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瀕危世界遺產名錄》對北京的世界遺產地保護的啟示

2014-10-21 20:01呂璠
建筑遺產 2014年1期
關鍵詞:世界遺產

呂璠

摘要:自1978年設立《瀕危世界遺產名錄》至今的35年來,有69個次世界遺產被列入其中,也有31個次得到有效保護而脫危險,被移除出去,至2012年,仍有38項世界遺產列入其中。文章根據世界遺產委員會官方網站上所提供的數據資料,通過按年份、按地理區位、按致危因素對所有在《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中出現過的遺產項目進行分類整理,對數據加以分析,總結歸納了瀕危的原因和趨勢,其中以缺乏管理、武裝沖突和戰爭、非法狩獵、城市化擴張等為主要致危因素,以此來對北京的6個世界遺產項目進行簡要分析,闡述對遺產地保護的一些啟示和建議。

關鍵詞:瀕危世界遺產名錄;遺產地保護;致危因素;世界遺產

1.關于《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舉行第17屆會議,原來只想制定一項國際協議,以推動相互援助進行保護古跡和建筑物這類文化遺產的工作。后來由于形勢和輿論推動,大會經過反復討論,終于在11月16日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下簡稱《公約》)。近年來,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越來越多的受到破壞的威脅,除了因為傳統的年久失修,現代的社會條件和經濟條件的變化,使遺產的存在條件更加惡化,它所造成的損害或破壞現象更加難以治理。而且,這種損壞或破壞現象,對遺產所造成的有害影響往往是不可挽回的?,F在許多國家保護遺產的工作很不完善,而且經濟、科學和技術力量也不足。有些遺產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要作為全人類遺產的一部分加以保存。當代社會的發展給遺產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往往規模龐大,十分嚴重,因而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并有義務,通過集體援助,來參與保護遺產,使其脫離威脅,更好的保存下來。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關于《瀕危世界遺產名錄》,在《公約》正文的第三部分的第二項中有所提及,"委員會還要制定一份瀕危世界遺產名錄(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將受到嚴重的特殊危險威脅的遺產列入"。自此,《公約》生效以來的40年間,有越來越多的處于受威脅狀態的遺產被列入到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中,并得到很好的保護修復措施,得以脫離威脅,重返世界遺產名錄的隊列之中。

2.對《瀕危世界遺產名錄》的總結和歸納

通過對歷年來《瀕危世界遺產名錄》的總結和歸納,發現:

1)35年來,先后有69個次的世界遺產項目被列入進來,也有31個次的世界遺產項目,通過多方采取的積極的應對措施和有效的保護治理,從而脫離危機,移除出瀕危的名單;

2)存在于《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中時間最長的遺產項目為24年(科托爾自然和文化歷史區域),最短的為2年(科隆大教堂,伊瓜蘇國家公園);

3)有的遺產項目第一次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通過應對措施成功脫離“瀕?!焙?,再一次被列入(如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加蘭巴國國家公園,1984年第一次被列入,經8年的保護治理,于1992年被移除出瀕危世界遺產名錄,時隔4年再次被列入,至今仍處于瀕危狀態;塞內加爾共和國的朱賈國家鳥類保護區,1984年第一次被列入,經4年的保護治理,于1988年移出,時隔12年再一次被列入,最后經6年的保護治理,于2006年脫離瀕危狀態);

4)歐洲和北美洲擁有的世界遺產項目數量最多,有462項,但瀕危的遺產項目只有5項;非洲的瀕危世界遺產項目數量最多,有16項,占全球瀕危數量的42%;

5)通過世界遺產委員會對其的描述,導致遺產瀕危的原因有:武裝沖突和戰爭、地震等自然災害、污染、非法狩獵、城市化擴張、盲目發展旅游業、缺乏管理、過度開發、重建破壞原真性、環境因素、政治因素、人為干擾、火災等。其中缺乏管理、武裝沖突和戰爭以及非法狩獵成為了最主要的致危因素;

3.北京的世界遺產地保護現狀與面臨問題

中國作為《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與其他締約國一起,承擔保護人類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責任,履行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莊嚴承諾。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執行條例,確保了各項措施的合法進行,北京市頒布了《北京市長城保護管理辦法》,來個別的、具體的保護遺產地的可持續發展。但除了《四川省世界遺產保護條例》地方性法規外,目前還沒有一部從國家層面制定的、專門針對保護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法規,這也導致在實踐中的管理混亂,對現有世界遺產地的威脅。

北京市所轄的六項世界遺產均為文化遺產。其中北京故宮、頤和園、天壇三項均有明顯的地理界限,相對于其他三項更“容易”保護。這三項所面臨的問題有建筑維修費用、現代設施的建造對遺產地的影響、維修工匠技藝和技法傳承、遺產地自身的經營問題、原真性的保持等等。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長城、位于北京市昌平區的明十三陵,由于在北京遠郊,地處復雜的山區,沒有可以嚴格控制的管轄范圍,一直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明十三陵作為皇家陵寢,就曾經歷過被盜墓的嚴重違法行徑。而早年的長城,也被寄居于周邊的居民占用了城墻磚石。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至今還在探索北京人生活的遺跡,有些未知的地區有待開發,這個遺產地也曾遭遇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的不同程度影響。

4.啟示與思考

我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所有43項世界遺產均未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但仍然面臨著很大的威脅。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對某一特定的遺產地來說,它增強了對游客的吸引力,提高了遺產地的經濟效益,但遠不能只放眼于旅游等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發展來開發管理,它被列為世界遺產也意味著該遺產地所在國的國家政府、地方機構和當地居民共同負有重大的責任,即更好地保護該遺產并與世界人民共享該遺產,因為該項遺產自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之日起,就已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在對前文數據整理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的最大特點是按照地區分類的情況下,各個區域由于其自身的政治局勢、經濟情況,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特點。

阿拉伯國家的遺產地面臨的威脅最為單純,破壞程度也最大,形勢最為嚴峻,此地因政治動蕩,武裝沖突和戰爭為其致危因素。非洲有75%的瀕危世界遺產均為自然遺產,非洲國家發展滯后,經濟多靠對自然資源的索取,因此致危因素多為非法狩獵、過度開發和缺乏管理。歐洲和北美洲地區,經濟在全球最為發達,主要的發達國家均在此區域中,城市發展較早,城市化程度高,對自然的侵占時間更早、程度更高,因此這個地區的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在其世界遺產中,所占的百分比嚴重失調。但相應的,此地區的保護和管理更為有效和嚴格。而我國所在的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則“表現平平”,但正是這還未顯露的特點,更值得我們重視。該如何從以往的先例中學習經驗教訓,才能對日后的保護工作產生有效指導是勢在而為的。

參考文獻:

[1]晁華山 世界遺產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

[2]瀕危世界遺產的空間分布與時間演變特征研究 潘運偉,楊明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 2012,28(4)

[3]城市發展建設與遺產保護——從《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中得到的啟示 岑倩華,陶偉 城市規劃 2007,31(9)

[4]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World Heritage in Danger 2013

猜你喜歡
世界遺產
Preserve the Great Wall 保護長城
跟淘氣章魚巡游世界遺產
哪項世界遺產被 譽為“中華民族不 屈的脊梁”
什么是世界遺產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 2020年將在福州舉行
緬甸蒲甘古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世界遺產之旅”網站 倡導可持續旅游
中國世界遺產分部圖
可可西里“申遺”成功
中國“申遺”多,韓媒心里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