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西咸新區對涇陽縣城發展的深遠意義

2014-09-24 05:42薛東霞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25期
關鍵詞:西咸新城規劃設計

薛東霞

摘要:本文就西咸新區在新形式下對涇陽縣城發展影響做出了概述。關鍵詞:西咸新區 涇陽縣新形勢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0引言

早在2009 年6 月獲批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是我國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舉措,該規劃提出加快推進“西咸一體化”建設,著力打造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區,由此,西咸一體化上升到了區域發展戰略的高度。建設西咸一體化,是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有利于增強區域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更好地帶動關中城市群乃至整個西北地區經濟的發展,又有利于縮小關中城市群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差距,使關中城市群成為我國第四大城市群成為可能,進而改變我國現狀區域經濟版圖東重西輕的格局,實現中國區域經濟的全面均衡發展,從而為中共十六大提出的“社會更加和諧”目標貢獻力量。

1 西咸新區的發展概述

西咸新區分為:空港新城 、灃東新城 、秦漢新城 、灃西新城 、涇河新城 。西咸新區位于西安、咸陽兩市建成區之間的過渡帶,東臨高陵縣和西安市未央區,北接三原、涇陽縣,西鄰戶縣和興平市,總面積882 km2。新區東距西安市中心10 km,西距咸陽市中心3 km,是西安國際化大都市未來拓展的重點區塊(見圖1)。新區涉及西安、咸陽兩市7個縣(區)的23個鄉鎮(街辦),450個行政村。2009年底,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7.5億元,總人口89.3萬人,城鎮化水平23%。新區擁有60萬農村人口,2.27萬hm2耕地。受行政區劃的影響,新區內大部分用地為農業用地,呈現出明顯的城市郊區和城鄉結合部的特征。新區地勢北高南低,區內農田阡陌,村落散布其間;渭水自西向東穿越規劃區,涇河蜿蜒于北,灃河自南向北穿越規劃區南側。新區擁有周、秦、漢、唐等中國各時期的文化遺存,包含陵墓、都城皇城遺址、古建筑、構筑物等文物類型,文化積淀深厚。因此,統籌城鄉建設、兼容城鄉要素,處理好土地征用、人口轉移轉化等問題,有效銜接西安與咸陽兩城的共建共榮、資源整合,是西咸新區實現其價值和作用的關鍵。

綜上所述,西咸新區大部分區域為傳統農村村落,公共服務設施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缺乏完善的基礎教育,同時醫療衛生、養老、社會救助等公共服務設施配置不均、數量不夠,基礎設施不對接,這一系列問題都使西咸新區在發展建設中面臨的新的挑戰。同時,西咸新區自然環境優美,這里的村落經歷過百年的歷史,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因此,西咸新區在未來的規劃、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城鄉發展之間的差異,選擇合理的城鄉發展模式,才能既保留傳統的民俗文化、村落文化、地緣關系,又能縮小城鄉差異,使當地的農村村民享受與城里人一樣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使農村人獲得更多的實現個人價值的發展機會口。目前,衡量城市規劃設計否先進合理的標準正在發展潛移默化的變化,這其中以自然生態視角下的平衡理念,以為本的發展理念以及因地制宜的實用化理念最為突出。很多優秀的城市規劃設計也均是從上述視角展開的,體現出了以下幾種發展方向。

2 涇陽縣城的發展方向

涇河新城屬于西咸新區發展的一部分,西咸新區的發展必將影響涇河新城的發展。涇河新城包括涇陽縣涇干鎮、永樂鎮、崇文鎮、高莊鎮。作者通過對城市規劃的學習和了解,提出了以下幾個涇陽縣城的發展方向。

