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噻蟲嗪不同施用技術對水稻苗期生長的風險評估

2014-09-28 03:23劉都才劉雪源馬國蘭彭亞軍
湖南農業科學 2014年21期
關鍵詞:菌腈噻蟲嗪成苗

唐 濤,劉都才,劉雪源,馬國蘭,彭亞軍

(湖南省植物保護研究所,湖南 長沙410125)

噻蟲嗪(thiamethoxam)是一種作用于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nAChR)的第二代新煙堿類殺蟲劑[1],可通過莖葉噴霧處理、土壤處理和種子處理等施用方式防治同翅目害蟲、鞘翅目害蟲及線蟲等。近年來,種子處理技術作為一種高效、經濟且環境相容性好的農藥施用技術,深受廣大農戶的好評。目前,噻蟲嗪已廣泛用于水稻、玉米、大豆、高粱及棉花等農作物的種子處理,以增強作物的抗逆能力及預防作物苗期的病蟲危害。已有研究表明[2],噻蟲嗪對玉米、大豆、棉花等種子的萌發、出苗、成苗以及苗期生長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2010~2012年,筆者對噻蟲嗪防治稻薊馬及其對水稻生長的影響進行了初步研究,結果表明該藥劑不僅能有效控制稻薊馬危害,還對出苗率、成苗率及對成苗后的水稻秧苗生長存在一定的促進作用[3]。然而,有關噻蟲嗪及其不同施用技術對水稻生長的風險評估研究尚少有報道。為此,比較研究了噻蟲嗪種子處理和噴霧處理對水稻苗期生長的影響,以期為水稻生產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藥劑:30%噻蟲嗪FS、25g/L 咯菌腈(fludioxonil)FS 均由先正達(蘇州)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并提供;10%吡蟲啉(imidacloprid)WP 由江蘇安邦電化有限公司生產,市購。

藥械:手持壓縮式噴霧器(市下牌,單直噴頭)由浙江黃巖市下噴霧器有限公司生產,市購。

1.2 試驗方法

2010~2011年試驗均在湘陰縣白泥湖鄉縣農科所試驗基地(28°44'N、112°53'E)稻田進行;2012年試驗在長沙縣春華鎮龍王廟村試驗基地(28°18'N、113°17'E)稻田進行。

2010年供試品種為中嘉早17,分3個不同時期播種(表1),大田用種量均為96.0 kg/hm2;另每小區定點(長0.7 m,寬0.3 m)播種100 粒種子。2011年供試品種為湘菲優8118,6月23日播種,大田用種量為30.0 kg/hm2;另每小區定點(選擇3個分散擺置的拋秧盤,每孔1 粒)播種100 粒種子。2012年供試品種為87157,3月31日播種,秧田用種量為0.43 kg/m2。

1.2.1 2010年噻蟲嗪種子處理試驗 試驗設9個小區處理,處理1~3:包衣后晾干,再浸種;處理4~6:播種前先按當地習慣浸種、催芽,待芽長至半粒種子長時,將30%噻蟲嗪FS 0.70 g/kg種子調制而成的藥漿(藥液量為0.03~0.04 L/kg種子)與種子充分攪拌混勻,使藥液均勻分布在種子上,繼續催芽至播種;處理7~9:空白對照,種子采用常規方法浸種且不施藥。具體處理設計見表1。每處理重復3 次,隨機區組排列(下同)。秧田小區面積33.3 m2,區間筑田?。ǜ?.2 m,寬0.15 m)相隔,并在兩側開排水溝(寬0.4 m)。

表1 2010年噻蟲嗪種子處理試驗設計

1.2.2 2011年噻蟲嗪及咯菌腈種子處理試驗 試驗設5個小區處理,即處理10~14,具體處理設計見表2。秧田小區面積為10.0 m2,區間開排水溝(寬0.2 m)相隔。

表2 2011年噻蟲嗪及咯菌腈種子處理試驗設計

1.2.3 2012年噻蟲嗪及咯菌腈秧床噴霧處理試驗 試驗設5個小區處理,即處理15~19,具體處理設計見表3。秧床以竹弓及塑料薄膜搭棚籠罩,小區面積為5.6 m2,區間以竹弓作為分界線。

