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球孢白僵菌孢子的耐逆性研究*

2014-10-24 10:18董曉宇馮樹丹徐文靜
關鍵詞:球孢白僵菌玉米螟

張 航,崔 陽,董曉宇,馮樹丹**,徐文靜

(1.哈爾濱師范大學;2.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0 引言

亞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我國玉米生產上最重要的害蟲,在不同生育期危害玉米,在玉米心葉期取食葉肉或蛀食未展開心葉,造成“花葉”;抽雄后鉆蛀莖稈;在穗期則直接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損、霉爛,品質降低[1],對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影響很大.近年來,隨著玉米種植面積的擴大加之全球氣候變暖,玉米螟安全越冬基數增高,導致玉米螟發生呈加重趨勢[2].球孢白僵菌是目前世界上研究和應用最多的病原真菌之一,它符合生物制劑的一些基本要求,即對溫血動物和植物無害,容易培養,致病力強,防治害蟲效果好和廣譜等[3].球孢白僵菌的毒力受環境因子的影響很大[4].因此,只有了解球孢白僵菌的特性及耐逆性,研究白僵菌各個條件的極性界點,才可以讓球孢白僵菌應用到更廣泛的極性環境中,完善球孢白僵菌應用范圍,使球孢白僵菌劑型更加完整.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1.1.1 供試菌株

球孢白僵菌D1-5,保存于吉林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生物農藥實驗室.

1.1.2 培養基

薩氏培養基(SDY):4%葡萄糖、1%蛋白胨、1%酵母粉、去離子水1000mL,自然pH值.液體培養基(SDY):不添加瓊脂的薩氏培養基[5]

1.1.3 藥品

蛋白胨、葡萄糖、酵母粉、卡納、頭孢、吐溫80.

1.1.4 試驗器材

生物顯微鏡、血球計數板、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蘇州凈化SW-CJ-2FD型雙人單面凈化工作臺、榮華牌JB-4定時雙向電子恒溫磁力攪拌器、電子天平、SANYO MLS-3780全自動高壓滅菌鍋、精宏牌H2P-250型空氣浴振蕩器

1.2 白僵菌侵染致病機理

白僵菌侵入蟲體一般經歷主要分為以下階段:

(1)分生孢子附著、萌發.真菌在昆蟲體表的附著能力直接影響著對昆蟲的致死效率.國內外對附著胞形成條件的研究較少,國外學者對綠僵菌附著胞形成的溫度、營養、pH已做了一些相關研究,但未作系統全面的研究.國內的研究僅僅是在觀察白僵菌在昆蟲表面分化出附著胞的效果,但未作進一步研究[6-8].

(2)穿透表皮.入侵是機械壓力和酶共同作用的結果[9-10].這些酶在菌體侵染過程中起到溶解表皮,有利于侵染的作用.白僵菌分泌的各種水解酶,主要包括蛋白酶、幾丁質酶、淀粉酶及酯酶[11-12],這些酶在穿透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其活力高低是決定真菌侵染力的首要因素[13-14].

(3)分泌毒素寄主死亡.有些被侵染的蟲體,在蟲身未全部布滿菌絲之前,已經死亡,這可能與真菌毒素分泌有關.胡豐林等從綠僵菌培養液中分離出五種破壞素[15].高英等在利用高速逆流色譜從油松毛蟲病源真菌布氏白僵菌菌株代謝液中分離純化出具有殺蟲活性成分的小分子毒素物質間甲基苯甲酸甲酯和對甲基苯甲酸甲酯[16].

(4)菌絲穿出表皮,產生分生孢子.利用GF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表達系統可以檢測球孢白僵菌侵染的過程[17].

此外,不同的受體也會影響其侵染效果.蟲生真菌中白僵菌和綠僵菌、擬青霉素等真菌寄主雖然廣泛,同種菌株的單體形態上差別也不顯著,但是面對不同種類的昆蟲其致病力卻存在差異.據報道,在蠶區用來自不同昆蟲的白僵菌菌株防治大豆食心蟲和玉米螟,結果表明野外條件下應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對養蠶無影響[18].

1.3 試驗方法

1.3.1 溫度對球孢白僵菌孢子萌發耐逆性影響的試驗方法

用0.05%的滅菌后的吐溫80溶液打散混勻0.1 g球孢白僵菌菌粉,取100 μL加900 μL無菌水稀釋后分別置于 15、19、22、25、28、31、34、37、40、45℃下暗培養接到滅菌后的SDY液體培養基(9 mL/瓶)上,之后在26℃振蕩18~20 h后,分別檢測 1、2、4、8、24 h 萌發情況,用顯微鏡每瓶觀察3個視野,取平均值,算出萌發率,每菌株設置一個自然溫度的對照處理(22℃室溫為自然溫度).

