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祖文化作為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研究與實踐

2014-08-15 00:48霍志軍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1期
關鍵詞:始祖伏羲天水

霍志軍

(天水師范學院 隴右文化研究中心,甘肅 天水 741001)

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示范區工程”將重點建設以始祖文化為核心的隴東南文化歷史區、以敦煌文化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態區和以黃河文化為核心的蘭州都市圈文化產業區。依托悠久厚重、豐富多樣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人文資源,把華夏文明的挖掘、整理、傳承、保護、展示、創新有機結合在一起。其中“以始祖文化為核心的隴東南文化歷史區”建設是“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中,沒有一大批熟悉甘肅地方文化、熱愛甘肅地方文化的優秀人才是不行的。為了積極服務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地方高校應致力于始祖文化校本課程建設,將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人才培養、社會認識等內容納入其中,融入日常教育教學,切實為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所謂校本課程,是指在國家或地方課程綱要指導下,根據學校自身的辦學宗旨、特點,充分利用本校的資源優勢,為滿足本校學生的學習需求而自主開發的一種課程。[1]9在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富有特色的校本課程是高等院校實現辦學特色的重要載體之一。本文試圖就始祖文化與地方高校校本課程建設的關系作一探討,希望能給甘肅地方高校如何進行校本課程建設提供有益啟示。

一、天水地區豐富的始祖文化資源

天水地區是中華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之一??脊刨Y料證明,至少在20萬年以前,天水境內即有古人類活動足跡。有了人類,就開始有了文化。在武山縣鴛鴦鎮大溝發現的“武山人”人骨化石,距今約3.8萬年,表明該地區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古人類活動的足跡已頻頻出現。[2]11天水境內史前文明遺址多有考古發現,特別是西山坪、師趙村和大地灣遺址的系統發掘,獲得了極為豐富和全新的史前文明資料。它們是迄今已知的我國境內最西的三個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存,都是距今8000年至4000年的文化遺址,在時間范疇上屬于前仰韶文化的后期。西山坪、師趙村和大地灣等文化遺址的早期文化層,其揭示的天水遠古居民社會組織形態與經濟生活方式,與伏羲女媧、軒轅等始祖文化傳說所反映的原始文化時代大體一致。早在西漢《遁甲開山圖》已有“伏羲生成紀”的記載。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將伏羲的活動區域定在古成紀(今甘肅天水一帶)。此后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唐司馬貞《三皇本紀》等都認同此說法。早在1347年,元朝政府就在今天水市創建伏羲廟。明王朝還頒布詔令,將天水伏羲廟正式定為人文初祖的祭祀地。甘肅天水一帶至今仍有卦臺山、女媧洞、軒轅谷等遺存,保留有國內規模最大的伏羲廟。

研究表明,伏羲氏是漁獵時代的代表,其生活年代相當于新石器時代早中期。距今約8000年~5000年的甘肅大地灣文化歷史年代大體與伏羲時代相符。在大地灣及其附近的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骨針、紡輪、骨鏃、刀、斧等生產生活工具,這些發現使伏羲作易、作八卦、創嫁娶之禮等眾多文化貢獻得到了考古學上的印證。甘谷縣出土的距今約5500年廟底溝類型的鯢魚紋彩陶瓶,鯢魚的頭部似人面、魚紋為鱗甲,學界多認為是“龍身人頭”的伏羲氏之雛形。聞名于世的大地灣人頭器口瓶,隱含著原始社會圖騰崇拜信息。天水一帶至今有卦臺山等遺存,保留國內規模最大的伏羲廟。民間伏羲信仰、崇尚龍蛇的風俗、伏羲民間傳說等頗為濃郁。這些信息共同映證了天水地區是傳說中伏羲氏、女媧氏、軒轅氏的誕生地。綜合考古材料、文獻記載和民俗資料,伏羲氏、女媧氏、軒轅氏是中國遠古時代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會,由漁獵畜牧向農耕文明進化,由野蠻向文明過渡的歷史階段的創世英雄。由于其獨特的地位和非凡的貢獻,遠古先民將眾多生產發明口耳相傳、附會于他們身上。加之民間傳說、信仰的推衍流傳,逐漸形成源遠流長、內涵豐富的始祖文化。因此,伏羲、女媧、軒轅等均可認為是一個文化符號,他們代表著史前歷史某個階段前后相繼的若干部落,代表著中華文明的肇啟時代。

二、始祖文化校本課程建設的價值

(一)始祖文化校本課程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隴右始祖文化是一種非常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眾所周知,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含著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風貌、文化意識和思維方式,潛隱著一個民族文化生命的基因。它既是民族旺盛生命活力、創造力的集中展現,也是體現民族多樣性、維護民族文化身份認同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F代社會,由于信息技術革命和生活方式的加快,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呈現銳減的趨勢。蘊涵民族精神家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猛烈的沖擊,正在日益消亡。因此,科學的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張揚民族精神,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的文化訴求。始祖文化集中體現了隴右地區的文化多樣性和標本價值。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地域的民族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聯系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系國家統一的基礎?!盵3]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保護和弘揚文化的多樣性。對隴右始祖文化資源進行開發研究,揭示其豐富內涵,無疑有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二)隴右始祖文化有利于繼承和發揚華夏優秀傳統文化

