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以人為本的建筑設計

2014-09-24 05:42彭波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25期
關鍵詞:設計理念以人為本

彭波

摘要:住宅應是一個精細設計的建筑作品。設計師在設計時一般要深入了解居住者的生活習慣,順應經濟發展的步伐,仔細研究住宅的布局,斟酌每個細節,這樣才能設計出以人為本的適宜人們居住、生活、休閑、娛樂的人性化住宅精品。就“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以住宅為例,本文做出嘗試性探索及思考。

關鍵詞:以人為本;設計理念;軟建筑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我國房地產業已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在如今的房地產市場中已經發展到相對成熟的階段。在市場競爭逐漸激烈化的同時,開發商們也在不惜成本地從營銷、設計等多個方面塑造產品,也促使房地產的產品素質得到不斷的提高。但是,在花樣百出的設計及營銷概念背后,卻隱藏著許多的誤區。怎樣走出這些誤區,把握現代房地產發展的新方向,開發真正以人為本、適合當今人們生活需求的產品,以及倡導一種人性化的現代居住文化,是我們今天需要共同探討的問題。

一、建筑設計理念的發展歷程

從古代人類進行建筑活動至今,依據相關文字記載的遺址遺物的考證,從原始的巢穴棲居到今天的高樓大廈,大約已有七千余年的歷史,這是一個曲折而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歷的所有建筑活動都是圍繞著人的需求而逐步發展演變的。人是社會發展的核心,也是建筑存在與發展的靈魂,當建筑喪失其社會生活的功能時,建筑就滅亡了,宛如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建筑為人們提供學習、生活、工作與生產的空間。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現代建筑設計更應以人為本,從關心于人及服務于人的基準出發,為人們提供更加良好的活動場所,即為建筑設計的根本原則。 指導建筑設計的根本原則和根本觀點就是建筑設計理念,建筑設計理念成為設計革命更新的標志,20世紀60年代以前世界上流行的是現代主義的建筑樣式,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了一次設計理念的更新革命。改革開放20年后,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于是人們對建筑也有了新的需求,不再是以前建筑的“需求型”,而是轉變為今天的“舒適型”,不僅要求住宅良好的環境,同時對光照、通風、空氣質量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小區周圍要有發達的交通環境,配套設施也要便捷、齊全,如商店、銀行、學校、醫院、車站等等。近年來,城市規劃部門和建筑設計部門秉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力求創造人性化的設計空間,越來越關注人、尊重人,越來越注重人對建筑的情感和文化需求。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必將引領我國的建筑業走向現代化,這是符合廣大群眾需求又符合世界潮流的建筑設計理念。

二、以人為本的建筑設計特征

概括來講,人性化的居住環境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一是充分滿足人們生活方式的多樣性,使建筑空間多元化;二是強調人與生態自然的和諧;三是尊重人與人的交往,增強鄰里居住文化。這三點均是以人為出發點,重視協調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人與建筑之間的關系,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

三、從住宅設計方面研究以人為本的建筑理念

(一)充分考慮居住者生活習慣,盡可能讓居住者方便舒適。近一個時期以來,對住宅居住者的習慣多存在不夠重視的現象,而一味的片面追求住宅樓層、平面和空間的大、高、寬的設計傾向。由于忽略了對人們生活習慣的側重考慮,而所謂平面大、空間高的住宅,尤其是缺乏合理性設計的住宅平面布局,不能從根本上讓居住者感到舒適以及方便實用。在標準戶型面積規定下的配套合理性才能體現出住宅設計平面布局的合理性,如設計較大的起居室(廳)、衛生間、廚房和貯藏空間等,還體現出飲食與寢居分離、開敞與私密分離的原則。又如住宅單元設計以寬敞明亮的室內空間作為家庭活動中心,將大大方便家庭成員的學習、家務和進行情感溝通交流。從居民生活習慣來考量,住宅的單元設計應該通過加強細節設計來滿足居住者的實際需求。