1.3.2 pH對球孢白僵菌孢子萌發耐逆性影響的試驗方法

滅菌后的SDY液體培養基(9 mL/瓶)在無菌條件下用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將SDY培養基分別調成 pH 為1、3、5、6、7、8、9、11、14 共9 個梯度,加入1mL 孢子濃度為1×107個/mL的孢子懸液,26℃振蕩培養18~20 h后分別觀察孢子萌發情況,用顯微鏡每瓶觀察3個視野,取平均值,算出萌發率.每菌株設置一個自然pH的對照處理.

1.3.3 紫外強度對球孢白僵菌孢子萌發耐逆性影響的試驗方法

用0.05%的無菌吐溫80溶液打散混勻0.1 g菌粉,取100μL加900μL無菌水稀釋接到滅菌后的SDY液體培養基(9 mL/瓶)上,置于6000 μw/cm2強度的紫外照射下在 60、80、100、120、240、480min后在26℃振蕩箱振蕩18 ~20 h后,分別看萌發情況,用顯微鏡每瓶觀察3個視野,取平均值,算出萌發率.每菌株設置一個自然條件的對照處理.

白僵菌萌發率計算:萌發率=已萌發孢子÷(已萌發孢子+未萌發孢子)×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溫度對球孢白僵菌孢子萌發率的影響

由表1和圖1可知,供試球孢白僵菌孢子有著較寬的溫度萌發范圍,在供試的溫度范圍內(15~31℃)均能正常萌發,且萌發率較高.31~45℃萌發率受溫度影響較大.尤其在45℃時白僵菌孢子萌發率隨著處理時間增大萌發率極速降低直至不萌發.在15~25℃時,球孢白僵菌的萌發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且與溫度持續時間影響不大.在25℃條件下萌發率達到最大值,當溫度高于28℃后萌發率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在超過31℃后萌發率迅速下降.19~28℃是最適合球孢白僵菌萌發的溫度范圍,而過高和過低的溫度均不利于球孢白僵菌孢子的萌發,因此,在室內萌發該球孢白僵菌孢子時應盡量避免過高或過低的溫度條件,田間使用時盡量選擇合適的季節和時間.但在極高溫度如表1中45℃白僵菌孢子依然能萌發只要不進行長時間的高溫密集照射,也依然有可能在高溫環境中加以利用.

表1 溫度對球孢白僵菌孢子萌發率的影響%

圖1 溫度對球孢白僵菌孢子萌發率影響的折線圖

2.2 pH對球孢白僵菌孢子萌發率的影響

不同pH對白僵菌孢子的影響測定結果見表2.由表2和圖2可知,在ck對照組對照下我們發現:在pH 3.0~11.0范圍內均可萌發,但不同pH對孢子萌發有明顯的影響.當pH在3.0~7.0之間時,球孢白僵菌萌發率孢子隨pH升高而增長;當pH>7時,孢子萌發率隨pH升高而下降.白僵菌孢子萌發最適pH為7.0.

表2 pH對球孢白僵菌孢子萌發率的影響

2.3 紫外強度對球孢白僵菌孢子萌發率的影響

圖2 pH對球孢白僵菌孢子萌發率的影響的柱型圖

由表3和圖3可見,紫外線照射對白僵菌孢子的萌發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隨著照射時間的增加,孢子萌發率明顯降低,照射60、80、100 min后的孢子萌發率分別為72.70%、50.30%和20.60%,而在240 min時萌發率已經降低到6.03%,說明球孢白僵菌孢子不能耐紫外線長時間照射.長時間的照射孢子會完全失活不萌發.

