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工程實例中淺析我國高校校園規劃

2014-09-24 05:42鐘晟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25期
關鍵詞:尺度

鐘晟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到來,高校原有的規模和設施遠遠滿足不了廣大人民群眾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在制定建設規劃時必須考慮到它所涵蓋的方方面面。

武漢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總體規劃設計,提出了“現代骨,傳統魂,自然衣”的校園的總體規劃設計理念

關鍵詞:新世紀的高校;圖底關系;尺度 ;“現代骨,傳統魂,自然衣”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序論:

我國的大學校園建設開始是以西方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校園規劃理論為指導原則的。建國以后,根據經驗,結合國情,確立了以功能分區為核心準則的校園規劃理論和規劃指標體系,指導了我國現有的絕大多數大學的建設與發展。然而,那些曾被奉為經典的校園規劃理論和規劃指標體系都是建筑、規劃界的學者站在自己學科視野中的階段性經驗總結,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校園建筑并不復雜,但這里孕育著莘莘學子的希望和夢想。理想的做法是將規劃的方法引入校園設計,除了功能和形式,更應該重視精神和文化內涵。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到來,由于歷史的原因,原有的校址無法滿足急劇膨脹的需要。不少高校一方面外出征地:一方面又在原址上見縫插針的搞建筑,因此部分高校只顧眼前需要,缺少或根本就不做相對的遠期規劃。所以有人講:目前不少高校不但用光此代人該用的土地,甚至連下一代人的土地資源也用光了。一些有識之士紛紛提出高校也要把建設規劃納入法制軌道。究竟怎樣做好這項工作,筆者通過多個實際的學校規劃項目,提出幾點想法。

1 確立指導思想

1.1注重立意,突出環境感染力?!坝幸鉄o景,形同說教;有景無意,格調不高”,對于校園環境來說,寓教于景、環境育人顯得更為重要。校園是育人的地方,具有特定的場所精神,而景觀元素正是表達這種積極向上、富有朝氣和帶有啟迪性環境氛圍的素材,創造人文與自然相結合的環境是校園設計的目標。

1.2注重“圖底關系”,不追求“宏大敘事”

中國現在有很多所大學校園,各個大學校園的規劃縱橫捭闔,激情洋溢。我們不能把校園當成我們的“烏托邦”,或者說是無奈的“宏大敘事”的現象。 在人文領域中有所謂“宏大敘事”,是一種群體的、抽象的、宏闊的論敘文學、歷史等的方式。在當代中國校園建筑中也有這一種趨勢,校園建筑單體中“高樓大廈”也不乏其數,體量要盡可能的雄偉,中國各大學校園建筑第一高,校園要第一大,才能顯出各個大學的建設政績。這種校園規劃中宏大敘事的現象,是一種政績觀的延續。

研究一所校園的圖底關系是可以清晰的看出校園發展的足跡。校園總平中不同的“底”會造成不同“圖”的形式。而這種底的形式應該來源于學生和老師的共同參與,而不是為了“宏大敘事”、構圖漂亮,營造出只有在空中俯瞰中才能展現的美。

1.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性。這一原則包含兩層含義:通過充分利用現有地形,盡量使用本地樹種,力求突出一定的特色性;二是從小環境分析,充分了解本綠化地段緊臨的空間環境,最大限度的利用現有地形來組織建筑和景觀,從而節約土方等開發成本。

2 制定規劃原則

2.1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 不一味追求“功能主義”的建筑觀,體現更多的人文關懷。

2.2統一規劃,合理安排原則;統一規劃學校各功能區,使其合理有序。2.3滲透文化,追求藝術;需要根據不同大學的辦學特點制定其獨特的文化取向。

3 正確處理高校建設規劃與保護歷史遺產的關系

高校是一個不斷發展、更新的有機整體。制定建設規劃要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特別要聽取專家的意見,多方比較、反復論證,經過法定程序審批。做到一經批準,就具有法律的權威性,必須嚴格執行,任何人不能隨意更改。

4 把握校園戶外空間尺度

功能主義的大學結構反映了分區型的規劃,其目標是將不同的功能分離開來,單一結構的教學區、研發區等,在這些區域,單一的人群、單一的職業、在不同程度與其他集團分開,其優點是一種較為合理的規劃結構,使相近的功能之間聯系緊密,效率也更高,但代價是減少與外界的接觸以及更單調乏味的環境?,F代主義理念下的“功能分區”與人文主義理念最本質的區別在于其對空間“尺度”的理解與處理上,這里的規模尺度包括空間與人口規模,現代主義對任何規模的空間(城市、區域、建筑等)都進行了嚴格的分區,講求空間秩序、紀念性象征性,從單一物質配置出發考慮空間布局。而人文主義則從“人本”出發,更重視人的心理、生理以及人與社會、自然的和諧,并以其為根據來考慮規模尺度,建筑、空間、城市的尺度,建立人對生活環境的歸屬感,使之符合人性化的需求,在設計中我們要盡量使以人文精神為中心的規模尺度得到體現:私密范圍空間尺度控制在半徑30m內,步行可達空間考慮在200m以內(5分鐘步行距離)。深圳大學教學中心的空間布置中,較好地把握了空間序列和尺度的關系,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5 統籌兼顧,協調發展

