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據意象圖式的日語復合動詞語義認知

2014-09-01 21:42孫乾坤孫靜
讀寫算·教研版 2014年13期
關鍵詞:意象圖式語義

孫乾坤++孫靜

摘要:意象圖式是建立在人與外部世界互動體驗基礎之上的一種基本認知模式。以認知語言學意象圖式理論作為研究的視角,通過對日語復合動詞的一些分析,以期更好地、更有效地提高日語專業學生日語詞匯的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意象圖式;復合動詞;語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3-002-01

意象圖式(image schema)是認知語言學廣泛使用的一個概念。最初由Mark Johnson和George Lakoff基于概念隱喻理論提出的一種先概念結構的認知推理模式。Mark Johnson(1987)在著作《心中之身》中將意象圖式定義為“在我們的視覺和動覺經驗中一種反復出現的有意義的動態結構,建立在我們對空間的,對事物操作和感知互動的切身體驗之上,它為我們的經驗提供連貫性及結構”。George Lakoff(1980)在著作《女人,火和危險事物》中提出了理想化認知模型(ICM)這一觀點,理想化認知模式包括命題模式、意象圖式模式、隱喻模式和轉喻模式四種認知模式。諸如“整體—部分”、“中心—邊緣”“容器—內容”和“上—下”等抽象的理想化的建立于日??臻g體驗基礎上認知模式即是“意象圖式”(image schema)。Lakoff(1980)認為人的認知模型是以命題和各種抽象但簡單的意象圖式的方式貯存在大腦中,在人的認知過程中,意象圖式充當著一種加工重組外部信息的作用。趙艷芳(2001)則將意象圖式解釋為“在對事物之間基本關系的認知的基礎上所構成的認知結構,是人類經驗和理解中一種聯系抽象關系和具體意象的組織結構,是反復出現的對知識的組織形式,是理解和認知更復雜概念的基本結構,人的經驗和知識是建立在這些基本結構和關系之上的”。意象圖式通常包含兩個內容:“意象”和“圖式”。王文斌(2009)對這兩個概念解釋為:“意象就是指人們在感知并體驗客觀事物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表征,是對一個客觀事物由于識解方式的差別)凸現的部分不同,采取的視角不同,抽象化的程度不同等等)而形成的不同心理印象。圖式是指人類關于客觀事物的具有結構層次的認知單元,是一種固化的思維模式,也是一種業已抽象了的知識表征”。從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出,所謂意象圖式通俗地講就是是建立在人們日常生活經驗基礎上的一種抽象化了的認知模式,是外界事物通過身體經驗在我們頭腦中形成的空間化的反映。也就是說,我們從外部世界所獲得的所有經驗都是以空間結構的形式存在的,同時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感知方式。意象圖式在各類語言的研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這也進一步證明了認知語言學理論在語言研究上的應用價值。

日語詞匯中的動詞的數量僅僅次于名詞,占第二位。動詞中的復合動詞在動詞中又占有一個相當大的比例。在讀日本的小說、報紙時,我們會發現文章中經常使用大量的復合動詞。使用這些復合動詞能夠達到使用普通動詞所達不到的效果,使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同時也使得文章變得生動起來。復合動詞是現代日語動詞的重要組成部分,數量龐大,特征明顯,使用頻率高,是眾多學者致力研究的領域。這些復合動詞多數可以在詞典中查到。有的卻不易查到,有的即使查到也會發現每個詞典的注釋也是不盡相同的,有時甚至是相反的。例如:“のりかえる”一詞,在《巖波國語辭典》(第三版)和《國語大辭典》中的注釋都是自動詞詞性;在《新明解國語辭典》中的注釋是他動詞詞性;而在《學研國語大辭典》中的注釋是自、他兩性詞。在日語學習和研究過程中,復合動詞一直是學習者難以掌握的問題之一。雖然近年來關于復合動詞的教學與學習方面的研究在不斷增加,但相關報告仍顯示出日語學習者和母語使用者的一大差別在于前者不會使用復合動詞。認知科學的主要任務是描述人的思維機制和信息處理機制。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理論必須建立在堅固的描寫主義的基礎之上,語法本質上是符號性的,因而用符號描寫的詞匯、形態、句法等則組成了符號系統結構的鏈條。而語言是整個心理組織的有機組成部分差別在于在心理上怎樣提取這類物體以及賦予它何種特征,這反映為表象的不同。日語復合動詞正是日語動詞鏈條上的重要一環,也是反映日語詞匯構詞能力的重要標志。所以,日語學習者在日語學習和認知過程中還經常會受到一些母語遷移的影響,因此通過日語復合動詞的考察,將有利于漢語母語學習者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日語復合動詞。在日常的日語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怎么樣才能更好地理解與記憶日語詞匯的問題,當然這里面也包含了數量龐大的日語復合動詞。一般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向學生逐一講解每一個詞匯的每一種意思,忽視各個詞匯、各種意思之間的聯系,學生自然也就不清楚它們之間的聯系,導致學生們只能夠機械式的記憶。有了意象圖式理論之后,老師可以先向學生們說明各個詞匯、各種意思的意象圖式基礎,學生先認識意象圖式,找出其產生的根源,在意象圖式的基礎上去理解各個詞匯和各種意思。這樣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日語學習興趣。

在意象圖式理論的指導下,我們簡單地了解了如何能夠更好地記憶和認識日語復合動詞等詞匯,可以有效提高日語專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日語詞匯的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可以使漢語母語學習者更好地掌握和運用日語中的復合動詞。

參考文獻:

[1] 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Johnson,M.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Imagination,and Reason[M]. University of ChicagoPress.1987 [3]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4] 王文斌.論漢英形狀量詞“一物多量”的認知緣由意象圖式的不定性[J].外語教學.2009(3)

[5] 孫乾坤.淺析日語中“動詞+動詞”型復合動詞[J].青年文學家.2013(33)

[6] 謝曉東.日語常用復合動詞實態調查與分析[J].青年文學家.2014(2)

[7] 孫靜.復合動詞「……出す」和「……始める」[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

猜你喜歡
意象圖式語義
語言與語義
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英語詞塊教學
漢語足部運動詞的空間隱喻研究
“上”與“下”語義的不對稱性及其認知闡釋
移動動詞的語義連鎖分析
認知范疇模糊與語義模糊
功能性成分與現代漢語方位詞“上”和“下”語義研究
“深+N季”組配的認知語義分析
語義分析與漢俄副名組合
修辭的基礎——語義和諧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