表3 2012年噻蟲嗪及咯菌腈秧床噴霧處理試驗設計

1.3 田間調查

1.3.1 2010年噻蟲嗪種子處理試驗 在定點播種區內,4月10日、20日、25日分別調查3月20日、31日及4月10日播種的出苗率;5月1日調查前兩個時期播種的成苗率,5月10日調查最后一個時期播種的成苗率。5月1日(調查3月20日、31日播種)、10日(調查4月10日播種),每小區對角線5 點取樣,每點調查20 株水稻,測量株高、莖基寬和苗鮮重,比較不同處理對水稻秧苗生長發育的影響。

1.3.2 噻蟲嗪及咯菌腈種子處理試驗 6月28日(播后5 d),在每個小區的3個定點播種區內,調查出苗率。7月17日(播后24 d),從每個小區的3個定點播種區內,每點隨機取5 株,調查分蘗數、葉齡、株高、根長、莖基寬、苗(地上部分,下同)鮮重及根(地下部分,下同)鮮重。

1.3.3 2012年噻蟲嗪及咯菌腈秧床噴霧處理試驗 4月9日(播后9 d),每小區隨機取樣20 蔸,調查播后當天(掃盤前)噴霧處理的出苗率、爛種率、株高、苗鮮重和總葉片數。4月19日(播后19 d),每小區隨機取樣10蔸,調查所有噴霧處理的出苗率、成苗率、株高、苗鮮重和根鮮重。

1.4 數據分析

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 版數據處理系統軟件中單因素ANVOA 的Duncan's 新復極差法,對水稻出苗率、爛種率、成苗率及秧苗生長期各項指標進行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噻蟲嗪種子處理對水稻苗期生長的影響

2010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湘陰縣境內適逢雨日多且低溫時日長的天氣,不利于水稻早期的生長,因此水稻的出苗及成苗情況均不理想,出苗率和成苗率分別低于66.33%、54.00%(表4)。隨著播種日期的推延,處理1~3(30%噻蟲嗪FS 先包衣、后浸種催芽處理)的成苗率以及處理7~9(常規方法浸種處理)的出苗率、成苗率均呈上升趨勢(表4),主要歸因于氣溫上升。水稻種子經30%噻蟲嗪FS 先包衣、后浸種催芽處理后,同期播種的出苗率和成苗率均高于常規方法浸種處理,但差異不顯著。水稻種子采用30%噻蟲嗪FS 先浸種催芽、后包衣處理(處理4~6)后,同期播種的出苗率和成苗率皆略低于常規方法浸種處理,但二者亦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同等劑量及同一播期下,噻蟲嗪先包衣、后浸種催芽處理比先浸種催芽、后包衣處理更利于水稻的出苗和成苗。

5月1日、10日,分別調查3月20日、31日及4月10日播種的不同處理對水稻秧苗生長的影響,結果(表4)表明:對于同一播期,處理1~3 區內水稻的株高、莖基寬和苗鮮重的值均高于處理7~9。說明30%噻蟲嗪FS先包衣、后浸種催芽處理對水稻苗期的生長有一定的促進效果。

表4 2010年噻蟲嗪種子處理對水稻秧苗生長的影響

2.2 噻蟲嗪及咯菌腈種子處理對水稻苗期生長的影響

由表5 可知,30%噻蟲嗪FS 與25 g/L 咯菌腈FS 混用對水稻種子進行先浸種催芽、后包衣處理(處理10~12)后,其出苗率為88.67%~94.00%,與常規方法浸種處理(處理14,91.00%)相當。播后24 d,處理10~12 的分蘗數、葉齡、株高、莖基寬、苗鮮重和根鮮重等苗期生長指標絕大多數略高于處理14,但無顯著性差異(表5);這與田間目測的結果相似:處理10~12 區內植株葉色青綠、健壯且無病蟲危害。以上結果說明,噻蟲嗪及咯菌腈種子處理對水稻苗期生長無不良影響。

