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研究

2014-09-24 05:42王先振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25期
關鍵詞: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

王先振

【摘要】:伴隨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工程監督的網絡化、全程化、實時化、簡便化、效能化、規范化成為工程質量監督發展的趨勢。本研究以工程質量的監督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訪談法對工程質量監督的信息化進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的必要性,切實推進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建設的進程。

【關鍵詞】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D523文獻標識碼: A

1 引言

工程質量監督執法是我國建筑行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到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的大局。近年來,為滿足社會快速發展的要求,建筑工程規模逐年擴大,建立健全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全面、全過程、全方位加強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是從根本上保證設工程質量的重要措施,建筑行業對此引起了高度重視[][1]。

信息化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也在《建設部關于加快建設系統信息化進程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提出:“建設系統的信息化是實現城鄉現代化的重要前提條件;是促進建設事業結構調整和解決深層次矛盾的重要途徑;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樹立政府形象,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內容。[][2]”質量工程監督建設信息化管理系統主要是信息系統的構建過程主要利用建設工程管理的特點,在現代化的通信和計算機技術下,因地制宜的選擇成熟、性能穩定的技術,構建動態的遠程監視系統。健全和完善與政府決策、執行相協調的工程監督制約機制,積極適應工程質量監督工作面臨形勢的新變化,統籌規劃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創新監督方法,提升監督實效,是工程質量監督部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2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

2.1研究目的

工程質量監督絕非僅靠政府傳統的管理模式就可以奏效的,隨著信息社會的高速發展,工程質量監督必須依托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實現監督的網絡化、全程化、實時化、簡便化、效能化、規范化?;谶@一認識,本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對信息社會中工程質量監督的研究,旨在提高各級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監管力度和工作水平。

2.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工程質量的監督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訪談法對工程質量監督的信息化進行研究。

3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3.1政府信息透明化的必要手段

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作為新的監督主體,幫助政府監管到位作用日益強大,信息化管理能將政府各種信息進行及時的分析和匯總,各地群眾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實時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對建設工程在前期運作、中期施工以及后期維護進行實時、同步的動態監督,并且能夠及時掌握政府監督部門所發信息,是政府建設工程實施過程公平和透明化。通過有效、真實、科學的數據使人民群眾了解政府部門監督工作的公正,從側面也加強了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各項工作的開展。

3.2 資源配置優化的必要助推劑

建筑工程規模和投資一般都比較大,不同的工程之間差別性較大,在工程中需要協調的關系多,各種單位之間上報或者下達的的信息交換、文檔管理復雜密集,信息化的管理系統有利于對信息文件進行合理及時的整合和處理,有利于各單位總結交流質量監督經驗,能夠及時掌握質量動態,對工程的質量、安全、進度以及資源進行有效的調整,進行及時的決策,以此提高工程的進度和質量,提高工程的管理效率。。

3.3推進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是任務所需

在新的歷史時期,如果對建設工程隊伍缺乏及時、有效的教育、制約和監督,就會不斷滋生質量安全問題,甚至衍生為腐敗問題問題,質量工程監督部門不僅無法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而且還會損害國計民生,甚至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建筑工程如果沒有通過扎實有效的監督防控,以至于造成的的代價是沉重的,之前印度樓梯突然倒塌造成數百民人民群眾傷亡,質量工程劣質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損失。信息化管理可以對工程管理的信息化、電子進行實現,對工程的階段目標以及進度計劃進行實時的跟蹤、分析和比較,對工程有關信息進行統計和分析提高工程質量監管的效率和準確度,能夠有效的保證施工質量,并進行一定的進度控制。因此,如何提升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及時性、前瞻性、靈敏性,必須依靠信息化質量監督工作的實效,完成質量監督工作任務而亟待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而信息化則是這項任務中的重中之重。

4如何加強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

4.1加強建立工程質量監督系統

工程質量監督系統主要分為三部分:

第一模塊,積極建設、完善常規信息采集,記錄與工程相關的工作人員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別、年齡、證件號、工作編號、資格名稱。記錄工程項目信息,各個工程為組成相應的數據組,方便及時查找與應用。

