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是為了稱贊滕子京嗎

2014-07-26 20:13王蓓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8期
關鍵詞:滕子京岳陽樓記岳陽樓

《語文教學與研究》(上旬版2013.12)刊登的陳小飛老師的《〈岳陽樓記〉對滕子京的贊揚》一文中,陳老師認為作者寫作的“真正目的應該是為了稱贊滕子京”,為了證明這個觀點,作者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一是認為寫景的目的是為了贊揚人;二是認為滕子京心胸寬廣,為人坦蕩,“借寫洞庭湖的闊大氣勢來暗示滕子京的胸懷如洞庭湖一樣寬廣博大”;三是贊揚他胸懷國家,心系蒼生。對此觀點,筆者頗不能認同。

可以把以上內容歸結到三個問題上進行思考:一是《岳陽樓記》寫景的目的究竟何在?二是滕子京真是胸懷“如洞庭湖一樣寬廣博大”之人嗎?三是范仲淹是個什么樣的人?解決了這三個問題,就可以相對準確地解釋此文的寫作目的了。

一.《岳陽樓記》寫景的特色和用意究竟是什么?

陳老師文章中認為《岳陽樓記》所寫的“悲景”和“樂景”,是為了構成對比,體現其政績顯著有作為。范仲淹用看似寫景,實則抒情的筆調把滕子京來到巴陵郡前后的狀況進行對比,目的在于展現他的政績,大力夸贊他的作為。

關于《岳陽樓記》的成文,在文學史上一直是有爭論的。很長時間以來,有一種論調占據主流,即認為范仲淹是根據滕子京派人送來的《洞庭秋晚圖》,并綜合概括了他家鄉(蘇州吳縣)太湖等江南湖泊的景色寫成此文的,他一生并未到過洞庭湖和岳陽樓。也有人考證出范仲淹小時候曾經在洞庭湖東岸讀過書。我們認為這些對文章的價值并無本質影響,倒是文章中寫景的特色確實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大家勢必都會注意到文章在寫景上做了大范圍的攝取,卻從來沒有細致入微的刻畫某一處或者某一種景物。作者所寫的一切并非岳陽樓上所能見到,而像是坐在飛機上低飛于洞庭湖上空,任目光掃視,無限山河盡入心中。似乎所有的景色盡收眼底,卻也只是留下微云飛花,并沒有一種景色被作者著意描摹。由此可見作者用意不在一草一花一石一樹,而是縱橫開闔,潑墨寫意。如此氣勢博大的景物,引發的議論抒情也必然是情懷開闊,氣象萬千。如果寫景的目的是為了贊揚滕子京這樣一個具體的人,那么何不精心描繪、托物寓意?自屈原以來就有用香草美人喻君子的傳統,課文中現成的“岸芷汀蘭”何不生發演繹一下,卻只是一筆帶過呢?

那么他寫景的用意究竟何在?不妨做具體分析。本文有三段景物描寫,一是開頭的總寫:“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惫P者認為寫此段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引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從而很自然地引出下文的兩種覽物之情。

然后就是接下來的對悲景和喜景的兩段描寫,這兩段景物描寫自是境界宏闊語言優美,但是這兩段文章的主腦均在段落的最后有所揭示,為了由不同的景色寫出不同心境的兩種人,并且為下文埋下伏筆,引出下文集中的議論,和后面的“古仁人”進行對比。目的是體現“古仁人”和以上兩種人的不同,從而在此基礎上議論,并且亮出自己崇高的政治見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從而慰勉和激勵老友滕子京。在這里我們真的看不出有那個詞語那個句子與贊揚滕子京有多少關聯。

二.滕子京的胸懷真的“如洞庭湖”一樣寬廣嗎?

陳老師文章中認為:《岳陽樓記》直筆曲寫,借寫洞庭湖的闊大氣勢來暗示滕子京的胸懷如洞庭湖一樣寬廣、博大。滕子京雖然一再遭貶謫,但有海納百川的胸懷,能容得下任何的不快、怨氣……

那么滕子京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他真的胸懷寬廣,如同萬頃碧波的洞庭湖嗎?據北宋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的記載,滕子京原為涇州知府,“用公使錢無度”,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濫用公款”,于是被人舉報。朝廷把他貶到岳州(巴陵郡)為官,有留用察看以觀后效的意思。而在重修岳陽樓的過程中,又故伎重演“近得萬緡(一千文),置庫于廳側自掌之,不設主典案籍”,通過設個人金庫的手段,支配財政。

這段話顯然對滕子京充滿了不恭,但如果我們只憑這段話就對滕子京下定論是不科學的。要公正地評價他還需要多看看古人對他的評論?!堕}書》稱他“復知邵武軍州事,自任好施予,喜建學,為人尚氣倜儻,清廉無余財”?!端问贰吩u價:“宗諒尚氣,倜儻自任,好施與,及卒,無余財?!彼稳送醣僦稘扑嗾勪洝贩Q“慶歷中,滕子京謫守巴陵,治最為天下第一”。從這些評價中,我們可以對他進行一個比較公允的定位,滕子京是一個有才能、有政治抱負的人,重義輕財、為人豪放不拘小節。在政治上,有時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置自身安危不顧,常會采取極端冒進的做法。