在中國古史傳說系統中,伏羲氏、女媧氏、軒轅氏等始祖是遠古時代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會,由漁獵畜牧向農耕文明進化,由野蠻向文明過渡的歷史階段的創世英雄。由于他們的獨特地位和非凡貢獻,遠古先民及歷代賢哲以其文化創造活動為基礎,將眾多生產發明附會于他們身上,加之民間傳說、信仰的推衍流傳,逐漸形成內涵豐富的始祖文化。隴右始祖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從此意義來講,沒有伏羲文化,便沒有華夏文明的發生、發展,更沒有中華民族精神譜系博大、雄渾而又洋溢著創造的活力。

華夏文明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自戰國以來產生了具有地方特色、數量眾多的各個地域文化。華夏文明的傳承創新、升華再造、凝聚錘煉都與地域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中華民族在長期融合的過程中,之所以能形成舉世矚目的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親和力,各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無疑是一重要因素。一方面,中華文化的巨大凝聚力和輻射力影響深遠;另一方面,各地域文化以質樸性孕育開放性、以獨特性展示原創性、以民族性呈現無比絢麗的多樣性,共同熔鑄了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因此,研究地域文化、弘揚始祖文化、挖掘隴右始祖文化的深層內涵和最具價值的內容,實質上就是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就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直接傳承和繼承,這是繼承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主要方式之一。

(三)始祖文化校本課程建設有利于弘揚民族精神

何謂民族精神?類延旭在《論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中說道:“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優秀傳統。它反映了民族的價值理念、心理素質、性格意志和精神風貌。它是民族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支柱。從其運動屬性看,它是歷史性與時代性的統一;從其基本性質看,它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從其作用方式看,它又是間接滲透性與直接能動性的統一?!盵4]宋志明、吳潛濤主編的《中華民族精神論綱》中說:“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生產與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是一個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和精神支撐,是一個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礎和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具有對內動員民族力量,對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功能?!盵5]3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綿延不絕、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不竭動力,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中國夢”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作為華夏文明歷史進程的開始,隴右始祖文化蘊含的戰天斗地的開拓精神,不畏艱險、艱苦創業的奮斗精神,肇啟鴻蒙、不斷追求的創造精神,滲透在幾千年來的華夏民族傳統中。民族精神的弘揚必須從熱愛家鄉、熱愛故土做起,從學生時代抓起。在此方面,隴右始祖文化是弘揚民族精神取之不盡的寶藏和財富。天水境內大量的始祖文化遺存、名勝古跡、文化景觀、民間文學作品、歷代文人歌詠始祖的詩文作品等,都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絕好素材。通過開設始祖文化課程,將始祖文化的精神、豐富內涵介紹給廣大學生,可以有效地繼承和弘揚傳統民族精神,進而培育再造和引領時代潮流的中華民族新的民族精神。

(四)始祖文化校本課程有利于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培養優秀人才

在長期的歲月磨礪中,隴右始祖文化培養了甘肅人民吃苦耐勞、埋頭苦干,不務浮華、不圖虛榮,逐漸形成隴右文化中異常鮮明的“甘于寂寞、埋頭苦干”的精神特質。流風余韻、綿延不絕。師范院校是培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搖籃。如果把高等教育比作農業生產的話,其他高等學校生產的是糧食,師范院校則生產的是種子。師范院校培養的教育碩士主要在中小學從事教育工作,他們的文化素養,既影響著他們在本職工作中的發展和作為,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受教育者。作為“生產種子”的師范院校,要比以往任何時候、比其他類型的大學在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人、熏陶人方面下更大的工夫?!叭A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需要大批從事基層工作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更需要一種扎根基層,默默無聞、無怨無悔地貢獻自己聰明才智的工作態度。因此,在大學校本課程建設中,將甘于寂寞、埋頭苦干精神滲透其中,無疑會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實上,天水師范學院非常重視發揮文化對學校事業發展的驅動力,多年來堅持以隴右始祖文化建設為依托,以教師素養和技能教育為重點,著力培養適應當地文化傳統、熱愛家鄉,熱愛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優秀人才,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文化興?!敝?。

三、始祖文化校本課程建設的思路

“校本課程大多屬于實踐性課程。它不以系統知識為基本內容,也不以讀書、聽講為主要學習方式,而是圍繞學生需要研討和解決的問題來組織具有多樣性、動態性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調查研究、討論探究等活動中進行生動活潑的學習?!盵6]基于隴右始祖文化的校本課程開發,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程建設中來,通過實踐活動、審美體驗等實踐方式學習課程。在隴右文化區始祖文化校本課程建設中,目前可以開發以下幾類校本課程系列。

