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察武力使用職業技能分類理論研究

2014-08-15 08:19賈昌志
警學研究 2014年1期
關鍵詞:武力警務職業技能

賈昌志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無論是公安院校學生,還是在職民警培訓過程中的武力技能訓練,都存在這樣一個共性的問題,即多數學員在學習過程中所掌握的武力技能做到了“懂”和“會”,部分技能能夠在實戰中運用,而部分技能不能在實戰中運用。主要原因是武力使用技能中的一些技能不需要大量時間和練習次數就能掌握,而一些技能則需要大量重復訓練,達到非常熟練的程度且需要有體能的保證,才能在實戰中進行運用。產生這一問題的癥結在于國內尚未從理論層次對警察武力使用技能進行厘清、分類。警察武力使用技能需要根據動作的性質、難易程度、復雜性及對體能、認知水平、心理的要求進行分類,然后依據技能的形成規律分類實施教學和訓練,使各類警務實戰技能分別達到能夠在實戰中進行運用的程度。本文借鑒、綜合動作學習與控制、教學目標分類學(動作技能領域)、心理動作領域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對警務實戰技能進行嘗試性分類,以期對警務實戰技能的教學訓練提供理論參考。

一、警察武力作用職業技能的概念及動作組成分析

(一)警察武力使用職業技能概念闡釋

警察武力使用職業技能是指警察在執法的警務工作中,依法采取控制、盤查、搜索、抓捕現行犯和違法犯罪嫌疑人的技術、能力和技巧。警察武力使用職業技能在警察執法過程中具體表現為徒手防衛與控制技能、警械使用技能、武器使用技能、警用裝備使用技能、戰術技能和現場急救技能等。

(二)警察武力使用職業技能動作組成分析

對警察武力使用職業技能進行分析,每一項警務實戰技能均包含以下幾部分內容:

1.由不同的動作類型組成。在警務技能的動作組成中,有些動作是反應性動作(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對某種刺激做出反應時引發的活動,如格擋、躲閃等);有些動作是基本動作(由人類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獲得的基本活動能力,如格斗);有些動作是技能性動作(以基本動作為基礎,以有目的性與意義性的原則組成的一串動作,如徒手防衛與控制、槍械使用等)。不同類型的動作需要的練習時間與練習次數不一樣,反應性動作與一般性動作需要的時間短,重復次數少,技能性動作則相反。

2.內含知識比率不一樣。有的技能在學習過程中對認知程度要求不一樣,有些動作認知后就會做了(如通信聯絡、裝備使用等);有些技能認知后稍加練習即可掌握(如盤查時的站位、搜身及戰術基礎動作、現場救護等);有的技能認知后不等于會做,還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掌握(如擒拿技能);有些技能在執法過程中智力比技能更重要,如盤查。

3.對體能要求不一樣。有些技能對體能要求十分過硬,會做了,能否在實戰中運用取決于使用者的體能(如控制技能);有些技能對體能的要求很少(如上銬、梅斯劑的使用及警用裝備使用等)。

4.對心理要求不一樣。有些技能動作需要心理素質非常過硬,使用時要求沉著、冷靜(如武器使用、安全排暴等);有些技能動作對心理素質要求一般(如梅斯劑的使用)。

因為組成警察武力使用技能的動作具有以上特點,在習得過程中需要的時間長短與重復次數都不一致,所以對警務實戰技能進行分類,就能更好地進行警察武力使用職業技能的教學和訓練。

二、警察武力使用職業技能的分類

(一)警察武力使用職業技能分類的原則

從練習者的角度來講,不同類型的武力使用職業技能對練習者的認知能力要求都不一樣,對練習者的體能要求也不盡相同,對練習者的心理要求也不一樣,練習者需進行分類學習;從教官的角度來說,不同的警務實戰技能動作組成不一樣,形成周期不一樣,練習次數不一樣,對練習者的體能、心理、認知能力要求也不一樣,不同的技能要求教官所采用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手段要有所不同,做到區別對待??傊?,對警務實戰技能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揭示不同類型警務技能的特點,使警務實戰技能教學與訓練形成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技能教學訓練序列,遵循人類學習的基本原理,有序地進行訓練,可以實現提高教官的技能教學效率和練習者掌握警務技能效率的教學目的。因此,警察武力使用職業技能的分類原則是:依據對認知、體能、心理,在學習、掌握、運用武力使用技能的貢獻度及武力使用技能動作組成難易度和形成周期長短方面進行分類。

