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營造對現代景觀設計的啟示

2014-09-24 05:42胡緒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25期
關鍵詞:中國古典園林

胡緒

摘要:近年來房地產市場上出現大量新中式、現代中式風格的項目,大多是傳統元素符號的堆砌和抄襲,現代中式外衣下潛藏的中國式意境空間營造,卻極少被人談起和重視。站在為今所用的角度,重新對中國傳統的古典園林意境營造進行探討是有價值的。本文通過對中國古典園林空間意境的分析,總結出中國古典園林空間對意境的營造手法,啟發和指導現代景觀的空間及理論創作,意圖借此摸索提升現代景觀空間的藝術表現力和精神品質的方法。

關鍵詞:中國古典園林, 意境營造, 傳統韻味,現代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緒論

中國古典園林有其悠久的歷史,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在古典園林的發展和變遷過程中,融合了中國農耕文明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等因素。同時,也賦予了中國古典園林廣泛而豐富的內涵。隨著我國居住小區建設發展速度的逐年加快,人們對居住環境品質的要求也有大幅度提升,不再僅僅盲目追求千篇一律的歐式風格住宅。

近年來房地產市場上出現大量以新中式、現代中式風格的項目,大多是傳統元素符號的堆砌和抄襲,忽略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F代中式外衣下潛藏的中國式意境空間營造,卻極少被人談起和重視。站在為今所用的角度,重新對中國傳統的古典園林意境營造進行探討是有價值的,并對現代景觀設計理論的拓展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一、中國古典園林空間的意境營造

1、意境的內涵及中國古典詩詞繪畫的意境

“意境”一詞在周維權的《中國古典園林史》中寫道“簡單地說,意即主觀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觀的生活、景物。意境產生于藝術創作中此兩者的結合,即創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理念熔鑄于客觀生活、景物之中,從而引發鑒賞者與之類似的情感激動和聯想。不同的學術著作中對“意境”的內涵解讀有所不同,但是幾種對意境不同的界定,都強調意境是藝術世界,產生于創作者、媒介、接收者之間。這只是對意境概念的大致了解,而對意境的界定并不是本文的議題。簡單的說,意境的內涵就是豐富而復雜的情景關系,也是意境內在的主要矛盾。情指作者的內心世界,他的思想情緒、欲望追求,景指作者之外的自然社會的事物、事件、思潮、活動等。廣義的講,一切藝術作品,無論是園林藝術或是古典詩詞,都應當以有無意境或意境的深邃程度而確定其格調的高低。

由于中國的傳統是文人造園,因而中國園林可以說是與山水畫和田園詩相生相長,并同步發展的,而這兩者都十分重視神思和韻味。古典詩詞處理情與景的關系,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觸景生情是人的一種心理狀態。當人處于一種環境之中,或突遇某種情況,激發本來儲存在胸中的某種思想感情,凝固成詩。李白的《靜夜思》,杜甫的《登高》等都是極好的例證。移情入境也叫移情說,就是作者在創作時把先前飽滿于胸中的某種感情,外射到所描寫的事物上,使所描寫的事物滲潤著某種感情色彩,因而生成意境。陶淵明的《歸田園居》是很好的體現。情景相生可以說是觸景生情與移情入境的有機結合,它的特點是無論在語言文字表達上,還是在意象的組合上,以及作者希望達到的藝術效果上,情與景都共生共息,相輔相成。杜甫筆下的《春望》處理的恰到好處。顯景隱情就是以客觀世界景物的剪裁,來表達情感的手段。北朝民歌《敕勒歌》云:“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蘢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現牛羊?!弊髡咄ㄟ^所見表達了對家鄉的贊美之情。繪畫的情況也是一樣,例如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就曾漫游過名山大川,對于大自然有深刻的感受,所以在他所作的山水畫中也飽含“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若云興霞蔚”這樣詩一般的意境。中國畫最大的特點就是寫意,寫意與寫實的區別在于,寫實是還自然原貌,而不著重滲入人的主觀感受。寫意則不然,雖然要顧及到自然的原貌,但卻注入了人的主觀感受。兩相比較,它雖不酷似自然的原貌,但卻能傳自然之神,所以具有更強的自然藝術感染力。