第二模塊,結合工程遠程監控設施建設,充分應用遙感、遙測、全球定位和其他實時自動采集與傳輸新技術,對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海量信息,進行有效存儲和快速備份,逐步形成從微觀到宏觀多層次協同作業、結構相對完備的綜合信息體系。

第三模塊,圍繞群眾最需要、最關心的突出問題,建立對外工程質量公開監督系統。在工程質量監督公眾服務平臺公開涉及工程質量監督監管的所有執法依據(法律、法規)、權限、程序,保障被監督者的權益。同時公眾可以在線查詢所需資源信息,并反饋給監督部門,增強監督工作。

4.2 解決監督檢查的工作內容及工作的規范化、程序化問題

工程質量部監督門在監督檢查過程中所采用的標準必須以國家和建設部工程質量驗收規范及相關規程、規范、強制性條文,法規文件為依據,引導確定監督檢查的內容。在監督人員進行施工現場完成質量信息的實時采集測評時,信息化系統可以通過隨身電腦的客戶終端,提供向導性的監督檢查程序和強大的現場幫助支持查詢計算系統,方便管理者對監督檢查信息和監督人員的實時管理控制,并對檢查不合格的項目給出處理意見。

4.3加強信息化技術建設

隨著建設工程監督工作的深入開展,未來信息化技術將主導建設工程監督系統,高智能信息技術建設迫在眉睫。

4.3.1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工地遠程監控系統都仍使用有線網絡的傳輸,采用無線網絡技術改進建筑施工工地遠程監控系統的圖像采集子系統和傳輸子系統部分,可以拋棄原有的有線傳輸介質,大量使用無線傳輸介質和無線圖像采集設備,施工工地塔吊等地點將不再受到線纜長度的限制,

4.3.2 GPS和 GIS技術

GPS 是英文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的簡寫,即球定位系統;GIS是英文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的簡寫,即地理信息系統[][2] 。 GIS模塊可以增加建筑施工工地遠程監控系統的監控中心子系統的實際操作性,精確到建筑工程的地理狀況和周邊環境。監督人員的統籌安排作為工程質量信息化建設的重中之重,GPS 模塊可以增加監督人員可操控性。

4.3.3網絡視頻會議技術

網絡視頻會議技術是一種點對點、多點交互的通信方式,可以將不同地點與會成員的活動情況、會議內容等展現到各個分會場?;诰W絡視頻會議技術以上優點,網絡視頻會議技術可以使工程質量監督部門對施工工地違反標準的地方,與施工工地管理人員進行通訊,利用直接遠程將需要整改的地方下發電子版整改通知書,并限時整改。因此,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監督人員相對不足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監管覆蓋率。

5結語

建設工程監督領域是社會眾多領域中的一個,伴隨著高速的科技發展,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逐步普及信息技術在工程質量監督中的應用。在整個進程中我們要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監督信息化夢想為發展方向,為我國建設監督行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障,我國目前的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技術尚處于不斷摸索漸進的階段,未來還會有面臨很大的挑戰。

【參考文獻】:

[1] 郭漢丁. 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03 : 24-29, 179-180 .

[2]劉建軍.信息化技術在建設工程監督領域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0(4).

[3]胡玉義.淺談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信息化建設[J].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10,1-29.

[4]周宏仁.信息化概論[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5]高復先.信息資源規劃———信息化建設基礎工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6]李堅.論社會管理創新視野下的公安監督信息化建設[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1,1.

[7]郭漢丁,劉應宗.發達國家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特征研究[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2.

[8]郭漢丁.國外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特征與啟示[J].建筑管理現代化,2005.5

[9]馬明.淺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監督[J].社會理論前言,2009,07.

[10]李成林.自覺接受群眾評價監督努力建設“群眾滿意工程”的探索與思考[J].中共樂山市黨委校報,2006,3.

[11]夏立明,何紅鋒.論政府對工程建設主體資格的監督[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3.3.

猜你喜歡
工程質量監督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住建部:建設單位是工程質量第一責任人 應依法對工程質量擔全責
什么是四個監督?
“一核三軸”:信息化時代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
廣西:2018年致力提升住宅工程質量滿意度
落實依法監督、科學監督、高效監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