(二)警察武力使用職業技能的分類

所有的武力使用技能都包含認知、心理、體能因素,警務實戰技能的復雜程度由技能所含動作種類、數量、內含知識的比率、對體能、心理的要求等幾個方面來決定。依據認知、體能、心理,在學習、掌握、運用武力技能時的貢獻度及武力使用技能動作組成難易度,將警務實戰技能分為反應性武力技能、基本動作類武力技能、認知主導類武力技能、心理主導類武力技能和體能主導類武力技能,見表1。

表1的內容是按照認知、體能、心理,在學習、掌握、運用武力技能時的貢獻度及警務實戰技能動作組成難易度進行分類,沒有遵循《教育目標分類學》之動作技能領域由低到高、由易到難再到創新應用的動作技能分類模式,而是按技能形成周期的長短從上到下進行分類,見圖1。因為不同的武力使用技能動作組成的數量、種類不一樣,對認知、體能、心理的要求也不一樣,武力使用技能就存在著難易或簡單與復雜之分。越簡單的技能,越具有多量的反應性動作內涵,越容易學習和掌握;越復雜的技能,越少含有反應性動作能力內涵。難度越高、越復雜的技能,形成周期就越長,需要的重復次數也越多。尤其是對體能要求較高的武力技能,在掌握技能時,需要發展體能作為保證。這樣分類的目的主要是方便武力技能的教學訓練,對于形成周期相對較短的武力使用技能在教學訓練過程中不必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對于形成周期長的武力使用技能要長期、多次地重復才能在實戰中運用。作為教官要認識到這一點并選擇正確的教學訓練方法與手段,進行武力使用技能的教學訓練工作,以提高不同武力使用技能的教學訓練效果。

圖1 警察武力使用職業技能難易度與形成周期圖

警察武力使用職業技能與日常生活的動作技能最大區別在于武力使用技能最終目的是在執法過程中依法使用,并且是在開放性的環境中、在對抗狀態下運用的開放性技能。因此,武力使用技能只有達到自動化階段或無意識階段,并經過對抗實戰的檢驗才能在實戰中運用。此外,更重要的是武力使用技能的運用要講究策略性,無論是抓捕、盤查、車輛查控、警械使用,還是槍械使用,都要求有高度的策略性,也就是說,警察在使用這些武力技能時的智力認知水平(面對不同對象、不同環境、不同方案靈活使用警務實戰技能的能力)更為重要。在武力使用技能達到了自動化階段或無意識階段,認知水平和能力是警察在執法中使用武力使用技能的決定因素。依此,將武力使用技能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按表1中的分類情況以圖的形式展現出來,見圖2。它表明警察武力使用職業技能不僅是練,而且要上升到認知高度,才能將武力使用技能在執法過程中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需要說明的是,任何類別的武力使用技能教學訓練目標的達成,都無法脫離認知領域能力的影響而獨立。一是在學習技能的初步階段。只有當個體對學習對象的內涵有所了解,個體的學習行為才能成立。二是在應用階段。要適應執法情境變化,要求含有越多量且越復雜的認知能力內涵,環境越復雜認知心理智能的重要性就越高;但認知能力對技能的影響力,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技能的動作組成已經呈現自動化的水平時,認知心理能力的成分將大幅度下降,影響度降低。

圖2 警察武力使用職業技能發展順序圖

(三)對警察武力使用職業技能分類體系的闡釋

1.反應性武力使用技能

這是指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對某種刺激做出反應時引發的活動,是人類天生具有的,因而在教育上可資提升之處不多。一般情況下,不將此類動作列為重點教學內容,簡單介紹一下即可,不必花費太多的精力去教學和訓練,如格擋、躲閃、掩肘等防守性動作。

