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葉的稀土“官司”

2014-11-07 06:24趙廣立
農村農業農民·B版 2014年10期
關鍵詞:官司葉面肥限量

趙廣立

連日來,茶葉稀土超標的“官司”不斷。繼9月中旬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3種鐵觀音和1種普洱茶稀土超標后,9月底,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又在國慶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中檢出13批次茶葉稀土超標,成為該省食品質量安全的主要問題。

這不是茶葉第一次惹上稀土超標的“官司”。2011年11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烏龍茶產品質量國家監督結果》,抽查了京、滬、閩、皖等地58種烏龍茶,19種產品不達標,其中17種為稀土超標;2012年6月,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結果,7款茶葉被曝稀土超標;在茶葉消費大戶廣東,該省質監局也于2012年三度發布茶葉稀土超標……

對喝茶較為講究的人們常把“夏飲綠,冬飲紅,一年到頭喝烏龍”掛在嘴邊,意即酷夏宜飲綠茶,綠茶不僅消暑解渴,還有清熱、解毒之效;而冬天寒氣逼人,宜飲味道甘溫的紅茶來生熱暖腹,增強人體抗寒能力。眼下正值金秋時節,“燥氣當令”,具有生津潤喉、甘爽益肺之效的烏龍茶是秋季飲品中不錯的選擇。然而,多批次茶葉接連陷入稀土超標的“官司”之中,給茶葉質量蒙上了一層陰影,令人惶惑不安。

限、測標準均被質疑

現行國家標準gb2762-20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前言中明確指出:“稀土限量指標按gb2762-2005執行?!倍鴊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4.13.1”條款規定了茶葉中的稀土元素2mg/kg的允許限量標準;同時,gb2762-2005“4.13.2”條款規定檢驗方法按gb/t5009.94-2003《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測定》規定的方法測定,推薦的是比色法。

也就是說,茶葉的“稀土標準”相關規定已將近10年未曾改變,仍須執行衛生部(今衛計委)2005年制定的相關標準。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于茶葉中的稀土含量,無論是限量標準還是測定標準,均被質疑不夠科學。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副院長楊秀芳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規定的2mg/kg的允許限量,與稻谷、玉米、小麥等糧食相同,“人們每天所消耗的茶葉不到20克,遠遠低于以上糧食作物的量,(從這個角度)標準指標欠科學”。

茶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則認為,該標準(gb2762-2005)沒有充足的調查基礎,對植物中特別是茶葉中的稀土含量的本底值沒有掌握?!皬哪壳耙颜莆盏牟枞~中的含量可以看出,茶葉中有那么高的比例超過標準就說明這個標準定得太低,處于茶樹正常含量水平?!?/p>

陳宗懋還指出,和標準同年頒布的gb/t5009.94《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測定》方法標準推薦的比色法并不成熟,“分光光度法所用絡合體系的選擇性不夠理想,在復雜本底下的測定易受干擾,準確性難以保證,方法的檢出限不夠”,測定結果不能正常反映含量水平。

此外,楊秀芳告訴筆者,2005年標準制定時對應的測定方法為gb/t5009.94-2003《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測定》,測定的是鑭、鐠、鈰、釹、釤5種稀土元素氧化物總量。然而隨著該標準被新的gb5009.94-2012《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測定》代替,新標準須測定16種稀土元素氧化物總量。該標準測定方法的爭議在于,企業和部分專家認為茶葉稀土測定應充分考慮當初限量指標制定依據,開展鑭、鐠、鈰、釹、釤等5種稀土元素氧化物總量的測定及合格性判定;而檢測機構和監督部門實際執行中基本上按16種稀土元素氧化物總量開展測定和判定,“這導致檢測結果偏高,超標率提高”。

茶葉中稀土超標“有目共睹”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2009~2010年對我國部分省市的稀土元素監測結果顯示,大部分食品中稀土含量較低,但茶葉、海帶、紫菜等干性食品中稀土超標現象比較普遍。據衛計委和質檢總局的資料,在各種茶葉中以普洱茶的含量最高,約90%的普洱茶的稀土含量都超過2mg/kg,烏龍茶次之,綠茶中的含量較低,但也有20%左右超過2mg/kg。而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研究員石元值等2011年發表在《茶葉科學》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對1245種包括各種茶類的茶葉分析結果中,茶葉中稀土含量低于2mg/kg的僅為45%~65%,也就是約有一半以上的茶葉中稀土含量超標。

陳宗懋認為,這樣的標準在生產中根本無法執行:“試問如果按此標準執行,那么90%的普洱茶、60%左右的烏龍茶和20%左右的綠茶都將被銷毀。其后果將使中國的茶產業處于崩潰的地步?!?/p>

值得指出的是,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美國等都沒有規定食品中稀土元素管理要求。而相關標準在我國頒布后的數年里,并沒有被嚴格執行,卻被外國用來作為禁止中國茶葉出口的依據,在陳宗懋看來,“這對中國茶產業來講是一個悲哀”。

