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康納雙重危機理論及其得失

2014-08-15 00:44張才國許紅梅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 2014年4期
關鍵詞:奧康納資本主義矛盾

張才國 許紅梅

(合肥工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

20世紀70年代以來出現了全球性生態危機,再加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進入了滯漲期,讓奧康納重新認識了資本主義的危機。他在《自然的理由》中,首先承認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第一類矛盾”,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資本主義的“第二類矛盾”即生產力、生產關系和生產條件之間的矛盾,進而提出了資本主義同時存在著經濟與生態“雙重危機”的理論。

一、奧康納對資本主義雙重危機根源的分析

通過重構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奧康納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與自然進行了探討,分析了資本主義生態危機產生的原因。

1、資本主義發展與生態危機。法蘭克福學派認為,資本主義生態危機的主要根源是科學技術;萊斯和阿格爾則認為資本主義生態危機的直接原因是消費異化;奧康納在恢復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危機理論的基礎上,將經濟危機與生態危機相結合,對資本積累、經濟危機、生態危機的內在聯系進行了經濟學分析,意圖揭示全球化資本主義生態危機形成的內在原因。奧康納認為,資本主義積累必然會導致生態危機。由于資本把自然界作為自己的出發點而不是歸宿點,無視自然界自身的價值,奧康納形象地將自然界比作經濟的水龍頭與污水池,自然界的水龍頭功能被資本發揮到了極致,這一比喻非常具象地刻畫了資本對自然界的貪婪攫取。在分析了資本主義積累與生態危機的必然聯系后,奧康納論述了經濟危機與生態危機的關系。經濟危機與生態危機之間是相互作用的。經濟危機會導致生態危機。經濟危機同過度的競爭、片面的效率追求以及生產成本的削減是緊密相關的,因此,它必然會與工人受到生理與經濟上的剝削的加重相聯系,與資本主義生產成本外化加大相聯系,并由此導致了生態環境惡化程度的加劇。成本消減、經濟危機,一方面可能會刺激那些被禁止的對環境有危害作用的舊技術的復活,另外一方面會刺激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更新,從而會導致新形式的生態環境的惡化。奧康納指出,雖然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所導致的生態問題的類型和程度與資本主義積累所導致的生態問題有著不相同的地方,但“生態問題的這兩種類型,在任何時刻都是結合在一起(以不平衡的方式)以及相互并存的”。①由此,奧康納對于資本積累、經濟危機、生態危機三者的關系概括如下:資本主義的積累和經濟危機會導致生態問題,而生態問題(包括環境及社會運動對這種問題所作出的反應)反過來又會導致經濟問題。這是一種——在生產、市場關系、社會運動以及政治的維度上——存在于經濟危機和生態危機的趨勢和傾向性之間的相互決定的關系。

2、不平衡的發展與生態危機。奧康納指出:“沒有人曾系統地研究過資本主義的不平衡的和聯合的發展對自然的和人類的生態學所產生的影響”,②奧康納認為,馬克思是最早對資本主義的不平衡發展損害自然生態系統進行理論闡述的。城鄉分離、貪得無厭的農場主引發人與土地之間的物質變換裂縫,致使土地枯竭,土壤肥力喪失?!按笸恋厮兄剖罐r業人口減少到不斷下降的最低限度,而同他們相對立,又造成一個不斷增長的擁擠在大城市中的工業人口。由此產生了各種條件,這些條件在社會的以及由生活的自然規律決定的物質變換的聯系中造成了一個無法彌補的裂縫,于是就造成了地力的浪費,并且這種浪費通過商業而遠及國外”。③奧康納在繼承馬克思的新陳代謝斷裂思想的基礎上,將馬克思關于城鄉發展不平衡的論述擴大到“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與“欠發達”的國家之間發展的不平衡?!鞍l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壟斷了產品的生產,“欠發達”國家則為產品的生產提供了原料和廉價的勞動力,這樣一來形成了全球性的新陳代謝斷裂。

