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巴東土家族口述醫藥文獻調查分析

2014-10-27 05:02劉德紅曹佳郝玉琳萬里陳紅梅邢永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下半月 2014年9期
關鍵詞:巴東縣土家族

劉德紅+曹佳+郝玉琳+萬里+陳紅梅+邢永革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編號:201310063010)。

作者簡介:劉德紅(1990-),男,湖北巴東人,本科。;邢永革(1968-)女,山東成武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漢語史與古典文獻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陳紅梅(1976-),女,四川射洪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文獻與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E-mail:chenhongmeiooo@sohu.com

【摘 要】 土家族口述醫藥文獻是土家族醫藥的寶貴財富,其口述資料的保護與傳承有利于土家族醫藥的進一步發展。我們通過對巴東縣土家族的走訪調查,了解了當地口述醫藥文獻的現狀,發現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 巴東縣;土家族;口述醫藥文獻

【中圖分類號】R2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8-0001-02

巴東縣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隸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地理位置獨特,擁有豐富的中草藥資源。土家族有語言無文字,在漫長的生活中就地取材,形成了自己民族獨特的口述醫藥文獻資源。其口述文獻資料具有以下特點:一是至今仍口傳而未用文字記錄;二是前人口述已在近代被記錄下來,形成文字資料,有的是手抄,有的是刻印。早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少學者開始對土家族口述醫藥文獻的進行田野調查,并收集了大量口述資料。如田華詠、田蘭、梅之南的《土家醫藥文獻調研與整理》,田華詠、田菂《土家族醫藥研究30年概述》等[1]。但目前尚未見學者對恩施巴東縣土家族口述醫藥文獻進行專門調查研究。

為了解恩施巴東縣土家族口述醫藥文獻的實際狀況,筆者走訪了巴東縣野三關鎮、清太坪鎮、水布埡鎮、金果坪鄉,大支坪鎮和以及臨近建始縣景陽鎮,采訪當地的33個有威望的醫生和261位居民,他們基本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同時,筆者走訪了巴東縣民族醫院的醫生及相關研究人員。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基礎上,進行數據統計,筆者分析了巴東土家族口述醫藥文獻目前存在的一些現實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以供當地政府及研究專家參考。

1 調查對象及內容

1.1 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以三類人群為主:①有代表性的、有特色治療技法、有傳承體系的藥匠;②土家村落里土家文化知識豐富的族長;③土家當地年老的普通民眾。

1.2 調查方法

1.2.1 走訪藥匠時,所了解到的單方驗方秘方,相關口述醫藥文獻等用文字記載下來,對特色診療方法進行錄像,在對方允許的情況下,對文獻、資料進行拍照以圖像形式記錄下來。

1.2.2 走訪族長和土家老人或藝人時,主要以筆錄和錄音為主。

1.2.3走訪完后,對所收集的口述醫藥文獻、資料進行分類整理。

1.2.4將分類整理好的文獻與相關文傳文獻進行比較印證,找出口述醫藥文獻中值得進一步保護的方面。

1.3 調查內容

1.3.1 調查土家藥匠所傳的醫藥知識,是否存在單方、驗方、秘方,是否有抄本、刻本或其他口述醫藥文獻,對哪些方面的疾病有特色療法,臨床效果如何等。

1.3.2 調查村落族長近年來土家村落文化演變情況,當地的土家醫藥是否有傳承保護機制,以及其所知道的與醫藥有關的民間故事、諺語、歌謠、咒語、口訣等內容與流傳情況等。

1.3.3 調查土家當地老年人平時生活與醫藥的聯系,及其所熟知的民間口頭流傳的與醫藥有關的民間文學內容等。

2 巴東土家族口述醫藥文獻現存的問題

2.1 口述醫藥文獻分散,不成體系

2.1.1 口述文獻資料分散 據調查數據顯示,有71%的醫者有祖傳的單方、驗方或者秘方,部分未從醫的普通百姓手中也有少量祖傳醫藥文獻。但是醫者和百姓并未將這些祖傳的藥方、驗方公諸于世,致使土家醫藥文獻零星、繁雜,而且對于這些單方或者秘方是否真實有效只能通過他們的病例進行驗證,這些單方和秘方內容是否有重復,因無法獲取比對,故目前難以得出結論。同時,在少數民族地區,由于地廣人稀,口述醫藥文獻十分分散,難以一一調查。

