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黨員保持信仰純潔性的思考

2014-09-26 04:59朱文偉
湘潮 2014年7期
關鍵詞:基層黨員純潔性信仰

朱文偉

摘 要:在社會多元化環境中,黨員信仰的純潔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場經濟價值觀念、社會多元思想、現實權力利益等方面的影響和沖擊。廣大黨員特別是基層黨員能否保持信仰純潔,直接影響到黨的凝聚力的強弱,關系到執政基礎是否穩固和興國大業能否實現。因此,各級黨組織對此應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使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保持信仰純潔,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關鍵詞:基層黨員;純潔性;信仰;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D2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949X(2014)-07-0016-03

一、基層黨員信仰純潔性面臨的挑戰

社會多元化的發展,對黨員信仰純潔性和正確性帶來的挑戰是多方面的,不同程度地影響和改變著黨員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挑戰之一:市場經濟價值觀念的沖擊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符合發展規律、順應歷史潮流的正確選擇。在市場經濟逐步確立的過程中,自由、平等、法治、競爭等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逐漸深入人心,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但同時,利益最大化、等價交換等本來只適用于市場的觀念也不可避免地滲入黨員干部的思想意識和政治生活之中,使一些黨員的價值取向從精神尺度轉向了物質尺度,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實用主義開始滋生。特別是市場經濟初期分配不公、不正當得利、貧富差距拉大、貪污腐敗等社會現實的客觀存在,更進一步導致黨員干部心理失衡,強化了沖擊的廣度和深度。

挑戰之二:思想多元化的影響

從建國到改革開放前,由于現實的需要,我黨建立起了一元化的思想教育體系,黨員干部很難受到外來思想的影響。改革開放后,國外的政治經濟理論全面進入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又打開了普通黨員群眾接觸不同思想的渠道,從而使我國的思想領域出現了非常復雜的局面。特別是近年來一些社會問題的不斷出現,也使一些黨員干部逐漸對新自由主義、社會民主主義等產生了興趣,甚至不加批判的宣傳和運用。一些國外經濟學中的觀點,也在我國被斷章取義地套用或誤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信仰的正確性,用赤裸裸的利益抹去我國長期以來對教師、護士、警察等不同職業群體所賦予的崇高榮譽感。在國內,也有一些片面夸大黨在不同時期所犯的錯誤,否認黨的歷史功績,以及否認改革開放,回到計劃經濟時代的錯誤思想,在意識形態上造成許多不好的影響。同時,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以及中國本土道教、佛教,甚至封建迷信思想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少數黨員。

挑戰之三:黨員信仰教育的滯后

黨員正確的信仰從那里來?首先必須靠教育來“灌輸”。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先進理論不會自發產生,共產黨必須加強對工人階級的思想理論灌輸。當前,基層黨員的“灌輸”教育存在著以下問題:一是重視程度不夠?;鶎狱h組織選干部偏重于“雙強”“雙帶”,考核中更偏重于經濟指標。這就導致一部分黨員干部認為政治理論教育毫無意義,對自身沒有任何幫助,只是浪費時間,特別農村、企業中的基層黨員尤甚。二是覆蓋面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基層群體分化加快,黨員個體流動加劇。但在大部分地方,社區黨建剛剛起步,新經濟組織黨建在夾縫中發展,域外黨建如杯水車薪,許多流動黨員仍難以接受教育。三是方法落后。列寧的“灌輸論”提出,“應該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通俗化,然后灌輸到工人中去,并幫助工人領會它”。但在基層,由于缺乏真正懂的“教員”,灌輸內容虛化,講解不深不透;在形式上,也僅局限于讀文件、念報紙、看電視。這種“灌輸”,在鋪天蓋地的互聯網信息和利益至上的社會現實面前必然顯得蒼白和無力。

