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古莫西王國風情

2014-10-09 14:20吳清和
湘潮 2014年3期
關鍵詞:莫西王宮王后

吳清和

我們一般說的非洲包括北非,而我這里寫的非洲不包括北非,是黑非洲,或者叫撒哈拉以南非洲。叫黑非洲,因為它都是黑人的國家,叫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下簡稱非洲),因為它在撒哈拉大沙漠以南。

這個大陸在古代很長時期里與其他大陸是完全隔絕的。因為它四周有難以逾越的天障:北面是撒哈拉大沙漠,東面和東南面是印度洋,西面和西南面是大西洋。在15世紀至20世紀60年代經受了西歐殖民帝國500多年的蹂躪、侵略與殖民統治。這樣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歷史命運,以及其內部特殊的文化傳統,使得它在社會發展階段上同其他大陸有很大距離,社會有別樣風情。

在這個大陸北部靠近撒哈拉大沙漠的南緣,是薩赫勒熱帶大草原。公元9世紀在這個地區曾建立過在非洲歷史上有名的國家——莫西王國。這個王國有長達1000多年的歷史,直到19世紀末法國入侵后才滅亡。它對西非歷史與文化傳承有重要影響,直到今天,在布基納法索仍保留莫西王國的文化痕跡,在首都瓦加杜古有座莫西王宮,里面住著莫西王國的國王、王后以及十幾位王妃。王室還有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大臣。每星期五國王要舉行上朝儀式,接受大臣們的朝覲。當然今天這一切都是象征性的,只有傳統與文化上的意義了。但它是今天非洲一旅游景點,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從這里了解古代非洲。

上朝儀式

上世紀90年代我在中國駐布基納法索使館工作時,有一天也曾起大早趕去觀看莫西國王上朝儀式。天剛朦朦亮,大臣們就趕到王宮廣場——朝見儀式在這里舉行。他們按官銜等級排列席地而坐。在他們的后面,圍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和附近趕來看熱鬧的人。我也擁擠在中間。當太陽從地平線升起時,國王穿一身鮮紅的大長袍從王宮走出來,在王后的主持下進行上朝儀式的各個程序。但王后坐在大家看不見的地方。王后精通王室各種禮儀程序和傳統法規。王室的禮儀程序和法規制度都是歷代王后憑記憶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因為在外部勢力入侵非洲以前,非洲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王后是王國最高掌權人,國王要向她請示和領旨,這是古代母系社會傳下來的制度。

在儀式進行了大約一刻鐘以后,國王退下回到室內,過一會國王又重新登場。這一次穿一身雪白的大袍。我向身邊的布基納法索人請教國王換裝為何意。他給我解釋,剛才穿紅色大長袍象征國王是旭日初升的紅太陽,和在國王紅太陽般的光輝普照下全國的繁榮興旺;現在換上白色長袍則象征夜晚的月色和國家的寧靜與圣潔。

儀式結束后,國王退朝。這時,走出來一位女子,看上去只有十六七歲,穿著同非洲農村婦女一樣,光著腳在地上走,走到大臣們面前恭恭敬敬一鞠躬,大臣們就站起身來散場。那位女子是國王的一位妃子,她是代表國王向大臣們謝禮。

拜會莫西王后、國王

看了莫西國王的上朝儀式,我覺得莫西王宮簡直是一個迷宮。莫西王國的國王我見過,他經常出席外國使團的招待會,可我從未見過王后,據說她從不公開露面。世界上的權力都是同顯赫與威風連在一起的。那位有著至高無上權力的王后為何深居王宮不出來?她究竟是什么樣的人?還有那位出來致謝的王妃怎么會同非洲農村婦女一樣呢?她在王宮處于什么地位?我想進一步了解莫西王宮的內幕。

