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住宅區兒童游憩空間構建研究

2014-09-24 05:42王呈祥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25期

王呈祥

摘要:針對住宅區中兒童游憩空間的匱乏和不合理的現象,在研究兒童行為和心理特征的基礎上,對淮安市城市住宅區進行調查與分析,總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構建的策略。

關鍵詞:城市住宅區;兒童游憩行為;戶外活動空間

中圖分類號:TU241.5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兒童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兒童的生理、心理及行為發展均會發生許多變化。尤其“行為發展”會對未來的青春期及成年期的人格成長產生直接的影響。兒童的“行為發展”涵蓋了認知、語言、情緒、興趣、游戲、群性、人格、道德等諸項。這一過程不僅僅是在校園及有限的教室空間內進行,兒童在住宅區戶外空間環境中的行為,對其同樣有著重要的影響。

兒童活動場所,作為住宅區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應該是兒童在校園之外的一個重要的生活空間,是緩解兒童精神壓力,激發兒童創造力,提高兒童交往能力的綜合性文娛場所??墒?,由于經濟條件、管理模式、建筑設計等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真正符合兒童行為心理需求,而且具有優秀的環境質量及空間特色的兒童活動場所并不多。兒童頻繁地走進電子游藝廳、網吧、臺球廳……在那里受到的更多是不利于其健康發展的影響。

1. 兒童生理和心理特征

1.1兒童的年齡分組

根據兒童不同年齡所表現出來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嬰兒期:0—3歲,這個時期的兒童不能獨立活動,由家長懷抱或者推車在戶外散步,或在空地上引導幼兒學步;

2)幼兒期:3—6歲,這個時期的兒童開始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和求知欲,明顯地好動,喜歡拍球、掘土、騎車等。但他們的獨立活動能力仍舊很弱,需要家長的伴隨;

3)童年期:7—12歲,這個時期的兒童已經上學。他們掌握了一定的知識,思維能力逐漸加強,活動量也增大了。男孩子喜歡踢小足球、打羽毛球、下棋、玩撲克等。女孩子則喜歡跳皮筋、跳舞、表演節目等;

4)少年期:13—15歲,這個時期的兒童德、智、體全面發展,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活動能力都增強了,喜歡參加各項體育活動。

1.2兒童的尺度特性

從出生到成年是人變化最快的時間段,特別的兒童這一時間段,例如兒童的身高,一歲時大約為90㎝,十二歲時就會達到150㎝,兒童自身尺度的變化對戶外活動空間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另一方面戶外空間的設計與建設都是由成年人完成,他們的想法在空間中占主導地位,很少會考慮到兒童的尺度要求。這兩方面使得在住宅區戶外活動空間構建時應充分考慮兒童的尺度要求。

1.3兒童心理發展需求

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的心理特征具有的差異,并且表現出階段性的特征。不可否認這些特征的形成與社會、家庭有密切的關系,但住宅區戶外活動空間是兒童認知世界的重要場所,在戶外活動中形成兒童良好的心理狀態也是重要的因素。提高兒童在戶外活動空間中的潛能,促進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我們必須要有必要了解兒童心理發展的相關知識,為空間構建提供理論依據。

在兒童的心理發展過程中,有三個關鍵性年齡階段:2—3歲、6—7歲和11—12歲。在這幾個關鍵性的年齡階段,兒童的認識水平、個性特征和行為方式等諸方面都會由量的積累而產生的質的變化。因此,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戶外活動空間場所,對處在發展關鍵時期的兒童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童趣天性:兒童的健康成長與發展(包括身體、情感、社交及智力發展)基于在學習實踐中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設計中應注意激發兒童的好奇心以及他們天生的欲望,并與他們的學習能力相適應。

2)獨立:學習與發展也與個體密切相關,與兒童自身的經歷相關。應注意培養兒童獨立意識及自我價值觀。

3)全面發展:兒童的全面發展非常必要,游戲不僅僅是一種身體鍛煉。兒童在游戲中除了身體發展外,情感、社交、智力的發展同樣重要。要讓他們在游戲過程中形成把握、自信、安全的感覺,形成關愛與被關愛的感覺。

