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礦井機電運輸隱患的若干思考

2014-09-24 05:42陳云明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25期

陳云明

摘要:機電運輸在礦井生產過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涉及各個環節,技術性較強。在實際生產中,由于作業人員缺乏安全意識,管理不到位,違規操作,以及設備檢修不及時等原因,常會導致運輸事故發生,造成很大經濟損失,甚至威脅生命安全。為實現高質、高效的礦井運輸,必須樹立起安全意識,制定合理嚴謹的制度,積極引進現代化技術和設備。

關鍵詞:礦井機電;運輸隱患;思考措施

中圖分類號:TD214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煤礦是我國的主要能源,與國民經濟聯系緊密,意義重大,然而在開采作業中,經常會發生各種安全事故,近些年來,開采技術和開采工藝不斷更新,但事故仍舊存在,急需解決。在現階段的技術條件支持下,我國各類煤礦安全事故當中,以機電運輸事故所占的發生比例最高,達到了50%左右。同時,機電運輸安全事故相較于瓦斯爆炸、突水等事故而言,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隨機性,因此更需要引起工作人員的特別重視,提高對煤礦機電運輸安全的管理力度,最大限度的降低機電設備運輸期間發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一、煤礦機電運輸安全隱患分析

1、因電氣火花等因素誘發瓦斯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

在煤礦現代化建設的背景作用之下,煤礦生產現場各類機電運輸設備的機械化水平也在持續的提升,但這種發展在促進井下生產效率提升的同時,也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帶電作業狀態下,電纜火花、信號照明、防爆設備失爆等設備的運行都可能造成井下工作面的瓦斯爆炸或相關事故。例如,2005年,遼寧孫家灣煤礦某立井所發生的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最終調查的原因就顯示是由煤礦機電運輸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所造成的,即由于現場管理人員未能夠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當中的相關內容展開井下開采作業,長期處于超負荷的開采狀態之下,最終導致風道瓦斯大量聚集,濃度超過可承受限值。在此基礎之上操作工人違章帶電檢修照明信號,帶電狀態下產生電火花,引發瓦斯爆炸。這起事故共造成200余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近5000萬元,需要引起業內人員的重視與警惕[1]。

2、供電系統不完善

據相關的調查研究數據顯示,對于當前大部分的小型、中小型煤礦礦井而言,由于自身投入建設資源、資金、技術支持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而導致礦井工作狀態下的供電系統存在一定的缺失。部分礦井供電系統都是采取單電源、單回路方式完成供電作業。同時,直接通過中性點接地變壓器完成工作面向井下工作面的供電作業,且在井下供電系統當中,回路也沒有專門的檢漏繼電器進行保護。除此之外,由于這部分礦井系統的工作人員素質普遍較低,上崗前沒有經過系統化的技術培訓,故而在井下工作面工作中,出現隨意的敷設電纜、懸掛電纜,接地線界面過少等等問題,均使得煤礦開采期間面臨的安全形勢嚴峻[2]。

3、運輸系統不科學

除硬件設施給煤礦開采工作埋下了嚴重安全隱患外,當中的部分煤礦機電運輸系統同樣存在著不小的問題。結合對煤礦工作面的調查報告發現:井下軌道鋪設質量普遍較低,最值得關注的井下掘進斜井沒有按照規范要求配備齊“一坡三擋”的安全防護裝置。同時,井下機車運輸的安全裝置與保護措施也不夠健全。并且,井下工作面使用相當頻繁的刮板輸送機也沒有設置啟/停動作切換的信號裝置,皮帶輸送機阻燃實驗落實不夠到位,無法對其所處運行狀態有一個充分認識,安全管理重點無法落實。更加關鍵的是:部分井下操作機車的司機人員上崗前未接受系統培訓,甚至無法做到“一人一證”、“一人一崗”的基本要求,以上問題的存在均使得煤礦機電運輸的安全管理工作開展面臨著極大的困擾[3]。

