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水

2014-11-19 19:37劉文旻石萍
卷宗 2014年10期
關鍵詞:公署兵工廠膠東

劉文旻 石萍

摘 要:觀水,位于膠東腹地,牟平區西南方。1942年,膠東軍區司令部和膠東行政主任公署進駐觀水埠西頭一帶。從此,觀水成為膠東抗日作戰的總指揮部、政治及文化中心、軍工物資生產基地和培養干部的搖籃。觀水當之無愧應被稱為“膠東的延安”。

關鍵詞:觀水;膠東革命;地位

觀水,位于膠東腹地,煙臺市牟平區西南方,牟平、福山、棲霞、海陽、乳山五地交界之處,由原觀水鎮與原埠西頭鎮建制合并而成。觀水域內多崇山峻嶺,山高谷深,地形復雜,便于隱蔽,易守難攻,戰略縱深較廣。1942年7月1日,成立膠東軍區,許世友任司令員,林浩任政治委員。1942年7月7日,膠東區行政主任公署在棲霞縣成立。不久,膠東軍區司令部和膠東行政主任公署進駐觀水一帶,從此,觀水成為膠東抗日作戰的總指揮部、政治及文化中心、軍工物資生產基地和培養干部的搖籃,被稱為“膠東的延安”。

延安之所被譽為中國革命的圣地,中國革命的中心,紅色首都。是基于延安的戰略地位、抗日戰爭期間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邊區政府的所在地和黨政軍附屬機構所在地,以及其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和影響。而我們之所以稱觀水為膠東的延安,也正是基于對以上幾個方面的分析,而做出的正確判斷。

1 觀水--膠東抗日作戰總指揮部

1942年7月1日,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粉碎岡村寧次在膠東發動的大“掃蕩”,決定成立膠東軍區,許世友任司令員,林浩任政治委員,統一指揮五旅、五支隊和地方武裝。之后,司令部進駐觀水埠西頭一帶,許世友司令員在埠西頭、后垂柳、郁都等村先后住了三年,領導和指揮了膠東的抗日斗爭。隨司令部一起進駐觀水的還有政治部、后勤部、衛生部。1945年,“八一五”日寇投降,司令部遷至萊陽。

膠東軍區司令部駐觀水期間,許世友與林浩率八路軍膠東軍區將士多次粉碎了由日軍駐華北派遣軍最高司令官岡村寧次親自指揮的“拉網合圍大掃蕩”、“蠶食”運動;夜襲河源,攻克萬第,消滅了國民黨反共頑固派在膠東最大的一支軍事力量趙保源部;1945年膠東區黨委和膠東軍區根據形勢發展,抓緊時機,打響了煙、威解放戰斗,一舉解放了煙、威兩市,為整個膠東地區的解放乃至全國的解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觀水--膠東革命的政治中心

1942年,膠東區行政主任公署成立,1944年4月1日,改稱膠東區行政公署。1943年4月膠東區行政主任公署進駐牟平縣,公署駐地設在觀水鎮郝格莊村。該村交通方便,距膠東軍區司令部所在地埠西頭村僅3里路。

膠東區行政主任公署在王文、曹漫之等同志的帶領下,正確處理了軍隊與地方、干部與群眾、上級與下級的關系,依靠群眾,堅持武裝斗爭,組織農救會、工會、青救會、婦救會等群眾團體,全面開展精兵簡政、大生產、減租減息等運動。如,1944年,膠東軍區與膠東行署在西留疃學校召開勝利品展覽大會,歷時四天,參觀者絡繹不絕。11月,戰斗英雄任常倫犧牲后,膠東行署主持召開追悼大會。膠東區行政主任公署在觀水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為膠東的武裝抗日斗爭貢獻了力量。

3 觀水--膠東革命的文化中心

《大眾報》是膠東黨組織的重要宣傳機構。1941年3月,《大眾報》社遷至觀水。報社機關駐觀水鎮,轄4個印刷廠。第一印刷廠駐矯家、前姜家等村,主要職責是印報,后遷往海陽縣。第二印刷廠駐繅絲夼、七甲、八甲、鐸疃等村,專門負責印書。第三印刷廠駐上、下楊家一帶,負責印制書籍、小冊子、刊物等。第四印刷廠是石印廠,駐在南、北果子、榆林、生金泊等村,主要負責印刷《膠東畫報》和軍用地圖。

1948年,膠東《大眾報》改名《膠東日報》。1950年4月,因行政區劃變動而終刊,前后共出版12年。在這12年間,有4年的時間報社機關駐扎于觀水?!洞蟊妶蟆纷坑谐尚У匕l揮了黨報的作用,有力地宣傳引導了膠東人民的抗日斗爭。

1942年至1945年間,膠東文協、勝利劇團、文工團、國防劇團、膠東畫報社等單位先后在觀水駐扎并進行活動。如,1942年膠東文協在后姜家排演《闖王進京》,編劇馬少波、導演馬少波、左平。