最后王后從土圓包里出來了。她一出門就下跪向我們叩頭,同剛才伊爾博多夫人向她叩頭一樣向我們叩頭。然后她打發人去拿來幾張大席子攤在地上請我們坐下。這時一位王妃端來一大盆白乎乎的像淘米水一樣的水,這是迎接貴賓才用的飲料,據說是用發酵的玉米面和鮮姜制成的。王后再次下跪向我們叩頭。這回叩頭是向客人敬水。這是莫西王國傳統迎賓禮儀。叩過頭她便端起那盆水自己先喝一口,然后依次傳遞一人喝一口。見王后施如此重的禮向我們敬水,我盡管害怕那水里有不清潔的東西,更覺得大家在一個盆里喝不衛生,但我還是暗自提醒自己,不能失禮,一定要喝一口??僧斈桥杷畟鞯轿沂掷飼r,一股嗆鼻的酸餿味使我失去了喝它的勇氣。正當我不知所措時,在我身旁的德國大使夫人提醒我“你做個喝的樣子”。我連忙托起盆,頭一低,便完成了喝王后敬獻的水的禮儀。

王后看上去有60多歲,是現在國王父親的正妻。國王去世后王子登基,但王后還是先王的正妻,直到王后也去世以后,才能在新國王的妻妾中選出新王后。王后是王室的總管家,也就是掌權人。

拜會王后以后,我們便去王宮見國王,國王要接見我們。國王已在門口等候我們。他大約40歲左右,能講一口流利的法語。今天他的裝束同他出席招待會一樣,穿白色大袍,頭戴紅色小氈帽。我們跟著他進了王宮。王宮雖不是金碧輝煌,但也十分華麗。大廳的地面是用意大利大理石鋪的,四周的墻壁和柱子是淺紅色的花崗巖。大廳正中頂上有光芒四射的意大利玻璃吊燈。四周的墻壁上掛著歷代國王的畫像。國王指著一張張畫像給我們講解莫西王國的歷史。他還領我們到在大廳背后的莫西王國的歷史與檔案庫參觀。最后他領我們上樓。樓上有他的臥室、書房、辦公室和很大的一個會客室。會客室有非常高檔的皮沙發,地上鋪著紅地毯。我們在會客室坐下以后招待員送上可樂等冷飲。國王拿出兩本相冊繼續給我們講莫西王國的歷史,都是反映近代歷史的黑白照片。他特別讓我們看了他的曾祖父在1896年9月20日被迫同法國殖民主義者簽署承認法國占領的條約的照片。

莫西王宮之謎

告別國王走出王宮,我感到仍沒有揭開莫西王宮的謎:在經濟地位上同國王有如此懸殊的王后,怎么會是王室最高掌權人?我們走出王宮后誰也不想上車走,圍著伊爾博多夫人提了許多問題。她解答的總意思是:這一切都是非洲傳統的倫理規范,丈夫在家里既不承擔生產任務,也不承擔家務的組織與管理,一切都由妻子承擔。說王后是王室的最高掌權者,實際意思是王室事務的主要組織者與管理人。這是非洲婦女的悲劇,是非洲特有的倫理道德傳統與宗教所決定的。

