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加強黃河文化建設,推進治黃事業協調發展

2014-10-29 05:33任愛菊婁清廉李恩珍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4年9期
關鍵詞:黨風廉政黃河經濟

任愛菊 婁清廉 李恩珍

黃河文化歷史悠久,根深葉茂,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澤潤神州,遠播寰宇,綿延不絕,成為世界文明發展史上的奇跡,它深深地植根于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步成為中華文化的象征與旗幟,引領中華民族不斷前進,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一、加強黃河文化建設是促進精神文明和黨風廉政建設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手段

文化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是提高職工隊伍思想素質的核心,是增強向心力、凝聚力、約束力的重要保證,是加大預防腐敗工作力度的重要措施,是解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薄弱環節的重要途徑,是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手段。我們要充分認識精神文明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堅持以人為本,以文化建設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充分發掘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水利行業價值體系建設作為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根本,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的全過程,貫穿于黃河治理開發與管理事業的各個方面,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和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大力宣傳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等先進典型人物,積極開展文明和諧創建活動,努力形成與“維持黃河健康生命”要求相適應的理想信念、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和知榮辱、講文明、樹正氣、促和諧的良好風尚,轉變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大興求真務實、調查研究之風。

二、加強黃河文化建設是提高治黃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

我們要大力加強黃河文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文化育人,人才興黃,科技興黃,倡導和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重視開發人的精神素質,確立人的主體地位,大力弘揚黃河精神,樹立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風尚,推動學習型和諧單位建設,活躍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豐富職工的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提升精神境界,緊緊依靠職工,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制定實施人才戰略規劃,以優化人才隊伍結構為主線,改善用人環境,大力加強人才隊伍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公開選拔、公平競爭、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選拔任用機制和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有利于調動人才積極性、促進人才全面發展的激勵機制。大力提高職工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備、年輕有為的高素質管理和經營人才群體,培養一支一專多能的學科帶頭人和專業技術人才群體,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面向基層及生產一線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群體,加強科學化、人性化的管理,大力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促進黃河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加強黃河文化建設有利于維持黃河健康生命,促進人與河流和諧發展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弘揚優秀的黃河傳統文化,營造尊重河流、善待河流、保護河流的文化環境,加強流域統一管理,認真搞好流域綜合規劃,完善各項法規政策,健全河流健康指標體系,建立有效地會商、協調、決策、監督等機制,實行科學治水,科學管水,轉變用水觀念和水管理模式,加強需水和節水管理,量水而行,高效利用、合理配置、節約保護水資源,使國民經濟各產業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保證河流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率不超過40%,逐步建立起自律式發展的用水模式,統籌協調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實現黃河功能性不斷流; 加強洪水管理,科學安排洪水出路,塑造協調的水沙關系,合理利用雨洪資源利用; 堅持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相結合,加強預防監督,充分發揮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有效地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全力打造和諧之河、生態之河、健康之河,實現人水和諧,讓河流生生不息,萬古奔流,造福子孫后代。

四、加強黃河文化建設有利于促進黃河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經濟是形,文化是神,經濟決定文化,為文化建設提供物質基礎; 文化反作用于經濟,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文化本身是一種新型的生產力,文化的發展不斷促進經濟的增長,文化因素越來越多地滲透進經濟活動,正成為決定經濟發展潛力和后勁的重要因素,文化優勢正成為地區經濟發展日益重要的環境優勢,文化產業不僅在發展速度上超過傳統產業,而且在產業規模和財富創造能力上也日益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以滿足人們心理需要的文化服務和文化創造活動逐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文化與經濟的相互融合已使文化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它以其自身特有的廣泛性和滲透性提升著物質生產領域的文明程度,帶動整個人類生產和生活向更文明、更人文化的層次躍進,這是文化發展的最高目標,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最高境界。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要大力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繼承并發掘優秀的黃河傳統文化,充分發揮黃河流域文化多樣性的資源優勢,特別是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風景名勝區是發展旅游等文化產業的重要資源,要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資源優勢,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把資源整合成項目,積極招商引資,對歷史文化遺產和風景區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注重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切實提高文化融合的水平和綜合效益,使旅游開發真正成為黃河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并帶動其他第三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創造就業機會、增加經濟收入,促進經濟繁榮。同時,要依托黃河自身優勢,積極尋求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水電、供水、工程施工、土地開發利用、設計咨詢、房屋租賃、文物景觀旅游等項目。

由此可見,全面推動黃河治理開發與管理事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開發黃河文化,發展黃河文化,創新黃河文化,要把豐富的文化資源變為強大的文化力量,促進又好又快發展。這就迫切要求我們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大力加強黃河水文化建設,進一步提升黃河治理開發與管理質量,實施最嚴格的流域管理制度,努力實現黃河治理開發與管理事業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黨風廉政黃河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多彩黃河
黃河寧,天下平
『黃河』
加強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 落實“一崗雙責”
淮委召開2019年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的“三不”與“三無”
落實“兩個責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
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