事實上,這一切并非沒有被覺察到。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cfsa)標準二部副主任王君向筆者披露,gb2762-2012標準起草過程中,經反復研究,認為我國居民膳食稀土元素暴露水平很低,稀土元素的健康風險較低,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法典委員會(cac)食品污染物標準制定原則,建議取消稀土限量指標。但也有專家提出,我國現有稀土風險評估和科學依據尚不完善,建議開展稀土食品安全基礎研究,并重新評估稀土的健康影響。為審慎處置稀土限量問題,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主任會議審議,暫不取消現行標準中稀土限量指標,在gb2762-2012標準中代替原《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中除稀土限量指標外的其他指標。稀土限量繼續按照原《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執行。

王君同時指出,關于稀土元素的膳食安全性,目前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相關部門正在組織開展相關工作。

超標稀土哪里來

超標的稀土從哪里來?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茶葉學會秘書長阮建云在接受筆者采訪時給出了答案:茶葉稀土來源主要有土壤、大氣沉降和外來(如葉面肥等),從目前已有研究來看主要是土壤和外來來源。

“與其他所有作物一樣,茶樹從土壤中吸收各種元素,包括稀土元素,這是不可避免的。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生命,因此茶葉中的稀土多少與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有關?!比罱ㄔ普f。

中國南方七省區(江西、廣東、廣西、湖南、云南、福建、浙江)等地土壤多屬于風化型土壤,土壤中擁有豐富的離子吸附型稀土資源(或稱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雖然其品位不算高,但稀土元素配分齊全,尤其是中重稀土含量高。

研究表明,福建南平、龍巖、三明、泉州、漳州的大部分茶葉就是種植在這種富含離子型稀土的風化型土壤中。茶葉在施肥中使用的氮肥(尿素、碳酸氫銨等)及硫胺之類的肥料,恰恰是浸提土壤中稀土的材料,通過水的促進作用,肥料中的硫胺和碳銨同土壤中的稀土進行了離子交換,此時的稀土就同硫胺及碳銨進行了很好的有機結合,轉變成了可溶于水的物質被茶樹所吸收。

“茶樹生長過程中會不斷富集土壤中的稀土元素,主要積累在茶樹葉片中?!睏钚惴几嬖V筆者,一般而言,茶鮮葉成熟度越高,內含稀土含量越高,制成的干茶稀土總量就高;如果選擇稀土含量較高的土壤種植的茶樹,再用其高成熟茶鮮葉加工的茶葉,這樣的茶產品稀土超標率就高。

“因此,由成熟度較高的茶葉原料加工而成的如烏龍茶、黑茶、緊壓茶等茶類,其稀土總量相對較高,稀土超標率也較高;由芽、一芽一葉、一芽二三葉等原料嫩度較好的茶鮮葉加工而成的綠茶、紅茶、白茶等茶類,稀土含量相對較低,稀土超標率就低?!睏钚惴颊f。

阮建云也告訴筆者,和鈣、鐵等元素類似,稀土元素也是隨新梢成熟度提高而增加,因此成熟度高的茶葉稀土元素的含量相應也會提高,這是植物生長性狀決定的。

稀土之于茶葉:是敵是友

實際上,稀土元素之于茶樹,并非洪水猛獸,相反,適量的稀土元素對植物生長還大有裨益。阮建云說,我國上世紀80年代前后曾對稀土在農業上的應用進行過研究,發現低濃度的稀土具有促進植物生長的作用,因此在有些葉面肥中添加稀土,就能提高茶葉中的含量。

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汪東風曾對茶園中噴施稀土的作用進行過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稀土除可提高茶樹的抗性外,還具有提高茶葉葉綠素含量、提高茶樹體內的酶活性、提高茶梢中iaa、ga及zt的含量等效能,有助于茶葉增產及提高品質。受經濟效益的影響,肥料企業、農藥企業生產了含有稀土的肥料和農藥。部分茶農使用了這些肥料和農藥,貢獻了茶葉中稀土總量的超標。

楊秀芳告訴筆者,上世紀90年代,為了提高產量和改善品質,曾有部分茶園施用含稀土的葉面肥。而現階段,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施用含稀土元素葉面肥的情況已極少,部分地區不允許任何葉面肥在茶園施用。

“對于這種葉面肥使用范圍、稀土濃度等情況掌握得不多,它對茶葉稀土含量的貢獻也不清楚?!比罱ㄔ普f,現在看來,并沒有必要使用加了稀土的葉面肥,通過土壤合理地施用肥料(有機肥或化肥)同樣可以保證產量和品質。

盡管如此,與茶樹亦敵亦友的稀土元素,到底要不要撤銷限量標準?至今仍沒有答案。今年4月,陳宗懋在福建安溪參加2014年茶葉質量與安全培訓大會時透露,目前稀土的標準正在重新評估,有望年底改變。

猜你喜歡
官司葉面肥限量
標點官司
為創造之心 開啟無限視野凱迪拉克XT5周年慶版 限量呈現
見義勇為踹傷他人引發的官司
高速護欄引發離奇官司
Green Fade里約限量系列全球限量10萬支
幾種常見棉花葉面肥保蕾鈴效用試驗
幾種常見葉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試驗
GB 2763-2014《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發布
兩種葉面肥對烤煙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研究
“農好1號”葉面肥在茶樹上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