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凸顯活動策略 重視能力提升

2014-09-02 03:50江碧英
教育教學論壇 2014年12期
關鍵詞:問題解決

江碧英

摘要:文章立足于課程理念精髓,深入淺出地闡述了重視優化數學活動策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知識的形成,建構數學模型,進而提升和完善學生的認知技能,提升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關鍵詞:活動目標;知識形成;問題解決;認知技能

中圖分類號:G62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117-02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獨特體驗,進而把數學學習活動變成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活動是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活動。教師應重視為學生創設各種發展數學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數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求知、體驗和發展。

一、結合生活實際,明確活動目標

教師要立足于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熟視無睹、對數學缺少興趣、缺乏良好的數感、形不成量的實際觀念和鮮明的圖形表象這些現狀,根據數學目的、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發現數學問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異常靈活的數學思維,以及新穎的創造性見解等數學能力,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學方法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世界,并使學生的日常思維轉向科學思維方式,達成預設的數學活動目標,有效地建構數學知識。

例如,教學“統計”時,教師運用多媒體屏幕出示:語文教師和數學教師兩個家庭近四年來的用水量,2010年:145噸(語文教師)、129噸(數學教師);2011年:134噸(語文教師);116噸(數學教師);2012年:153噸(語文教師);135噸(數學教師)。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已學的知識,把語文、數學老師這四年來家庭用水量制作出復式統計表。學生獨立完成復式統計表后,再認真觀察表中從2009年至2012年教師家中用水量的變化情況,然后根據此表分別完成2個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并要求學生互相探究怎樣把兩個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合二為一,進而制成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師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學習材料,以明確的數學活動目標,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的觀點去分析教師家中用水量的變化情況,實現解決數學問題、達到教學活動目標、實現預設與生成相輔相成教學目標,從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體現知識形成,促進問題解決

教學活動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感受、考察和經歷數學知識,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因而,教師要留給學生思考時空,通過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引導學生動腦想、動口說、動手做,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發展,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充分展示學生思維的獨創性,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其樹立數學問題意識,建構數學知識模型和發展問題解決能力。

例如,教學“數學廣角——植樹問題”時,教師運用多媒體屏幕出示:山城中心小學決定在校園里新建一條小路,在小路的一邊準備栽種一排常青樹,如果這條小路全長20米,每隔5米栽1棵樹,大家先猜一猜,學校應準備多少棵樹苗呢?學生在小組中合作探究后,教師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然后在小組里敘述各自的驗證方法,以學具當樹苗動手擺一擺,探索樹與樹之間有多少個間隔,在20米的小路上應該栽種多少棵樹,再對自己的猜測和驗證過程進行反思。學生通過全身心參與數學實踐活動,充分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發展了自己的數學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又如,教學“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時,教師出示算式:22.4÷4=?,學生觀察算式后,發現這道算式與整數的除法算式唯一不同的是應該怎樣解決小數點的位置問題。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討論探究后,師生通過總結評價,提出兩種意見:①不改變商的大小前提下把小數變成整數進行計算;②直接用小數進行計算。師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思路后,一部分學生認為把22.4千米化成22400米,計算過程: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另一部分學生采用了豎式計算:先用22÷4=5……2,由于余數2表示2個1,與小數點后面的4合在一起表示24個十分之一,除以4后,每份是6個十分之一,因而要在商“6”的前面點上小數點。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體驗到這是一種較為簡便的計算方法,感悟到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必須對齊,也就是按整數除法的方法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這樣一來,學生就在數學活動中發現了數學問題,培養了解決問題能力,建構了數學知識模型。

三、重視實踐活動,完善認知技能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發現,因為這樣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系。教師要善于拓展數學實踐活動時空,開展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在實踐操作中思維,在思維中完善數學認知技能。

教學“體積容積”時,教師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水杯,提出思考題:哪個裝水多?誰能設計實驗方案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探究各自提出的方案,然后分小組動手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領悟了裝水多的容器容積就大,裝水少的容器容積自然就小。又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教師讓學生拿出一張畫著平行四邊形,底紋畫著邊長1厘米方格的硬紙板,先用數一數的方法數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然后要求學生探究如何運用計算方法求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帶著思考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剪一剪、拼一拼、或移一移等操作方式,把平行四邊形割補、拼成一個長方形,運用數方格、平移兩個小三角形或旋轉兩個小三角形等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后。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轉化后的圖形,從中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底正好是長方形的長,平行四邊形的高恰好是長方形的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轉化后長方形的面積,進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學生進行充分地交流與探討,在動中促思,玩中長知,樂中成材,掌握學習數學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有效地培養數學思維和創造能力。

endprint

猜你喜歡
問題解決
SPOC 教學模式實施問題解決研究*
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高中化學“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