2.1.2 資料不成體系 在手持秘方或驗方的土家醫中,對自己醫藥知識進行整理(僅限對于自己病例或特別有效藥方的整理,由于知識水平有限)的占了39%,沒有對醫藥知識進行整理或根本沒有整理意識的土家醫占了61%。對自己醫藥知識進行整理的醫生只是對用藥簡單的記錄,并未系統整理。另外,其整理內容與中西醫相互參雜,沒有形成土家族口述醫藥文獻專著。這些數據說明對土家醫藥的保護并未真正深入人心,土家醫生對于土家醫藥的保護意識薄弱,這不利于土家醫藥的發展壯大。

2.2 口述醫藥文獻面臨嚴重失傳和誤傳的問題 土家族文化的傳承為歷代“口耳相傳”,其“口述”資料承載了土家族文化,土家族口述醫藥文獻也是土家醫藥文獻的重要資料。土家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社會實踐中,在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醫藥,在口耳相傳的過程中,以口碑的形式傳承不衰。但是,語言是變化發展的,在傳承的過程中會出現誤差,導致口述醫藥文獻出現失傳誤傳的現象。

2.2.1 失傳的情況 在走訪的這些土家醫生,他們的孩子或學習土家醫藥或從事醫生的僅占了17%,有徒弟的人僅有26%,而沒有徒弟的人占了74%。在走訪的一個73歲的土家醫生,他一共帶14個徒弟,而現在從事醫生這個職業的只有5人。另每人都從這個師父這拿走了相關醫藥文獻筆記,而師父手中沒有備份,這都導致了醫藥文獻的失傳。同時,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這說明了現階段包括土家醫藥傳承已經面臨很大的問題,加上現在這些土家醫生年齡偏大,土家醫藥口述醫藥文獻失傳情況比較嚴重。

2.2.2 誤傳的情況 在我們走訪的土家醫生中,掌握著大量的單驗方、秘方等口述醫藥文獻,但是大部分土家醫沒有去整理,甚至根本沒有去整理的意識。據調查,自己整理過口述醫藥知識的人占39%,這也是土家族口述醫藥文獻在下一代開始有誤傳的一個原因。

從對百姓的調查中可以發現,只有10%的人家中收集有單方、驗方或秘方,另外90%的人沒有收集這方面的單方或者書籍。當地土家族人民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即使收藏也不會閱讀,加之31%是通過口傳,只有19%是通過文傳,50%是通過文傳兼口傳保存的。這使得民間流傳的單方、驗方和秘方更容易誤傳,由于誤傳的情況難以一一甄別,此處不一一詳細說明,但在現實中確實存在很多這種情況。

2.3 口述醫藥文獻傳承后繼乏人

2.3.1 家族世襲相傳的傳承后繼無人 筆者及課題組成員從當地百姓推薦最多的醫者中篩選并選定那些年齡稍大的醫生,對其進行走訪,并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在走訪的30位土家醫生中,82%是通過拜師學習,13%是祖傳,另外5%是通過其他方式來學習(包括跟師學習后再到中專學校進修,還有祖傳學習后再到醫學院校深造)。在百姓調查中,僅有30%的人支持自己的孩子學習土家醫藥。從數據來看,大部分都是從小跟師學習的,這有利于老一輩土家醫醫術的傳承,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也折射出這些土家醫生受教育程度不高,其醫學知識主要來自跟師學習。其中他們的子女目前也在學習土家醫的人僅占17%,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目前家族世襲相傳所面臨的窘境。由此可看出現在新生代土家醫生繼承人員稀少,其主力仍是原來的老土家醫。

2.3.2 跟師、從師傳承后繼無人 調查研究中筆者發現,在拜訪的30位土家醫中,現在帶徒弟的人僅占26%。有65%的人愿意收徒弟,并愿意把自己所掌握的土家醫藥方面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自己的徒弟,還有35%的人不愿意收徒傳授,并非他們不愿意傳承,只是隨著現在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變化,疾病的種類在不斷的增多,很多疾病是他們用土家醫藥無法治愈的。與西醫和中醫相比,他們對土生土長的土家醫逐漸失去了信心。在針對普通百姓的調查問卷中,筆者從255份問卷中統計發現,其中只有30%的人支持自己的孩子學習土家醫,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土家族口述醫藥文獻家族世襲及師徒傳承的方式正在逐漸走向衰弱。原因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年輕人有更好的職業追求,經濟收入要遠遠高于行醫收入;另一方面就是中醫、西醫的沖擊;第三,土家族醫藥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3 巴東土家族口述醫藥文獻傳承與發展的策略

