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對話:告別激進民族主義

2014-09-25 01:54
南方周末 2014-09-25
關鍵詞:文明人類文化

章開沅 陳才俊

◤這一百年,人類對自然環境與精神文明的破壞,在規模與危害程度兩方面均史無前例。只有全世界不同地理區域、文化傳統、宗教信仰、意識形態的公民共同攜起手來,“求大同,存小異”,人類文明的重構才成為可能。對中國而言,提供一個開放、民主、自由的寬松環境乃是當務之急。

章開沅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陳才俊 暨南大學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教授

人文缺失與文明危機

陳才?。赫孪壬?,作為當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歷史學家,您很早就呼吁不分民族、國界、信仰、主義,攜起手來,吸取一切有益的精神資源,共同重建新的人類文明。

章開沅:這與國際大環境有關。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乃至世界發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不同的文明與價值體系彼此沖突、博弈,引發巨大的動蕩;全球不同信仰、民族、價值觀的公民表現出大異其趣的心態。1990年8月,我辭去華中師范大學校長之職,應邀前往美國及港臺地區工作多年,有更多時間思考一些有關人類命運與世界文明發展方面的問題。

反思20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無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現代物質文明。但在精神文明與倫理道德層面,付出極慘重代價——兩次世界大戰,連綿不絕的局部武裝沖突,尤其是高科技用于現代戰爭,造成的人類生命財產損失遠遠超過歷史上任何恐怖時代。這一百年,人類對自然環境與精神文明的破壞,在規模與危害程度兩方面均史無前例。20世紀末,無論你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單純的物欲追求導致的許多社會問題:環境污染、資源浪費、信仰迷失、道德淪喪,吸毒、自殺等自殘行為也急劇增加。人正在毀滅自己!這不是危言聳聽。但我不是悲觀主義者,是審慎的樂觀主義者。

陳才?。?0世紀初,進化論在中國風靡一時;知識界趨之若鶩,附之者眾。章太炎(1869—1936)則對世紀之交的中國社會情狀與文明征象提出過警示。1906年9月5日,他在《民報》發表《俱分進化論》一文,對當時的“進化論熱”予以審視,對西方現代文明進入中國后可能產生的積極與消極作用予以預測。

章開沅:章太炎對其所身處的世紀之交的中國人文精神建設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并對舶來的西方現代文明持有獨到的批判見解。他的《俱分進化論》并非全盤否定“進化”,而是告誡人們不可盲目迷信“進化”,把“進化”視為一種絕對的信仰。

陳才?。?968年,年近八旬的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與不惑之年的日本哲學家、思想家池田大作進行“展望二十一世紀”的對話。湯因比說:“近代初期的烏托邦理論,幾乎都是樂觀的。這是因為,沒有明確地把科學進步和精神上的進步,看成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他們錯誤地認為,累積科學和技術上的進步,會自然地累積精神上的進步?!憋@然,湯因比當時已對現代科技所引發的人類現代文明的嚴重缺失,表達了深沉的憂慮。

章開沅:湯因比對人類文明前途的思考是非常深刻的,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頗為重要的觀察維度。他相信20世紀注定人類要目睹“西歐的沒落”。他曾經寄希望于東亞精神文明的復興,能借以彌補人類現代文明的嚴重缺失。然而,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后,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或先或后也走上了重科技而輕人文、重物質而輕精神的道路,這可能是湯因比始料未及的。

“離異”不可無根,“回歸”不可返古

陳才?。耗侵袊鐣D型研究的倡導者與開拓者之一,如何看待中國的社會轉型與中國人文精神的關系?

