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閩粵栲林分生物量調查研究

2014-10-23 16:41林起藝
安徽農學通報 2014年18期
關鍵詞:林分生物量

林起藝

摘 要:該文通過對閩粵栲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林分生物量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Ⅱ類立地條件下,10a生閩粵栲林分生物量為72.01T/hm2,其中喬木層為71.67T/hm2,占林分生物量99.52%。在喬木層中,干、枝、葉和根的生物量分別為35.99T/hm2、12.72T/hm2、7.05T/hm2和15.91T/hm2。經樹干解析,胸徑、樹高于第4年進入速生期,材積于第8年進入高速生長階段。

關鍵詞:閩粵栲;人工促進;林分;生物量

中圖分類號 S792.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8-100-02

閩粵栲(Castanopsis fissarehd.et wils.),別名黧蒴栲,為殼斗科栲屬常綠喬木,樹高達25m,胸徑60cm以上;樹皮灰褐色,淺縱裂,幼枝具棱,被微柔毛和紅褐色粉狀鱗秕;葉薄革質或紙質,橢圓形至倒披針形,長17~25cm,寬5~9cm,先端漸尖,有時圓形,基部向葉柄楔形,葉柄長1.5~2.5cm,側脈16~20對;殼斗卵球形至橢圓形,全包堅果或稀包堅果(僅全包堅果的1/2~2/3),從頂端不規則撕裂,苞片呈鱗狀或肋狀突起;花期4~6月,果熟期11~12月,堅果單生;7~8a生開始結實,盛果期早,結果大小年現象不明顯。閩粵栲主要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南部、廣東、廣西、貴州南部以及云南東南部,中亞熱帶海拔200~850m暖濕坡谷地的常綠闊葉林中,常為次生林先鋒樹種;中性偏陽,幼年能耐適當陰蔽,可于林冠下更新,隨著年齡的增長,需光量增強;深根性,冠幅寬大,萌芽力強,可采用萌芽更新;對土壤肥力要求不高,較耐干旱瘠薄,在荒山能生長成林。閩粵栲是速生用材樹種,在中等立地條件下,樹高年生長量可達1m,胸徑年生長量可達1cm以上;也可作為培育食用菌專用林栽培。筆者對閩粵栲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林進行調查研究,探索閩粵栲的生長規律和有機質的積累與分配情況,為大面積發展閩粵栲人工林提供科學依據。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大田縣赤頭坂采育場場部工區。屬中亞熱帶海洋季風區,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年無霜期300d,年平均氣溫19.5℃,最冷月均溫10.5℃,年降雨量1 600~1 800mm,干濕季較明顯,春夏多雨,秋冬干旱,相對濕度達80%以上。試驗地地形為山地丘陵,海拔480~560m,坡度30~38°,陽坡、半陽坡,土壤為山地紅壤,土層深厚,腐殖層中等,為立地質量等級Ⅱ。原植被為闊葉林,20世紀80年代末采伐,采用不煉山人工促進天然更新而恢復為櫧栲類為主的林分,閩粵栲以塊狀分布居于林冠上層,形成閩粵栲群落類型。林分中閩粵栲生長旺盛,干形圓滿通直,林分郁閉度高。林下植被稀少,灌木有老鼠刺、黃瑞木、冬青、杜莖山、枸杞等。

2 試驗方法

2.1 試驗地設計 本試驗以杉木人工林為對照,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閩粵栲群落類型,設置標準地。標準地面積0.067hm2,共調查12塊。

2.2 調查方法 采用常規測樹方法調查標準地內每木胸徑和樹高,求取平均木,而后伐倒平均木進行樹干解析。同時用分層切割法測定標準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按立木平均營養面積用壕溝法測定地下部分生物量,灌木、草木層,采用樣方收獲法測定生物量。灌木、草木地下部分深挖50cm,取根系稱重。以上所有樣本均取樣烘干,測定含水率,而后換算為干重。

2.3 數據處理 求算所調查的人工促進天然更新閩粵栲林分的10塊標準地的閩粵栲胸徑、樹高生長量平均值,并與同齡的杉木人工林進行比較。

3 結果與分析

3.1 閩粵栲樹高、胸徑生長 經對10a生人工促進天然更新閩粵栲幼林和10a生杉木人工林(不含苗齡)進行調查,其胸徑、樹高生長量見表1。由表1可知,10a生閩粵栲在溫暖濕潤的中等立地條件下生長良好,林相整齊,樹高、胸徑生長迅速,頂端優勢明顯,樹高生長比同齡人工杉木增長33.4%,胸徑生長增長14.8%。說明閩粵栲幼林生長快,在生長量上比杉木具有更顯著優勢。

表1 閩粵栲幼林樹及高胸徑生長情況

[ 樹種\&林齡

(a)\&地類\& 樹高 \& 胸徑 \&生長量(m)\&比增(%)\&生長量(cm)\&比增(%)\&閩粵栲\&10\&Ⅱ\&12.01\&33.4\&11.94\&14.8\&杉木\&10\&Ⅱ\&9.0\&\&10.4\&\&]