4 觀水--膠東軍區軍工物資重要基地

抗戰時期,觀水作為膠東軍區軍工物資的重要基地,曾設有兵工廠、被服廠、制圖廠、醫院、鞋廠、制襪廠,制藥廠、木炭廠、制糖廠等,還修過飛機場。

兵工廠在這里大顯身手。當時整個膠東軍區共九處兵工廠,觀水就有四處:膠東軍區第一兵工廠、第七兵工廠、民兵兵工廠、大河東兵工廠。膠東軍區第一兵工廠主廠址在觀水鎮上垛玉夼村,主要制造手榴彈、地雷、子彈、炮彈、“捷克式”輕機槍等武器。膠東軍區第七兵工廠位于觀水鎮后垂柳村,主要負責山炮、野戰炮、榴彈炮等大型裝備的維修和100毫米重迫擊炮的生產工作。膠東軍區民兵兵工廠駐在觀水鎮六甲村,主要生產單打一步槍、地雷、手榴彈,用于裝備膠東地區的民兵,故得名“膠東軍區民兵兵工廠”。大河東兵工廠接收自土頑司令苗占魁的兵工廠,命名為華東后勤部第二軍工局兵工一廠,干部工人克服原料不足、設備差等困難,每日工作12個小時以上,平均日生產制造手榴彈5000枚,擲彈3000枚,地雷1500個。他們將一箱箱的武器源源不絕地運出山,為我軍攻克濰縣、萊蕪、濟南,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膠東軍區直屬醫院在這里誕生。膠東軍區衛生部于1942年至1947年間駐扎觀水郝格莊村,下設四個分所,第四分所又稱膠東軍區直屬醫院,位于觀水鎮埠西頭村,占房49間,設內科、外科、婦產科、牙科和手術室、化驗室、X光室、藥房等。曲家和姜家等村設有病房若干。1947年秋,該院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遷至牟平縣水道鎮南臺村一帶,另一部分轉移到海陽縣城北高家村一帶。次年春,經集中整訓后,一部分由院長李志伍帶領編為華野九縱直屬后方醫院,另一部分編為膠東軍區附屬衛生院,先后轉移棲霞、招遠、萊陽等地。1952年,膠東軍區撤銷時,附屬衛生所轉入濟南軍區衛生部總醫院。

膠東軍區直屬醫院是當時膠東軍區醫療條件最好的醫院。1944年11月,任常倫在海陽長沙堡戰斗中受重傷后,被抬至該醫院搶救,三天三夜后,搶救無效,不幸犧牲,年僅23歲。

5 新華制藥廠在這里發展壯大

1943年,為粉碎日寇對膠東革命根據地的經濟封鎖,解決軍用藥品和醫療器械匱乏的問題,膠東軍區決定在觀水鎮后垂柳村成立一個制藥小組,進行藥品的研制和生產,這個制藥小組就是新華制藥廠的前身。當時生產設備簡陋,資料書短缺,戰士們就用鍋碗瓢盆以及碾、磨之類的農家用具代替儀器,組織生產,用傳統方法炮制出膏、丹、丸、散、酊、露等中成藥。1944年10月,膠東軍區衛生部正式命名制藥組為“新華制藥廠”?!靶氯A”為新中國取代舊中國,建立一個新中華之意。

6 觀水--膠東根據地培養干部的搖籃

在膠東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發展過程中,中共膠東黨組織在根據地內大量發展黨員,大規模地培訓黨政干部,通過辦膠東抗大、膠東黨校、膠東公學、膠東建國學校等,培養和造就了成千上萬的黨、政、軍、民、學各方面的干部,他們中有的跟隨主力部隊轉戰南北,血灑疆場;有的在當地或調到外地領導了政權建設??箲饎倮?,膠東地區先后有7250名干部輸送到全國各新解放區,這些干部后來都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骨干力量。

1942年至1943年底“膠東抗大”先后進駐鞠家莊和郁都村,學員一百多人。1943年春,膠東建國學校曾在生金泊駐扎半年。膠東“實驗小學”駐埠西頭村,學生多數是軍政干部子弟、親屬及軍區機關兒童。

總之,1940年至1945年期間的觀水,是膠東革命的紅色圣地,是膠東革命政治、軍事、文化中心,是膠東革命最主要的根據地,是膠東進步力量最為集中的地方,曾有48位共和國將帥在此戰斗生活過,而從觀水走出的將軍達到9人。

因此,我們可以說,觀水當之無愧地可以稱為----膠東的延安。

猜你喜歡
公署兵工廠膠東
未來兵工廠
未來兵工廠
未來兵工廠
未來兵工廠
膠東面塑——花餑餑
膠東沿海的“媽祖”遺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