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形象分析

2014-10-14 04:51胡蕓
文學教育 2014年9期
關鍵詞:克洛德欲望巴黎圣母院

胡蕓

內容摘要:《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代表作之一,作為其主人公之一的克洛德更是一個充斥著爭議和充滿矛盾的人物。大多數的評論都對其持有否定和批判的態度,但是本文意從欲望與禁欲、靈魂與人性的掙扎兩方面來更深刻地理解這個人物。

關鍵詞:克洛德 欲望 禁欲 人性

克洛德作為《巴黎圣母院》[1]的主人公之一,從十九世紀以來就接受著世人對其無休止的點評。但是不幸的是,對于克洛德這一人物形象的評價常常有這樣的核心語句:“副主教的外表何等令人肅然起敬,但心靈卻是多么邪惡毒辣”,“他本質上是一個縱欲主義者,他對埃斯梅拉達的追求是一種‘罪惡的情欲”,“作者雖然通過他揭露了教會的虛偽本質,但將他寫成一個犧牲者是為他開脫罪責”,等等。

無論對克洛德的評價是多么的充斥著爭議,無可否認,作為十九世紀的積極浪漫主義作家,雨果寫《巴黎圣母院》的主旨就是表現反動的教會勢力對人性的扭曲。但是,本文意在從欲望與禁欲、靈魂與人性的掙扎兩反面來更深刻地理解這個人物。

一.欲望與禁欲的掙扎

精神分析學派拉康的欲望理論認為欲望圍繞自我的建立而出現并同時具備兩個含義,即匱乏(lack in being)和欲求(want to-be)。簡單來說,欲求就是指個體對欲望對象的追求,因為欲求暗示著自我的不足、混亂、非理性等,人的自我因此被看作是有缺陷的存在?!坝蟆焙x層面上的敘事,充滿了對欲望的懷疑和負面判定。西方中世紀及之前的欲望敘事大多圍繞欲望的這個涵義展開,人的欲望被看作是神的欲望的贗品和次等品,自我被刻畫為有缺陷的存在。但根據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主體不是根據“欲求”建立自我的主體形象,而是因為“匱乏”或缺失建立起來,主體欲望的形成最主要來自菲勒斯的缺失??梢哉f,欲望本身就是匱乏的表現,因為菲勒斯的缺失,主體轉而尋求其它對象來替代菲勒斯,但是沒有對象能夠真正取代菲勒斯的位置,這注定了主體不停地追逐無窮的對象來滿足無法滿足的欲望,并在這個過程中形成自我的主體性。正是因為匱乏,主體才能從完滿的想象界進入象征界的符號世界中,將自身嵌入符號系統中形成自我的主體形象[2]。

作為一個長期受到教會禁欲主義束縛的副主教,克洛德出生在一個高級市民家庭,從小就被父親送到朵爾西神學院當修道士。在彌撒書和辭典中長大的克洛德把神學、經學的全套理論滲透到自己的生命中,形成了禁欲主義的第一重性格。在他看來,塵世生活的一切都是可恥的,而女人更是魔鬼的化身,“一件絲綢衣服的家婆聲就足以使他把風帽拉下來遮住眼睛”,不正常的心理使他變成了一個人人懼怕的“黑色幽靈”。這是克洛德的悲哀,也是上帝的悲哀。上帝使克洛德遠離了正常的人群,只能孤單單地生活在人與神之間的尷尬境地中??烧l知道,在那副陰沉的面孔和令人討厭的黑色教袍后面跳動著一顆怎樣鮮活而生動的靈魂![3]

在這一點上,無可否認,對于克洛德復蘇的欲望,是一種否定性的,突出自我的不足或罪性的欲望敘事??寺宓伦鳛橐幻敝鹘?,博學多識、高高在上,卻有著道貌岸然、邪惡毒辣的一面,甚至對一名無辜的美貌少女有著卑鄙、齷齪的行徑,但是筆者仍然認為克洛德的欲望是正常的,但是無可否認也是禁欲主義束縛下遭到扭曲的罪性的欲望,應該持以否定態度。正如上文所說,欲望是與生俱來的正常的“欲求”,但是與此同時,對于這“欲求”涵義層面上的敘事,充滿了對欲望的懷疑和負面判定。主體注定得不停地追逐無窮的對象來滿足無法滿足的欲望,并在這個過程中形成自我的主體性。而不幸的克洛德卻一直在追求和毀滅中苦苦掙扎,以至于終于走向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二.靈魂與人性的掙扎

如同上文所說,克洛德的靈魂和肉體也一樣被宗教的禁欲主義牢牢地封鎖著?!翱肆_德的命運自幼被父母定為從事圣職……在彌撒書和辭典中長大?!边@使他形成了第一重性格:禁欲。塵世生活的一切在他看來都是可恥的,甚至他認為自己一旦放松了對自然欲望的約束,他就把自己視為良心的背叛者,上帝的敵人,而只有“齋戒、祈禱、學習和禁欲”,“才會使自己快樂”,“純潔”,這種畸形的道德觀決定了他時時壓抑著自己的正常欲望——“回避一切女性”[4]。