參觀了莫西王宮,增加了我對非洲封建制形式和非洲婦女地位的認識。在西方入侵前,非洲是否已經進入封建社會,地廣人稀的非洲是否存在封建剝削等問題,是非洲問題學者們常討論的問題。莫西王國的歷史和今日莫西王宮的現實表明,非洲從古至今確實存在封建剝削。但非洲的封建剝削不同于亞洲,也不同于歐洲。亞洲和歐洲封建制的主要標志是土地的封建所有制。從這個意義上講,非洲不存在,至少不普遍存在封建制。但非洲存在封建剝削,只不過這種剝削主要不是以土地的封建所有制的形式,而是大家族的形式。非洲自古以來實行一夫多妻制,一位男子有七八個妻子是常見的,多則到幾十個。婦女是主要勞動力,非洲真正的農民是婦女,婦女的地位實際上是受剝削的佃農。上世紀70年代我在中國駐剛果(布)使館時還見到過一位有70多個妻子的農民。那時的剛果(布)選擇社會主義,是進步國家,所以要反封建,要廢除一夫多妻制。這位農民起來反對廢除一夫多妻制。他說他種植大片棉花田,全靠他70多個妻子在耕種,要是廢除一夫多妻制,不但他要破產,更嚴重的要影響國家的棉花出口。今天的莫西國王也是靠眾多的妻子和在全國各地的王室成員的勞動生活的。我們在莫西王國看到的這種家庭關系,是非洲農村的社會基本結構。我們在非洲坐車長途旅行時,常見到路旁的村莊。這些村莊的基本結構同莫西王宮一樣。村莊是一群土圓包圍著中間一幢磚瓦結構的房子。這個村莊實際是一個家庭。村莊中心的磚瓦房是這個大家庭的男主人。周圍土圓包房子里住的都是他的妻子和孩子。他既是家長也是村長。每個妻子都是獨立的經濟個體。她們要輪流為她們的丈夫送飯,輪到誰為丈夫送飯,誰晚上就到丈夫屋里陪伴丈夫睡覺。在非洲的農村里到處都可以看到婦女在地里勞動,男人在樹陰下懶洋洋地睡覺。男人和女人之間這樣的關系就不單純的只是夫妻關系,而是還有男人剝削女人的關系,一種非洲特有的封建剝削關系。

我們一般說的非洲包括北非,而我這里寫的非洲不包括北非,是黑非洲,或者叫撒哈拉以南非洲。叫黑非洲,因為它都是黑人的國家,叫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下簡稱非洲),因為它在撒哈拉大沙漠以南。

這個大陸在古代很長時期里與其他大陸是完全隔絕的。因為它四周有難以逾越的天障:北面是撒哈拉大沙漠,東面和東南面是印度洋,西面和西南面是大西洋。在15世紀至20世紀60年代經受了西歐殖民帝國500多年的蹂躪、侵略與殖民統治。這樣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歷史命運,以及其內部特殊的文化傳統,使得它在社會發展階段上同其他大陸有很大距離,社會有別樣風情。

在這個大陸北部靠近撒哈拉大沙漠的南緣,是薩赫勒熱帶大草原。公元9世紀在這個地區曾建立過在非洲歷史上有名的國家——莫西王國。這個王國有長達1000多年的歷史,直到19世紀末法國入侵后才滅亡。它對西非歷史與文化傳承有重要影響,直到今天,在布基納法索仍保留莫西王國的文化痕跡,在首都瓦加杜古有座莫西王宮,里面住著莫西王國的國王、王后以及十幾位王妃。王室還有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大臣。每星期五國王要舉行上朝儀式,接受大臣們的朝覲。當然今天這一切都是象征性的,只有傳統與文化上的意義了。但它是今天非洲一旅游景點,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從這里了解古代非洲。

上朝儀式

上世紀90年代我在中國駐布基納法索使館工作時,有一天也曾起大早趕去觀看莫西國王上朝儀式。天剛朦朦亮,大臣們就趕到王宮廣場——朝見儀式在這里舉行。他們按官銜等級排列席地而坐。在他們的后面,圍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和附近趕來看熱鬧的人。我也擁擠在中間。當太陽從地平線升起時,國王穿一身鮮紅的大長袍從王宮走出來,在王后的主持下進行上朝儀式的各個程序。但王后坐在大家看不見的地方。王后精通王室各種禮儀程序和傳統法規。王室的禮儀程序和法規制度都是歷代王后憑記憶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因為在外部勢力入侵非洲以前,非洲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王后是王國最高掌權人,國王要向她請示和領旨,這是古代母系社會傳下來的制度。

在儀式進行了大約一刻鐘以后,國王退下回到室內,過一會國王又重新登場。這一次穿一身雪白的大袍。我向身邊的布基納法索人請教國王換裝為何意。他給我解釋,剛才穿紅色大長袍象征國王是旭日初升的紅太陽,和在國王紅太陽般的光輝普照下全國的繁榮興旺;現在換上白色長袍則象征夜晚的月色和國家的寧靜與圣潔。