二、煤礦機電運輸隱患預防

1、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安全培訓工作

減人提效后,以崗定人。管理層和工人崗位限額,原有的培訓組織形式已不適應。與此同時,從安全管理的角度上來說,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因人為因素而造成的機電設備運輸隱患,就需要重點落實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在煤礦機電運輸相關操作崗位當中引入員工競爭機制,針對管理層崗位以及技術性崗位員工,可以通過競爭的方式,考核上崗。其他相關職工可以通過改革崗位技能工資的方式,依照崗位技能掌握水平實現工資分級,以最直接的物質性方式激勵員工參與到對安全知識以及業務技能知識的培訓工作當中;其次,可以根據礦井生產的計劃與安排,定期組織機電運輸崗位共同人員展開“技術比武”、“創優爭先”等相關活動,調動、激發員工參與學習培訓的主動性、積極性,確保各個崗位工作人員均能夠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規程開展實踐工作;再次,可以在對煤礦機電運輸相關崗位工作人員的培訓中引入“兩結合”的培訓模式,將重點培訓與業余培訓結合起來,重點培訓占主導地位;將內部培訓與外部培訓結合起來,內部培訓占主導地位。同時,針對新上崗的工作人員,需要強化對其崗位、技術能力的強化培訓工作,以全面提高職工的安全業務素質為目的,為搞好安全生產打下堅實的“以人為本”的基礎。

2、做好特殊工種用工制度的管理工作

在煤礦機電運輸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施過程當中,特殊工作的用工制度管理很大度上影響著設備運行的安全性水平。這部分崗位工作具有較強的技術性要求,且由于其事關重大,因而多建議選取技術能力全面且思想端正、責任意識強的工人擔任。特殊工種工作人員嚴禁招用臨時工,且一旦安排好,不得在員工內部隨意調換。例如輸送司機、電工、鉗工、防爆工、采掘司機、以及絞車司機等,這部分崗位人員的專業性要求較強,故需要通過嚴格用工管理的方式,不斷提高其安全業務素質與水平。

3、推行礦井質量標準化管理理念

在標準化管理理念落實于礦井質量管理工作的過程當中,一方面能夠使煤礦企業的生產安全性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有助于煤礦開采作業中的效益產出。因此,結合煤礦機電運輸管理的實際需求來看,標準化管理工作應當向頻繁性方面發展,自達標的靜態性向動態性轉變,自以結果為主的管理模式向以過程為主的管理模式轉變。具體的做法在于:結合礦井工作面實際情況,指定包括設備包機制度、設備入井檢驗制度、設備停電檢修掛牌制度、設備管理工作制度等相關標準規范。同時,針對井下小型電器、設備、以及電纜等相關設施而言,則需要推行基于臺賬式的管理制度。

4、煤礦井下工作環境的構建

由于煤礦礦井生產作業的開展大多以井下工作面為主要環境,因此需要將井下工作面的空氣流通作為重點的考量因素之一。若井下工作面所設置的主通風機裝置發生故障,除無法帶動礦井污染空氣有效排出井下工作面以外,還無法使新鮮的空氣進入礦井內部。受這一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導致井下工作面人員出現缺氧等人身安全威脅,并且導致工作面內的瓦斯濃度急劇提升,可能誘發瓦斯爆炸等嚴重安全事故。因此,要求管理過程中,對通風裝置的運行性能進行定期檢查與維護保障。

結束語

在現代化的煤礦生產工作開展過程當中,礦井對煤礦資源的開采、生產質量從很大程度上來說與礦井機電運輸系統的運輸能力存在極為密切的關系。煤礦機電運輸系統戰線較長、涉及多個生產環節、期間涵蓋大量的特殊工種,故而技術要求較高,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意義重大,值得各方人員重視,并展開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 梁楠楠.加強煤礦機電運輸安全管理的對策建議分析[J].企業導報.2013(09):156-157.

[2]. 龔立志.淺談煤礦機電運輸中的安全管理[J].科技資訊.2013(06):93-9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