挑戰之四:錯誤政績觀的引導

通過扎實而勤奮的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留下突出政績,是黨員干部應有的追求。但極少數基層領導干部,為個人的升遷去留患上了所謂的“政績急躁癥”,提不切合實際的口號,定超越發展階段的目標,熱衷于做表面文章。這種錯誤的“政績”導向,其致命危害并非來自其自身帶來的浪費,而在于它對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帶來了錯誤的導向。在這種政績觀的引導下,善于欺下瞞上、濫用民力、有才無德的人必然容易得到重視和重用,進一步助長黨內弄虛作假行為和浮夸之風,挫傷真抓實干者的積極性,甚至誘使黨員干部對信仰產生懷疑,甚至因此放棄信仰。

挑戰之五:黨內民主的缺位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這是黨的十六大總結我黨在長期革命和執政過程中經驗和教訓而得出的重要論斷。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提出,“要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苯陙?,各級基層黨組織在發揚黨內民主上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仍存在許多不可回避的問題。一是民主不充分。少數基層黨員領導干部執政能力不強,對發揚黨員民主不自信,在決策管理中堅持家長制、一言堂、重大決策和政策提議由一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二是民主不平等。普通黨員的民主權利往往流于形式,知情權、參與權等民主權利得不到保障。三是民主制度不完善。沒有形成黨內民主運行的科學有效的長效機制,即使民主生活會等傳統制度也逐漸降低標準,部分黨員干部人際關系出現了庸俗化傾向。毛澤東同志在《反對自由主義》中批評過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對熟人朋友等求得和平親熱等錯誤傾向又在一些黨員干部身上突出表現出來。四是民主渠道不暢通。黨員和基層黨組織缺少充分表達意愿及行使權利的有效路徑、形式,或者中轉環節過多、煩瑣、時效差,表達時常受阻,因此不能得到有效回應。黨內民主的缺位,一方面使普通黨員在黨內生活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壓抑狀態,久而久之必然因對黨組織失去信任而喪失信仰;另一方面使黨的領導干部逐漸和普通黨員逐漸疏遠,無法受到有效的監督和提醒而逐漸背離了信仰。

挑戰之六:信仰純潔性的評判模糊

從物質和意識的領域來理解,信仰是一種意識。因此,黨組織對黨員信仰的評判,其實只是對其外化的具體行為的評判。這種對于黨員信仰的評判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其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影響黨員質量。列寧曾經指出“徒有其名的黨員,就是白給,我們也不要”。但在發展新黨員時怎樣把握入黨動機卻是一個難題。一些想借入黨謀取利益的人在做好偽裝后順利地加入了黨組織。2010年,中央組織部新聞發言人在接受美國在線新聞網記者吉米采訪時也坦言,中國的確存在“入黨動機不端正”的情況。二是影響干部的選拔任用。一些黨員干部在信仰上有很大的欺騙性,在考察使用時無法準確判定,造成許多有才無德、有能力無信仰干部走上了領導崗位。三是影響黨員退出機制的建立。因為利益問題,即使完全沒有了正確信仰的黨員也不會主動離開黨,而組織又無法判定,只有在發生實質性腐敗等問題時才能做出決定。2010年,我黨出黨黨員3.2萬名,其中絕大多數是被開除出黨的。

二、基層黨員隊伍信仰純潔性現狀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轉型時期的社會倫理與道德”大型社會調查顯示:“有信仰的”僅占28.10%,“曾有過信仰的”占22.24%,“沒有信仰的”占36.09%,“不想回答的”是13.57%。而對基層黨員隊伍而言,現狀要好于這一調查結果。座談和調查顯示:在基層黨員隊伍中,信仰純潔性、正確性情況呈“橄欖狀”分布,即一部分黨員干部能夠堅守共產主義信仰,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宗旨,這是和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一致的;大部分黨員由于文化水平、所處位置等原因,沒有實現共產主義的宏偉理想,但能夠堅守“服從黨的安排,干好本職工作,主動服務群眾”等樸素的信仰,這和我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路線是一致的。同時,也有少數黨員完全喪失了信仰,或轉而信仰金錢、權力、宗教等錯誤的東西,走到了黨和人民的對立面。其中,信仰的純潔性存在問題的黨員主要有以下幾個類型:

