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美修養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4-09-12 10:25劉媛君
山東青年 2014年6期
關鍵詞:觀念更新方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

劉媛君

摘要:審美修養的提出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開闊了新境地,審美修養能夠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多種目標的實現。因此,以雙向互動與多管齊下的審美修養模式來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觀念,以感悟美的升華式、融入美的親歷式、享受美的陶冶式以及“天人合一”的境界來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將為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高提供助推力。

關鍵詞:審美修養;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更新;方法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追求真、善、美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獨特學科,我國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對于真(即科學性)、善(即道德性)的教育已經達到常態化水平,但是對于美(即審美性)的教育卻相對欠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作為一種價值創造活動,本身就蘊涵著美的價值。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審美修養,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一、審美修養的內涵闡述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一) 審美修養的內涵闡述

審美修養,是指在美學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的互動過程中培育審美自覺,實現個體感悟美、融入美和享受美的能力,以自覺漸入“天人合一”的美學境界。

審美修養包括三個過程:從基礎起步看,審美修養包括美學理論學習和實踐體驗兩個過程,這兩個過程并非風馬牛不相及的,而是以DNA式的雙螺旋結構并肩而進。美學理論學習為實踐體驗提供認知基礎,實踐體驗為美學理論學習提供經驗基礎,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為美學修養的塑造奠定基礎。從提升過程看,個體借助知識儲備與自身經驗,在自然、社會與心靈三個領域逐步提升審美力,進而形成全方位與多層次的感悟美、融入美和享受美的能力。從終極目標看,天人合一的美學境界是審美修養的最高追求,具備這種審美修養的個體,必定擁有審美閱歷,能夠在自然、社會與心靈領域進行“我中有美、美中有我”地審美體驗和審美享受。

(二)審美修養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1.培育審美修養是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提升個體幸福感目標的需要。

社會發展為人類帶來了客觀福祉的提升,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主觀幸福感的普遍降低,這構成了現代化發展的又一個困境。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擔負著提升個體主觀幸福感的重任。審美修養能夠給個體深入自然、社會與心靈,發現美和感受美,提高個體內在精神的愉悅度,從而產生主觀層面的幸福體驗。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培育審美修養是實現提升個體幸福感目標的必然選擇。

2.培養審美修養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素質教育目標的需要。

我國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基礎上,所謂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的精神和身體、個體性和社會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而素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之義。審美修養的培育有助于審美力的形成,實現個人的最終全面發展,這與思想政治教育素質教育目標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3.培育審美修養是提升文化自覺以抵制低俗文化侵襲的需要。

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形成“地球村”,不同民族、國家和區域間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異質文化間的碰撞日益頻繁,這種多元文化背景下,一些低俗腐朽文化也潛移默化中改變著個體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蘊含著真善美的價值觀教育,提升個體理性,凈化個體心靈,豐富個體情感,從而使個體能夠自覺抵制低俗文化的侵襲,而審美修養的培育是其中重要一環。

二、用審美修養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觀念更新

審美修養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性過程,要實現審美修養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助力作用,就必須采取雙向互動、多管齊下的“脫胎換骨式”的觀念更新。

(一)雙向互動式的觀念更新

審美修養教學是對個體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和塑造的過程,最終促進個體的全面發展。審美修養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只有更新觀念,擺正審美修養教學的位置,加大對美育理論、實踐的探討和實施,將其真正融入教學之中,才能有效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實現個人的全面發展。

雙向互動模式,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互動方式。自上而下的互動,要求教育者講授審美知識和理論,開展審美實踐和體驗,帶動個體通過知識和實踐的結合,不斷實現自我豐富和自我完善,從而幫助個體樹立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自下而上的互動,審美修養因各人年齡、興趣、天賦等因素而存在不同,個體在某些審美體驗和審美實踐中優于個別教育者,因此個體可以通過自己的優勢來影響教育者,促進教育者審美觀念的更新,從而影響在更多層次、更廣范圍來影響其他個體。

(二) 多管齊下式的觀念更新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科學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指引學科,貫穿于個體終身,多層次、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更新,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高。

所謂多管齊下,就是多方調動、通力合作,推動審美修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有的作用。

1.國家層面:自我更新,積極引導

國家及其教育部門,通過制定法規、條例等推動審美修養教育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各省、市、地區依據國家的決策文件,利用地區優勢特色審美資源,推進審美修養的培育;各級學校,根據國家的決策和地區文件,貫徹審美修養教育要求,調整教師對審美修養教育的認識,以便在審美理念指導下,采取靈活的審美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2.社會層面:密切聯系,積極配合

個體生而具有社會性,時時刻刻深受社會影響。社會的整體審美修養程度決定著個體審美修養所能達到的高度。社會各界必須更新觀念、緊密協作,重視審美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整合調動各種社會資源,為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實踐提供便利,為國家教育事業和人才培養提供支持,為社會成員的全面發展提供條件。

3.家庭層面:潛移默化,積極塑造

家庭環境影響著個人的成長,家庭審美環境和氛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個體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行為。因此,以審美修養的觀念重塑家庭環境,是現代家庭所應該具備的素質。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要創造符合審美的家庭環境,無形中熏陶個體,另一方面要組織家庭成員進行審美體驗,活躍家庭和諧氛圍。以此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審美化教育貢獻力量。

三、用審美修養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創新

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理論學習,同時也關注教育實踐,因此個體普遍具有審美修養的基礎,但是也往往止步于此,沒有達到審美修養對思想政治教育“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功能。審美修養的形成是動態的,這種動態過程可以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通過“與美合一”的方式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 感悟美的升華式

審美修養的形成,需要審美主體對審美客體進行從形式到內容、從外在到內在的全面感知與體驗。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往往只追求形式、只關注外在,影響實際教育效果。以審美修養來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求轉變實踐的重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審美修養的實踐要求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對審美對象內容與內在本質的體悟中,激發個體源于生命內在的底蘊,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性。

(二) 融入美的親歷式

審美修養的形成,不僅要求個體懂得用眼睛去發現美,而且還要求個體將自己融入到所賞的景中,“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便是將個體置于審美空間內,使人能夠與自然、社會以及心靈得以親密和諧的統一起來。審美修養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摒棄枯燥的灌輸式教學,將學生置于自然、社會與心靈的真實情境中,通過切身融入其中,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性。

(三) 享受美的陶冶式

審美修養的形成并非“苦旅”,而是一種通過身體感知器官的聯動而帶來的精神的愉悅體驗。美的趨向性是個體生而有之的天性,個體深諳享受美之道,而隨著個體社會性的不斷成熟,這種趨向性便被淹沒在為生計而奔波的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幸福學”學科,可以充分利用審美修養的培育,使疲于奔波的個體通過感悟、融入來實現對美的享受,陶冶性情、煥發英氣,實現個體幸福指數的提升。

(四) “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審美視域下,“天人合一”不僅是美的至高境界,也是人生的終極追求?!疤烊撕弦弧笔侵溉伺c自然、社會和心靈的高度和諧統一,“它所創造意境并不是無我之境,而是以我為本位的有我之境”[1]。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塑造個體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學科,應該充分利用審美修養的最高境界追求,使“三觀”教育成為伴隨個體終身的“有我之境”,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終身化。

審美修養的培育是一項終身性的活動,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力求以科學的“三觀”來指導個體終生的學科,因此將審美修養的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推進相結合,對于二者的實效性而言都是一石二鳥、事半功倍的選擇。

[參考文獻]

[1]張強.人生之境與天人合一[J].江蘇社會科學,2001(6):95.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猜你喜歡
觀念更新方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精細化淺析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問題分析與對策
觀念更新也是技術活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