2.基本動作類武力使用技能

這是由人類在成長過程中自然而然獲得的基本活動能力(跑、跳、投、滾、推、拉、旋轉、抓握等)為主體構成的武力使用技能,與反應性武力技能最大的區別是基本動作類武力技能是個體開始行使有意義的動作控制,不再是天賦反射動作,而是由個體意識控制肢體的活動,如基本姿勢(格斗式、警戒式、垂手式、搭手式、扶帶式、扶槍式、舉手式)、摟抓、提膝、警繩使用、戰術基礎動作、警用裝備使用(防彈裝備、防暴裝備、防刺裝備、破門裝備、催淚瓦斯等)、掩體利用等。

3.認知主導類武力使用技能

這類武力使用技能由一系列的動作組成(動作技能不復雜),在運用動作技能時,要求根據現場的情況和環境,在認知能力的指導下,按照一定的組織或順序來完成。這類動作技能對認知能力要求高,技能的運用受認知能力支配,如警察戰術中搜身、盤查、車輛查控、建筑物搜索、帶離技術等技能,一定要根據周圍的環境、犯罪嫌疑人的情況及警力和自身能力等諸因素進行判斷,再決定運用何種技能及如何正確運用?,F場急救也屬于此類警務技能范疇。

4.心理主導類武力使用技能

心理主導類武力使用技能是指在執法過程中由心理所控制或導引下的武力使用技能。此類技能要求完成技術動作細膩,沉著、冷靜,是集技術與心理一體且心理高于技術的一類武力使用技能。心理活動稍有偏差(緊張、注意力不集中或注意力集中卻方向不正確、僥幸心理等)就影響其神經系統的控制肌肉能力,進而嚴重影響武力使用技能的發揮,甚至導致失敗,如槍械使用技能、安全排暴技能等。

5.體能主導類武力使用技能

這類動作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動作組成的,此類動作在日常生活不常運用,需要重新學習,才能掌握。運用該類技能時,對體能(速度、力量)及熟練程度要求很高。如徒手防衛與控制技能,無論是防衛技能還是控制技能,除對技能熟練性要達到自動化外,在執法過程中使用時速度與力量占據很重要的地位,沒有力量與速度的保證,技能就很難發揮出來。這類技能主要包括徒手攻擊技術、徒手防衛技術和控制技術等。此類技能對警察的體能、心理、認知都要求很高,當其他條件都具備時,起決定作用的是體能。

三、結束語

理論源于實踐又作用于實踐。警察武力使用職業技能分類理論揭示了不同技能動作組成的種類與數量、內涵知識比率的不同,對認知、體能、心理要求也不盡相同。反應性武力使用技能、基本動作類武力使用技能容易學習和掌握,形成周期較短;心理主導類武力使用技能、體能主導類武力使用技能難度高、技能復雜,對心理、體能要求高,需要的重復次數越多,形成周期就越長,在教學訓練實踐中除練技術外,更重要的是緊緊抓住心理、體能主導因素;認知類武力使用技能技術動作并不復雜,多數由基本動作重新組合后組成,但在運用時對智力認知水平要求很高,在教學訓練過程中要更加強調認知的重要性。分類理論對警察武力使用職業技能教學訓練實踐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1]李堅萍.Simpson、Harrow與Goldberger心理動作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之比較研究[EB/OL].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ntnugsweb.cgi?.

[2]莫雷.教育掌心理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會,2004.

[4]楊錫讓.實用運動生理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

[5]趙鐘暉,徐重金.警務技能訓練[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6]張英波.動作學習與控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7]〔美〕A.J.哈羅,E.J.辛普森著,施良方,唐曉杰譯.教育目標分類學第三分冊動作技能領域[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猜你喜歡
武力警務職業技能
論新時代“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政策的辯證意蘊
大英縣職業技能培訓調研
太倉市服裝定制職業技能競賽舉行
國際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
汪精衛“七一五”政變“武力清黨”之商榷
HIV感染的警務預防與處置
努力開創職業技能培訓的新局面
警務訓練中腹痛的成因及預防
警務實戰訓練教學中開設
警務指揮與戰術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