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綠色建筑設計

2014-09-24 05:42楊穎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25期
關鍵詞:設計要素設計應用綠色建筑

楊穎

摘要:在本文中,主要描述了綠色建筑設計的主要設計元素,并以綠色建筑實例進行分析,來闡述綠色建筑設計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使用。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要素;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這幾年,社會的經濟狀況在不斷地加快發展,朝著城市化發展,給建筑業的發展也帶來了影響。不僅如此,人們對綠色,環保的理念也慢慢地出現在頭腦中,而且會運用到這個行業中。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中,我國建筑項目也隨之增多,可是較其他發達國家來說,不管是新建筑還是老建筑,它們的能源利用率都較低,屬于高耗能建筑。根據統計資料分析,全國能耗總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是建筑總能耗。在能耗日趨嚴重的情況下,我們只有合理地發展綠色建筑,才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好的發展。如果要發展綠色建筑,就要在新建筑設計中采用新的技術和新的材料,綜合各專業技術和設備上的優勢,合理高效的調用各種資源,以改變舊有浪費能源的做法。

一、綠色建筑的設計要素

綠色建筑設計就在于實現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所以綠色建筑首先就是要具備節能、環保以及可循環三個特征,同時在滿足合理配置,利用各種資源以及最小環境污染的要求下,實現建筑的人性化、宜居化和健康化。

(一)可循環理念。綠色建筑設計的關鍵就是可循環,所以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要盡可能地避免破壞建筑四周的生態環境,使建筑的使用者能夠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并促進它們與自然環境之間的接觸交流。綠色建筑設計中所采用的各種新技術、新手段同樣要遵循上述原則,從而促使建筑與自然環境之間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機制。

(二)節約土地資源。土地是人類生存的根本,所以在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嚴禁浪費和侵占土地資源,要通過合理的規劃和有效的技術手段來最大限度地節約土地資源。例如,為了節約耕地資源,綠色建筑使用環保磚來替代傳統的粘土磚。

(三)節約水資源。對水資源的節約與可持續利用同樣是綠色建筑設計所必須具備的要素之一。在進行綠色建筑整體規劃時,就應該制定出初步建筑節約用水的方案,并隨設計深入逐步深化方案。在設備選擇上,優先采用先進的水處理設備來促進水的循環利用。例如,建立起雨水收集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將雨水及經處理后已變為中水的生活污水,用作建筑綠化的灌溉、清潔用水、消防用水等。

(四)節約能源。對節約能源的重視程度是衡量一個綠色建筑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之一。綠色建筑在設計時就要充分考慮如何節約與有效利用各種能源。譬如對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的利用,通過利用太陽能來供電,減少對電力的消耗,通過采用集中供暖系統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五)加強對垃圾的回收利用。設計綠色建筑時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來有效處理各種垃圾和固體廢棄物。例如,生活垃圾要進行合理分類,便于對其處理和回收利用,最終實現垃圾與廢棄物處理的環保無公害目標。

(六)綠色的環境。要做好建筑居住區域的綠化設計,要給建筑的居住者一個具備足夠綠地和園林的生活環境,確保它們能夠呼吸到潔凈的空氣;要減少建筑玻璃外墻的折射以及建筑裝飾照明等光源所造成光污染;通過合理設計來降低居住區的噪音水平。

(七)環保要求。綠色建筑的室內設計應遵循“健康、低污染、可重復利用、節約資源”的原則。室內裝飾的設計要能夠保證房間具有足夠的容量來裝下大自然的光線與色彩;要盡可能多的采用鐵、竹、藤、石等無污染和原始的材料,避免對化學合成材料的使用;要努力創造一個質樸、充分自然情趣的生活空間;要盡可能地利用自然光源,以減少對電能的消耗。

二、綠色建筑實例分析

以某綠色住宅小區為例,該小區占地約18.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21.8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積為18.3萬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積為3.5萬平方米,容積率為1.2,共開發了900余套住宅。用地三面環山,一面望江,地勢呈北高南低,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該綠色住宅小區,通過向小區自然環境中適當注入一些山、水、園、林的人文元素,來使人與自然更加和諧,進而追求一種人與自然、人與人、人之身心皆相和諧的生活方式,貫徹了“力求創建一個回歸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生態居住園區”的設計理念。

(一)節能設計

1、該綠色住宅小區除了在建筑的外墻、屋面、外窗以及入戶門等處采用隔熱保溫的技術手段外,還在地面、樓梯間墻以及分戶隔墻等處同樣進行了隔熱保溫處理,從而創造出一個封閉的保溫體系。

2、采用低溫輻射地板采暖體系來替代傳統的暖氣片采暖方式。由于低溫輻射地板具有散熱均勻和采暖蓄能效率高等優點,使得達到室內正常溫度要求只需要40℃~45℃的供水溫度和30℃~35℃的回水溫度,比傳統暖氣片采暖方式90℃的供水溫度以及70℃的回水溫度節能20%以上。