儀式結束后,國王退朝。這時,走出來一位女子,看上去只有十六七歲,穿著同非洲農村婦女一樣,光著腳在地上走,走到大臣們面前恭恭敬敬一鞠躬,大臣們就站起身來散場。那位女子是國王的一位妃子,她是代表國王向大臣們謝禮。

拜會莫西王后、國王

看了莫西國王的上朝儀式,我覺得莫西王宮簡直是一個迷宮。莫西王國的國王我見過,他經常出席外國使團的招待會,可我從未見過王后,據說她從不公開露面。世界上的權力都是同顯赫與威風連在一起的。那位有著至高無上權力的王后為何深居王宮不出來?她究竟是什么樣的人?還有那位出來致謝的王妃怎么會同非洲農村婦女一樣呢?她在王宮處于什么地位?我想進一步了解莫西王宮的內幕。

最后王后從土圓包里出來了。她一出門就下跪向我們叩頭,同剛才伊爾博多夫人向她叩頭一樣向我們叩頭。然后她打發人去拿來幾張大席子攤在地上請我們坐下。這時一位王妃端來一大盆白乎乎的像淘米水一樣的水,這是迎接貴賓才用的飲料,據說是用發酵的玉米面和鮮姜制成的。王后再次下跪向我們叩頭。這回叩頭是向客人敬水。這是莫西王國傳統迎賓禮儀。叩過頭她便端起那盆水自己先喝一口,然后依次傳遞一人喝一口。見王后施如此重的禮向我們敬水,我盡管害怕那水里有不清潔的東西,更覺得大家在一個盆里喝不衛生,但我還是暗自提醒自己,不能失禮,一定要喝一口??僧斈桥杷畟鞯轿沂掷飼r,一股嗆鼻的酸餿味使我失去了喝它的勇氣。正當我不知所措時,在我身旁的德國大使夫人提醒我“你做個喝的樣子”。我連忙托起盆,頭一低,便完成了喝王后敬獻的水的禮儀。

王后看上去有60多歲,是現在國王父親的正妻。國王去世后王子登基,但王后還是先王的正妻,直到王后也去世以后,才能在新國王的妻妾中選出新王后。王后是王室的總管家,也就是掌權人。

拜會王后以后,我們便去王宮見國王,國王要接見我們。國王已在門口等候我們。他大約40歲左右,能講一口流利的法語。今天他的裝束同他出席招待會一樣,穿白色大袍,頭戴紅色小氈帽。我們跟著他進了王宮。王宮雖不是金碧輝煌,但也十分華麗。大廳的地面是用意大利大理石鋪的,四周的墻壁和柱子是淺紅色的花崗巖。大廳正中頂上有光芒四射的意大利玻璃吊燈。四周的墻壁上掛著歷代國王的畫像。國王指著一張張畫像給我們講解莫西王國的歷史。他還領我們到在大廳背后的莫西王國的歷史與檔案庫參觀。最后他領我們上樓。樓上有他的臥室、書房、辦公室和很大的一個會客室。會客室有非常高檔的皮沙發,地上鋪著紅地毯。我們在會客室坐下以后招待員送上可樂等冷飲。國王拿出兩本相冊繼續給我們講莫西王國的歷史,都是反映近代歷史的黑白照片。他特別讓我們看了他的曾祖父在1896年9月20日被迫同法國殖民主義者簽署承認法國占領的條約的照片。

莫西王宮之謎

告別國王走出王宮,我感到仍沒有揭開莫西王宮的謎:在經濟地位上同國王有如此懸殊的王后,怎么會是王室最高掌權人?我們走出王宮后誰也不想上車走,圍著伊爾博多夫人提了許多問題。她解答的總意思是:這一切都是非洲傳統的倫理規范,丈夫在家里既不承擔生產任務,也不承擔家務的組織與管理,一切都由妻子承擔。說王后是王室的最高掌權者,實際意思是王室事務的主要組織者與管理人。這是非洲婦女的悲劇,是非洲特有的倫理道德傳統與宗教所決定的。