(一)《周易》美學智慧類校本課程

這類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該立足天水為伏羲文化、女媧文化、《周易》文化誕生地這一獨特的地緣優勢,重視以《周易》美學智慧為核心的中國智慧美學研究?!吨芤住访缹W智慧涉及天地人三才,貫通知己之智、知人之智、知天之智,涉及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功能,深刻地影響了諸如《道德經》、《壇經》等中國智慧美學經典,是中國美學智慧乃至生命智慧的源泉。由伏羲八卦衍生而成的《周易》形成完整嚴密、富有民族特色的易學思想體系,對形成華夏文明發揮了文化基因性作用?!啊兑住返缽V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皆可援《易》以為說?!盵7]13在課程建設中,可以聯系當地文博部門,通過現場參觀、實踐教學等來加強學生對隴右始祖文化的認識,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服務。

(二)隴右神話原型批評系列課程

隴右地區伏羲、女媧、軒轅等始祖神話傳說資源豐富且特色獨具。在隴右神話原型批評系列課程的開發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運用神話原型理論,對伏羲女媧神話的原型及流變進行研究。隴右地區伏羲、女媧神話傳說具有典型的原型意義。天水遠古先民對生殖崇拜的集體無意識,逐漸積淀為女媧摶土造人的神話傳說。伏羲、女媧兄妹成婚,繁衍人類的神話傳說,反映了剛剛走出蒙昧的遠古先民對自己力量的發現和肯定。[8]將隴右地區伏羲、女媧神話傳說與其他地區伏羲、女媧神話傳說的分布及文化特征進行對比,進一步說明隴右地區是伏羲、女媧神話的發源地。

二是立足隴右地區遠古物質文明與技術進步的成果,就遠古玉器、石器、骨器、陶器制造與中國文論早期形態進行研究。魏晉以降,大量有關遠古玉器、石器、骨器、陶器制造的術語,被嫁接到文學批評領域,成為古代文學批評中的“語言模子”和“思維模子”。古代文學批評家借助其將一些難以言說的文學活動闡釋得通幽入微、酣暢淋漓,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批評話語。工具制造,這一中華先民基本的生產方式,也走向中華民族詩性思維的深處,成為其洞悉藝術世界、探索藝術奧秘的工具。[9]這種批評方式深化了古代文論的內涵,對古代文論的建構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立足隴右豐富的地域文化,利用書面文獻記載、口述文化遺產、民間信仰習俗及隴右地下考古發掘證據等相結合的“四重證據法”,在大地灣文化、隴右彩陶藝術、宗教禁忌、民間信仰、民間講唱藝術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利用這些成果開發地方課程,既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又在全國范圍具有不可替代的“標本”價值。

(三)“隴右始祖文化與華夏文明”系列課程

伏羲文化豐富了華夏文明的內涵,伏羲文化在中國古代哲學、宗教信仰、社會習俗,政治法律制度、生活方式、民間觀念等均有廣泛、深刻的體現,極大地充實了華夏文明的內涵。僅以民間信仰而言,八卦與佛、道、方術、讖緯、巫術、中醫、民俗聯姻,對民眾心理、習俗產生了巨大的導向與規范作用。伏羲女媧的感生神話、兄妹成婚、葫蘆神話等,伴隨始祖文化的傳播而進入鄉土社會,對鄉土社會和諧發揮了重要作用。軒轅黃帝的眾多發明創造譜寫了華夏文明新的篇章。在此方面,可以在原有隴右文化課程的基礎上,再開設隴右歷史地理與華夏文明、隴右始祖文化、隴右民間藝術與華夏文明、隴右遠古神話研究等課程。同時,還要積極主動與其他高校合作,拓寬人才培養的渠道,提高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質量,組織教師編撰與課程相配套的教材或講義,并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還可以根據課程特點和需要,聯系麥積山石窟、天水市博物館、大地灣文化博物館、南郭寺、禮縣博物館等文博單位,建立教學實習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和實地考察、觀摩等。將隴右始祖文化等內容納入其中,融入日常教育教學,切實為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隴右始祖文化作為校本課程資源,可以大大拓寬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渠道,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同時,它還可以促進師生創新能力的發展、評價方式的多樣化等,最終形成一套較為系統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操作模式,既提高了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又能為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培養用得上的優秀人才,此種課程資源開發方式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1]徐玉珍.是校本的課程開發,還是校本課程的開發——校本課程開發概念再解讀[J].課程·教材·教法,2005,(11).

[2]雍際春.隴右歷史文化與地理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3]雍際春.立足地域優勢,探索重點學科建設的新途徑[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7,(1).

[4]類延旭.論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J].社科縱橫,2004,(10).

[5]宋志明,吳潛濤.中華民族精神論綱[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6]廖哲勛.關于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4,(8):12.

[7]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海南出版社,1999.

[8]汪聚應.女媧神話的原型研究[J].甘肅社會科學,2008,(5).

[9]霍志軍.陶藝與文藝——陶器制作與中國古代文論關系初探[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12,(2).

猜你喜歡
始祖伏羲天水
談伏羲文化對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意義
天水嬸與兩岸商貿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伏羲創八卦
天水地區的『秦與戎』
『萬工始祖』魯班
華夏始祖
伏羲畫卦
重返絲綢之路—從天水到青海湖
炎帝:中華農耕文明的始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