章開沅: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是從傳統農業宗法社會向現代工商社會全面轉型的發端。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則是在社會主義體制內,進行著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更為深刻的轉型。

文化并非總是亦步亦趨地追隨環境變化。在歷史上,具有前瞻性的社會思潮與文化革新,又往往是社會轉型的先導與催化劑。

社會環境不僅是經濟和政治環境,也包括人文環境。如果進一步探究,民族文化心理乃是社會結構更深的層面。

陳才?。何幕D型乃是社會轉型的內核。文化轉型中,無疑會涉及“吸納”與“排拒”問題。您曾提出“離異”與“回歸”的理念,借以闡述文化轉型中交替出現的兩種趨向。

章開沅:“離異”與“回歸”是人類文化史上經常交替出現或相互伴生的兩種趨向。西歐是一種類型。其離異,主要表現為對中世紀的批判與背離;其回歸,則主要表現為從希臘、羅馬古代精神文明中尋求人文主義的力量源泉?;蚩烧f,這是一種跨越時間的離異與回歸。

東方又是一種類型。其離異,首先表現為模仿、學習與趨近西方近代文明;其回歸,主要表現為從傳統文化中尋找本民族的主體意識,以求避免被西方文明同化?;蚩烧f,這是一種跨越空間距離的離異與回歸。

由于強弱貧富差距懸殊,東方國家也很容易產生民族自卑感,產生全盤西化主義與民族虛無主義。

一些開創新制度的思想先驅往往也向傳統文化回歸,主要是擔心獨立的民族精神的喪失和防止被西方文化完全征服。由于舊傳統年深日久、盤根錯節、惰性太大,新的社會力量在有限的離異后,很容易經由回歸走向復舊。在文化交流過程中,離異與回歸都要適度,即“離異”不可無根,“回歸”不可返古。

陳才?。含F今中國,文化發展日新月異,然而各種問題也林林總總:新舊并存,雅俗交錯,光怪陸離,瞬息萬變,使人難以把握。

章開沅:這是處于全球化大潮中社會轉型的必然產物。中國文化現在是前現代、現代化與后現代混雜并存。這不僅是指時間序列,而且體現于文化版圖(從地區而言)。

具體表現為,主流是現代化,但苦于發展不足,前現代依然大量存在;又由于現代化本身的缺陷與外來的各種影響,后現代的問題與反應已經迅速彰顯。

前現代并不意味著落后,相反還包含著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所以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繼承并發揚其精華,仍然為文化創新所必需?,F代文化當然是主體,但現代化本身就存在著固有的缺陷,功利主義、拜金主義是全球性通病。后現代主義思潮的積極因素是揭示現代化存在的缺陷并進行反思和清理,但“解構”濫用,把顛覆固存文化視為最大樂趣。

現代與傳統并非截然兩分,創新與守舊本應相生共存,否則創新便會成為一種淺薄的時髦,甚至流于空洞的話語創新。

陳才?。何幕袕妱菖c弱勢之分,文化交流也更多是以強勢影響乃至潛化弱勢。

章開沅:把現實挫折全部歸咎于傳統文化,未免失之偏頗。自己沒出息,反而怪祖宗。

傳統永遠在發展變化。按離異與回歸的模式來說,離異須抗拒其惰力,回歸則須認同其活力。對西方文化,即使在兩相較量中遭到失敗,也要善于利用“失敗者的優勢”,放手吸收外來文化的先進部分,改造革新自身的傳統文化,并在兩者融會貫通的基礎上整合、發展本民族的新文化。

小心激進民族主義的抬頭

陳才?。喝祟愇拿鞯闹貥嬶@然不是某一個地區、國家或民族的事,而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全球化必然引發文明對話。

章開沅:是的,區域整合、全球合作已成為無可阻擋的總趨勢。但另一個現實是,民族主義的過度“發揚光大”,加深了世界各國的沖突與紛爭;少數發達國家更是假借世界主義之名推行霸權主義之實,要小心激進民族主義的抬頭。

陳才?。簻虮日J為,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是一種把惡劣的人類集團力量作為崇拜對象的宗教,是產生悲劇的溫床。顯然,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是悖逆全球化、悖逆文明對話的。

章開沅:雖然全球化是世界未來發展無可阻擋的總趨勢,盡管越來越多的國家在主觀上并不認同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但當所謂的國家利益出現紛爭時,則又往往容易湮沒執政者甚至民眾的理智。