(3)人性化的方向

要把涇陽縣城打造成一個人性化很強的城市,必須得遵循城市規劃設計的準則。城市是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產生的人群聚居空間。人是城市的使用者,也是城市的主體。城市人口的生活、工作、學習和所有社會活動都提托城市而展開。因此,對于涇陽縣城的規劃與設計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因為人們的生存與發展需要一個舒適、安全、文明的城市環境。而城市規劃設計恰恰就擔負著創造這樣一個舒適生活環境的責任,讓城市環境更加適應人的綜合需要,不僅是人性化的城市規劃與設計的依據,也是人性化城市規劃設計的目的。在對涇陽縣進行城市規劃設計總體布局時,人性化設計的理念要求無論位于何地、無論規模大小,都應該在基本設施與布局上公平均等。從人的生存與發展需要出發,對環境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設計,使其在完成對人的服務的時候,更有利于提升人的生活質量。在規劃設計總體布局時,應當更好地體現出對人的關注和關懷,在各項公共設施和配套設施上要體現出對弱勢群體幫助。在對涇陽縣城規劃設計中關注縣城的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長率、城市生命線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交通安全、重大氣象災害預防等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涇陽縣城人口生活質量,使之與西咸新區發展相適應。人性化的方向在提倡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顯得更加重要,是當前以及今后一段時期城市規劃設計的重點關注點。

(4)生態城市方向

經過多年的發展,當前的生態城市規劃已經發展成為包括提高經濟總量、城市人口的分布、改善自然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提高環境質量的綜合命題。

據統計,涇河新城72個項目進展順利,完成投資138億元,累計建成道路80公里。崇文重點鎮保障房、安置區、崇文中學等項目加快建設,秦龍現代生態智能創意農業園區初具形象,美國科技產業園、鋰產業園完成投資6.68億元,樂華歡樂世界開工建設,初步形成以文化旅游、現代農業、裝備制造、田園城市為主導的發展格局。西咸北環線涇陽段全線開工,秦漢新城秦漢大道、空港新城第五大道、太平湖生態景區等項目全面啟動。同時,涇陽與涇河新城簽訂了共建茯茶古鎮、共建縣城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空港新城簽訂了共建現代田園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全縣上下支持西咸、融入西咸、借力西咸的氛圍日益濃厚。

在規劃上需要依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合理的確定本縣的生態功能、經濟功能、生態資源配布局等等,使各項城市活動按照生態城市的要求進行。同時要充分考慮對原生態的自然生態綠地的保護。在完成編制生態城市規劃的前提上,要認真做好生態城市的規劃設計,真正實現城市生態化的宗旨,體現出城市特有的生態環境、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城市風格和城市特點。運用生態建筑原理規劃設計居住區的布局,形成生態建筑與完善的基礎設施共同形成的物質生活環境、社會生態系統。

(1)地域特點方向

地域特色是指各地區與其它地區不同的自然環境以及差異化的社會文化特征,既包括自然環境中的日照、濕度、風向、溫度、風力、地形、地貌、雨量、土質等自然現象;也包括社會文化特征中的社會體系、生活方式、人口結構、風俗習慣等人文現象。例如:每年開工建設一批縣城重點工程,文廟廣場、鄭國廣場、先鋒大街改造開發、北極宮大街改造及縣城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等項目全面建成,縣城的品位和檔次有了明顯提升。建成了橫穿北部5鄉鎮、長37公里的扶貧路,對帶動旱腰帶地區產業發展和群眾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扎實推進雙創工作,不斷改善城鄉環境衛生面貌,營造了整潔優美有序文明的人居環境。啟動實施了云陽、永樂重點鎮建設,建成了橋底、王橋、三渠3個“關中百鎮”,全縣城鎮化率進一步提高。第三產業迅猛發展,城鄉市場日益繁榮,城鎮的產業承載功能明顯增強。

3 結語

通過參照西咸新區以嶄新的城市形態,提出了城市規劃設計人性化、生態化、特色化的發展方向,以期為城市規劃設計者在實際規劃中把握方向,拿出更具特色的方案。

猜你喜歡
西咸新城規劃設計
走好亦莊新城高質量發展趕考路
電信管線資源管理系統在規劃設計中的應用
數字化電網技術在電網規劃設計中的應用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理論研究
玉樹新城
字節跳動(中國)西部創新中心在西咸新區啟動
陰云籠罩新城控股
城市規劃設計存在的問題與解決
長江新城
打造新一代科技創業園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