(一)組織入黨,思想黨外。在民主革命時期,黨處于反動統治和戰爭環境下,入黨就意味著艱苦卓絕的斗爭甚至流血犧牲,而不能給直接給個人帶來什么好處。這種環境客觀上對黨員信仰的純潔性起著陶冶凈化的作用。而當前,我黨所處的執政地位,使一些人看到了入黨既便于當官掌權,又便于利用權力牟取私利,而在長期的和平環境下又很少有大的風險,因此以投機牟利為目標的人就多了起來,甚至通過行賄送禮等形式打通各種環節,混入黨的隊伍。此外,近年來,在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外出務工創業人員黨建等工作中,一些地方黨組織為了“出成績、創典型”,也出現了降低標準,草率入黨的情況。這些“組織上入黨,思想上未入黨”的黨員,從來就沒有純潔正確的信仰,除了少數能通過教育在思想上入黨外,大多數作為隱患存在于黨的各級組織之中。

(二)思想蛻變,信仰喪失。這部分黨員在入黨初期是合格的、優秀的,但因為市場價值觀念的沖擊和思想多元化的影響,經受不住形形色色的誘惑,放松了在政治信仰、思想道德上的警惕性,導致不能正確認識價值問題,不能正確對待個人利益,導致精神支柱坍塌、人生方向迷失,有的甚至守不住黨紀國法的底線,最終走向腐敗墮落。作為基層普通黨員,主要表現為不履行黨的義務,不和黨組織保持一致,消極參與黨的活動,出現一些影響黨的形象的言行等;先鋒模范作用不能很好發揮,僅限于完成各項任務,自我要求不高,主動性不夠強,隨大流思想嚴重,特別在農村和非公有制企業中黨員不能主動亮身份、作表率;大局觀念不強,在生產生活中只顧個人利益,不顧集體利益和群眾利益,對違法、違紀行為采取事不關己的態度,不敢、不愿或不能進行批判和批評;領導干部,則會出現貪污腐敗,以權謀私,鋪張浪費、奢靡享樂等行為;一些特殊崗位的黨員,還會出現政治變節,泄露黨和國家機密等行為。

(三)信仰正確,能力欠缺。這部分黨員干部,從本質而言其信仰還是正確的,但因為個人能力原因,使正確的信仰無法物化為科學適當的工作或行動,使黨員和群眾產生質疑。作為普通黨員,主要表現為能力差、眼界低,示范帶頭作用難以發揮,“一腔熱血,碌碌無為”“空懷報國之志,實無報國之力”。作為領導干部,主要表現為工作經驗不豐富,理論和實踐不能結合,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和經驗不足,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不強等,得不到群眾的認可。這些黨員雖然信仰正確,但因為無法轉化為實際行動而無法得到群眾的支持和認可。這種看似正確的信仰由于無法經過實踐檢驗做到“知行合一”,是有局限性和不穩定性的,既會因為個人能力的提高和經驗的豐富得到鞏固和強化,又會因為現實的打擊而喪失原本正確的信仰。