3、通過采用科學合理的節能降耗措施,小區熱源系統的鍋爐熱效率達到了84.23%,熱能傳輸系統的綜合熱效率達到了92%以上,而受熱本體則實現了住宅采暖低耗能量12.7W/m2。 上述三個子系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整體,對一個采暖周期的試運行所采集的數據進行計算,該小區標準煤耗為8.57kg/m2,與當地平均煤耗26kg/m2相比,節能率達到67.04%,成功實現節能超過50%的目標。

4、該小區給每戶居民都安裝了150L的太陽能熱水器,相比于電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每年能夠節約95%的電能,使得整個小區每年至少節約用電250萬度,成效顯著。

5、小區的建筑結構采用異型框架體系,全部應用新型墻體替代傳統的粘土實心磚和粘土空心磚作為圍護結構和內隔斷結構,不僅有效增強了保溫隔熱效果,使整個小區的整體節能性能達到新的高度;還大大減輕了荷載,減少了建筑材料的使用量,有效節約了用材。

(二)節地設計。該綠色住宅小區選址位于山坡上,沒有造成耕地的占用。此外,在設計過程中,還利用山坡的地形特點,錯臺建造了半地下的車庫,在不改變容積率的條件下,增加了大量車位,單此一項就提高了約21.7%的土地利用率;通過向地下要空間,建造了一個挖深超過4米的地下車庫,增加了約1.5萬平方米的地下面積;重視對土壤資源的收集和利用,將收集的約3.5萬平方米的土壤資源用于小區的綠化,節約了150萬元的資金。

(三)節水設計。該綠色住宅小區的節水體系包含了三個系統,分別為地表水半自然循環利用系統、地下水自然循環利用系統和中水人工循環利用系統。其中,中水人工循環利用系統主要是一個設計日處理污水為1000噸的污水再生處理站,目前已經投入運行,并擁有日處理600噸污水的能力。小區的污水經過處理后達到中水使用標準,再循環回送至小區用作綠化用水以及居民沖廁用水,剩余的中水將進入地表循環系統。通過該節水體系,小區每年可節約自來水約45%,其中綠化用水占15%,居民沖廁用水占30%。

(四)節材設計。該綠色住宅小區節材設計主要體現于小區的集約化裝修方面,本次所開發的900余套住宅全部都是帶裝修的商品房,采用集約化和產業化的裝修方式,各種裝飾材料及家具等都是由工廠生產再運至現場裝配完成。這種裝修方式顛覆傳統手工作坊式的零散裝修,成功實現了規劃化生產和標準化配套,從而有效避免了常見的“二次裝修”所帶來的裝飾材料、各種建材以及家具等浪費情況,對于降低住宅的建設成本也是極為有利的。

(五)環境保護設計

1、通過節水體系,實現小區的污水零排放,使污水處理能夠達到Ⅳ級水體標準。此外,通過將經過處理已達到中水標準的污水用作小區的景觀用水與綠化用水,大大節約了水資源。

2、通過對雨水等地表水進行收集,對地下水進行涵養,形成了一個可循環的生態水系統,對于小區自然溫度和濕度的調整有良好的積極意義。

3、對小區產生的垃圾采取分類收集和生物處理技術,讓大量垃圾就地就能得到處理,預計每年能夠減少85%的垃圾外運量。

4、在小區動工建設3年之前就已經培育苗圃,種植了約10萬株樹苗,在小區建成后這些樹苗都已經移植到小區中,使整個小區的綠化率超過50%。讓人進入小區就能欣賞到小橋流水和大片的綠色風光,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的風景畫。

三、結束語:

現代建筑的綠色建筑是與節能,減排,環保為一體的代表,其對人,社會和環境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施工企業應充分考慮建筑物所在的環境因素,設計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能夠實現在建筑施工時節能,在建筑使用時舒適,在建筑拆除時環保,最大程度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使綠色建筑成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建筑行業中的方法,使綠色建筑最終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見證。

參考文獻:

[1]李陽春.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工業建筑設計中的運用[J].科技傳播,2010,(10).

[2]鉏續,王瑞.綠色建筑設計問題的探索與研究[J].河南建材,2012,(06).

[3]馬陳禎.論綠色和諧可持續發展建筑的設計方法[J].建材與裝飾(下旬刊),2007,(08).

猜你喜歡
設計要素設計應用綠色建筑
吉祥物設計的關鍵要素與設計思路初探
淺析陜西土布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繪本書籍中插圖語言的應用
會展設計要素探究
綠色建筑煤矸石資源化利用新技術的應用分析
裝置藝術介入城市鄰里空間的應用研究
兒童玩具設計要素
綠色建筑技術節能分類探討
綠色建筑暖通空調設計的技術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