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眼村是“紅村”

2014-08-21 07:16張煌新
散文百家 2014年11期
關鍵詞:東江縱隊鄒韜奮文化名人

● 張煌新

我因工作的需要又一次走進了有“紅色之村”譽稱的龍眼村。

“這棵龍眼樹是我們村里的寶樹,如今至少都有兩百年了?!贝謇锏闹x村長告訴我說。在歲月的長河中,這棵龍眼王始終堅持在村頭中,記錄著村里的歲月變遷,記錄著羊臺山的風風雨雨。

和龍眼樹一樣承載著村里“威水”歷史的,還有村頭那一排有些年頭的老房子。村里人早已住上了新樓房,但是,這些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老房子,村里的人誰也舍不得拆,因為它們見證了羊臺山那一段極不平凡的英雄歷史。當年,每一間房子都住過東縱游擊隊員,都有一段革命先輩浴血戰斗的故事??谷諔馉帟r期,羊臺山是著名的東江縱隊活動的區域,而龍眼村就是游擊隊的大后方。當年為了抗擊日寇,村里人全部出動,男女老少齊上陣,幫助游擊隊搭建茅棚,往山上送糧食,為游擊隊員搬送槍支彈藥……

一間簡陋的老房子,里面雖然沒有什么陳設,但是正對大門的墻上掛著一幅大相片,顯得十分注目。那是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的相片。當年,曾生司令員就是住在這間房子,指揮著一場與日軍的戰斗。如今,這間屋子的主人謝秀老人早已去世,他的大兒子謝平當年就是追隨曾生司令員的東江縱隊的戰士,在一次與日寇的戰斗中英勇犧牲了。謝秀老人的二兒媳婦,八十七歲高齡的曾冬嬌說,自從謝秀老人去世后,屋子里就沒有住人了,但曾生司令員的這張相片始終掛著,當年她曾照料過曾生司令員的生活。謝秀老人去世前說過,這張相片要世世代代掛下去。

當提起當年羊臺山營救中華文化名人的故事,謝村長的臉上顯出幾分驕傲的神色。他說,要是我大伯還在世的話,他就能說出很多有關東江縱隊營救文化人的故事。謝村長說,他大伯名叫謝松生,當年就是游擊隊的成員,親自參加了營救文化人的戰斗。村里的這排老房子,當年就是文化人的隱蔽落腳點。茅盾、鄒韜奮、何香凝等數百名文化界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從香港安全轉移到羊臺山,并隱蔽下來。當年,龍眼村的村民全力支援文化名人的安全和生活,山窩里的條件十分艱苦。當時,文化名人的生活也只能按比游擊隊戰士高一倍的標準——一天一兩生油,二角菜金供給。這些從香港轉移過來的文化名人,也和東縱戰士們一樣,吃著粗糙的菜飯,惟一能改善生活的就是偶爾到龍華墟去采購物美價廉的狗肉,抑或在山里掏幾個鳥蛋改善一下生活。在這樣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龍眼村的村民踴躍捐糧食,給文化名人送自家種的青菜和自家用的生活用品,積極支援這些文化名人度過難關。有了老百姓的關心和愛護,這些文化名人信心十足。鄒韜奮提出要把這支隊伍練成一支過硬的文化隊伍;茅盾則說,這是作家與抗戰相結合、創造革命文學的最好時機。不少的文化名人給戰士們和龍眼村村民上文化課,胡繩、戈寶權、黎澍等人還直接參與游擊隊的政治工作,使龍眼村這個革命根據地處處都充溢著濃厚的文化氛圍。那時,在文化名人的建議和幫助下,東江縱隊在龍眼村創辦了《東江民報》,鄒韜奮揮毫題寫了《東江民報》的報頭,茅盾也為副刊的《民聲》專欄題了字。鄒韜奮和眾多的文化名人還經常為報紙寫稿改稿,使報紙的影響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羊臺山作為當年東江縱隊抗日根據地和營救中華文化名人重要的中轉站,因此被稱為英雄山。龍眼村,當年的村民積極支援抗日和救濟文化名人,因此龍眼村被人們譽為紅色之村。

猜你喜歡
東江縱隊鄒韜奮文化名人
韓國漢詩中的齊魯文化名人形象研究
文化名人與淮揚菜
你,是我永遠的追隨
文化名人
———劉訓毅
你,是我永遠的追隨
生命不息 著述不止
鄒韜奮的變與不變
東江縱隊《前進報》印刷機
東江縱隊紀念館(羅浮山)
東江縱隊在港九地區協同盟軍作戰片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