3、二元對立結構的不平衡發展與生態危機。第一,奧康納在馬克思分析資本主義農業的基礎上,探討了全球化時代農業領域的新陳代謝斷裂和發展的不可持續性。奧康納分析認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地區之所以形成平衡的工業發展、建立有機統一的農業體系,是以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單一性、不平衡的農業分工為代價的。為了說明單一的出口型農業對土地生態條件的惡化,奧康納列舉了巴西的蔗糖生產以及非洲的出口農業為例:“蔗糖生產在巴西東北部地區不受約束的擴展,毀壞了當地的土壤,并把這一地區推向了赤貧狀態,事實上,這一地區從未從這種狀態中恢復過來。在法屬的西非和赤道非洲地區,由于農作物種類集中在可供出口的產品上,出口性農業反作用于具有內在統一性和規范性的生存性農業帶來了土地的生態條件更加惡化、可供放牧的土地不斷減少。既破壞了當地的農業也破壞了當地的畜牧業”。④單一的出口型農業不僅使這些地區的自然環境越來越惡化,經濟力量越來越脆弱,也使大批的民眾陷入了貧困。第二,奧康納闡述了不平衡發展導致了全球性的原始森林以及生物多樣性的消失。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地區為了獲得廉價的原料和糧食,將森林開墾成農牧業用地,用以生產他們所需的工業原料和食物,造成世界上的大量森林慘遭砍伐,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卻保留了自己的森林資源,這更加劇了二元對立的不平衡發展。并由此導致了旱災、水災、河流的淤塞以及饑餓等嚴重的生態危機和人道主義危機。至此,奧康納完成了他對資本主義全球化時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生態學的批判。奧康納認為,資本主義的“第二類矛盾”、資本主義的“雙重危機”以及不平衡發展帶來的發達國家與欠發達國家的二元對立,再加上全球范圍內的新社會運動的興起,這一切都將促成生態學與社會主義的聯姻,促進全球化的生態社會主義時代的到來。

二、奧康納解決雙重危機的構想

奧康納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觀點對資本主義生態危機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對資本主義進行了生態批判,否認了可持續的資本主義的可能性,反思了以蘇聯模式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生態問題,剖析了傳統社會主義國家產生生態災難的原因,對生態社會主義理論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對生態學與社會主義結合的可行性與必要性進行了論證。

1、可持續的資本主義是否可能。換句話說,資本主義是否能解決雙重危機。奧康納指出,資本主義的雙重矛盾決定了在生態上具有可持續性的資本主義是沒有可能的。第一,從資本主義的第一重矛盾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來看,這對矛盾的運動會導致經濟危機——也即由于需求不足而產生的生產過剩的危機。為調控資本主義的第一重矛盾,出現了一些凱恩斯主義式的全球宏觀管理組織,如“西方七國集團”,但“這種類似于全球資本主義國家的組織形式,從總的方面來說是受制于大資本,從具體的方面來說是受制于金融資本的?!雹輮W康納對他們的前景并不看好,從這點上說資本無法持續的運行下去。第二,從資本主義的第二重矛盾即奧康納所分析的生產方式與生產條件之間的矛盾來看,這對矛盾導致的是一種源自于成本層面的經濟危機。導致這種危機的發生的原因是:資本在追求利潤時忽視、破壞了維持人類生存所需物質等社會條件,而勞工運動、環保運動以及城市運動等社會運動要求維護和重建這些被資本的積累所破壞的生活條件,這樣一來,增加了資本積累的成本,降低了資本的適應能力,對資本的盈利能力構成了威脅。奧康納認為,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使所有一切(包括自然和環境)都資本化了,資本積累的成本不斷上升,資本的適應能力卻在持續降低?!百Y本主義的生產矛盾使可持續發展、‘綠色’資本主義成了一種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從而成為一種自欺欺人的騙局”。⑥