(二)由共用的樓梯、電梯通過內、外廊而進入各套住房的通廊式住宅,它的特點是每層戶數較多,常為板式住宅,當通廊為外廊時,交通空間采光通風較好,但戶間干擾最大,公共交通面積大,水平交通距離較長,這種類型通常適用于小戶型住宅以及單身公寓。綜合式住宅,也可稱之為新型高層院落式住宅,它是以開放式垂直交通系統及集中式消防疏散系統組織住戶平面的一種住宅形式。通過集中或單元分散的垂直電梯交通系統,組織各住戶平面呈半開放狀而形成較短水平交通外廊或開敞式綠化平臺,消防電梯及疏散樓梯宜集中放置,豎向交通設計可每二層通過上、下半層的組織形式為一個綠化交通平臺連接,而節省水平交通面積,并形成多個空中鄰里單元。這種類型的住宅擁有以下的幾個特點:一、其開放式的交通系統能改善住宅內部空間的通風采光,減少人工照明及機械通風系統,從而達到環保的目的;二、其每2、4層而設置的空中綠化交往空間形成了一個鄰里單元,加強了住區鄰里文化氛圍,也改善了高層住宅的環境素質;三、當垂直電梯為單元式分散布置時,住戶間交通干擾少,具有高層住宅一梯二戶或三戶的單元式住宅優點,適用于中高檔型住宅;四、當垂直電梯為集中式布置時,則可節省電梯數量,適用于小戶型住宅及單身公寓。

(三)隨著人們經濟收入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對住宅的要求已不再簡單地滿足于有房而居,而是對住宅條件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這種對住宅品質需求雖然體現在許多方面,但是最為人們所普遍關注的是在居住健康環保、環境優化、舒適方便以及盡量縮減投資等方面的要求。從這些方面中概括起來,即是住宅建筑必須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的設計理念。所謂人性化住宅建筑設計理念,就是住宅作為一種人類共同需求的商品,應該充分滿足商品購買者的需求,即住宅居住者對住宅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使住宅居住者健康、安全、舒適與愉悅。作為住宅建筑的設計者,就必須要充分考慮和滿足住宅居住者的上述需要,從住宅設計的各個方面進行考慮,調整設計思路,即從大處著眼,又從小處著手,設計出符合住宅居住者的人性化需求的產品。

四、充分關注“軟建筑”設計,盡可能為居住者提供良好社交環境

近幾年來,各地的宅住小區類型層出不窮,很多創新意識在住宅小區得到了集中體現。但是這樣的住宅小區往往不可避免地存在封閉性和孤立性。小區住宅的樓體與小區外的社會環境分隔,而入戶后人與人間更是完全隔離。這種住宅環境雖有清靜安全、生活隱私易于保障等優點,但忽視了住宅居住者與周圍的聯系,戶與戶、人與人之間缺乏必需的人際交往空間。社區之間同樣缺乏信息社會所必需的交流空間,使住宅建筑淪為機械性的“籠子”。

長期生活在這種的機械化“籠子”里面,很難滿足住宅者與社會以及和他人之間的包括信息交流與情感交往在內的人性化需要。而一種“軟建筑”的理念非常注重住宅建筑周圍的空間,打破了傳統的“小區”概念,以建筑空間的角度來注視住宅的人性化特征,使小區不再孤立,能與周圍的環境和文化氛圍融為一體。居住者之間能廣泛地與周圍其他住戶進行信息、文化和情感的交流。這種“軟建筑”已作為一種住宅創新理念在上海等地得到實施,并受到住宅居住者的歡迎。因此,“軟建筑”設計理念應該受到住宅建筑人性化設計者的重視。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在現代建筑設計中運用“以人為本”理念是時代要求,也是未來建筑業設計中所必然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在現代建筑中實現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交流,提高人類居住空間的整體品質,無論是從人文環境上還是從自然環境上都要體現人文關懷以及人文精神,每個建筑師都應該盡職盡責,開發商也應該有胸襟和責任,為城市建筑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韓冬梅.談以人為本的建筑理念[J]卷宗,2013,(12).

猜你喜歡
設計理念以人為本
自然和生態理念在揚中市郊區城南公園建設中的應用實踐
茶葉包裝設計研究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精細化淺析
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
對憲法沿革的幾點思考
以人為本理念在幼兒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