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力線損產生的原因及處理的有效措施

2014-09-24 05:42黃莉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25期
關鍵詞:線損管理電力

黃莉

摘要:隨著國內電力企業的快速發展與進步,施加電力管理壓力,并透漏出一定的管理問題。對此,立足當前電力線損管理實際,通過合理探析管理工作情況,有針對性的采取一定的策略,轉變線損管理理念,加大管理線損力度,提高管理水平,進而獲取最大經濟效益。

關鍵詞:電力;電力線損;線損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infliction on the applied pressure of power management, and reveal some management problems of leakag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current power line loss management, through analysis of actual reasonable management, targeted to take certain strategy, change management philosophy, management line loss increase strength,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then gets the biggest economic benefits.

Key words: power; power loss; line loss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TM2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線損率是國家電力系統考核電力生產部門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電力部門關切的重點,降低線損率是供電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采用和推廣新技術,強化線損管理手段,降低供電企業電網損耗,從而進一步提高電力企業經濟效益,是電力企業的首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分析供電企業線損產生的原因入手,著重探討一下降低線損率的有效措施。

一、電力線損產生的原因

在電力系統中,電能是通過消耗一次能源由發電機轉化產生,通過供電電網輸送到用戶端的,在這個過程中,在電力輸配中,從發電機到線路、變壓器、無功設備、調相及調壓設備、絕緣介質、測量、計量設備、保護裝置等輸送和變換元件要消耗電能。還有一些不明損失如竊電、漏電、表計誤差、抄表失誤等也會引起線損率的升高,根據電力線損的特點,要降低線損,可以從技術和管理兩個方面進行。

1、電力線損的技術原因

(1)固定損失。不隨負荷變動而變化,只要設備帶有電壓,就要消耗電能,與通過設備的功率或電流大小無關,因此,也稱為基本損失。主要包括變壓器、調相機、調壓器、電抗器、消弧線圈等設備的鐵損及絕緣子的損失、電暈損失、電容器和電纜的介質損失、電能表電壓線圈的損失等。

(2)變動損失。隨著負荷的變動而變化的,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也稱可變損失。主要包括變壓器、調相機、調壓器、電抗器、消弧線圈等設備的銅損,輸、配電線路和接戶線的銅損,電能表電流線圈的銅損。

(3)線路損耗。電網規劃不合理,電源點遠離負荷中心,長距離輸電使損耗升高;或因線路布局不合理,近電遠供,迂回供電,供電半徑過長等原因使損耗升高;導線截面過大或過小,線路長期輕載、空載或過負荷運行,不能達到最佳經濟運行狀態引起損耗升高。線路老化,缺陷嚴重,瓷件污穢等原因引起絕緣等級降低,阻抗、泄漏增大,損耗升高。無功補償不足或過補償,影響供電能力,使線路損耗升高。

(4)配網損耗。配電變壓器容量與負荷不匹配,引起損耗增加。配電變壓器安裝位置不在偏離負荷中心。低壓無功補償不合理,高峰欠補,低谷過補。電壓等級設置不合理。高耗能配電變壓器沒有及時更換。低壓線路三相負荷不平衡,引起中性線電流增大,損耗增加;因低壓線路過長引起末段壓降過高使損耗增加。

2、電力線損的管理方面的原因

(1)計量誤差。電流互感器角誤差不符合規定要求,精度不夠。二次線截面過小,二次壓降過大。用電負荷小,計量設備容量大,長期輕載或空載計量,使計量誤差增大。工作中抄、核、收管理不到位,漏抄、估抄、漏計、錯計現象嚴重。

(2)線損理論計算。部分供電企業沒有開展線損的理論計算,線損管理缺乏理論依據。個別公司計算出來的理論數據和實際數據差距較大,沒有進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校正,也沒有將計算結果作為線損管理的依據。

(3)基礎資料。用電檔案不準確,個別公司的數據報表是為了應付上級整理出來的,表計與臺區變的對應不準確,圖紙資料與現場狀況不符,圖紙資料的更新滯后于現場運行設備的變動。

二、降低電力線損的有效措施

1、技術措施

(1)改善電網分布。為了降低電網功率損耗,可以改變系統運行方式,調整運行參數和負荷率等措施使電網的功率分布接近經濟分布,使電網運行更經濟,功率損耗為最小。按照就近的原則安排補償,減少無功遠距離輸送。增設無功補償裝置,并合理配置,以提高負荷的功率因數,可以減少有功損耗和電壓損耗,可以減少發電機送出的無功功率和通過線路、變壓器傳輸的無功功率,使線損率大為降低,提高線路的輸送能力。