參觀了莫西王宮,增加了我對非洲封建制形式和非洲婦女地位的認識。在西方入侵前,非洲是否已經進入封建社會,地廣人稀的非洲是否存在封建剝削等問題,是非洲問題學者們常討論的問題。莫西王國的歷史和今日莫西王宮的現實表明,非洲從古至今確實存在封建剝削。但非洲的封建剝削不同于亞洲,也不同于歐洲。亞洲和歐洲封建制的主要標志是土地的封建所有制。從這個意義上講,非洲不存在,至少不普遍存在封建制。但非洲存在封建剝削,只不過這種剝削主要不是以土地的封建所有制的形式,而是大家族的形式。非洲自古以來實行一夫多妻制,一位男子有七八個妻子是常見的,多則到幾十個。婦女是主要勞動力,非洲真正的農民是婦女,婦女的地位實際上是受剝削的佃農。上世紀70年代我在中國駐剛果(布)使館時還見到過一位有70多個妻子的農民。那時的剛果(布)選擇社會主義,是進步國家,所以要反封建,要廢除一夫多妻制。這位農民起來反對廢除一夫多妻制。他說他種植大片棉花田,全靠他70多個妻子在耕種,要是廢除一夫多妻制,不但他要破產,更嚴重的要影響國家的棉花出口。今天的莫西國王也是靠眾多的妻子和在全國各地的王室成員的勞動生活的。我們在莫西王國看到的這種家庭關系,是非洲農村的社會基本結構。我們在非洲坐車長途旅行時,常見到路旁的村莊。這些村莊的基本結構同莫西王宮一樣。村莊是一群土圓包圍著中間一幢磚瓦結構的房子。這個村莊實際是一個家庭。村莊中心的磚瓦房是這個大家庭的男主人。周圍土圓包房子里住的都是他的妻子和孩子。他既是家長也是村長。每個妻子都是獨立的經濟個體。她們要輪流為她們的丈夫送飯,輪到誰為丈夫送飯,誰晚上就到丈夫屋里陪伴丈夫睡覺。在非洲的農村里到處都可以看到婦女在地里勞動,男人在樹陰下懶洋洋地睡覺。男人和女人之間這樣的關系就不單純的只是夫妻關系,而是還有男人剝削女人的關系,一種非洲特有的封建剝削關系。

我們一般說的非洲包括北非,而我這里寫的非洲不包括北非,是黑非洲,或者叫撒哈拉以南非洲。叫黑非洲,因為它都是黑人的國家,叫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下簡稱非洲),因為它在撒哈拉大沙漠以南。

這個大陸在古代很長時期里與其他大陸是完全隔絕的。因為它四周有難以逾越的天障:北面是撒哈拉大沙漠,東面和東南面是印度洋,西面和西南面是大西洋。在15世紀至20世紀60年代經受了西歐殖民帝國500多年的蹂躪、侵略與殖民統治。這樣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歷史命運,以及其內部特殊的文化傳統,使得它在社會發展階段上同其他大陸有很大距離,社會有別樣風情。

在這個大陸北部靠近撒哈拉大沙漠的南緣,是薩赫勒熱帶大草原。公元9世紀在這個地區曾建立過在非洲歷史上有名的國家——莫西王國。這個王國有長達1000多年的歷史,直到19世紀末法國入侵后才滅亡。它對西非歷史與文化傳承有重要影響,直到今天,在布基納法索仍保留莫西王國的文化痕跡,在首都瓦加杜古有座莫西王宮,里面住著莫西王國的國王、王后以及十幾位王妃。王室還有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大臣。每星期五國王要舉行上朝儀式,接受大臣們的朝覲。當然今天這一切都是象征性的,只有傳統與文化上的意義了。但它是今天非洲一旅游景點,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從這里了解古代非洲。