表3 紫外線照射對球孢白僵菌萌發率的影響

圖3 紫外線照射對球孢白僵菌萌發率的影響柱狀圖

3 小結與討論

適宜的環境可以使白僵菌更好的利用營養物質生長發育[19],提高對害蟲的致病力.在影響球孢白僵菌田間應用的環境因素中,溫度、pH和紫外線照射至關重要.研究表明,過低和過高的溫度均不適于球孢白僵菌孢子的萌發,19~28℃是其最適的生長溫度范圍.隨著相對濕度的增加菌絲的生長和孢子萌發率都升高,當相對濕度達到100%時,生長量和萌發率均達到峰值,相對濕度低于75%以下白僵菌的萌發受到嚴重抑制.在連續干旱的年份或地區不適合噴灑白僵菌,只有在較高的濕度下孢子才能萌發侵入蟲體,所以應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時一定要選擇好氣候條件.黃淮海玉米產區田間應用白僵菌防治玉米螟一般是在7月份的小喇叭口時期,此時正值高濕季節,喇叭口內的濕度較大有利于白僵菌生長侵染.而且施用白僵菌的同時也要考慮土地及環境pH,在噴灑白僵菌時可以人為選擇高濕環境促使孢子萌發,如在雨后或澆地后將白僵菌施入玉米心葉內.紫外線照射可強烈抑制白僵菌孢子的萌發,從而導致菌株毒力下降,所以為了防止紫外線的輻射,田間施藥時可將其加入一些抗壞血酸等化學保護劑[20].

[1] 劉君麗,司乃國.小麥白粉病化學防治現狀及發展方向[J].農藥,2002,41(4):15-16.

[2] 宋玉立,何文蘭.小麥白粉病的發生和防治[J].農藥,1998,37(3):39.

[3] 李榮森,羅紹彬.微生物防治害蟲[M].北京:科技出版社,1983.27-45.

[4] 陳天壽.微生物培養基的制造與應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519-524.

[5] 劉興磊.不同地理來源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物學特性[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12,34(1):58-61.

[6] 翟錦彬,黃秀梨.球孢白僵菌在棉鈴蟲表皮上萌發的研究[J].微生物學報,1997(2):154-158.

[7] 林華峰,黃勃,李增智等.白僵菌在松毛蟲體上宿存侵染的電鏡掃描觀察[J].菌物系統,1998(4):57-61.

[8] 王成樹,黃勃,樊美珍,等.球孢白僵菌對馬尾松毛蟲的毒力與孢子萌發行為的關系[J].森林病蟲通訊,1998(3):13-15.

[9] Hassan A E M,Charnley A K.Ultrastructural study of the penetration by Metarhizium anisopliae through Dimilin-affected cuticle of Manduca sesta [J].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1989,54(1):117 -127.

[10]季香云,楊長舉.白僵菌的致病性與應用[J].中國生物防治,2003(2):82-85.

[11] Feg M G,Poprawski GT,Khachatourians G G.Production,for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ntomopathogenic fungus Beauveria bassiana for insect control:current status[J].Bioco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4,4(1):3 -34.

[12]胡景江,樊美珍.球孢白僵菌胞外蛋白酶與其毒力的關系[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1996(3):273-278.

[13] Clarkson J M,Charnley A K.New insight into mechanisms of fungal pathogenesis in insects[J].Trends in Microbiology,1996,133:189 -196.

[14]楊懷文.我國農業病蟲害生物防治進展[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2005.1-5.

[15]胡豐林,李增智.蟲草及相關真菌的次生代謝產物及其活性[J].菌物學報,2007(4):607-632.

[16]高英,薛皎亮,范三紅,等.布氏白僵菌代謝毒素的分離純化及其對油松毛蟲幼蟲的毒性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10,4315:3125-3133.

[17]金凱,張永軍,羅志兵,等.利用GFP表達系統檢測球孢白僵菌侵染昆蟲過程[J].菌物學報,2008(3):377-384.

[18]徐慶豐,宋益良,杜長喜,等.白僵菌粉劑防治玉米螟研究[J].吉林農業科學,1988(4):44-46.

[19]陸晴,董建臻,曹偉平,等.球孢白僵菌生長及毒力影響因子的研究進展[J].華北農學報,2007,22(增刊):58-61.

[20]應盛華,馮明光.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乳懸劑的配方篩選[J].植物保護學報,2001,28(4):345-351.

猜你喜歡
球孢白僵菌玉米螟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球孢白僵菌防治竹梢凸唇斑蚜試驗
二代玉米螟發生趨勢預報
不同儲存溫度對白僵菌孢子活性的影響
白僵菌對酚類轉化及僵蠶中4-O-甲基葡萄糖苷化產物的研究進展
不同地理來源的球孢白僵菌對甜菜夜蛾幼蟲的致死效應
球孢白僵菌對亞洲玉米螟血細胞毒力和形態的影響
2種方法復壯馬尾松毛蟲球孢白僵菌的研究
臨河地區玉米螟的發生與綜合防治措施
淺談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義及發展前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