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刺枝條扦插繁殖與生根酶活性研究

2014-09-24 05:42劉學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25期
關鍵詞:氧化酶生長素扦插

劉學文

摘要:本文以白刺枝條為試驗材料,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擬正交L9(34)試驗設計,研究了用不同濃度的吲哚丁酸、萘乙酸、生根粉對白刺插穗進行處理后,其在純砂、珍珠巖和混合三種基質上的生根情況。通過試驗發現,白刺插穗根部相關氧化酶活性與其生根率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關鍵詞:白刺;扦插;生長素;氧化酶

中圖分類號:S339文獻標識碼: A

1 材料與方法

1.1材料及其制備

白刺插條采自山東省東營市苗圃園,選取生長健壯、組織充實、整齊一致、無病蟲害的白刺枝條。沙藏枝條采于2010年1月,采后于向陽、背風、排水良好處沙藏處理,沙的濕度以60%左右為宜。2010年3月,取出沙藏插條與剛采摘的枝條一起進行扦插。

在山東省光合園林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基地現代溫室大棚內進行扦插試驗。扦插前,將插條分別截成15~20cm長的插穗,每個插穗必須具備3個以上的芽眼,上端距頂芽1cm處截平,下端腋芽處(距節間約0.5cm處)削成馬耳形斜面,剪口盡量平滑,并對其進行保濕處理。30根為一捆,捆綁整齊后,將插穗基部用不同的生根促進劑溶液浸泡,扦插深度2~3cm。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擬正交L9(34)試驗設計,試驗因素與水平見表1。每個組合30條插穗,完全隨機區組排列,設3次重復。以清水為對照,CK(沙藏和未沙藏)也設3次重復,共每組90條扦插純沙中。

1.3 基質處理及扦插后管理

根據試驗設計配好各種基質,扦插前用多菌靈500液對基質消毒,按試驗設計內容對各組插穗進行處理后插入相應基質中,扦插深度2~3cm,扦插后立即澆水消除基質與插條之間縫隙。

扦插后常規管理,插條基部保持濕潤,預防病蟲害,并注意溫室內溫度和濕度的控制。扦插初期噴霧次數較頻繁,每天10:00~16:00設定自動霧化,霧化頻率為3min/10min,其余時間視干濕情況人工噴水,夜間不噴水。生根后適當減少噴霧的次數,以保證插穗正常生長。輪換使用不同殺菌劑,每隔5~7天進行一次消毒,生根后每隔5~7天噴一次葉面肥料。

1.4測定方法

1.4.1 生根指標測定

扦插8d后,每天定時觀察插穗的生根情況,以記錄愈傷出現期和不定根出現期。大量生根后(50d)進行生根全面調查,調查生根類型、生根率。

1.4.2 生理指標測定

將扦插后第50 d生根的試驗材料進行插穗根部氧化酶活性的測定。每個處理隨機選取數根插穗,測定不同處理插穗中POD、PPO、IAAO酶活性。

1.5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采用SPASS(11.0)軟件和SA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白刺扦插繁殖生根狀況

試驗發現:插穗在插后13d時下切口開始形成愈傷組織;20d時開始生根,生根部位集中在皮部。

統計試驗中生根的白刺插穗總數為311條,其中愈傷部位生根的為4條,占1.3%;皮部生根的為279條,占89.7%,愈傷部位和皮部都生根的為28條,占9.0%,據此可以確定白刺扦插繁殖根系生根類型為皮部生根型,根系散生。

珍珠巖基質上的插穗新生根質量最好,根系長且健壯;純砂基質上的插穗生根量最多,但新生根較細??;混合基質上生根的插穗數量明顯少于前兩種基質,取出的插穗下部濕度較大,部分下切口有腐爛發黑現象。

3.2 不同處理對白刺插穗愈傷率和生根率的影響

白刺插穗的愈傷率在30%~61.1%之間。在9個處理組合中,生根率較高的三組為組合2(處理A1B2C2D2)、組合4(處理A2B1C2D3)和組合8(處理A3B2C1D3),其中以組合4(處理A2B1C2D3)和組合8(處理A3B2C1D3)的愈傷率為最高,都達到61.1%;愈傷率最低的為組合3(處理A1B3C3D3),僅有26.7%。

插穗的生根率在15.6%~52.2%之間,在9個處理組合中,生根率較高的三組為組合1(處理A1B1C1D1)、組合4(處理A2B1C2D3)和組合8(處理A3B2C1D3),其中以組合4(處理A2B1C2D3)的生根率為最高,平均生根率達到52.2%;生根率最低的為組合3(處理A1B3C3D3),僅有15.6%(見表2)。