在建設規劃制定中,要從注重確定與安排開發建設項目轉向各類資源保護利用和空間管制。要明確對包括歷史、文化資源在內的不可再生資源的強制性保護。建設規劃制定要體現市場經濟規律和高校運行低成本的要求,要把眼光放在可持續發展的公共關系點上。

筆者有幸在工作中多次參與國內諸多大學的規劃方案招標邀請,下面就以筆者主創的武漢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總體規劃設計為例,談談如何把對現代高校的思考運用到實際的工程當中的。

一.工程概況

在全國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中,要求把“人才強交”作為第一戰略,人才需求作為第一需求,大力加強重點學科及創新人才培養,支持航海技術、輪機工程、公路橋梁、港口航道、物流管理等30個交通重點學科點的發展。湖北省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也相應提出了適應本省發展、符合全國規劃的基本建設與人才培養目標。湖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此背景下,為整合教育資源,提升交通人才培養平臺,決定建設新校區。

項目位于江夏區五里界街中洲村,校區征地總面積64.67公頃(凈用地58.93公頃),根據2009年二次調查數據,其中農用地60.05公頃,建設用地4.62公頃,分別占地塊總面積的92.86%、7.14%。

二.我們團隊通過對基地的分析,甲方的要求和意見,結合自己的想法和認識,提出了“現代骨,傳統魂,自然衣”的校園的總體規劃設計理念。

總體布局構思:一核、兩帶、三軸、四片

一核:結合校園主入口廣場空間,由圖文信息及會議中心、計算機中心、公共教學樓群共同形成具有標志性的校園建筑功能核心。

兩帶:以兩條貫穿南北的生態景觀綠化帶作為整個校園的形態序列中心,并向東西兩側建筑組團間滲透,自然形態的綠化結合各功能組團的中介空間形成葉脈狀綠化空間網絡體系,是師生活動最頻繁的地帶,更是匯聚人氣的理想場所。

三軸:一條貫穿主入口----圖文信息中心----學生活動中心----體育場的東西向景觀主軸,一條銜接學生街,宿舍和教學的生活軸,一條靈活自由貫穿南北的水軸,相互交織,有序的組織起校園的序列。

四片: 針對基地南北向狹長的特點,因地制宜,布置了院系科研區、宿舍區、核心教學區與體育運動區,各個功能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按照現代學校的功能需求進行排布,形成“現代骨”的校園區域構架。

整個校區相對中式的建筑風格和傳統的院落構成,在精神界面上形成了“傳統魂”的校園建筑的主題特色。

在地勢最相對的最低洼處營造了一條縱貫校園南北向的生態景觀綠化帶,以此作為校園的核心生態景觀帶,并向南北兩側建筑組團間滲透,自然形態的綠化結合各功能組團的中介空間形成葉脈狀綠化空間網絡體系。依托這個生態網絡,建筑組群自然有序地展開。生態綠化帶兩側建筑采用多層次退臺設計,山墻造景,使中心景觀與內部庭院景觀互相滲透,并提供給人多層次、多標高的觀景平臺,使建筑與自然景觀交融,形成建筑-人-自然的和諧對話。通過景觀,綠化和水系的處理,為整個校園穿上了一層“自然衣”。

結語:

大學校園建設不同于普通的單體建筑設計,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規劃,有其特殊性,第一,它不是單棟的建筑或建筑綜合體,而是數棟數萬平方米多種功能非單一用地的大量建筑單體的集合。第二,它不涉及復雜的社會政治,經濟因素,幾乎至幾萬平方公里的城市資源配置,而是功能線索相對單純,用地規模在幾十至幾百萬公頃的綜合設計。校園建設也不是單純的平面規劃,更不是單純的建筑空間設計,而是二者加上景觀和外部空間形態,情感空間的綜合體。

在校園規劃設計過程中,應把建筑,環境、人結合起來看做一個整體設計,把大學校園作為一個完整的結合體充分的考慮,高校就會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并協調有序健康地發展。

筆者將在今后的工作中,把這些思想更好的運用到實踐工作中去,不斷的探索和創新…….

注釋:1阿爾伯蒂,第四書,第1章。

2建筑理論史——從維特魯威到現在 王貴祥,譯 。

3理想空間 IDEAL space NO.43 NO.44

猜你喜歡
尺度
應用空間尺度思想,培養地理區域認知力
擊碎無所不在的尺
建筑內部尺度的研究
擊碎無所不在的尺
淺談尺度思想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秋天的尺度
基于MSRCR理論的算法實現
尺度
以長時間尺度看世界
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