2、中國古典園林空間對意境的營造

(1)用寫意的手法追求“畫意”

對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由來已久。在古代,詩人、畫家遍游了名川大山之后,要想把它移植到有限的庭園空間,原封不動的照搬是根本不可能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像繪畫一樣,把對自然的感受用寫意的方法再現于園內?!秷@冶》所說,“方壺勝境,咫尺山林”,實際上就是真實自然山水的縮影。在《園冶》中,像這種刻意追求“畫意”的做法曾多次提及,如計成在自序中曾說,“…….?合喬木參差山腰,盤根嵌石,宛若畫意,”便是一例。此外,當別人看到他所造的園時也贊不絕口,“以為荊關之繪也”。

(2)追求詩意

中國古典園林更加注重追求詩的意境美。許多景觀都有自己的主題,而這些主題往往又是富有詩的意境的。例如承德避暑山莊,其中包括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這些景就是按照各自主題和意境的不同而命名的,康熙、乾隆還分別題有詩文。例如“萬壑松風”建筑群,即因近有古松,遠有巖壑,風入松林而發出嘩嘩的濤聲以得名的。鑒于這種意境,康熙曾賦詩云:“云卷千松色,泉如萬籟吟”。倘無詩的意境,恐怕就很難觸發康熙的詩興了。

(3)園林建筑景觀是創造園林文化意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蘇州古典園林的建筑密度比較高,處理好園林建筑與景觀的關系,顯得非常重要。建筑在園林景觀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一是聚景作用。園中的亭臺樓閣都是為了觀賞周圍的山川景色,而不是建筑本身,起到收納盒聚集景觀的作用。二是點景作用。古典園林中,建筑交織融合在山池、花木的自然環境之中,成為景觀空間的一部分。園林中景觀建筑的設置,可以點出風景的特征和內涵,有助于明確景觀主題和意境。蘇州園林中,許多景點建筑點的十分精彩。如滄浪亭,主體空間是一座土石相間的假山,山林之中,僅點亭一座,石柱飛檐,額題“滄浪亭”,點出了山林的生機和活力。

(4)借楹聯匾額的題詞來破題

園林景觀的意境,常借匾額楹聯的題詞來破題,這種形式猶如繪畫中的提拔,很有助于啟發人的聯想以加強其感染力。例如拙政園西部的扇面亭,僅一幾兩椅,但卻借宋代大詩人蘇軾“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的佳句以抒發出一種高雅的情操與意趣。如圖1-1、1-2所示。

圖1-1拙政園“與誰同坐軒”

圖1-2拙政園“與誰同坐軒”

再如網師園中的待月亭,其橫匾曰“月到風來”,而對聯則取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詩句“晚年秋將至,長月送風來”,在這里秋夜賞月,對景品味匾聯,確實可以感到一種盎然的詩意。如圖1-3所示。

圖1-3網師園“月到風來亭”

又如滄浪亭之清風明月亭之上的“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如圖1-4所示。

圖1-4滄浪亭

(5)借用聲、光、影、味塑造無形虛景,如風聲、雨聲、泉聲、花影、月影、云影、鳥語、蟲鳴、花香等,使的園景千變萬化,精彩紛呈。

(6)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以及聯想等多種途徑來影響感官傳遞意境。

自古以來就有詩畫同源的說法,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在評王維時曾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詩情與畫意總是緊密聯系和不可分割的。但是從傳遞信息的途徑來看,“畫意”主要是借視覺來影響人的感官,所以蘇軾在說到畫時用了一個“觀”字?!霸娗椤辈幌癞嬆菢又庇^,所以不能單靠視覺一種途徑,為此,在講到詩時就把“觀”改成“味”。味,就是玩味的意思,也可以說是“悟”,就是領會或想象。因此中國古典園林對于詩的意境美的感受,也是不能單靠視覺這一條途徑來傳遞信息的,而必須借助聽覺,味覺以及聯想等多種途徑來影響感官才能發揮傳遞信息的作用的。中國古典園林正是通過整體環境的創造,并綜合運用一切可以影響人的感官的因素以獲得詩的意境美的。例如承德離宮中的萬壑松風建筑群,拙政園中的留聽閣(取意留得殘荷聽雨聲),聽雨軒(取意雨打芭蕉)等,其意境的傳遞都與聽覺有密切的聯系。如圖1-5、1-6、1-7所示。

