經營法寶是開源節流,合作組織也一樣。一方面要提高利益,這里的利益不是指壓低農產品收購價而獲利,而是應該提高農產品售出價S與市場向農民收購價PM之間的差價,也就是說通過合作組織提高談判能力,從而使得農產品能賣出更好的價格;另一方面要減少運營成本,包括日常運營成本,物流成本和貨損貨差等。根據以上分析,對發展合作流通提出以下建議:

(一)通過差異化戰略,形成農產品品牌,提升農產品的市場價值

合作組織可以根據市場的偏好制定相應產品的差異化戰略,從而提升農產品的價值。如采用以質量取勝的策略。例如: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變得越來越關注。由于綠色和有機農產品具有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等特性,可以通過生產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然后通過注冊申請,形成品牌產品,發揮品牌優勢,提高農產品的市場價值。實現小農戶單打獨斗無法實現的附加價值,從而使農戶更加依附于合作組織,確保合作組織的運行基礎。

(二)借助政府扶持,發展物流業,提高流通效率

合作流通發展的另一個瓶頸問題來自于農產品的損耗,這種損耗主要來源于兩部分,一是裝卸搬運引起的貨損,二是由于保鮮技術引起的貨損。據國家發改委統計,目前我國冷鏈物流比例尚且不高,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是5%、15%和23%,冷藏運輸率分別是15%、30%和40%,都遠遠低于發達國家,保鮮技術成了農產品損耗的關鍵。合作組織可以通過政府扶持來解決這個問題,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鼓勵農村發展合作經濟,扶持發展規?;?、專業化、現代化經營,允許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允許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允許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庇袟l件的合作組織可以引入政府資金,更新物流設備,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引入冷鏈環境,減少農產品在最終消費前的損耗量,提高流通效率,從而降低運營成本。

參考文獻:

[1]楊繼瑞.價格理論與實踐[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8.

[2]朱華友,謝恩奇.區域農產品流通模式研究——基于浙江省

金華市的實地調查[J].農業經濟問題,2013(10):63-68.

[3]張躍,毋俊芝.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產品流通中的作用[J].

中國國情國力,2010(6):23-25.

[4]鄭長德.博弈論及其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M].成都:成都電

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5]穆懷中.會保障適度水平研究[J].經濟問題,1997(2):56-63.

(責任編輯:湯欽樂)

由于制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在于規模小、素質低、實力弱的分散小農戶在市場交易中處于弱勢地位,特別是隨著物流網絡的聯通,農產品主要消費地之間已形成了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格局。應對“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應建立農業合作組織,利用合作組織的優勢,實行規?;洜I、標準化生產,實現農業生產規模效益;同時進行規模組織對接,從而保障農民獲得產業鏈的正常利潤,推動農業產業化高效運轉。

合作型流通模式得以實現的前提條件是合作組織的穩健運營。企業的經營法寶是開源節流,合作組織也一樣。一方面要提高利益,這里的利益不是指壓低農產品收購價而獲利,而是應該提高農產品售出價S與市場向農民收購價PM之間的差價,也就是說通過合作組織提高談判能力,從而使得農產品能賣出更好的價格;另一方面要減少運營成本,包括日常運營成本,物流成本和貨損貨差等。根據以上分析,對發展合作流通提出以下建議:

(一)通過差異化戰略,形成農產品品牌,提升農產品的市場價值

合作組織可以根據市場的偏好制定相應產品的差異化戰略,從而提升農產品的價值。如采用以質量取勝的策略。例如: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變得越來越關注。由于綠色和有機農產品具有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等特性,可以通過生產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然后通過注冊申請,形成品牌產品,發揮品牌優勢,提高農產品的市場價值。實現小農戶單打獨斗無法實現的附加價值,從而使農戶更加依附于合作組織,確保合作組織的運行基礎。

(二)借助政府扶持,發展物流業,提高流通效率

合作流通發展的另一個瓶頸問題來自于農產品的損耗,這種損耗主要來源于兩部分,一是裝卸搬運引起的貨損,二是由于保鮮技術引起的貨損。據國家發改委統計,目前我國冷鏈物流比例尚且不高,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是5%、15%和23%,冷藏運輸率分別是15%、30%和40%,都遠遠低于發達國家,保鮮技術成了農產品損耗的關鍵。合作組織可以通過政府扶持來解決這個問題,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鼓勵農村發展合作經濟,扶持發展規?;?、專業化、現代化經營,允許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允許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允許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庇袟l件的合作組織可以引入政府資金,更新物流設備,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引入冷鏈環境,減少農產品在最終消費前的損耗量,提高流通效率,從而降低運營成本。

參考文獻:

[1]楊繼瑞.價格理論與實踐[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8.