也許“受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的古語影響,許多人誤以為,不拘小節的人一定可以成大事,又進一步推演成不拘小節的人胸懷一定寬廣??墒俏覀兊倪@位滕子京長官真的“胸懷如洞庭湖一樣寬廣博大” 嗎?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倒是否定了這種說法:“滕子京守巴陵,修岳陽樓,或贊其落成,答以落甚成,只待憑欄大哭數場!”可見此時滕子京的內心并不平和,個人得失讓他憤懣難平。說實話,“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這確實是有利于民生的事,而重修岳陽樓,更多的是一個形象工程,“屬予作文以記之”。找誰作文?他想借助“名人效應”樹立自己在政壇上的良好形象??梢?,滕子京并沒有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他的胸懷也并不見得有多寬廣。范仲淹縱然沒有去過岳陽樓,沒有在重修的工程結束后與滕子京把酒言歡,可他何嘗不了解這個老友的性格,如果真有那封與圖一起寄來的書信,他又如何不能從中體察老友抑郁的情懷。很顯然,此時的范仲淹給予老友的應該是勸慰、勉勵而不是無厘頭的贊揚吧?

三.走進范仲淹的內心世界,推究其真實的創作用意。

范仲淹少有大志,大家都很熟悉《范仲淹苦學》那段文字,他少年時候,盡管家境貧寒清苦,卻“慨然有志于天下”。及他成年后,為國為民做了不少好事。表現出崇高的人格風范。

皇祐元年(1049年),范仲淹在知杭州期間,出資購買良田千畝,設立范氏義莊,用以資助范氏族人。而自己晚年時積蓄已盡。一家人貧病交困,僅借官屋暫棲,略避風雨。

明道二年(1033年),京東和江淮一帶大旱,又鬧蝗災,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請仁宗馬上派人前去救災,仁宗不予理會,他便質問仁宗:“如果宮廷之中半日停食,陛下該當如何?”仁宗悚然醒悟,就讓范仲淹前去賑災。他歸來時,還帶回幾把災民充饑的野草,送給了仁宗和后苑宮眷。

范仲淹晚年被貶為饒州知州,在附近做縣令的詩友梅堯臣,寄了一首《靈烏賦》給他,并告訴他說,他在朝中屢次直言,都被當作烏鴉不祥的叫聲,希望他從此拴緊舌頭,鎖住嘴唇,除了隨意吃喝之外,只管翱翔。范仲淹立即應和了一篇賦,說,不管人們怎樣厭惡烏鴉的啞啞之聲,我卻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這事可以看出他的耿直和不計個人得失的秉性。

王安石在《祭范潁州文》中稱范仲淹“嗚呼我公,一世之師。由初迄終,名節無疵”。

歐陽修為范仲淹刻墓碑曰:“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p>

可見范公才是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風亮節的“仁人”。

范仲淹是一個具有偉大人格的人,他的光輝人性足以讓很多人“高山仰止”,他怎么會連贊揚與勉勵之間的差別都分不清楚!

到這里有必要說說范仲淹跟滕子京之間的關系了。

他們有相同的命運。范仲淹兩歲而孤,母親改嫁將他撫養成人;滕子京是幼年喪父,由母親刁氏夫人撫育他與弟妹成人。

他們是情誼深厚的同學。范仲淹和滕子京是同榜進士,做官后又同在御使臺為諫官,滕子京心直口快,因此得罪仁宗,將其貶官出朝,慶歷改革之際,滕子京又被人彈劾私自動用小金庫的資金。范仲淹寧愿辭官不做來為滕子京辯護,好不容易保住了滕子京,但滕子京還是再次被貶,到岳陽為知州。

他們是患難與共的“戰友”。滕子京任興化縣令,范仲淹率領來自四個州的數萬民夫,奔赴海濱。但治堰工程進展非常艱巨,范仲淹和滕子京努力堅持,捍海治堰全面復工。鹽場和農田的生產,從此有了保障。

現在我們該說說本文的寫作目的了。范仲淹深知滕子京是一個“尚氣,倜儻自任”的人。遭遇貶謫,心里本來就忿忿不平?,F在,滕子京憑借著自己的才能,把巴陵郡治理得很好,范仲淹很擔心他高調得忘乎所以,遭人嫉恨,又闖出禍來,就借著這篇記規勸朋友,他希望滕子京放下個人得失,像古仁人學習,同時相似的經歷(直言進諫的性格和被貶謫的現狀)也使他借助本文的寫景抒情議論,表達一種積極向上的抱負。這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胸懷。同時我們可以感受到范仲淹對滕子京深深的關懷與勉勵!

不由想起了他在《嚴先生祠堂記》中的一句話來:“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边@句話用于對范仲淹自己的評價不也恰如其分嗎?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王蓓,語文教師,現居江蘇睢寧。責任編校:王 玲

猜你喜歡
滕子京岳陽樓記岳陽樓
《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的比較閱讀
孫高華
滕子京替人追債重修岳陽樓
擁有一種“超能力”
詩“畫”岳陽樓
滕子京“欠條”建成岳陽樓
觀五朝岳陽樓
基于語料庫的《岳陽樓記》英譯本譯者風格分析
“欺世盜名”岳陽樓
《岳陽樓記》三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