2、生態社會主義是否可能。資本主義無法克服自身的矛盾,實現可持續的發展,那么,社會主義是否具備生態上的可持續性?雖然奧康納認為,大規模的生態退化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但實踐證明,傳統的社會主義模式也造成了生態問題。就此,奧康納提出了社會主義與生態學相結合的構想,即生態學社會主義。第一,奧康納對傳統社會主義的生態批判。奧康納從生態學的視角對以蘇聯模式為代表的傳統社會主義進行了生態批判。他指出傳統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出現過嚴重的生態問題?!吧鐣髁x國家同資本主義社會同樣迅速地(或者更快地)耗盡了它們的不可再生資源,它們對空氣、水源和土地等所造成的污染即便不比其對手資本主義多,至少也同后者一樣”。⑦但是,奧康納認為,從對生態環境破壞的原因和影響上來看,傳統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既相似又有明顯區別。奧康納說:“社會主義國家的資源損耗和污染更多的是政治而非經濟問題;這也就是說,與資本主義的情況不同,大規模的環境退化可能并非是社會主義的內在本質”。⑧但是,傳統的社會主義模式也未能處理好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造成了生態危機,因此,奧康納認為要解決生態危機,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實現生態學與社會主義的結合。第二,社會主義與生態學結合的可能性與必要性。奧康納不僅批判了傳統社會主義,對于在西方國家出現的各種綠色思潮以及環境運動也持批判態度。奧康納呼吁這些激進的綠色主義者和激進主義者投入到社會主義運動中去,將自然解放和社會解放結合起來,讓生態學與社會主義聯姻,實現生態社會主義。在資本主義全球化的今天,無論是社會主義還是生態學運動,都無法單槍匹馬的解決當今社會的全部問題:經濟危機、生態危機以及錯綜復雜的社會政治危機。這讓社會主義和生態學的聯姻從而具備了可能性。從現實意義上來說,世界資本主義的矛盾本身就為生態學社會主義的實現創造了前提條件?!吧鐣髁x需要生態學,因為后者強調地方特色和交互性,并且它還賦予了自然內部以及社會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以特別重要的地位。生態學需要社會主義,因為后者強調民主計劃以及人類相互間的社會交換的關鍵作用”。⑨但奧康納認為,社會主義必須放棄對“分配正義性”與定量性改革的追求,轉而追求“生產正義性”;生態運動則要將關注的目光從追求地方性生態的自治轉向全球性的生態行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社會主義和生態學的真正結合。第三,生態社會主義的特征與實現途徑?!吧鷳B社會主義是一種生態合理而敏感的社會,這種社會以對生產手段和對象、信息等民主控制為基礎,并以高度的社會、經濟平等、和睦以及社會公正為特征,在這個社會中,土地和勞動力被非商品化,而且交換價值服從使用價值”。⑩奧康納對生態社會主義做了這樣的描述。如何實現生態社會主義?奧康納認為其途徑是國際性的激進綠色運動。因為他認為,生態學社會主義的各種問題只有通過實踐整體地加以解決?!霸谶@一實踐過程中,有成百上千個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組織和團體在進行著實實在在的社會和生態斗爭,它們現在正在各種各樣的戰線上進行作戰,涉及面很廣,面臨著生態、社會經濟和政治等眾多問題”。[11]

三、對奧康納雙重危機理論的評析

我們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精神,堅持“一分為二”的方法,對奧康納“雙重危機理論”的評價。既要看到它的積極貢獻,又要看到它不足的一面。

1、奧康納雙重危機理論的貢獻。第一,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可信性。在20世紀90年代的西方,隨著一些傳統社會主義國家的解體,馬克思主義理論受到莫大的冷遇,被各個流派的思想家認為是一個有致命缺陷的社會理論而遭遇排斥。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馬克思主義還能在當代西方重新樹立自己的可信度嗎?奧康納在《自然的理由》中作了這樣的回答:當今世界經濟的主要輪廓幾乎都可以從馬克思的經典文本所凸現出來的理論視域中被解讀出來,承認了馬克思的學說依然可以解釋當代世界。他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華之處,在于對階級斗爭的概念和事實的指認。其首要和主要的含義是指資本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勞動強加在工人階級身上,過度資本主義化的世界經濟和被馬克思稱之為通過危機來完成的全球資本積累,已經使資本對勞動者的壓榨對于世界范圍內的統治階級來說,成了一件性命攸關的事情。在奧康納看來,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所揭示的資本主義關系的軸心關系(資本與勞動的關系),如今依然存在和發展著。奧康納指出,在全球化時代,勞動者尚未找到一種超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作為反擊資本剝削的理論武器,馬克思主義在國際范圍內的工人運動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只是目前勞動者還未找到用來抵制全球資本權力的有效的組織形式和方法,這也是今后馬克思主義要努力的方向。第二,豐富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內涵。奧康納認為,唯物主義的觀念是用來研究歷史變遷中的延續性以及歷史延續中的變化和轉型的一種方法。奧康納在以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為指導構建其“雙重危機”理論的同時,他還認為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存在著“理論空場”,需要重新構建。奧康納將重構歷史唯物主義的出發點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和生態學二者之間的有機聯系上。奧康納由此展開了對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揭示了資本主義自然異化的必然性和由此產生的資本主義危機,這使得他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和生態政治哲學之間建立了有機聯系,提供了實現生態社會主義的理論前提。第三,探索了一種新的社會主義模式。奧康納反思了傳統社會主義的理論模式,“從邏輯上講,傳統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應該導向‘生產性正義’。但事實上,它卻導向了分配性正義的要求。社會主義者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了批判,但后來卻去致力于改革資本主義的交換關系?!盵12]奧康納批評了傳統社會主義為追求生產力的增長,忽視了對環境保護,造成了日益嚴重的生態問題,并最終影響了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但他也認為,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的終結,他主張變革傳統的社會主義,實現生態學和社會主義的結合,走生態學社會主義的道路,并論證了實現生態學社會主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對于我們認識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有一定的價值參考。