3.1 加速口傳文獻向文傳文獻的轉化 從調查和搜集方面,對于流傳民間的偏方、驗方和特殊的診療技法以及蘊含土家醫藥知識的歌謠、諺語、詩歌、傳說、典故、口訣、咒語等,可以利用錄音、錄像、拍照等形式建立載體。同時,相關政府需要加大調查力度和廣度,把口傳文獻轉化為文傳文獻。從整理方面,這些蘊含很高土家醫學價值的口述文獻依靠口耳相傳很難全部保存,更別說升華、概括為完整的理論體系。所以更要借助文字、錄音、錄像、拍照等現代影音記錄手段全面、真實、系統的記錄并保存,同時也有利于民族口述醫藥文獻的共建共享。對于那些土家醫手中“不外傳”的口述醫藥文獻,政府可以設立專項資金進行收購。土家族醫藥學從“口承”到“文傳”到用現代科技手段記錄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信息化時代發展的必然[4]。

3.2 政府介入,加大保護力度 對于土家族口述醫藥文獻失傳誤傳的問題,我們需要發掘、保護,特別是搶救性發掘保護那些擁有口述醫藥知識的老年人,同時對比文傳資料,來證明它的真實性。我們需要借鑒藏醫等數字化的成果,來傳承土家族醫藥文化。另外,建議當地政府部門組織人力物力,將整個土家族醫藥方面的東西進行綜合整理,建立一個綜合圖書館,專門收集土家族醫藥文化,建立一個土家醫藥數字信息網,這將有利于土家族醫藥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3.3 提供人才培養的優惠政策 對于土家族口述醫藥文獻后繼無人的情況,需要培養繼承人,如鼓勵師帶徒和家族世代相傳。針對家族式傳承,土家醫也應打破祖傳“不外傳”思想的束縛,擴大家族世襲傳承的范圍,實施多人傳承制度,只要愿意傳承弘揚土家醫藥文化的人,都可以傳承。針對跟師這種傳承方式,應把土家醫藥文化與院校教育結合,如湖北民族學院特招民族學生進行定向專門培養和土家醫傳承班,充分發揮其教育教學和科研優勢,將土家族醫藥學的經驗和方法加以傳導,培養更多的高水平、繼承型的民族醫藥人才,充分發揮高校教學科研、服務社會的三大功能,為本民族醫藥學的發展創新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術支撐[3]。

4 小結

本次調查是對巴東地區土家族醫藥文獻方面的抽樣調查,基本了解了巴東土家口述醫藥文獻的現狀以及土家醫當前面臨的困境。土家醫藥在漫長的歷史中,仍然在發揮它祛病除疾和健體強身以及延年益壽的作用。雖然它現在面臨一些困境,但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挖掘保護。對待口述醫藥文獻,要全面挖掘,堅持“搶救第一,繼承為先”的原則,對其進行系統的搜集與整理,不斷進行總結和提煉,探究土家醫藥的發展規律,構建完整的醫療體系,發展土家醫藥,為人類健康事業謀福利[5]。

對土家醫藥而言,從醫學角度研究者甚多,亦有研究其文化特征者,包括非物質文化研究,也有從土家醫學人類學角度的考查研究。因此土家醫藥學,既可以是一門醫藥學科,也可以是一種文化現象。在這樣一種交叉的混合環境中,既有其它民族醫,也有中醫,更有西醫。只有繼承創新,整理土家族醫藥文獻,進一步開發土家族醫藥,發揮土家醫藥在民族地區的作用。融合現代文明和現代科技,來繼承和傳承我們的土家醫藥文化[2]。

參考文獻

[1]田華詠,田蘭,梅之南.土家醫藥文獻調研與整理[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3,6(48).

[2]楊付明.民族醫藥文化與現實的融合[Z].湖北民族學院醫學院.

[3]陳龍全,張金紅.土家族醫藥的基本特點、研究現狀與發展思路[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07,24(3):1-3.

[4]朱國豪,朱娜琳.土家族醫藥的學術價值和開發研究概述[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07,24(3)4-7.

[5]莫益增,莫文杰.土家族醫藥的現狀與展望[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10,27(3)60-61.

(收稿日期:2014.07.16)

猜你喜歡
巴東縣土家族
土家族情歌
三峽地區土家族擺手舞藝術特征分析
———評《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
土家族
56個民族56枝花土家族
托起人民的“健康夢”——巴東縣衛生計生工作“十二五”回眸
走向文明美好——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開展“六城”同創活動“三部曲”
土家族“七”類藥物考辯
產業鏈上黨旗紅——巴東縣黨組織引領產業發展掃描
山區貧困縣促進市場主體發展的對策——以巴東縣為例
對“十三五”現代農業規劃的思考——以巴東縣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