(2)調整負荷曲線。對于峰谷差較大的負荷,應采取雙回路供電方式。而對三相不平衡的負荷,調整負荷是主要技術手段。三相不平衡在配電線路中經常出現。如果不平衡度大,則不僅增加相線和中線上的損耗,同時影響配變的安全運行。為了減少損耗,應及時調整三相負荷,應根據用戶的用電規律,合理而有計劃地安排用電負荷和用電時間,提高電網負荷率。

(3)合理安排運行方式。變電站的經濟運行主要是確定最佳的變壓器運行組合方式和最佳負荷率。對于環網的合理運行方式的確定,到底是合網運行還是開網運行, 以及在哪一點開環都是與電網的安全、可靠和經濟性有關的問題。開環運行應根據網損計算結果并考慮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則選擇最佳解列點。電網的運行電壓對電網中的元器件的空載損耗均有影響。一般在35kV及以上供電網絡中,提高運行電壓1%,可降低損耗12%左右。要搞好全網的無功平衡工作,包括用戶功率因數。在無功平衡的前提下調整變壓器的分接頭也是重要手段。在6~10kV農配電網中,特別是在深夜時,因負荷低,則空載損耗的比例更大,采用有載調壓設備可以在不同的負荷情況下合理地調整電運行電壓。

(4)降低變壓器損耗。降低變壓器的損耗是電網降損的重要內容。根據負荷的變化適當調整投入運行的變壓器臺數,可以減少功率損耗。當負荷小于臨界負荷時,減少一臺變壓器運行較為經濟;反之,當負荷大于臨界負荷時,并聯運行較為經濟。一般在變電站內應設計安裝兩臺以上的變壓器為改變系統運行方式的技術基礎。這樣既提高了供電的可靠性,又可以根據負荷合理停用并聯運行變壓器的臺數,降低變壓器損耗。

2 管理措施

(1)強化線損管理。強化線損管理要從強化領導體系入手。供電企業應建立健全由領導親自主抓,調度、計量、營業等部門領導和線損專責人以及各供電所線損專責人都應參加線損管理,并定期進行線損分析工作,大力開展營業普查,查處違章用電和竊電現象,針對重點用戶可加裝防竊電的電能表,可根據不同用戶和不同用電性質的負荷采用高、低壓計量箱,加強計量點的管理。嚴格防止和及時糾正電量、電費抄、核、收工作中“漏、送”現象,健全用電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營業管理,規范用電市場。將信息及時準確反饋,形成降損措施迅速落實,快捷、高效的管理體系。

(2)加強電網改造。通過架設新的輸配電線路,改造舊線路,根據經濟電流密度適當加大導線截面,改造迂回線路。因為變壓器損耗占電網總損耗很大的比例,減少重復的變電容量和采用節能型變壓器是一項切實可行的節能措施,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對電網進行升壓改造,簡化電壓等級和變電層次,減少重復和變電容量,既提高了供電能力,還可以收到很好的降損效果。在負荷功率不變的條件下,電網元件中的負荷損耗部分隨電壓等級的提高而減少,提高電網電壓,通過電網元件的電流將相應減小,負載損耗也隨之降低。升壓是降低線損很有效的措施。升壓改造可以與舊電網的改造結合進行,減少電壓等級,減少重復的變電容量,簡化電力網的接線,適應負荷增長的需要,以顯著降低電力網的線損。

(3)加強線損理論計算。線損理論是線損管理的最基礎資料,是分析線損構成,制定技術降損措施的依據,也是衡量線損管理好壞的尺度,所以必須加強線損理論計算,并要認真分析理論線損和實際線損的差距。通過線損理論計算和實際分析、線損率的波動情況,及時查找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電網結構布局的薄弱環節和不合理之處,推動線損管理工作的良好開展。

三、小結

降低線損是供電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一條重要途徑 線損管理工作者要將加強管理和技術降損有機地結合起來,即在加強線損管理的同時還要根據本地電網的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技術措施,以取得更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當前,隨著國內電力企業的快速發展與進步,大幅縮減的電力收益空間,以線損最大限度的降低為出發點,施加了電力管理壓力,并透漏出一定的管理問題。對此,立足當前電力線損管理實際,通過合理探析管理工作情況,有針對性的采取一定的策略,強化管理線損深度,有效的提高管理水平,進而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劉丙江.線損管理與節約用電365問[M].中國電力出版社,2011(3).

[2]王晴.供電所低壓線損管理輔導[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2).

[3]王玉學.線損管理與降損技術問答[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3).

猜你喜歡
線損管理電力
縣級供電企業經濟效益提升和線損管理工作強化摭談
電力變壓器高壓試驗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