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

2014-10-29 05:33高學禮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4年9期
關鍵詞:就業導向教學改革理論

高學禮

摘要:

以就業為導向是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理論取向,其內涵是以職業、崗位、工作為基本依據設職業教育教學式,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體系與職業、工作崗位要求的對接,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就業。這一體現的建構需要從七個方面進行,同時需要調動各方面資源,形成工學結合的課程開發機制,并采取逐步推進的策略。

關鍵詞:就業導向;教學改革;理論

一、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以就業為導向的內涵

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概括地說就是以職業、崗位、工作為基本依據所設計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它能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體系與職業、工作崗位要求的對接,從而達到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就業的目的。中等職業教育教學體系最大限度地與職業、工作崗位要求相對接包括:①專業結構與職業分類相對接,學校專業設置要與勞動力市場人才需求相對接。②課程設置與工作任務相對接,按照工作任務的相關性設置課程;③教學內容與職業能力相對接,根據工作崗位對學生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要求確定教學內容體系;④教學情境與工作情境相對接,要以情境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為基礎,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通過項目教學等方法,實施職業活動導向的教學;⑤評價方法與企業評價相對接,把企業評價標準和方法融合到學生學業評價中,引導教師和學生按照企業要求進行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課程設置的基本思路

(一)根據崗位能力需求提煉專業核心內容。社會和企業對崗位人才的需求是我們的培養目標,對崗位能力的要求是我們課程設置的依據。專業核心內容是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關鍵內容,它具備幾個特征:一是能夠提供形成崗位專業技能必須夠用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二是能夠提供就業崗位所需的通用技術和核心技術知識和能力結構;三是能為學生創建就業行為導向,關注學生的就業與人格發展。

(二)根據核心內容確定專項能力模塊。專業能力是指具各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專門技能及專業知識,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識,以獲得合理的知識與能力結構。方法能力是指具備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學習方法,要注重學會學習、工作,以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社會能力是指具備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行為規范及價值觀念,要注重學會共處、學會做人,以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構建就業導向性課程體系框架

課程體系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觀。職業基礎課程和通用技術課程是為專業技能課程服務的,專項能力是形成崗位能力的基礎能力,通用技術課程的具體教學內容圍繞著鋪墊好專業技能課程而展開,而職業基礎課程的具體教學內容則關注學生的整體精神構建,圍繞著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職業通用能力這個中心而展開,將其貫穿于專業教學的始終。課程體系強調實踐教學,突出職業技能訓練。

四、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實施策略

(一)促進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區域合作。中等職業學校涌現了教學模式改革的熱潮,但也存在重復開發的現象。尤其是相同專業重復開發,造成了比較大的浪費。不同區域的技術條件、經濟水平的確存在差異,如能求同存異,必將大大促進我國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進程。因此建議在教育部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民間組織的作用,建立區域合作平臺,在全國范圍內有序地推進就業導向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

(二)建立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機制。建立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能夠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真實情境的學習機會,解決學校設備短缺狀況,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過渡,提高學生就業率。然而目前要大量地吸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在現階段尚有許多困難。要克服這些困難,政府就不能僅僅“要求”與“指導”,而任憑產學合作停留于民間層面,要努力創造國家層面的產學合作平臺。比如可以每年對支持職業教育的企業進行評審,形成排行榜,并在權威媒體予以公布。

(三)打造全新的課程內容與教學手段。首先,要充分利用職前教育課堂系統和職業測評系統,通過測試,幫助高職學生更好的了解自己,明確個人的職業取向,提高他們職業適應性。其次,就業指導的內容要找準結合點。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并貫穿于專業教育的全過程。加入現場指導、角色模仿、實際演練等方式,提高就業指導的效果。對各個實習基地的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就業指導。第三,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相結合。在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自主創業不失為緩解就業壓力路。畢業生將來不僅僅是求職者,而將會是工作崗位的創造者。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將就業教育與創業教育有機結合起,引導學生學會創造,培養學生自主創業意識,逐步實現學生從就業走向創業之路。

(四)采取逐步推進的教學模式改革策略。中等職業學校一方面普遍認識到,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但是另一方面普遍擔心新的教學模式體系實施的難度。只有有了新的教學模式思路、教學模式方案,師資隊伍建設、實訓條件完善才有了方向。但是在改革過程中也要堅決防止急躁現象。教學模式改革是個長期工程,不可能在短期內取得實質性效果,要做好長期的規劃和準備。新的教學模式方案可以采取逐步推進的策略,逐步用就業導向教學模式體系替代舊的學科型教學模式。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是優化隊伍結構,校內要建立一支專、兼營結合的就業指導教師隊伍,校外要吸納社會職業指導專家、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加盟,來彌補校內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的缺點。二是要加強現有指導人員的培訓和進修力度,要求從事就業指導課程教育的老師都必須參加相關的專業培訓,鼓勵有條件的教師通過職業指導師考試,不斷提高理論知識和業務水平。三是學校要建立激勵機制,制定就業指導隊伍的培養方案,促進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穩定。

【參考文獻】

[1]徐涵.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03)

[2]魯昕.在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工作會議上的總結講話[Z].2010-12-3

【作者單位:河南省會計學?!?

猜你喜歡
就業導向教學改革理論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以就業為導向,高職教育中《兒童常見病護理》課程教法的實踐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