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蚌埠:實施七大工程“文化強市”

2014-10-09 12:25王勇勇
黨建 2014年10期
關鍵詞:蚌埠文化產業工程

王勇勇

近年來,安徽省蚌埠市緊緊圍繞“文化強市”的目標,堅持一手抓文化體制改革,一手抓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發展,初步形成雙輪驅動、兩翼齊發的文化改革發展格局。

七大文化工程提升軟實力。蚌埠市加快實施“文化引領工程、文明提升工程、文化精品生產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化產業跨越工程、文化改革創新工程、文化傳播工程”等“七大工程”,努力把蚌埠打造為“城市活力充沛、文化特色鮮明、人文環境優良”的區域性文化中心。目前,蚌埠文化軟實力快速提升,廣大群眾在文化發展中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創造力、影響力顯著提升。其中,一系列重要文化遺存的發掘,涵養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如雙墩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陶塑人頭像和大量陶片底部的刻劃符號,表明蚌埠地區是淮河文明發祥地之一、世界早期文字起源地之一;連續兩年,雙墩一號墓和垓下城址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禹會村遺址被列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項目,先后五次發掘,多項成果填補國內考古空白。此外,一批重大文化產業項目聚合成改變蚌埠經濟版圖的新興力量。如投資40億元的星宇文化創意產業園、投資36億元的古民居博覽園、投資25億元的大明文化園等項目全面開工;投資16億元的花鼓燈嘉年華、投資5.1億元的森禾現代花卉科技產業園基地等項目開業運營。目前,全市已有一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兩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五個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文化建設重在提升“蚌埠城市精神”。文化建設要有一個旗幟鮮明的主題來統領,形成合力,讓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變零散為系統。從2007年開始,全市每年一個主題,通過組織化設計、社會化實施、多元化覆蓋的方式,開展弘揚和踐行“蚌埠城市精神”系列宣傳實踐活動。這一活動的開展,使得文化建設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過程中,有了統攬,形成了系統,聚集了力量,提升了影響力。對于日常的文化傳播和輿論引導工作,我們形象地喻為兩大任務,一是“點火”,二是“滅火”。所謂“點火”,就是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通過有效的宣傳,點燃干部群眾的發展熱情和工作激情;所謂“滅火”,就是針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負面問題,及時進行化解和疏導。我們堅持兩手抓、兩手硬的方針,牢牢把握話語權和主動權,以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引領健康的社會思潮,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密切關注民生,體察民情,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教育引導,在交流互動中促進形成共識,在著力解決思想問題的同時推動解決現實問題,在豐富人們精神世界的同時提高人的素質和能力,以及時準確、公開透明的宣傳報道,引導人們理性對待熱點問題和突發事件。

靠科學制度保障文化改革發展。順應形勢發展,立足實際需要,建立充滿生機、富有活力的科學制度,是推動文化改革發展的可靠保證。首先,完善齊抓共管的大文化工作體制,通過機制建設,推動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各部門、社會各方面、各地區齊抓共管、求真務實、各負其責的工作體制,真正構建大文化格局。其次,建立重點工作責任落實機制,通過細化分工,把工作思路變成具體項目,把原則要求變成落實措施,把軟任務變成硬指標。運用抓重點工程的方式推進全面工作,以構建主題宣傳的辦法擴大社會效應,再用經濟、行政、法律及教育等綜合手段拓展工作領域,最終推動各種文化傳播方式的互動融合,產生極大的文化效應。再次,建立獎優罰劣的考核評價機制,確保文化改革發展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近年來,我們出臺一系列獎懲辦法,建立了獎優罰劣的考核激勵機制,對各地文化改革發展工作進行綜合考評,徹底改變“有職責不擔當、有原則不堅持、有規定不遵循、有要求不落實”的問題,以制度促進各項工作落實,為提升文化改革發展科學化水平提供機制保障。 (責任編輯:楊連元)

猜你喜歡
蚌埠文化產業工程
一圖看懂寧波金融“五強”提升工程
小院系列之二
兩袖清風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應用
重慶市文化產業結構、效益比較分析
重慶市文化產業結構、效益比較分析
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舉辦文化產業沙龍
四川命名首批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
泛濫的“工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