3.2 閩粵栲林分生物量及分配 由調查可知,閩粵栲幼林生長快,其生物量達71.67T/hm2,占林分生物量99.52%,而灌木層和草木層植被稀少,生長細弱,其生物量分別為0.28T/hm2、0.60T/hm2,分別僅占0.4%和0.08%。說明閩粵栲在光照、水肥充足條件下生長迅速,在短時間內便形成林冠,位居林分上層,可形成單層純林。

3.3 閩粵栲各器官生物量分配 閩粵栲光合作用能力強,干物質積累快。由調查可知,10a生幼樹可達71.67T/hm2,其中樹干占50.21%,樹枝占17.74%,樹葉占9.83%,樹根占22.22%,各器官排列依次為:樹干>樹根>樹枝>樹葉。說明閩粵栲純林干物質的積累主要集中在樹干和根部,故樹體高大,根系發達,抗風能力強;樹葉干物質,與其他樹種相比,其生物量較為豐富,枯落物來源多,對林地土壤培肥可發揮積極的作用。

3.4 閩粵栲生長規律 經對10a生閩粵栲平均木進行樹干解析,樹高平均年生長量為1.20m,年生長最大值為1.6m,第4年便進入速生期。胸徑平均年生長量為1.19cm,第4年胸徑生長便達1cm以上。材積平均生長量為0.009 155m3,年生長最大值為0.022 585m3,始于第8年出現。說明閩粵栲為速生樹種,樹高、胸徑于第4年便進入速生期,而材積于第8年可進入高速生長階段。因此,在營林生產中,應遵循閩粵栲生長規律,采取相應配套措施,加強幼林撫育管理,促進林木速生豐產。endprint

4 小結與建議

(1)閩粵栲為喜光速生闊葉樹種,在Ⅱ類以上立地條件下,樹高、胸徑生長迅速。10a生幼林樹高比杉木增長33.4%,胸徑增長14.8%,具有顯著優勢。

(2)閩粵栲純林中10a生林分生物量達72.01T/hm2,其中主林層占99.52%,閩粵栲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為干50.21%、枝17.74%、葉9.83%、根22.22%,可作為速生用材林進行培育。葉生物量大,可培肥林地土壤。

(3)閩粵栲速生期早,樹高、胸徑于第4年便進入速生期,材積于第8年進入高速生長階段。因此,應強化幼林撫育、間伐管理,促進成林成材。

(4)建議把閩粵栲列入閩西北短周期工業用材林樹種培育,堅持適地適樹原則,實施集約經營,可取得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5)閩粵栲是造紙、人造板和建筑等的主要原材料,也是優良的薪炭材。閩粵栲木材紋理直,材質稍輕軟(氣干容重0.467g·cm-3),色白,心材不明顯,易加工,干形直,出材率高,是經營小桿材、板料等通用材樹種。詹情宇在“黎蒴栲纖維形成及制漿漂白性能的研究”一文指出,閩粵栲是一種良好的造紙原料資源,這為閩粵栲今后的開發利用指明了一條重要出路。因此,今后應加強閩粵栲與其他主要用材樹種混交模式的研究,為閩粵栲作為造紙原料林樹種的開發利用奠定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存及,陳伙法.闊葉樹栽培[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416-419.

[2]陳碧良.閩粵栲栽培技術[J].林業科技開發,2006,20(5):38-40.

[3]樊后保,劉文飛,蘇兵強.馬尾松林下栽植閩粵栲對生態系統養分循環的影響[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8,14(5):610-615.

[4]李寶銀,周俊新,李凌,等.烏桕與竹柏等樹種混交效果評價[J].華東森林經理,2009,23(1):12-16.

[5]鐘文紅.造紙原料的良好樹種——黎蒴栲[J].熱帶林業,2005,33(3):28-30.

[6]詹懷宇,岳保珍,張旭坊,等.黎蒴栲纖維形成及制漿漂白性能的研究[J].廣東造紙,1998,34(2):38-42.

[7]李少青.馬尾松閩粵栲混交林生長與競爭效應[J].江西林業科技,2007,182(4):31-34.

[8]潘標志.閩粵栲馬尾松混交林造林施肥試驗簡報[J].浙江林業科技,2002,22(3):53-56.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4 小結與建議

(1)閩粵栲為喜光速生闊葉樹種,在Ⅱ類以上立地條件下,樹高、胸徑生長迅速。10a生幼林樹高比杉木增長33.4%,胸徑增長14.8%,具有顯著優勢。

(2)閩粵栲純林中10a生林分生物量達72.01T/hm2,其中主林層占99.52%,閩粵栲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為干50.21%、枝17.74%、葉9.83%、根22.22%,可作為速生用材林進行培育。葉生物量大,可培肥林地土壤。