筆者認為其實克洛德比任何人都更加專注地凝望著埃斯梅拉達,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真摯地瘋狂地愛著埃斯梅拉達,只是他并不懂得該怎么去愛。以至于在他最開始發現自己心頭開始縈繞著埃斯梅拉達的身影時,他的第一選擇是逃避,他恐嚇埃斯梅拉達,不讓埃斯梅拉達到巴黎圣母院來,天真地以為不見便不懷念,便可以忘掉。這是他對自己覺醒以及并未完全泯滅的人性的恐懼。卻不曾想,長期壓抑的情欲一旦引燃,便是一發不可收拾。以至于,他終于壓抑不住背心洶涌的欲望唆使養子伽西莫多搶走埃斯梅拉達,卻不知道愛是無法勉強的,這個不懂得如何人去愛的可憐人,只會選擇如此笨拙的方式去對待心愛的女子,而這番一廂情愿的扭曲的愛情卻注定是一場悲劇結局。

當克洛德親眼目睹埃斯梅拉達和菲比斯幽會時,瘋狂的嫉妒、強烈的占有欲等等一齊涌上心頭,以至于他怒不可遏地刺傷了菲比斯還愚蠢地威脅埃斯梅拉達屈從于他,只要是一個有戀愛常識和戀愛能力的人相信都不會選擇以這樣的方式去得到心愛的對象。而不幸的是,克洛德恰恰就是那個沒有戀愛常識和戀愛能力的可憐人。在長期的禁欲主義壓抑下,其人性中正常的愛情卻被其(教士身份立場的觀點)認為是“可怕的東西”,在長期的禁欲主義和內心情欲的掙扎、矛盾沖突下,使得他終于喪失了人性,成為了“魔鬼”。

克洛德的悲劇很大程度上是他所崇拜的教會導致的,這也就符合雨果的寫作本意:表現反動的教會勢力對人性的扭曲。從克洛德這個神職人員一步步走向人性泯滅的過程中,可以很直接地看出教會是毀滅人性的罪惡的勢力,不僅摧毀著那個時代的普通民眾,更是深刻地摧毀著其最虔誠的神職人員,不僅是精神上的摧毀,更是肉體上的折磨乃至滅亡。教會的清教主義深深地腐蝕著克洛德的靈魂和肉體,最終使得其靈魂扭曲??寺宓卤砻嫔香∈亟髁x而內心深處卻渴求情欲的之一本質矛盾注定其悲劇結局,這是人性遭到壓抑后的悲哀,也是宗教的悲劇,更可悲的是這是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克洛德從小所接受的教育和宗教勢力統治下的社會環境都注定了克洛德的愛情悲劇。

三.結語

克洛德同所有的人都一樣,有著他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5],筆者認為,從自然屬性來講,他是一個男人;從社會屬性來講,他則是一個學者,一個教士。這就形成了兩個矛盾,即男人與教士的矛盾和學者與教士的矛盾,正是這兩個矛盾推動了克洛德自身的變化與發展。從第一個矛盾來看,也就是生理欲望、需求與禁欲的矛盾。很顯然,在教會的禁欲主義壓抑下,克洛德的生理欲望、需求是不可能得到滿足的,其愛情注定是一個悲劇。從第二個矛盾來看,也就是精神追求與永遠無法得到滿足,只能不斷沉淪乃至毀滅的矛盾??寺宓聦W識淵博,卻只能與世隔絕地生活著,他拒絕正常、正當的“塵世生活”,他一直都是在黑暗中獨自生活,獨自“齋戒、祈禱、學習和禁欲”,痛并快樂著,不斷沉淪下去。試問,這樣的一個可憐人又如何能知道該怎么去愛一個人呢?又如何能成功地去愛一個人呢?所以克洛德的愛情于情于理都注定是一個悲劇,不僅是其個人的悲劇,也是那個社會的悲劇,更是宗教的悲劇。

參考文獻

[1]法·維克多·雨果.陳敬容譯.巴黎圣母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2]梅蘭.從“欲求”到“匱乏”——論西方文學欲望敘事的現代轉換.[A].外國文學研究,2009(04).

[3]王春燕.“人—神”相遇的悲劇——談《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神父.[Z].美與時代,2004.

[4]黃燕.靈魂與人性的掙扎——淺析《巴黎圣母院》的主人公克洛德.[B].黃 石高等??茖W校學報,2003(04).

[5]崔冉.隱藏的珍寶——《巴黎圣母院》中副主教克洛德給現代人的啟示.[A].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02).

(作者介紹: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語言學系學生)endprint

猜你喜歡
克洛德欲望巴黎圣母院
跟蹤導練(二)
跟蹤導練(二)
巴黎圣母院起火
除了巴黎圣母院,還有12座教堂
淺析克洛德宿命般的一生
克洛德·西蒙《弗蘭德公路》中女性形象分析
電影的幻象與欲望的辯證關系查鳴
莊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淪者
贊美與批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