[2]朱華友,謝恩奇.區域農產品流通模式研究——基于浙江省

金華市的實地調查[J].農業經濟問題,2013(10):63-68.

[3]張躍,毋俊芝.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產品流通中的作用[J].

中國國情國力,2010(6):23-25.

[4]鄭長德.博弈論及其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M].成都:成都電

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5]穆懷中.會保障適度水平研究[J].經濟問題,1997(2):56-63.

(責任編輯:湯欽樂)

由于制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在于規模小、素質低、實力弱的分散小農戶在市場交易中處于弱勢地位,特別是隨著物流網絡的聯通,農產品主要消費地之間已形成了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格局。應對“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應建立農業合作組織,利用合作組織的優勢,實行規?;洜I、標準化生產,實現農業生產規模效益;同時進行規模組織對接,從而保障農民獲得產業鏈的正常利潤,推動農業產業化高效運轉。

合作型流通模式得以實現的前提條件是合作組織的穩健運營。企業的經營法寶是開源節流,合作組織也一樣。一方面要提高利益,這里的利益不是指壓低農產品收購價而獲利,而是應該提高農產品售出價S與市場向農民收購價PM之間的差價,也就是說通過合作組織提高談判能力,從而使得農產品能賣出更好的價格;另一方面要減少運營成本,包括日常運營成本,物流成本和貨損貨差等。根據以上分析,對發展合作流通提出以下建議:

(一)通過差異化戰略,形成農產品品牌,提升農產品的市場價值

合作組織可以根據市場的偏好制定相應產品的差異化戰略,從而提升農產品的價值。如采用以質量取勝的策略。例如: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變得越來越關注。由于綠色和有機農產品具有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等特性,可以通過生產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然后通過注冊申請,形成品牌產品,發揮品牌優勢,提高農產品的市場價值。實現小農戶單打獨斗無法實現的附加價值,從而使農戶更加依附于合作組織,確保合作組織的運行基礎。

(二)借助政府扶持,發展物流業,提高流通效率

合作流通發展的另一個瓶頸問題來自于農產品的損耗,這種損耗主要來源于兩部分,一是裝卸搬運引起的貨損,二是由于保鮮技術引起的貨損。據國家發改委統計,目前我國冷鏈物流比例尚且不高,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是5%、15%和23%,冷藏運輸率分別是15%、30%和40%,都遠遠低于發達國家,保鮮技術成了農產品損耗的關鍵。合作組織可以通過政府扶持來解決這個問題,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鼓勵農村發展合作經濟,扶持發展規?;?、專業化、現代化經營,允許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允許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允許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庇袟l件的合作組織可以引入政府資金,更新物流設備,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引入冷鏈環境,減少農產品在最終消費前的損耗量,提高流通效率,從而降低運營成本。

參考文獻:

[1]楊繼瑞.價格理論與實踐[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8.

[2]朱華友,謝恩奇.區域農產品流通模式研究——基于浙江省

金華市的實地調查[J].農業經濟問題,2013(10):63-68.

[3]張躍,毋俊芝.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產品流通中的作用[J].

中國國情國力,2010(6):23-25.

[4]鄭長德.博弈論及其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M].成都:成都電

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5]穆懷中.會保障適度水平研究[J].經濟問題,1997(2):56-63.

(責任編輯:湯欽樂)

猜你喜歡
農產品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海南省計劃打造千個“三品一標”產品
山東壽光農產品批發市場最新蔬菜
河南省級特色農產品品牌一覽表
山東壽光農產品批發市場最新蔬菜行情
5月上旬重要農產品和農資價格
農業部暫停和取消部分無公害農產品檢測機構資質
農產品爭奇斗艷
農產品競爭力問題的理論性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