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設計

2014-09-24 05:42李身雙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25期
關鍵詞:人性化市政道路設計

李身雙

【摘要】本文主要從城市市政道路的特色設計、以人為本角度下市政道路人性化設計的主要內容、城市市政道路設計方法分析、行人空間設計人性化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市政道路;人性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市政道路的設計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活,探討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設計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也是我國政府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二、以人為本角度下市政道路人性化設計的主要內容

1.遵守自然法則

市政道路建設屬于城市建設的范疇,自然環境是一個城市賴以生存的基礎,因此,市政道路建設必須要遵守自然法則。以人為本角度下的市政道路建設,不僅要考慮到道路的基礎運輸和交通功能,而且要考慮到舒適、美觀和實用的功能。但這并不表示,就可以以破壞城市的自然環境為代價。在道路建設的過程中,在符合技術要求和規范的前提下,應當盡量避免有對城市自然環境過大填挖的情況出現。如果為了改善交通環境,卻造成了自然環境的破壞,那是得不償失的。所謂遵守自然法則,就是要建立和自然環境統一協調的關系。例如,在風景區的道路設計中,我們就應該根據其景點的分布、游覽路線和交通的情況進行設計。使道路盡量連接每個景點,沿著景點外圍穿過,使得施工的時候不會破壞到景點的環境。

2.市政道路的線形設計

良好的線形設計,不僅能為市政道路建設提供高質量的使用效果,而且能給城市帶來良好的交通運輸狀態。一般來說,直線和短線的設計,當然是最經濟最快捷的。但是在實際的行駛過程中,直線和短線的設計不僅容易造成視覺疲勞,而且還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一般來講,曲線的道路設計,比直線的道路設計,更能符合行駛力學和視覺心理上的要求。如果在環境和地形等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曲線形的道路設計,更符合“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需求。市政道路空間是一系列變化著的構圖,設計的著眼點是道路景觀的總體效果。所以設計的時候,要從整體規劃出發。道路的線形設計分為平面線形設計、縱斷面線形設計和兩者的組合設計。但是要注意的是,線形組合設計要注意駕駛員視覺上的連續性,避免驟變,還要盡量避免交角小的曲線。還要注意保持平面、縱斷面兩種線形的均衡。

三、城市市政道路的特色設計

1、城市市政道路的設計要反映城市的特點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大背景下,出現了城市特色危機,這是一種文化問題。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人們對于精神需求更加多元化,這之中就包括了人們要求城市具有個性化的需求。所以相關的設計人員在設計城市市政道路的時候,一定要充分尊重城市的歷史和自然,并抓住城市的特點進行突出,從而塑造出具有和諧性和整體性的城市形象。在進行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對城市自然條件和地形條件的利用,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塑造地方特點,更可以大大降低工程成本。

2、城市市政道路設計要具有一定的功能性特點

市政道路的設計不僅要美觀,更要反映生活性、交通性和游覽性等各種各樣的功能。例如我國深圳市的深南大道是最繁華的交通干道深南路的一個延伸路段,經過相關部門的規劃和建設,已經行成了以華僑城旅游為主線,深圳的中心區為重點的旅游交通干線。

四、人性化的橫斷面設計

橫斷面設計是城市道路交通設計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體現城市道路人性化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道路橫斷面設計中,首先要確定安全行車與行人通常安全等需要,然后結合平、縱面線形確定橫斷面形式,以確保人、車安全。這是人性化設計在道路交通設計中的重要體現。

隨著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我國大城市通常主、次干道將主要板塊連接而成,但道路橫斷面在城市的主干道上仍繼續沿用,比如鄭州市的中州大道,8車道,中間設有隔離欄桿,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中間用綠化帶分隔,給人們提供寬敞的視覺感受,良好的景觀效果,安全舒適。