三、基層黨員隊伍保持信仰純潔性的對策建議

保持黨員信仰純潔,是保持黨的純潔性的基礎,更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當前,要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新教育方式,為保持信仰純潔性增強實際效果。當前,市場經濟價值觀直接沖擊,各種思想文化潛移默化,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改進信仰教育的模式,在黨員的意識形態中樹立堅強防線。一是推進信仰教育通俗化。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黨員信仰教育的根本所在。但基層黨員知識水平有限,許多農村黨員還是小學文化程度,加之為了生計奔忙,誰又能真正坐下來去啃那些“大部頭”?縱觀古今中外,成功的信仰教育必然是通俗化教育。因此,在基層開展信仰教育,必須首先實現馬列主義等經典的通俗化,讓普通黨員愿意學、有興趣學。二是要整合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對社會有著廣泛深刻的影響力,不可避免地影響到黨員信仰的塑造。傳統文化中有精品、也有糟粕。傳統文化根植中我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對黨員信仰影響無法回避,但如果加以引導和利用,去蕪存精、去偽存真,必然對黨員干部約束行為,提升道德,鞏固信仰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三是要活化教育方式。讀經典、記筆記、寫心得、談體會,目前已經成為黨內教育的主要形式。這些方式固然不可少,但更應該結合工作實踐,采取觀看紅色電影、電視劇、警示紀錄片,開展黨員下基層幫扶活動等,使信仰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四是要注重發現和樹立典型。在13年的“延安時期”,我黨形成了包括“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張思德精神”“南泥灣精神”在內的“延安精神”。在信仰教育中,我們應借鑒這一做法,積極發現和培育先進個人和集體,把個體的典型升華為群體的精神,進而形成符合時代潮流的精神力量。

(二)發展黨內民主,為保持信仰純潔性創造不竭動力。黨員要保持穩定純潔的信仰,首先要保持對組織的認同感;要保持組織的認同感,就必須在黨內營造和諧向上的氛圍;而營造黨內和諧向上氛圍,最重要的就是發展黨內民生。一是要尊重黨員主體地位。讓一個黨員在不尊重自己的組織中長期保持對織織的忠誠,顯然是不可靠的。因此,必須健全全黨內重大情況通報制度、黨務公開制度,探索推進“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等工作機制,保證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決策權,讓黨員在發揮作用、干事創業中堅定信仰。二是要營造健康向上的黨內生活。黨內生活是黨員錘煉黨性、改進作風的重要途徑,健康的同志關系是黨內生活準則的基本要求,是提高黨員組織認同感的保證。延安時期,黨內和諧達到了較高水平,據一位到延安的民主人士回憶:“在開會的時候,一個通訊員進來,看到毛澤東身邊的板凳有一個空位,就擠了過去,毛澤東就向旁邊挪了一上,讓他坐下?!倍F在,這種和諧已經再難找到,領導與同志之間的鴻溝越來越深,必須從黨員領導干部自身做起,切實營造堅持批評和自我批評,同志間平等坦誠相待的氛圍,使大家成為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肝膽相照的知己、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同事、生活上互相關心的摯友,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要健全黨內關愛機制。十七大明確提出“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關心和愛護基層干部、老黨員、生活困難黨員”。在基層黨員中,總有一部分由于年齡、身體或重大變故等原因成為弱勢群體,他們為了生計疲于奔命,甚至連生活的基本需求都無法保證,更不用說去發揮示范帶頭作用了。對這部分黨員,必須在政治上、思想上、精神上、生活上和心理上進行關懷,通過各種形式,幫助他們創業就業,走出困境。