經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本試驗中設定的四個因素中,插穗的沙藏情況對白刺插穗的愈傷和生根影響最小,其次為濃度(處理時間),而基質和激素對插穗愈傷和生根的影響程度不同,對愈傷率來說基質影響最大,對生根率來說激素影響最大,但各因素間差異并不顯著;進一步對不同處理的愈傷率、生根率做方差分析表明,各處理間差異均達到極顯著。

3.2 白刺插穗根部相關氧化酶活性情況

3.2.1 各組合間插穗根部POD,PPO和IAAO活性比較

白刺插穗根部POD和IAAO的活性較高,而PPO的活性很低。POD和PPO活性最高的都為組合5,最低的都為組合1,同時,組合1的IAAO活性為最高,而組合5的IAAO活性為125.13,僅高于組合7(70.833)和組合9(91.035)處在比較低的水平。由此推出,插穗根部IAAO,POD,PPO的活性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3種酶在植物體內可能會有一定的轉換關系。

綜上,在白刺扦插生根的過程中,各氧化酶活性因試驗處理不同而呈現一定的變化,證明不同處理對白刺插穗根部氧化酶活性的影響不同。同時,試驗證明這3種酶在插穗生根的過程中既相互獨立,又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它們之間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著插穗不定根的生長。

3.2.2 不同因素對白刺插穗根部相關氧化酶活性的影響

對各因素對白刺插穗根部POD,PPO和IAAO活性的影響情況做極差分析,得出各因素對3種酶影響的主次順序

試驗結果還表明各因素之間的差異不顯著,說明白刺插穗根部氧化酶活性是受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任何一個因素的改變都會對其活性產生影響。在生產中,我們可以利用這三種生根關聯酶活性與不同處理因素之間的關系控制插穗根部氧化酶活性,使之處于利于生根的水平,提高扦插成活率。

4 結論與討論

(1)通過對白刺插穗進行生根全面調查,表明白刺扦插繁殖根系生根類型為皮部生根型,根系散生。

(2)通過試驗得出不同因素對白刺插穗根部POD,PPO和IAAO活性的影響的主次順序:對POD影響的主次順序為C(激素)>B(基質)>A(沙藏)>D(處理時間);對PPO影響的主次順序為C(激素)>A(沙藏)>B(基質)>D(處理時間);對IAAO影響的主次順序為C(激素)>D(處理時間)>A(沙藏)>B(基質)。在生產中,我們可以利用氧化酶活性與不同處理因素之間的關系控制插穗根部氧化酶活性,使之處于利于生根的水平,提高扦插成活率。

(3)試驗證明白刺插穗根部相關氧化酶活性與其生根率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POD活性在不同處理間的變化趨勢與不同處理插穗的生根率趨勢最為接近,故可以把插穗根部POD的活性作為評價插穗生根能力的一個指標,應用到生產實踐中。

參考文獻

[1] 王尚德,康向陽.唐古特白刺研究現狀與建議[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05, 6(2): 231~235

[2] 孫時軒,劉勇.林木育苗技術[M].2002,北京: 金盾出版社.

[3] 張應中,趙奮成,等.雜種扦插繁殖試驗初報.廣東林業科技,1999, 15(3): 1~8

[4] 秦國峰.馬尾松嫩枝扦插繁殖.林業科學研究, 1994, (7): 91~101

[5] 龍啟德,張玉奇,等.南方山區銀杏無性系繁殖試驗研究.貴州林業科技,2000, 28(3): 11~17

[6 劉本大等.白榆嫩枝扦插技術.林業科技通訊,1994, (10): 21~22

[7潘志剛,陳貳.國外松(加勒比松、雜交松、濕地松、火炬松)扦插繁殖技術和采穗圃的營建.熱帶林業,1999, 27(4): 159~161

猜你喜歡
氧化酶生長素扦插
為什么向日葵能夠不停地向著太陽轉
揭示獨腳金內酯抑制PIN依賴性的生長素轉運渠化(2020.7.18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活性氧調控作物種子發芽機理的研究進展
干旱脅迫下不同甘蔗品種葉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滲透調節物質含量的變化
“生長素的極性運輸”開放性實驗探究和改進
12個芒果品種抗氧化酶活性差異分析
茵芋扦插不定根影響效應
過表達IrrE基因提高油菜的抗鹽脅迫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