上朝儀式

上世紀90年代我在中國駐布基納法索使館工作時,有一天也曾起大早趕去觀看莫西國王上朝儀式。天剛朦朦亮,大臣們就趕到王宮廣場——朝見儀式在這里舉行。他們按官銜等級排列席地而坐。在他們的后面,圍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和附近趕來看熱鬧的人。我也擁擠在中間。當太陽從地平線升起時,國王穿一身鮮紅的大長袍從王宮走出來,在王后的主持下進行上朝儀式的各個程序。但王后坐在大家看不見的地方。王后精通王室各種禮儀程序和傳統法規。王室的禮儀程序和法規制度都是歷代王后憑記憶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因為在外部勢力入侵非洲以前,非洲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王后是王國最高掌權人,國王要向她請示和領旨,這是古代母系社會傳下來的制度。

在儀式進行了大約一刻鐘以后,國王退下回到室內,過一會國王又重新登場。這一次穿一身雪白的大袍。我向身邊的布基納法索人請教國王換裝為何意。他給我解釋,剛才穿紅色大長袍象征國王是旭日初升的紅太陽,和在國王紅太陽般的光輝普照下全國的繁榮興旺;現在換上白色長袍則象征夜晚的月色和國家的寧靜與圣潔。

儀式結束后,國王退朝。這時,走出來一位女子,看上去只有十六七歲,穿著同非洲農村婦女一樣,光著腳在地上走,走到大臣們面前恭恭敬敬一鞠躬,大臣們就站起身來散場。那位女子是國王的一位妃子,她是代表國王向大臣們謝禮。

拜會莫西王后、國王

看了莫西國王的上朝儀式,我覺得莫西王宮簡直是一個迷宮。莫西王國的國王我見過,他經常出席外國使團的招待會,可我從未見過王后,據說她從不公開露面。世界上的權力都是同顯赫與威風連在一起的。那位有著至高無上權力的王后為何深居王宮不出來?她究竟是什么樣的人?還有那位出來致謝的王妃怎么會同非洲農村婦女一樣呢?她在王宮處于什么地位?我想進一步了解莫西王宮的內幕。

最后王后從土圓包里出來了。她一出門就下跪向我們叩頭,同剛才伊爾博多夫人向她叩頭一樣向我們叩頭。然后她打發人去拿來幾張大席子攤在地上請我們坐下。這時一位王妃端來一大盆白乎乎的像淘米水一樣的水,這是迎接貴賓才用的飲料,據說是用發酵的玉米面和鮮姜制成的。王后再次下跪向我們叩頭。這回叩頭是向客人敬水。這是莫西王國傳統迎賓禮儀。叩過頭她便端起那盆水自己先喝一口,然后依次傳遞一人喝一口。見王后施如此重的禮向我們敬水,我盡管害怕那水里有不清潔的東西,更覺得大家在一個盆里喝不衛生,但我還是暗自提醒自己,不能失禮,一定要喝一口??僧斈桥杷畟鞯轿沂掷飼r,一股嗆鼻的酸餿味使我失去了喝它的勇氣。正當我不知所措時,在我身旁的德國大使夫人提醒我“你做個喝的樣子”。我連忙托起盆,頭一低,便完成了喝王后敬獻的水的禮儀。

王后看上去有60多歲,是現在國王父親的正妻。國王去世后王子登基,但王后還是先王的正妻,直到王后也去世以后,才能在新國王的妻妾中選出新王后。王后是王室的總管家,也就是掌權人。