誠然,國家利益是客觀存在的。正當、合法的國家利益理應受到必要的尊重與維護;但毋庸置疑,許多國家的利益之爭乃是歷史的負面遺產,很難在一兩代人之間化解。

當然,不應過度悲觀。關系共同利害的“最大公約數”,是人類的最大凝聚力。長期被視為神圣的民族主義與國家主義,必須經受全球一體化的重新評判。

陳才?。?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政治學家塞繆爾·亨廷頓曾預測,“冷戰”結束后,人類發生沖突的根本原因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是文化差異,“文明的沖突”將成為主宰全球格局及其走向的核心問題。他的觀點受到不少質疑。

章開沅:“文明沖突論”受批判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將不同文明之間的沖突放大到極致,而忽視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影響與融合。封閉與阻塞只能導致民族文化的枯萎和衰敗。

近代以來,西方文化長期處于強勢地位,難免自我膨脹,并形成殖民主義、種族主義、極端民主主義、文化沙文主義等西方中心主義思潮。進入21世紀,西方學術界的反思達到了相當深刻的程度。他們不僅重視從其他文化中汲取有益的營養,而且從“他者”的立場出發反觀自身,求得對自身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尤其是,他們不斷在東方文化中發現智慧,獲得啟迪,并試圖融合東方文化精神于西方文化基礎,以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文化。

時至今日,已經很難說還有什么純粹的、一成不變的中國傳統文化。只有具體地辨析中西文化的歷史與現狀,才可能尋獲切合實際的路徑,通過文化自覺達至與西方文化的平等對話。

信仰與文明形態

陳才?。簻虮仍贏 Study of History(《歷史研究》)一書中把人類歷史的載體“文明”作為考察人類歷史的基本單位。他認為,文化是一個文明社會所特有的精神活動的總括,文化的核心是某種價值體系,而價值體系的根基則是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不僅決定文明社會的精神活動本身,而且制約整個文明社會或文化體系的其他活動。他視宗教信仰為文明社會的本質體現與文明過程的活力源泉。

章開沅:在湯因比看來,任何文明的運動過程本質上都是精神的提升與衰退過程,而精神提升與衰退的載體則是宗教。所以,宗教是“文明的核心”,宗教的性質決定著文明的性質,宗教的興衰決定著文明的興衰。

陳才?。喝松钤谑澜缟喜荒軟]有終極訴求,宗教就是一種表達。各文明在終極訴求上有不同的宗教表達形式,搭建信仰對話的平臺,十分重要。

章開沅:東西方之間,尤其是中國與西方社會之間,呈現出不同的文明形態,宗教是其核心源泉所在。中國人偏于世俗世界的實際,具有強烈的實用主義,從社會理想到個人目標都很現實,注重實際效果?!罢?、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入世理想深入人心。

西方傳統文化則以基督宗教為源泉,同樣也源遠流長?!爸刃?、契約、博愛”,強調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平等觀、普天之下皆兄弟的博愛觀……基督宗教構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精神根基。

在西方文化里,上帝的存在是基督宗教道德的基石,是西方人良知、誠信和博愛精神的基礎;得救的靈魂可以升入天堂與上帝同享幸福。中國文化卻不認為人死后的世界比人生活的世界更重要,不認可有超乎人性的判斷真理的標準,更不相信有超乎一切的絕對真理存在。

所以,中西文化盡管在終極追求上大體一致,而在具體的實踐路徑上卻仍有差異。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至今仍然梗阻著一條不小的“鴻溝”,二者之間要實現真誠的、平等的、理解的對話,恐怕還有待時日。

陳才?。鹤诮陶愿鞣N新的形式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發揮特殊的影響力。宗教歷來都是建構和解構人類價值體系的重要工具?,F在,有人擔憂中國人受到西方的潛移默化……

章開沅:東西方之間的核心價值觀并不是非此即彼、完全排斥的,也有一些人類共同的終極追求。只要是真正的對真、善、美的追求,都應鼓勵相互溝通、交流。挽救人類精神文明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要任務。另外,我不認為基督宗教到現在還是一個西方的洋教,因為即便不從唐朝的景教算起,從明末開始,基督宗教在中國的傳播也有450年以上的歷史了?;阶诮态F在已經或將來一定會成為宏大的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陳才?。河蟹N說法,今天的中國不缺少聰明人,但缺少有信仰的人。因為信仰的缺失,所以不斷有人踐踏人類文明的公平秩序,挑戰人類道德的基本底線。此足見宗教信仰對人文精神建設之重要。