根據我國現行的規范:快速路應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間距及形式,應實現交通連續通行,單項設置不應少于兩條車道,并應設有配套的交通安全與管理措施;當交通安全和管理設施等級為A級時,應配置系統完善的標志、標線、隔離和防護設施。早期修建的道路很難滿足現代交通需求,一些城市在道路改造中,增設高架路式道路,或在城區內主要街道鋪設縱柵分割以擴大道路的通行能力,同時還有部分城市采取壓縮綠化、減小人行、非機動車行道路寬幅來增加機動車道數量,降低行人的安全感,不符合現代道路交通人性化設計要求,因此道路橫斷面設計仍應該繼續保持傳統的自己車道。

城市道路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在車行量較大的同時人行量也非常之大,因此,在城市道路的建設過程中應充分體現人性化因素,從人行道設計入手也是非常好的一個著手點。但在這個設計過程中,最為常見的兩類問題是人行道的平整度和人行過街橫道的設置。人行道的平整度會直接影響到人行道的使用性能,設計者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往往希望將人行道設計的更為漂亮,這樣一種愿望本質上來說是好的,但是在相關的調查中發現,行人往往對人行道的漂亮與否關注度并不高,而是更為在乎其平整和密實程度,希望其能夠“晴天不絆人、雨天不濺水”,因此在建設的過程中也要更多的考慮這些方面的因素。

五、行人空間設計人性化

1.步行空間的設計

近幾年全國各地倡導新型綠色出行方式,越來越多的人們以步行方式出行,相應的,對步行空間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檢驗一個城市市政道路設計中人性化程度的一個標準就是步行空間的大小、空間內建筑的位置等相關設計是否滿足國民出行的需求。市政道路的步行空間的設計在遵守安全出行的原則下,應根據不同路段對步行空間進行合理的設計,防止步行空間出現擁擠、出行困難等問題,抑制市民以步行出行的意愿。

2.行人帶輪物件的空間設計

步行出行的人群往往都攜帶自行車、輪椅、帶輪的行李箱以及嬰兒車等設有滑輪的物件,這些物件對道路空間的設計方位、設計形狀都有要求,同時一些帶輪物件對坡度也有要求,比如輪椅,輪椅都是殘疾人士的出行交通工具,這些工具對空間的要求相對比較高,道路的坡度不能太大,又不能太顛簸,以防止對傷殘人士造成二次傷害。在行人的帶輪物件的空間進行設計要充分考慮帶輪物件的運行特點,方便市民帶輪物件的通行,其中應特別注意輪椅和嬰兒車。

3.行人空間地面建筑設計

步行人群接觸最多的是行人空間周邊的地面建筑,人的雙足在步行中起著主要作用,行人空間的地面建筑直接影響步行人群的足部感官,行人空間地面的建筑人性化水平直接影響步行人群的出行質量,關系到整個交通系統的安全。行人空間的地面建筑質量包括地面的平整度、地面的建筑材料、地面的設計構建,地面的平整度直接影響步行人群的主觀感覺。例如:坑坑洼洼、下雨后到處都是積水的道路會讓步行人群避而遠之,人們寧愿選擇危險的車輛行駛道路;步行人群都想節約出行的時間,如果在地面建筑材料上選擇些鵝卵石之類的有阻礙性的材料,也明顯不合適;地面盲道和人行道和綠化帶等的組構都要體現人性化,要相互協調好,空間比較狹窄的可以適當或者完全除去綠化帶等,做到道路為人服務,以人為本。

六、結束語

以人為本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設計是以人為本的體現,只有加強對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設計才能更好為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費美聰.淺談城市市政道路設計的方法.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年3月,第2期,166-168.

[2]王朝.淺談城市市政道路設計的方法.新西部下半.2012年4月,第4期,243-247.

[3]高潔.淺談城市市政道路設計的方法. 價值工程.2013年10月,第9期,110-115.

猜你喜歡
人性化市政道路設計
骨科護理的安全隱患及人性化護理的探討
人性化護理在急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骨科護理的安全隱患及人性化護理的探討
關于市政道路橋梁工程伸縮縫施工技術的淺述
淺析市政道路軟基處理技術
市政道路下穿高速鐵路技術簡述及應用
內科老年病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應用效果探討
BUBA臺燈設計
市政道路給排水管網設計分析
有種設計叫而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