2.3 噻蟲嗪及咯菌腈秧床噴霧處理對水稻苗期生長的影響

2012年4月2日(播后2 d)田間觀察發現,處理15~16(噻蟲嗪及咯菌腈噴霧處理,播后當天/掃盤前施藥)區內秧苗“立針”比處理19(空白對照處理)遲0.5~1.0 d,且與劑量呈正相關。4月5日(播后5 d)田間目測表明,處理16(30%噻蟲嗪FS+25 g/L 咯菌腈FS 2.80+0.20 g/kg種子噴霧處理)區內秧苗為1 心期,而其他處理區內秧苗已長至1 葉期。4月12日(播后12 d)田間觀察發現,處理17~18(噻蟲嗪及咯菌腈噴霧處理,播后9 d/秧苗2 葉期施藥)區內秧苗生長茁壯、葉色青,葉片上殘留藥痕,但對其無損傷;處理19(空白對照處理)區內秧苗發黃且長勢羸弱。

4月9日(播后9 d)調查結果(表6)表明,處理15~16 的爛種率為2.43%~2.47%,明顯低于處理19(4.43%),但其對成苗率、株高、苗鮮重及總葉片數均無顯著影響。

表5 2011年噻蟲嗪及咯菌腈種子處理對水稻秧苗生長的影響

4月19日(播后19 d)調查結果(表6)表明,處理15(30%噻蟲嗪FS+25 g/L 咯菌腈FS 1.40+0.10 g/kg種子噴霧處理,播后當天/掃盤前施藥)對水稻出苗、成苗及株高均有促進作用,處理17~18 對水稻成苗具有明顯的促進效應;除此之外,處理15~18(噻蟲嗪及咯菌腈不同時期噴霧處理)對秧苗生長無明顯影響(表6)。以上結果說明,播后當天(掃盤前)噴施1 次30%噻蟲嗪FS+25 g/L 咯菌腈FS 1.40+0.10 g/kg種子,對后期的秧苗生長有促進作用;播后9 d(秧苗2 葉期)噴施1 次30%噻蟲嗪FS+25 g/L 咯菌腈FS 1.40+0.10、2.80+0.20 g/kg種子,促進后期的水稻成苗,但對早期的水稻出苗及成苗后的秧苗生長均無明顯影響,可能歸因于施藥時大多數水稻種子已出苗。

表6 2012年噻蟲嗪及咯菌腈秧床噴霧處理對水稻秧苗生長的影響

3 結 論

單用噻蟲嗪種子處理(無論是先包衣、后浸種催芽,還是先浸種催芽、后包衣)、噻蟲嗪與咯菌腈混用進行種子處理(先浸種催芽、后包衣)或不同時期噴霧處理,均有利于促進早期的水稻出苗、成苗及成苗后的秧苗健康生長。說明噻蟲嗪種子處理劑無論是種子處理,還是噴霧處理皆對水稻苗期生長安全且兼治苗期稻薊馬[3],符合水稻健身栽培理念,在水稻生產上應用前景廣闊。

[1]Maien fisch P,Angst M,Brandl F,etal.Chemis try and biology of thia methoxam:asecond generati on neoni cotinoid[J].Pest Manage ment Science,2001,57(10):906-913.

[2]Porras J C.Thiamethoxam:Anewconce ptinvigor and produc tivity[M].Columbia:Bogotá D.C.,Syngenta S.A.,2009.

[3]唐 濤,劉都才,劉雪源,等.噻蟲嗪種子處理防治水稻薊馬及其對秧苗生長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16):299-305.

猜你喜歡
菌腈噻蟲嗪成苗
近3成苗企難以維持!規格越大越虧,2022如何讓泥鰍賺錢?
噻蟲嗪、吡蟲啉灌根防治蘋果綿蚜及砧穗組合抗性試驗
歐盟擬修訂咯菌腈在某些小型水果和漿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
噻蟲嗪在農田土壤中環境行為的研究進展①
噻蟲嗪及其代謝物噻蟲胺在冬棗中的殘留動態研究
甜櫻桃采后咯菌腈處理殘留量試驗
HPLC測定櫻桃咯菌腈的殘留量研究
推廣新型農藥噻蟲嗪防治甘蔗葉部害蟲突破14萬公頃
不同激素配比對馬鈴薯莖尖成苗率的影響
液相色譜法高效測定新型殺菌劑咯菌腈原藥的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