圖1-5承德離宮中的萬壑松風建筑群

圖1-6 拙政園中的留聽閣

圖1-7拙政園中的聽雨軒

拙政園中的聽雨軒,軒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邊有芭蕉、翠竹,軒后也種植一叢芭蕉,前后相映。雨點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聽雨人的心態各異,就能聽到各具情趣的雨聲,境界絕妙。

另外一些景觀如留園中的聞木樨香、拙政園中的雪香云蔚等則是通過味覺來影響人的感官的。如圖1-8、1-9、1-10所示。

圖1-8留園中的“聞木樨香軒”

聞木樨香軒位于蘇州留園中心水池西側,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并有長廊與各處相通。聞木樨香軒上一幅對聯:?“奇石盡含千古秀?,桂花香動萬山秋?!?譯意:奇石含蘊著千秀色,秋風吹拂,萬山浮動著桂花的香氣。

圖1-9拙政園中的“雪香云蔚亭”

圖1-10拙政園中的“雪香云蔚亭”

(7)借春夏秋冬等時令、雨雪霧晴等氣候變化

春夏秋冬等時令變化,雨雪霧晴等氣候變化也都會影響到人的感受。這種借助于聽覺、味覺以及利用時令、氣候的變化而賦予詩的意境美的見解在《園冶》一書中屢見不鮮。例如“紫氣青霞,鶴聲送來枕上”等通過聽覺而激發情趣的。又如“日竟花朝,霄分月夕”等,把情趣寄托在時令或時間的變化上。

(8)巧妙的運用園林植物。

植物往往構成園林景觀的主體或觀賞的主題。取材花木的姿、色、香,來塑造園林的景觀景象空間,對于在有限的空間內藝術的再現大自然的美,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古典園林中很多景點都取自花木題材,有的直接采用花木命題園名,如聽楓園、梧桐園等。蘇州古典園林的植物景觀常見的植物種類有:

松、柏:聽松風處(拙政園)、看松讀畫軒(網師園)、古木交柯(留園)等。

竹:倚玉軒(拙政園)、玲瓏園(拙政園)、茂林修竹山房(半野園)等。

梅:雪香云蔚亭(拙政園)、暗香疏影樓(獅子林)等。

桂花:清香館(滄浪亭)、小山從桂軒(網師園)、聞木樨香軒(留園)等。

桃、柳:柳蔭路曲(拙政園)、小桃塢(留園)等。

梧:梧竹幽居(拙政園)、壁梧棲風(怡園)等。

荷:遠香堂(拙政園)、荷風四面亭(拙政園)等。

此外,其他的植物景觀有:海棠春塢(拙政園)、玉蘭堂(拙政園)、嘉實亭(枇杷,拙政園)等。

不同的花木有各自獨有的特征,往往被賦予人格的意義,成為人們精神的寄托和感情的抒發,植物景觀的意境美,才因此最為生動。例如松柏常被賦予堅貞、崇高和不朽的品格。松景常和風連在一起,一聽松為雅的文人,以松自比,表現人的堅毅、不屈的品格。竹,在文人眼里,具有“虛心、高潔、堅貞、有節”的高尚情操,比喻為君子,又是隱者名士的代名詞。梅,蒼勁挺秀,暗香清幽,被人們視為堅貞和圣潔的化身。桂,風姿婆娑瀟灑,眾花搖落,獨自芬芳。體現清高、不入俗的品格。荷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受文人的廣泛喜愛。

二、中國古典園林意境營造對現代景觀設計的啟示

與古典園林相比,現代園林景觀無論在服務對象、功能、形式、內容上都有所不同。因而現代園林景觀意境應以現代人的功能需求和審美愛好出發,而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或是中國傳統元素符號的堆砌和抄襲。意境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賦予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以靈魂。在傳統園林文明的基礎上注入新的現代“民族文化心理結構”,去創造新的園林景觀。通過以上對中國古典園林意境營造的分析調查,從中吸取我國古典園林意境營造特色,獲取對現代景觀設計的啟發。