章開沅:人類有信仰,世界才有希望。作為一名中國基督宗教史的研究者,我也有某種意義的負罪感。20世紀的人類對后世不好交代。前五十年,爆發兩次世界大戰,導致許多人喪失生命。后五十年,局部戰爭不斷,仍然用高科技屠戮生靈。進入21世紀,這種惡劣的局面變本加厲。有人說我這種危機感僅是就中國而言的,其實非也。這是全球性的問題。

核心價值與普適價值

陳才?。喝祟愖詮挠心芰φJ識世界和自己,便開始思考人類共同的命運,大量東西方先哲圣賢一直在探尋、筑構人類的核心價值體系。

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留下的最深刻教訓是對人權的不尊重。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在巴黎發表《世界人權宣言》。該宣言共有30條,涉及人的生存權利。包括民主、自由、法制、人權、平等、公平、正義等內容,在世界各地,是普遍贊成的。

章開沅:新的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須立足于當前的世情與國情,而最主要的則是對于整個人類命運的關心與責任。

“二戰”后西方文明的核心價值體系,其中的民主、自由、法制、人權、平等、公平、正義等內容是現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人民所普遍贊同的,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未來趨勢。

但要認識到一個問題,就是普適價值與其他文明的對話?!袄鋺稹苯Y束后,西方文明似乎在與世界其他文明的沖突中“脫穎而出”、“獨領風騷”,一時呈現出主導世界文明發展方向的趨向?!拔鞣轿拿鲀炘秸摗币欢却笮衅涞?。在世界各文明交往中開始流行一種所謂的“普適價值—文明轉型”對話模式。這是一種教化式的對話模式。

推崇人權至上,對弱勢文明短板缺陷的自我反省,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但是,如果利用強大的輿論、經濟乃至軍事力量強迫弱勢文明國家急速改變,往往引發他國內亂,對文明之間的交往和共同發展起到頗為消極的作用。

陳才?。嚎陀^主義認為,普適價值是客觀存在的人類共同價值觀,放之四海而皆準;人類必須認識、接受和實踐這種價值觀。相對主義則認為,人類沒有絕對的普適價值,每個民族和文明都有自己的普遍價值觀念,堅持價值觀念的相對性和多樣化,本身就是普適價值的體現。近年來,有華人學者指出,任何文明都帶有普適主義傾向,任何文明只有在互信的氣氛中與對方進行直接接觸、交流和對話,才能繼續生存下去。這種文明對話被稱為“核心價值—文明自覺”模式。

章開沅:中國自古就以“和而不同”的理念來對待人類文明發展的智慧。一種文明的核心價值若遭到破壞,必然會傷及其原始內在動力,乃至導致該文明的消失。不同的文明只有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充分對話,才能自我更新。

陳才?。褐袊诵膬r值觀應該具有全球視域、中國視域、當代視域,應該有時代意義,也離不開中國的傳統文化。

章開沅: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在國家核心價值體系中的地位,一是要相信傳統文化的現代性。從傳統文化中發掘、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中國人應該有自己的自信。二是要承認傳統文化的多元性。既有中原文化,也有荊楚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嶺南文化等。中國傳統文化不能只談炎黃,不能只尊重中原文化的老祖宗,因為這是一種純漢族的立場,兄弟民族就有被孤立之感。三是要認識傳統文化的變遷性。

應該既超越西方文化又超越傳統文化,根據現實生活與未來發展的需要營造新的價值體系。應是擇善而從、兼容并包,更應該有自己的開拓與創造。為此,提供一個開放、民主、自由的寬松環境乃是當務之急。今日之中國,應該更自信地對待外來文化,不必害怕泥沙俱下、魚目混珠,更不必擔心民族獨特素質的喪失。

(本文原題:價值體系的重建與人類文明的重構——關于“人類文明建構”的對話,現標題為編者所改)

猜你喜歡
文明人類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第一殺手
漫說文明
文明過春節
誰遠誰近?
誰變成了人類?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人類正在消滅自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