(三)端正用人導向,為保持信仰純潔性提供智力支撐。選人用人,關系到黨員干部切身利益,是黨員干部最關注的事情;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就是對黨員干部最直接、最有效的信仰教育形式。如何把信仰純潔的黨員干部選拔出來,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然而,德有善惡,才無好壞,“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宋代司馬光曾根據德才情況將人分成四類,德才兼備的叫做“圣人”,德才全無的叫做“愚人”,德勝過才的叫做“君子”,才勝過德的叫做“小人”,他認為選人用人須重用圣人、君子,倘若無圣人、君子,寧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但在現實中,干部選拔任用卻往往存在重才輕德的情況,特別在錯誤“政績觀”的影響下尤為嚴重。清代孫嘉淦曾向乾隆帝上《三習一弊疏》:“德者君子之所獨,才則小人與君子共之,而且勝焉。語言奏對,君子訥而小人佞諛,則與耳習投矣。奔走周旋,君子拙而小人便辟,則與目習投矣。即保事考勞,君子孤行其意,而恥于言功,小人巧于迎合,而工于顯勤,則與心習又投矣。小人挾其所長以善投,人君溺于所習而不覺,審聽之而其言人耳,諦觀之而其貌悅目,歷試之而其才稱乎心也。于是乎小人不約而自合,君子不逐而自離,夫至于小人合而君子離,其患豈可勝言哉!”。對此,曾國藩曾感嘆:“凡中智以上,大抵皆蹈此弊,而不自覺?!奔词鼓媒裉煅酃饪?,《三習一弊疏》仍對選人用人用很強的指導意義。因此,我們在選人用人中,一定要建全完善干部“德”的考核辦法,切使把信仰正確、純潔的干部選拔出來,讓黨員干部堅信個人的利益與黨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從而自覺保持信仰的正確和純潔。

(四)加強隊伍建設,為保持信仰純潔性提供組織保障。組織純潔與黨員信仰純潔互相促進,信仰純潔是組織純潔的根本,組織純潔又是信仰純潔的保證。列寧曾說過,“世界上只有我們這樣的執政黨,即革命工人階級的黨,才不追求黨員數量的增加,而注意黨員質量的提高和清洗‘混進黨里來的人”。一是嚴把黨員入口關。切實杜絕為完成任務、改善結構、創新經驗而倉促發展黨員的作法,進一步嚴格標準和程序,認真分析黨員的入黨動機,把那些為了當官發財,謀取個人利益的人拒之門外。二是強化監督。通過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及時發現一些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按照“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對那些信念動搖黨員進行教育引導、誡勉談話、黨內處理,幫助他們洗去污點,重樹信仰,“亡羊補牢,尤時未晚”。三是暢通出口。探索建立不合格黨員制度,把那些信仰背離、蛻化變質、貪污腐敗的黨員及時從黨的隊伍中清除出去。

(五)整合社會資源,為保持信仰純潔性營造良好氛圍?!八宥匙詽崱?。黨組織和黨員處在整個社會之中,黨員由群眾發展而成,黨員信仰的純潔性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的影響和染色。因此,脫離社會大環境談黨員的純潔性是不現實、不正確的。一是用事業凝聚人心。中國共產黨正在開創建立新中國的偉大事業,而這種事業對仁人志士的吸引力、凝聚力是不可估量的。而當前,之所以出現“信仰危機”,與黨員群眾在工作中只看到“利益”而感受不到“事業”,從而產生一種“雇傭感”不無關系。必須找準群眾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用干大事、創大業來凝黨心、聚民心、純潔信仰。二是提高全民道德水準。全面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強“八榮八恥”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教育。特別是在學校教育中,更加注重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提高下一代的道德水平,及早樹立共產主義信仰,為黨的事業培育合格接班人。三是把信仰教育擴展到群眾中去。通過把信仰教育向群眾延伸,吸納積極分子參與教育活動等形式,帶動基層群眾中的優秀群體在參與黨的活動中樹立信仰,并主動向黨組織靠攏。同時還要主動征求群眾意見,加強社會監督,確保信仰教育取得實效。

在社會多元化的今天,黨員能否像堅守純潔信仰,坦然面對誘惑,關系到我黨執政興國的大業。只要從中央到基層各級黨組織真正重視純潔性教育,堅持不懈地抓好自身建設,中國共產黨一定能夠始終保純潔性和先進性,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大業。

猜你喜歡
基層黨員純潔性信仰
信仰
漫畫
如何在新形勢下保持黨的純潔性
試論如何做好基層黨員教育工作
基層黨員踐行“兩學一做”
多元文化視域下基層黨員隊伍思想建設
列寧關于保持黨的純潔性思想探析
提升大學生黨員純潔性建設的路徑探析
新時期大學生黨員隊伍純潔性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