拜會王后以后,我們便去王宮見國王,國王要接見我們。國王已在門口等候我們。他大約40歲左右,能講一口流利的法語。今天他的裝束同他出席招待會一樣,穿白色大袍,頭戴紅色小氈帽。我們跟著他進了王宮。王宮雖不是金碧輝煌,但也十分華麗。大廳的地面是用意大利大理石鋪的,四周的墻壁和柱子是淺紅色的花崗巖。大廳正中頂上有光芒四射的意大利玻璃吊燈。四周的墻壁上掛著歷代國王的畫像。國王指著一張張畫像給我們講解莫西王國的歷史。他還領我們到在大廳背后的莫西王國的歷史與檔案庫參觀。最后他領我們上樓。樓上有他的臥室、書房、辦公室和很大的一個會客室。會客室有非常高檔的皮沙發,地上鋪著紅地毯。我們在會客室坐下以后招待員送上可樂等冷飲。國王拿出兩本相冊繼續給我們講莫西王國的歷史,都是反映近代歷史的黑白照片。他特別讓我們看了他的曾祖父在1896年9月20日被迫同法國殖民主義者簽署承認法國占領的條約的照片。

莫西王宮之謎

告別國王走出王宮,我感到仍沒有揭開莫西王宮的謎:在經濟地位上同國王有如此懸殊的王后,怎么會是王室最高掌權人?我們走出王宮后誰也不想上車走,圍著伊爾博多夫人提了許多問題。她解答的總意思是:這一切都是非洲傳統的倫理規范,丈夫在家里既不承擔生產任務,也不承擔家務的組織與管理,一切都由妻子承擔。說王后是王室的最高掌權者,實際意思是王室事務的主要組織者與管理人。這是非洲婦女的悲劇,是非洲特有的倫理道德傳統與宗教所決定的。

參觀了莫西王宮,增加了我對非洲封建制形式和非洲婦女地位的認識。在西方入侵前,非洲是否已經進入封建社會,地廣人稀的非洲是否存在封建剝削等問題,是非洲問題學者們常討論的問題。莫西王國的歷史和今日莫西王宮的現實表明,非洲從古至今確實存在封建剝削。但非洲的封建剝削不同于亞洲,也不同于歐洲。亞洲和歐洲封建制的主要標志是土地的封建所有制。從這個意義上講,非洲不存在,至少不普遍存在封建制。但非洲存在封建剝削,只不過這種剝削主要不是以土地的封建所有制的形式,而是大家族的形式。非洲自古以來實行一夫多妻制,一位男子有七八個妻子是常見的,多則到幾十個。婦女是主要勞動力,非洲真正的農民是婦女,婦女的地位實際上是受剝削的佃農。上世紀70年代我在中國駐剛果(布)使館時還見到過一位有70多個妻子的農民。那時的剛果(布)選擇社會主義,是進步國家,所以要反封建,要廢除一夫多妻制。這位農民起來反對廢除一夫多妻制。他說他種植大片棉花田,全靠他70多個妻子在耕種,要是廢除一夫多妻制,不但他要破產,更嚴重的要影響國家的棉花出口。今天的莫西國王也是靠眾多的妻子和在全國各地的王室成員的勞動生活的。我們在莫西王國看到的這種家庭關系,是非洲農村的社會基本結構。我們在非洲坐車長途旅行時,常見到路旁的村莊。這些村莊的基本結構同莫西王宮一樣。村莊是一群土圓包圍著中間一幢磚瓦結構的房子。這個村莊實際是一個家庭。村莊中心的磚瓦房是這個大家庭的男主人。周圍土圓包房子里住的都是他的妻子和孩子。他既是家長也是村長。每個妻子都是獨立的經濟個體。她們要輪流為她們的丈夫送飯,輪到誰為丈夫送飯,誰晚上就到丈夫屋里陪伴丈夫睡覺。在非洲的農村里到處都可以看到婦女在地里勞動,男人在樹陰下懶洋洋地睡覺。男人和女人之間這樣的關系就不單純的只是夫妻關系,而是還有男人剝削女人的關系,一種非洲特有的封建剝削關系。

猜你喜歡
莫西王宮王后
紅心王后
在布羅卜丁奈格的其他經歷
讀史長智商:史上酬勞最高的搬運工
醫者
世界最高莫西干頭
莫西,莫西
頭飾王后
探秘世界八大王宮
王后與蜜兒
溫柔的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