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有產權拯救瀕危的白犀牛

2014-09-25 01:55
南方周末 2014-09-25
關鍵詞:犀牛角黑市蘭特

商群

對于黑市售價極高的珍稀動物,保育是個老大難問題。環保人士奔走呼告為保育募捐巨資,敦促政府對于捕獵及買賣設立嚴刑峻法,但收效往往不佳。

非洲白犀牛卻是一個例外。在20世紀初,白犀牛因捕獵猖獗而幾近滅絕,僅在南非的一個保育地存活有二十多頭。然而到了2010年,白犀牛的數目已攀升至近2萬頭,是全球犀牛種群中數目最多的一類。與此同時,目前發現的4屬5種的犀牛中,除了白犀牛外,全部因數目稀少而瀕臨滅絕。

到底是什么導致白犀牛的命運與眾不同?是嚴厲的法律,還是熱心人士的巨資投入?說來有趣,最熱心投入白犀牛育種繁殖的,并非三句不離動物保護的環保人士,而是非洲的私人牧場主。而私人牧場主們繁育白犀牛,也并非受了環保思想的感召而行的義舉,而是為了提供白犀牛給狩獵愛好者們獵殺,從而牟利。

南非政府從1968年開始允許有限制的白犀牛捕獵活動,國家公園也開始有償向私人牧場主提供一定數量的白犀牛,除了募集保育資金外,亦希望私人牧場主可以參與保育白犀牛。然而此后白犀牛數目雖有回升,但效果并不顯著。而私人牧場主亦沒有開始大規模的育種。

原來國家公園向私人售賣白犀牛,是事先厘定價格,然后按照等候名單,以先到先得的方式賣出。事先厘定的價格,往往與市場價格相差甚遠。比如1982年國家公園每頭白犀牛定價1000蘭特,而市場上合法捕獵一頭白犀牛的價格則為6000蘭特。如此一來,牧場主將到手的白犀牛安排給捕獵愛好者獵殺,便可以立即獲得數倍利潤,自然沒有多少人愿意費心費力去做繁育工作。

此外,南非法律規定,所有野生動物都不能作為私人財產。立法的初衷是為了保護野生動物,但效果適得其反。

以白犀牛為例,牧場主可以合法從國家公園購入野生白犀牛,也可以合法出售給狩獵愛好者。但若是牧場主購入的野生白犀牛走失或為人偷獵,則失主也就失去了對白犀牛的控制權。由于不是私人財產,便沒法索賠。如此一來,保育野生白犀牛的風險和成本便大大增加。沒有私有產權的保護,無怪乎大多數牧場主對于需要長期投入的育種望而卻步。

白犀牛是幸運的。因為以上情況,最終得到改變。從1986年開始,南非國家公園開始以公開拍賣的形式提供白犀牛,價高者得。由于競價的存在,牧場主獲得白犀牛的價格便開始與市場價接近,牧場主單純將白犀牛轉手給捕獵者,獲利有限。

南非于1991年修改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允許一定條件下將野生動物視為私人財產。如此一來,牧場主們便有動力開始私人繁育白犀牛,以獲得穩定的利潤來源。此外,由于拍賣白犀牛獲利頗豐,南非的官方機構也獲得了保育白犀牛的充足資金,無需額外動用納稅人的錢,也無需大張旗鼓地舉辦募捐活動。

市場的力量驚人。自1980年代末期開始,白犀牛的數量穩步上升,終于不再被列為瀕危物種。與此同步的,則是合法市場上白犀牛交易量的擴大。1980年代初,白犀牛的年交易額僅有數千蘭特。至2008年,則攀升至6450多萬蘭特(約780萬美元)。

南非及納米比亞均為保留合法犀牛交易市場、并保護私人擁有野生動物權利的國家。這兩個國家擁有全世界96%的白犀牛。自從把在白犀牛保育上的成功案例應用于黑犀牛保育后,兩國的黑犀牛數量也迅速攀升至全世界的76%。

不過,即使在南非和納米比亞,犀牛保育仍然面臨威脅。原因是亞洲人相信犀牛角有神奇的壯陽功效。而根據“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犀牛角是被禁止交易的。

雖然環保人士不遺余力宣傳犀牛角并無神奇之處(成分類似人的頭發與指甲),但亞洲人就信這一套?;恼Q的需求也是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場,合法市場禁止,黑市便一定繁榮。由于禁令存在,犀牛角在黑市價比黃金。非法偷獵者冒險抓到一頭犀牛,都會能取盡取,將整只犀牛角全部挖下來,犀牛也難逃一死。

非洲的私人牧場主們,其實非常愿意向市場提供犀牛角。由于買入或圈養的犀牛是私人財產,牧場主自然愛護有加,不會做涸澤而漁的事情。犀牛角完全可以人道的定期采割,如剪羊毛一般。這樣生產的犀牛角,成本不過20美元一只。如果允許犀牛角的合法交易,那么合法交易市場便會令黑市萎縮,猖獗的偷獵問題或可減緩。

【點評者說】“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禁止犀牛角貿易,本意是保護犀牛,但卻激勵了對犀牛角的盜獵,可謂事與愿違。既然犀牛角可以像剪掉的羊毛那樣再生,何不開禁呢?

猜你喜歡
犀牛角黑市蘭特
電商平臺如何淪為變造車牌“黑市”
古巴經濟衰退
給犀牛投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