4)交往:在培養兒童獨立發展的同時,讓他們也學會與群體融合在一起,分工協作:學會共同使用空間與物品,以及按順序輪流做事情。這也使得兒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因而使他們個人的發展可以與社會的發展同時進行。

2.淮安城市住宅區兒童游憩空間問題總結

2.1自建行為導致兒童游憩空間復雜化

居民自建行為對兒童游憩空間導致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后果,消極的方面:這種行為導致住宅區并不充足的公共空間被不斷蠶食和壓縮,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公共空間被完全私有化,阻礙了其他居民對空間的共享和使用。積極的方面:居民的自建行為使得一部分公共空間變得半公共化,這樣的空間既有居民進行維護同時也對其他居民開放,使得這些空間成為住宅區內最有活力的空間。住宅區中很多有活力、人氣的童叟游憩空間和這種自建行為分不開,比如入口處自建的報刊亭、靠近道路的山墻進行小賣部改造、戶外臨時搭建的棋牌室等。通過對這些自建行為帶來的效果,筆者從中尋找使對兒童戶外活動的積極因素,并加以利用。

2.2人車沖突,增加兒童活動的不安全因素

在有限的用地條件下,建筑密度相對較大,人口較為密集且相對集中。住宅區的人員構成極為復雜,其大量人員的出行時間主要集中在上下班時問及晚飯后,其他時間的出行人員主要為老人和兒童。由于兒童的反應比較遲緩,從而交通事故率較高。特別是住區入口、廣場處,道路層次不明,會給住宅區內部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2.3景觀單調匱乏,兒童無法與自然親密接觸

住宅區綠化景觀以單一的喬木種植為主,樹種單一,缺乏上部喬木、中部灌木、下部草坪的合理搭配,住宅區整體景觀形態和空間組合單調乏味。樹種的選擇雖遵照了“適地選樹”的原則,但缺乏植物季相色彩的考慮,從而導致兒童沒辦法與自然親密接觸。

2.4空間細節設計缺失,沒有考慮兒童的需求

住宅區內兒童經?;顒泳奂顒拥目臻g大多數存在細節設計不合理,從而對在此活動的兒童帶來諸多不便,甚至有安全的威脅。比如:無障礙設施的缺乏、空間限定不明確、視線的遮擋、鋪地不適合童叟的需求、座椅的缺乏、缺少照明設施等。

3.城市住宅區兒童游憩空間構建策略

3.1優化道路交通系統

兒童的出行方式主要以步行為主,住宅區的步行環境條件對兒童的戶外活動效率有重要的影響。由于兒童的行走能力、身體平衡能力以及對外界壓力的適應能力比成年人低,所以對步行環境有更特殊的要求。住宅區應該為兒童提供豐富、安全、有效的步行環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保證安全性、增強可達性、提高舒適性和增加趣味性。

3.2完善基礎配套設施

對于符合兒童游憩需求的基礎配套設施的更新完善,主要包括游憩空間設施、照明系統等的更新,例如增加兒童活動設施、健身設施、增加室外坐椅及遮陽設施等實用小品等。

3.3重構綠化景觀系統

兒童游憩空間應該通過綠化景觀的改善,提高兒童的生活質量和身心愉悅程度,滿足兒童的社會交往、游憩娛樂、鍛煉健身等各項要求,增進他們對住宅區公共活動空間的安全感和歸宿感,增加住宅區公共活動空間的活力和吸引力。

3.4交往點空間人性化設計

兒童的活動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集中是任何活動發生的前提,僅有空間是不夠的,重要的是如何讓活動得以繼續發展下去,必須能讓兒童在空間中流連忘返、活動,并積極參與廣泛的交往活動。經過精心設計的戶外空間能對活動的開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如果空間處理不當、粗糙,缺乏細致入微的人性化考量,必定會導致戶外空間使用效率的降低。

4.結語

高質量的住宅區兒童游憩空間的構建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影響其設計的因素也較多。但是總體而言, 只要密切關注兒童的行為和心理特征, 從經濟、 功能、 美觀上出發, 就能創造出滿足兒童需要的富有挑戰性、 創意性和教育性的優秀的住宅區兒童游憩空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