(3)閩粵栲速生期早,樹高、胸徑于第4年便進入速生期,材積于第8年進入高速生長階段。因此,應強化幼林撫育、間伐管理,促進成林成材。

(4)建議把閩粵栲列入閩西北短周期工業用材林樹種培育,堅持適地適樹原則,實施集約經營,可取得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5)閩粵栲是造紙、人造板和建筑等的主要原材料,也是優良的薪炭材。閩粵栲木材紋理直,材質稍輕軟(氣干容重0.467g·cm-3),色白,心材不明顯,易加工,干形直,出材率高,是經營小桿材、板料等通用材樹種。詹情宇在“黎蒴栲纖維形成及制漿漂白性能的研究”一文指出,閩粵栲是一種良好的造紙原料資源,這為閩粵栲今后的開發利用指明了一條重要出路。因此,今后應加強閩粵栲與其他主要用材樹種混交模式的研究,為閩粵栲作為造紙原料林樹種的開發利用奠定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存及,陳伙法.闊葉樹栽培[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416-419.

[2]陳碧良.閩粵栲栽培技術[J].林業科技開發,2006,20(5):38-40.

[3]樊后保,劉文飛,蘇兵強.馬尾松林下栽植閩粵栲對生態系統養分循環的影響[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8,14(5):610-615.

[4]李寶銀,周俊新,李凌,等.烏桕與竹柏等樹種混交效果評價[J].華東森林經理,2009,23(1):12-16.

[5]鐘文紅.造紙原料的良好樹種——黎蒴栲[J].熱帶林業,2005,33(3):28-30.

[6]詹懷宇,岳保珍,張旭坊,等.黎蒴栲纖維形成及制漿漂白性能的研究[J].廣東造紙,1998,34(2):38-42.

[7]李少青.馬尾松閩粵栲混交林生長與競爭效應[J].江西林業科技,2007,182(4):31-34.

[8]潘標志.閩粵栲馬尾松混交林造林施肥試驗簡報[J].浙江林業科技,2002,22(3):53-56.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4 小結與建議

(1)閩粵栲為喜光速生闊葉樹種,在Ⅱ類以上立地條件下,樹高、胸徑生長迅速。10a生幼林樹高比杉木增長33.4%,胸徑增長14.8%,具有顯著優勢。

(2)閩粵栲純林中10a生林分生物量達72.01T/hm2,其中主林層占99.52%,閩粵栲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為干50.21%、枝17.74%、葉9.83%、根22.22%,可作為速生用材林進行培育。葉生物量大,可培肥林地土壤。

(3)閩粵栲速生期早,樹高、胸徑于第4年便進入速生期,材積于第8年進入高速生長階段。因此,應強化幼林撫育、間伐管理,促進成林成材。

(4)建議把閩粵栲列入閩西北短周期工業用材林樹種培育,堅持適地適樹原則,實施集約經營,可取得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5)閩粵栲是造紙、人造板和建筑等的主要原材料,也是優良的薪炭材。閩粵栲木材紋理直,材質稍輕軟(氣干容重0.467g·cm-3),色白,心材不明顯,易加工,干形直,出材率高,是經營小桿材、板料等通用材樹種。詹情宇在“黎蒴栲纖維形成及制漿漂白性能的研究”一文指出,閩粵栲是一種良好的造紙原料資源,這為閩粵栲今后的開發利用指明了一條重要出路。因此,今后應加強閩粵栲與其他主要用材樹種混交模式的研究,為閩粵栲作為造紙原料林樹種的開發利用奠定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存及,陳伙法.闊葉樹栽培[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416-419.

[2]陳碧良.閩粵栲栽培技術[J].林業科技開發,2006,20(5):38-40.

[3]樊后保,劉文飛,蘇兵強.馬尾松林下栽植閩粵栲對生態系統養分循環的影響[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8,14(5):610-615.

[4]李寶銀,周俊新,李凌,等.烏桕與竹柏等樹種混交效果評價[J].華東森林經理,2009,23(1):12-16.

[5]鐘文紅.造紙原料的良好樹種——黎蒴栲[J].熱帶林業,2005,33(3):28-30.

[6]詹懷宇,岳保珍,張旭坊,等.黎蒴栲纖維形成及制漿漂白性能的研究[J].廣東造紙,1998,34(2):38-42.

[7]李少青.馬尾松閩粵栲混交林生長與競爭效應[J].江西林業科技,2007,182(4):31-34.

[8]潘標志.閩粵栲馬尾松混交林造林施肥試驗簡報[J].浙江林業科技,2002,22(3):53-56.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歡
林分生物量
杉木樟樹混交比例對林分生長及土壤養分含量的影響
輪牧能有效促進高寒草地生物量和穩定性
撫育間伐對油松林下灌木多樣性的影響
草地生物量遙感估算方法綜述
4種人工林的土壤化學性質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種闊葉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生物量高的富鋅酵母的開發應用
亞熱帶地區典型林分氮保留能力的差異及δ15N空間垂直分異特征
基于SPOT-5遙感影像估算玉米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及其碳氮累積量
水分脅迫對烤煙氨同化和生物量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