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膜-活性污泥處理城市污水的中試研究

2014-08-22 07:50鄭新王平龍口市環境監察大隊山東龍口6570
資源節約與環保 2014年3期
關鍵詞:需氧量懸浮物活性污泥

鄭新 王平(,龍口市環境監察大隊 山東龍口 6570)

生物膜-活性污泥處理城市污水的中試研究

鄭新1王平2
(1,2龍口市環境監察大隊 山東龍口 265701)

在節能環保領域中,城市污水的處理多數采用活性污泥法,為了改善出水水質,需要在原工藝基礎上改造工藝,采用一種污泥齡短的強化生物膜與活性污泥相結合的新工藝,由于這是一個新的方向,因此需要在改造設計前進行實驗研究來觀察水處理效果。因此,改系統在去除污水化學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的同時,能有效地去除氨氮,總氮和總磷,實現節能環保的良好效果。

水力停留時間;生物膜;活性污泥;中試;節能環保

生物膜工藝處理城鎮污水出水水質好,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生長的微生物分解和攝取污水中多種有機物,從而凈化水質。生物膜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可大量分解和吸收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降低污水中有機物的濃度[1]。

1 生物膜-活性污泥復合工藝的概念及應用

傳統的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MBR)是污水生物處理的兩個最主要工藝,但由于這兩種工藝都有一定的缺點,不能廣泛用于城鎮污水處理,因此,在現有活性污泥法法的基礎上,提高生物反應器中的活性,抑制了污泥膨脹,提高了系統運行的穩定性,這兩個應用程序的結合有重要意義[2]。生物膜活性污泥工藝是一種復雜的反應載體,即懸浮生長的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共享廢水中有機物[3]。

2 實驗工藝裝置與動水實驗啟動

2.1 實驗方案及流程

環境微生物學中研究微生物生存的基礎是氣體、液體和固體三相。生物膜活性污泥工藝生物處理工藝是一項新技術,所以就需要進行試點測試,以檢查其操作,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改造,并在實驗中總結和積累經驗從而不斷改善實驗工藝,為未來的推廣和實施提供經驗。工藝流程圖如下圖1:

圖1 實驗工藝流程圖

2.2 實驗工藝和裝置

在這項研究中,采用活性污泥生物膜相結合的技術,設計生化需氧量負荷為0.15Kg/Kg·d,MLSS的濃度范圍1600-2200mg/L,空氣和水的體積比例為六比一到十比一之間,活性污泥回流比將達到百分之百。實驗裝置如圖:

本實驗的測試儀器由普通鋼板焊接而成,外尺寸為長12米,3米寬。設備一般分為四個部分:主要部分為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復合處理池,其外尺寸為長六米寬三米,水深為三米,其有效容積為60立方米。

2.3 實驗啟動過程和現象觀察

實驗裝置開始運行,由復雜的生物處理裝置開始,第一個步驟是培養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俗稱掛膜,生物膜的形成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自然的另一種是人工,當溫度適宜污水穩定時可采用自然法形成生物膜,當溫度低,水中有機質濃度不高時,要采用人工接種法掛膜。在形成生物膜的同時也要產生活性污泥。在生物膜產生后期觀察,如果觀察到有淡淡黃色的生物膜產生,并通過顯微鏡鏡檢發現有微型后生動物出現,這些現象標志著生物膜已經成功地產生。

3 實驗運行情況

3.1 復合工藝對懸浮物的處理效果

實驗運行初期進水懸浮物、出水懸浮物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中值情況見下表:

表1 運行初期進水、出水懸浮物情況表

實驗開始后運行初期進水懸浮物的最大值為368mg/L而出水懸浮物最大濃度為12.54mg/L,而隨著設備的運行,進水懸浮物濃度穩定在150~200mg/L之間。這時出水濃度基本穩定濃度在10mg/L左右。裝置穩定運行的出水懸浮物平均濃度為17.34mg/L,懸浮物的平均去除率為90%。達到了我國城鎮污水排放1級B的標準。

3.2 復合工藝對COD處理效果

實驗運行初期進水化學需氧量、出水化學需氧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中值情況見下表:

表2 運行初期進水、出水化學需氧量情況表

實驗開始后運行初期進水化學需氧量的最大值為386mg/L,而出水化學需氧量最大濃度為47mg/L,而隨著設備的運行,進水化學需氧量濃度穩定在220~300mg/L之間。這時出水濃度基本穩定濃度在48mg/L左右。裝置穩定運行的出水懸浮物平均濃度為48mg/L,化學需氧量的平均去除率為85%。達到了我國城鎮污水排放1級B的標準。

3.3 提高效率,降低能耗。通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生物膜-活性污泥處理工藝可以使城市污水處理更為高效,剩余污泥量少,降低能耗,實現了中水回用的可持續發展。

4 結語

復合生物反應器的脫氮除磷試驗表明,裝置實現了一體化的脫氮除磷效果。這種生物膜-活性污泥處理工藝采用分離式水處理系統,活性污泥工藝中水力停留時間短,從而提高磷的去除效果。生物膜處理工藝過程中,延長水力停留時間,促進生物膜的生長和繁殖,硝化細菌得到增殖,促進生物膜硝化和反硝化增強了氨氮和總氮的去除效果。因此,改系統在去除污水化學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的同時,能有效地去除氨氮,總氮和總磷。

[1]沈耀良,王寶貞.廢水生物處理新技術一理論與應用.第2版〔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

[2]丁永偉,王琳,王寶貞,等.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復合/聯合工藝在污水處理廠技術改造中的應用[J].給水排水,2005,31(12):41-45.

[3]趙慶良,劉淑彥,王現.復合式生物膜反應器中生物膜量!厚度及活性[J1.哈爾濱建筑大學學報.1999,32(6):39-43.

鄭新(1983.3—)男,漢族,本科,山東龍口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監察工作。

猜你喜歡
需氧量懸浮物活性污泥
懸浮物對水質氨氮測定的影響
燃煤電廠濕法脫硫廢水懸浮物和Cl4-濃度控制優化
活性污泥法及其在環境工程中的應用
硫酸新霉素廢水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結構解析
黃河口附近海域化學需氧量和石油烴分布及其關鍵控制環境因子分析
地表水中總磷、氨氮、化學需氧量的相關性研究
活性污泥法治理城市污水探析
活性污泥系統ASM2d模型的自適應模糊PID控制
廢水懸浮物國標檢測方法的修改建議
砂質河床對懸浮物去除行為的試驗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