1、景觀意境的把握與運用

設計師對景觀意境的把握,取決于其對環境條件的把握與其過去對各種景觀的感受與升華。設計師對景觀意境的創造,正是其對宇宙人生與環境空間的提取與加工以至于新的表現。設計師所創造出來的景觀空間是一個場所,需要有場所精神,場所精神的形成實際上就是接受者的活動與使用過程。

意境運用于景觀設計中,是指景觀空間景象造成的氣氛所表達的景觀藝術思想。即通過景象媒介,使游賞者進入一個特定的景觀藝術空間,從而不自覺地接受一種特定的景觀文化的感染,進而升華為一種景觀文化美感。平時的景觀設計使人“陶情冶性”,“賞心悅目”,“觸景生情”的設計境界,均指的是這種景觀意向所表達的景觀文化賦予游人的美學轉移過程。這種美的意境設計,是在設計之前就要明確的設計思想。

景觀藝術同文學、繪畫、音樂的創作過程一樣,要“意在筆先”,這樣才能“胸有成竹”。景觀設計的創作水平,也在于景觀空間景象所造成的氛圍,是否達到了一個高水平的空間藝術境界。設計者要在景觀空間具體勾畫設計之前,準確地確定設計立意與境界。在立意與境界上,傾注自己的美學思想,表達自己的景觀文化概念。當代的景觀設計師必須明確設計者的職責是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在一個特定的景觀空間中給游人以美的景象感受和美的文化熏陶。這就要求設計師自身的景觀美學、景觀文化學等方面的修養高于普通人。只有這樣,才能使景觀創作作品用美的景象、美的文化內涵去啟發、引導、感染和熏陶游人。

2、景觀意境的營造手法

通過以上我們對中國古典園林空間的意境營造的分析,總結古典園林意境的營造手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園林建筑景觀是創造園林文化意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2)借楹聯匾額的題詞來破題。

(3)借用聲、光、影、味塑造無形虛景,如風聲、雨聲、泉聲、花影、月影、云影、鳥語、蟲鳴、花香等,使的園景千變萬化,精彩紛呈。

(4)借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以及聯想等多種途徑來影響感官傳遞意境。

(5)春夏秋冬等時令、雨雪霧晴等氣候變化。

(6)巧妙的運用園林植物。

結論

本文通過對中國古典園林空間意境的分析,總結出中國古典園林空間對意境的營造手法,包括園林建筑、借楹聯匾額的題詞、借用聲、光、影、味塑造無形虛景;借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以及聯想等多種途徑來影響感官傳遞意境;利用春夏秋冬等時令、雨雪霧晴等氣候變化和巧妙的運用園林植物等。啟發和指導現代景觀的空間及理論創作,意圖借此摸索提升景觀空間的藝術表現力和精神品質的方法。

現代園林景觀應以以現代人的功能需求和審美愛好出發,將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而不是原封不動地照搬傳統元素符號,以現代人的功能需求和審美愛好來打造富有傳統韻味的園林景觀,讓傳統藝術在當今社會得到合適體現。首先,要做到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此外,我們可以吸收一些外國先進的設計方法和理念,運用科技手段,拓展空間環境?,F實環境空間是有限的,而意境是無限的,人的心理空間是無限的。如利用廣播,以聲音為媒介,傳播能用聲音傳播的優秀文化。時空跨越,豐富空間內涵。

參考文獻

[]周維權著.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第2版

[2] 彭一剛著.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

[3] 計成著.趙農注釋.園冶圖說[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4] 蘇州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編著 蘇州園林[M]. 中國建筑技術出版社

[5]談中國古典園林空間與詩詞意境的關系[J]. 2008年2月4日

[6] 侯艷.園林景觀的立意與意境表達[J].科技信息.園林與綠化.2009年第19期

猜你喜歡
中國古典園林
現代園林設計思想于《園冶》中的繼承與發展
中國古典園林造園藝術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