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水庫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要點

2014-10-21 20:01汪敏敏
建筑遺產 2014年1期
關鍵詞:水庫

汪敏敏

摘要:水土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各地開發建設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采礦、挖煤、修路、開石、采砂等活動造成成的水土流失日益嚴重??刂扑亮魇?、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任務。

本文主要介紹水庫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要點,結合具體的實例來進行研究

關鍵詞:水庫;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要點

1.水庫工程的介紹

1.1水庫概況

本文選取達州市內新建石峽子水庫為例,該水庫位于達川區鐵山以西的巴河二級支流大堰河上,是一座以農田灌溉、鄉鎮供水和農村人畜飲水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壩址位于大堰鄉金黃村黃家屋處,地理位置東經106°22′21″,北緯31°15′57″,距達川區城區約38.0km,水庫推薦壩址控制大堰河集水面積52.2km2,主河道長度16.3km。石峽子水庫正常蓄水位411.00m,相應庫容2020萬m3,死水位385.00m,死庫容245萬m3,校核水位413.55m,總庫容2333萬m3。水庫設計灌面6.88萬畝,通過石峽子水庫和當地小型水利設施供水,可解決管村、大堰、趙固、金檀、渡市、罐子、陳家、九嶺、龍會等9個鄉(鎮)56個村6.17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

工程占地為251.6hm2(其中水庫樞紐工程163.60 hm2,灌區渠系工程88.0 hm2)。工程靜態總投資/土建投資:6.26億元/2.99億元。建設工期:水庫樞紐工程施工總工期29個月,灌區工程施工總工期28個月。

1.2項目區水土流失現狀

根據達州市達川區土壤侵蝕分布圖遙感資料統計,達川區現有輕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積1029.20km2,占幅員面積2695km2的38.2%,流失區年平均土壤侵蝕總量680.57×104t,平均侵蝕模數4208t/km2·a,流失類型以面蝕為主。根據達縣水土保持防治分區,本工程所在地屬于四川省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區,區域內土壤容許流失量為500t/km2·a。項目所在區域水土流失類型主要有水力侵蝕和重力侵蝕兩大類型,其中以水力侵蝕為主,重力侵蝕為輔。

1.3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案

治理水土流失,我國有專門的規范條例,目前主要是依據《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GB50433-2008)及《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50434-2008)。根據該規定可知,我國水土流失防止責任范圍有兩個,一是項目建設區,二是直接影響區。針對該水庫來說,項目建設區主要指的就是水庫建設的永久征地范圍和臨時占地范圍,而直接影響區就是該水庫建設區之外的一部分,這部分的判斷標準就是是否因為水庫的建設而造成了水土流失現象。根據該水庫的整體特征,確定了水土流失責任范圍為310.60hm2。[2]針對該水庫的水土流失現象是多種原因造成的,然后結合水土流失侵蝕特點,所以采取的水土治理方案主要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臨時防護措施三者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措施。從而形成一套科學的預防機制和治理措施,從而保持水土,達到改善該水庫周邊環境的目標。

根據新增水土流失預測結果,同時結合主體工程中已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措施進行綜合分析,本項目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體系由2個分區(水庫樞紐工程及灌區渠系工程)構成。根據各水土流失防治區的特點和水土流失狀況,確定各區的防治重點和措施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臨時措施三類。以工程措施控制大面積、高強度流失區域,并為植物措施的實施創造條件;同時以植物措施與工程措施配套,提高水保效果、減少工程投資、改善生態環境。各防治分區還將根據施工活動引發水土流失的情況采取臨時措施與永久措施相結合的方式,全過程防止因項目興建引起的新增水土流失。

2.水庫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具體措施

2.1水庫樞紐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1)永久工程

達縣石峽子水庫的樞紐永久工程包括樞紐建筑物區和水庫淹沒區兩部分,其水土保持措施布局敘述如下:

①樞紐建筑物區

樞紐建筑物區:除完成主體設計已有的具備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外,本方案新增施工期對開挖及回填邊坡的臨時攔擋、開挖裸露面的防護、修建臨時截排洪溝、對施工導流圍堰填筑時的水土流失防護等;新增開挖及回填邊坡的支護、綠化,施工導流圍堰拆除的防治措施及施工場地清理等。

工程管理區:按主體設計要求修建工程管理區的排水設施和進行場地平整、覆土、種植喬木及植草皮綠化等。

永久道路區:增加施工期的臨時攔擋措施、開挖邊坡的臨時支護措施和修建臨時截排水設施;按主體設計要求完成路肩排水溝、開挖邊坡護坡及綠化,路堤坡腳擋護及邊坡植草,道路兩側綠化等。

②水庫淹沒區:主體工程設計中已進行了庫底清理,為保證庫岸穩定、減少不穩定庫岸段的水土流失,本方案建議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由主體工程對局部不穩定庫岸進行邊坡防護和綠化等。

