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建設與規劃探討

2014-09-24 05:42高水平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25期
關鍵詞:城市建設

高水平

摘要:科學的城市規劃是建設和管理城市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如果城市規劃設計建設并沒有落實到位,那么將直接導致城市整體功能的喪失,影響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直接的協調發展。對于現代化的城市建設而言,做好城市規劃顯得尤為重要,必須要將可持續發展觀的戰略觀點落實到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當中。

關鍵詞: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觀;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小城鎮建設對策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一、可持續發展觀在城市規劃設計建設中的體現

1.1 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的內容

城市規劃是建設城市和管理城市的重要原則和依據,與此同時城市規劃也是保障城市合理建設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是有效實現城市經濟與社會綜合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發現,城市規劃設計建設主要包括的內容具體可以總結如下,第一,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的目標是:結合城市的具體情況,性質規模等特點尋找到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規劃發展之路,朝著規?;托姆较虬l展。第二,土地利用:要對城市內各種土地利用類型進行深入的調查分析和總結,結合不同土地類型,性質,功能特點進行區分,針對具體的情況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規劃和開發,在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之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第三,空間布局:指的是城市在規劃和建設過程中一切空間結構與組合的總稱,具體而言包括了城市空間的合理利用情況,地下空間的具體開發利用效率,以及沿城市輪廓線的空間結構特點,還有就是城市的景觀以及風貌建設等方面的總和。第四,建設部署:這是圍繞著城市規劃設計建設中長期目標所開展的具體策略,通過統一的規劃部署,階段化的步驟實施,有效的實現遠期和近期目標。

綜上所述,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的具體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城市政策的設計和實施策略,城市交通運輸網絡結構的部署和規劃,城市空間的有效性組合和部署,城市土地資源和自然環境的有效利用,與城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配套的基礎設施設備配置問題。

1.2 可持續發展觀在城市規劃中的體現

城市規劃設計建設是一項具有極強發展意義和戰略意義的公共策略,與此同時也是政府科學合理利用政治,經濟,法律,管理,經濟等等手段對城市發展所開展的一次具有前瞻性的引導行為。新時代的背景下,城市設計規劃建設已經成為了政府部門為人民服務的一項基本職責和義務,與此同時也是政府意志和有效執行力的重要體現和進一步延伸方式,是科學發展與群眾智慧結晶有效結合的一項重要工作。城市規劃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城市建設需要進一步的滿足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要求:首先是城市規劃設計建設必須要建立在保護生態系統和自然環境的前提和基礎之上,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進行經濟建設,在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過程當中不能夠對環境造成絲毫損害,尤其要加大力度保護好城市的優秀文化遺產,比如說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等等。

其次,城市規劃設計建設要從整體性的角度對環境的承載能力進行科學有效的分析和預測,預先做好應急準備策略。盡管在城市發展的過程當中會受到諸多方面條件的限制,比如說基礎設施設備,科學技術環境,城市自身性質和規模等等方面的影響,都會影響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但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卻有足夠的能力將這些方面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再次,在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進程當中,當受到外界無法預估和抵抗的因素干擾的時候,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能夠擁有足夠的能力來對抗這些干擾要素,并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自身旺盛的生命力,而不是從此一蹶不振,不堪一擊。

二、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是我國城市建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選擇

國家需要建立完善的、統一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才能確保在公平、合理、高效的原則下,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投入的制度化、規范化、市場化?!?/p>

2.1 加強宣傳教育 ,普及和提高公眾的生態意識

實現城市生態化發展,首先必須宣傳、普及生態意識,倡導生態價值觀,使公眾特別是領導決策層觀念轉變過來,樹立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價值觀。

2.2 制定園林城市環境保護規劃,實施符合城市生態化發展的政策

園林城市環境保護應作為我國城市今后發展的重要目標和內容,把這種思想貫徹到政策、計劃中去。改變以前不符合生態要求的政策、計劃,制定城市各領域、各行業生態化發展的戰略、步驟、目標等,并確定優先發展領域,制定一系列鼓勵政策,加快城市生態化發展步伐,使城市逐步走上生態化發展道路。

2.3 加強環境生態立法

建立適應城市生態化發展的法規綜合體系,使城市生態化發展法律化、制度化,是保證其戰略、政策順利實施的有效途徑。這樣城市生態化發展得到法律保證,有法可依,對不符合生態化發展的行為采取必要的行政和經濟手段,保證計劃的順利實施。

三、對于加快小城鎮建設的建議

3.1 注重引導,加快人氣集聚

加快集鎮人口的集聚是提高城鎮化水平的必由之路。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良好的人居環境,是推動城鎮化的物質支撐,才能有效吸納農村人口。為此,要加快城鎮水、電、氣、通信等基礎設施,重點抓好道路、污水和垃圾處理、城鎮綠化和小街小巷提質改造,建立和完善文化教育、體育衛生、商業服務、休閑娛樂等社會服務網絡建設, 搞好凈化、綠化、美化、亮化工程,進一步完善城鎮功能,改善城鎮人居環境,提升城鎮品位,營造整潔優美的小城鎮生活環境,讓農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提高生活質量。同時,根據小城鎮特色和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盡快建立起涵蓋面廣,不同城鎮居民者能受益的失業保障、養老保險和合作醫療保障等社會保障制度,解除進鎮農民及其相關人員的后顧之憂,加快農村人口向小城鎮轉移和集中的過程。

3.2 著眼長遠,實施配套改革

破解城鎮化進程的各項政策制約,還必須輔之綜合配套的改革。改革城鎮戶籍制度,全面實行按屬地和職業劃分戶口類別,鼓勵吸引農民進鎮落戶、務工經商,其子女入托、入學、就業等方面,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待遇,為農民進入小城鎮消除戶籍障礙。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對小城鎮規劃范圍內的土地利用應由政府統一征用、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出讓(出租)、統一管理;小城鎮建設用地,除法律規定可以劃撥外,一律實行有償使用,以地生財,流動造城;穩定農民對土地承包期30年不變的政策,保留進鎮落戶的農民對承包地的承包權利不變,解決入鎮農民后顧之憂。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在保持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應擴大宅基地使用權流轉范圍,除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外,宅基地可以進入市場流通、抵押等,解決農民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適時改革行政區劃,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按照有利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則,積極創造條件,加快小城鎮區劃調整工作,促進城鎮合理布局。

參考文獻

[1]劉敏. 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市規劃初探[J].上海環境科學,2002,(2).

[2]鐘曉青.從田園城市、園林城市到生態城市[J].生態科學,1996,(1).

猜你喜歡
城市建設
城市規劃中現代城市規劃理論的應用
城市建設中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思路構建
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環境問題分析
陶瓷景觀在城市建設中的表達研究
淺談園林綠化養護
淺談城市路燈設施規劃與施工管理
中小城市市政設施管理方面的問題及改進方案初探
新形式下如何實現房地產檔案管理現代化
旅游綜合體特征分析
現代城市建設中環境藝術設計的文化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