2、奧康納雙重危機理論的不足。第一,重構歷史唯物論的形而上學性。奧康納為了構建生態學社會主義理論對馬克思提出了很多方面的批評。首先他認為馬克思只看到資本主義生產內部的關系,而忽視了資本生產與自然界的關系。奧康納并沒有認真研究馬克思,對于自然觀,馬克思使用了“自然的再生產”概念,并把它與“經濟的再生產”相對應。馬克思認為經濟的再生產過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會性質如何,總是同一個自然的再生產過程交織在一起的。這不僅概括了自然界的生成也包括了人對自然的建設,應該說是一個更恰當的概念。其次,奧康納認為,馬克思主義只強調資本主義生產的第一重矛盾,而“較少地涉及”資本主義的第二重矛盾。由于馬克思理論上的“疏漏”,導致馬克思主義和生態學,除了被看成是兩個相對的或相互拒斥的概念之外,還很少被有機地聯系起來,否定了馬克思主義的生態意蘊。其實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就從勞動異化的角度論證了人類社會與自然的關系,指出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中才能實現人、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恩格斯也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也對資本主義生產的環境破壞性給予了猛烈的抨擊。從總體上看,奧康納陷入了一種理論的折中主義和多元決定論,他對馬克思主義的非歷史解讀,必然導致其對馬克思主義的誤解,這也是他對馬克思主義和生態學綜合最終失敗的深層次原因。第二,資本主義危機論的不徹底性。奧康納看到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正確地指出要實現人類生產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必須改變資本主義“利潤導向型”的生產模式。但在這一轉變的關鍵性問題——社會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問題上,奧康納的態度卻是曖昧的,甚至采取了部分回避的態度?!安恢匾曀兄?,講參與管理,西方各種社會主義思潮的一種通病”。[13]奧康納在反對經濟單一決定論的同時,陷入了新的單一決定論,國家政治決定論的歷史唯心主義泥潭。第三,生態社會主義構想的烏托邦性。奧康納對各種新社會運動的發展,尤其是生態運動的發展寄予了極大的希望,甚至把它們看成是生態學社會主義實現的手段和途徑。然而,在現有的資本主義條件下,這些新社會運動能否起到奧康納所希望的作用,是值得懷疑的。雖然當今世界性的綠色運動對環境保護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正如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資本主義以追求利潤為目的的生產方式仍然沒有發生改變,生態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奧康納顯然沒有認識到資產階級國家和民主的欺騙性實質,過高地估計了新社會運動在實現資本主義向生態學社會主義轉變過程中的作用。在社會主義實現道路問題上,奧康納犯了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的通病,把生態問題作為理論建構的核心,通過人與自然不可分離的關系來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這樣,必然造成用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用‘生態危機’取代‘經濟危機’,從而必然導致否定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依然是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集中體現,進而取消社會變革,其結果,只會轉移人們反對資本主義斗爭的視線和方向。

注釋:

①②④⑤⑦⑧⑨⑩[11][12][13][14]詹姆斯·奧康納著,唐正東、臧佩洪譯:《自然的理由——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年版,第293、300、386、407、418、75、434-435、538、407、514-515、363 頁。

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 卷,人民出版社,1974 年版,第916 頁。

⑥David Pepper. Eco-socialism:From Deep Ecology to social Justice Routedge,1993:95.

猜你喜歡
奧康納資本主義矛盾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幾類樹的無矛盾點連通數
再婚后出現矛盾,我該怎么辦?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矛盾的我
對矛盾說不
“感覺再也不會跟以前一樣了”:奧康納《異鄉客》中的“危機瞬間”
大法官奧康納:做出決定,就絕不回頭
弗蘭納里·奧康納文學作品的多重審美空間解讀
淺析奧康納《好人難尋》的創作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