(2)臨時工程

施工道路:新增施工期對路塹開挖邊坡進行臨時支護、對路堤回填坡腳進行擋護,在施工道路兩側修建臨時排水溝和沉沙池。工程結束時,對需要保留的路段進行路面硬化和綠化;對其它路段進行跡地恢復、覆土復耕或綠化。

料場:新增料場開采前剝離的表土應集中堆存并做好臨時堆碼場的擋護、防護和排水設施;料場開采時,應在設計開挖坡頂修建臨時截洪溝,并在開采區周邊修建排洪溝、沉砂池等,并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對開采邊坡進行分段攔擋和臨時支護。料場開采結束后應進行跡地恢復,在開采區底部覆土復耕或綠化、對開采后裸露的邊坡采取種植藤蔓植物進行覆蓋。

臨時堆料場:采取臨時分塊集中堆放,用彩條布和土袋對開挖料進行臨時保護,同時作好臨時排水溝,以防止形成新的水土流失源。

棄渣場:首先對渣場的表層土進行剝離后集中堆存、擋護,用于渣場的后期復耕或綠化用土。棄渣過程中應堅決貫徹“先擋后堆”的原則,在工程棄渣前修建擋渣墻、排水溝等,只有在渣場的擋、排設施完善后才允許按棄渣場的設計容量進行有序的棄渣堆碼。工程棄渣結束后,利用堆存的剝離表土,在渣體頂面按本方案設計的要求進行覆土復耕、綠化。以上內容均屬本方案新增項目。

施工生產生活設施:場地平整、周邊修建排導設施,施工結束后采取耕地復耕措施,對其進行跡地恢復或綠化。

2.2灌區渠系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1)渠系工程區:除按主體設計文件要求完成具備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措施外,本方案新增對大堰河倒虹管施工圍堰的水土流失防護措施、在開挖與回填邊坡設置排水溝,在具備綠化條件的渠段撒播草籽或栽植藤蔓植物綠化。

(2)施工道路:道路兩側修建排水溝、沉沙池。

本工程施工臨時防護工程拆除后的建渣工程量已計入主體工程中,施工結束后,對跡地進行復耕,采取綠化措施。

(3)料場:對開采邊坡進行攔擋,修建排水溝、沉砂池,開采前剝離料場表土,臨時防護,開采結束后邊坡種植藤蔓植物,底部覆土復耕。

(4)棄渣場:渣場表層土剝離、回鋪,表層土集中堆放、臨時擋護,修建擋渣墻、排水溝,渣體頂面復耕、邊坡綠化。

(5)施工生產生活區:場地進行平整、周邊修建排導設施,施工結束后采取耕地復耕措施,對其他占地跡地綠化。

2.3直接影響區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直接影響區水土保持措施主要以加強施工過程中對挖、填方施工時的監測和控制,管理到位,達到減少直接影響區水土流失的目的。

2.4整體植物選擇的注意事項

在選擇植物的時候,應該因地適宜,該種樹的地方種樹,該種草的地方種草。同時,還要注意整個工程的美化和綠化。根據該地的地理位置,選擇一些耐寒、抗貧瘠的樹種來進行種植,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強化水土保持的治理。

2.5.水土保持的最終效果

如果嚴格按照以上措施計進行水庫的設計和施工,可使本開發建設項目在工程建設及運行期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對改善和恢復當地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從水土保持的角度考慮,只要項目在實施建設過程中,嚴格按本水土保持方案實施,該項目的興建是可行的,通過水土保持措施的實施,本工程防治責任范圍內擾動土地整治率達到97.0%,水土流失總治理度達到100%、土壤流失控制比達到1.0、攔渣率達到100%、林草植被恢復率達到100%,林草覆蓋率達到30%。

3.結論

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實施后,項目區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增加的林草面積,使地表植被覆蓋度增加,有效截、排暴雨形成的洪水,控制水土流失,使水土資源得到保護,大大地改善了項目區居民生產生活環境,為當地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了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永功,彭令發,蔡志洲. 干旱荒漠區公路建設水土流失的特點及防治重點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 2011(02)

[2] 王玉欣,張國榮,唐英敏. 基于國家標準的維哈柯文字庫及輸入法的設計與實現[J]. 信息技術與標準化. 2011(06)

[3] 賈天會,張東為,李菲. 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水土保持. 2010(04)

[4] 開放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GB50433-2008》

[5] 開放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50434-2008》

猜你喜歡
水庫
水庫對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道不盡的水庫釣魚
空中有個隱形水庫
淺議水庫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勐遮鎮小型水庫建設和管理
沙漠里的水庫
水庫變干凈了
我掉進水里了
貴州省水庫空間分布研究
貴州水庫地震的誘發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