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輪指在琵琶演奏中的運用

2014-11-21 19:49姚莉娟
劇影月報 2014年5期
關鍵詞:小指樂段琵琶

■姚莉娟

輪指在琵琶演奏中的運用

■姚莉娟

琵琶,彈撥樂器,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被稱為“彈撥樂器之王”、“彈撥樂器首座”,屬彈撥類弦鳴樂器。演奏時豎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琵琶的音域寬廣,演奏技巧為民族樂器之首,表現力更是民樂中最為豐富的樂器,其技法繁多,包括彈挑、輪指、掃拂、搖指等。如果說琵琶飽滿、明亮、獨特的音響效果源于其豐富的技法,那么輪指就是其技法中獨具魅力的瑰寶。

一.輪指簡介

1.三指輪:食指、中指依次彈出,緊接大指挑進,得三聲。

2.四指輪: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依次彈出,得四聲。

3.五指輪: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依次彈出,緊接大指挑進,得五聲。

在五指輪的基礎上產生長輪、勾輪、挑輪、雙輪、滿輪、掃輪等連續伸展的輪指。輪指是琵琶右手技法中的重要指法,由于琵琶屬于彈撥樂器,其余音較短,輪指發揮著延長音高時值的作用,幾乎沒有一個曲子不用到它,它不是任由手指的慣性“帶”出去,而是保持一指一指的手指獨立性,其音色應如玉珠碰擊時的清脆悅耳,顆顆飽滿,白居易《琵琶行》中所敘“大珠小珠落玉盤”用以形容琵琶輪指再恰當不過。

二.輪指方法

1.手型:空心握拳,成弧形,大指向內彎曲,虎口張開,手背與琵琶面板平行,手心正對琵琶面板,手型放松而不散。

2.指序:起輪一般用食指,收輪一般用大指,根據樂曲需要如需弱收,收輪可落在小指上。

3.運力:輪指時手臂手腕保持不動,不可前伸后縮,只用指力,每只手指彈出直,大指挑弦同時食指與其他手指收回,以便做下一個輪指。

4.銜接:輪指的銜接要點是收和起的銜接,即小指接大指,大指接食指,這兩銜接點要連貫順暢,力度要求保持平衡。

5.均勻:輪指點子均勻是琵琶演奏的基本要求,一是時間上的均勻,快慢統;二是力度上的均勻,強弱統一。

三.輪指的力度和音色

輪指的力度不同,產生不同音色。在做到輪指點子清晰,顆粒性強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方面,輪指的力度取決于手指力度,而每個人手指的長短、粗細又不一樣,大指最粗,發出音色較強,小指最細,發出音色較弱,另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由于無名指、小指使用較少,其靈活度略遜于其他手指,以上種種原因容易導致輪指力度不均,音色不統一,所以在平時練習和演奏時,應盡量避免,控制協調,體會音色。另一方面,輪指的音色也取決于整只手臂的松緊度。過于用力的輪指,其音色死板、僵硬、缺乏彈性。過于放松的輪指,其音色松散、怠慢、虛而不實。所以,輪指時要充分控制好用力與放松的關系,避免緊張有余,放松不足的毛病。放松是有控制的放松,做到松而不懈。用力是有控制地使肌肉收緊,觸弦后立即放松,做到緊而不僵。如能在實際的演奏過程中,恰當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曲子就會演奏得跌宕起伏、氣韻貫穿,充滿強烈的感染力。

四.感受輪指魅力

以下將舉例闡述輪指在不同樂曲中的運用。

例一:

《唱支山歌給黨聽》是一首經典紅色歌曲,1963年,全國掀起了向雷鋒學習的高潮,這首優秀歌曲就是在這次高潮中產生的,后改編成琵琶獨奏曲。這是一首深情—悲愴—激昂的“三部曲”式樂曲,情感訴求十分強烈。

第一樂段用長輪呈現主題旋律,充滿深情和激情,表達了對黨的熱愛。

第二樂段體現了新舊社會的強烈對比,在時而悲痛凄楚,時而壯懷激烈的旋律中加上兩個掃輪,在起到使旋律承上啟下效果的同時,更加表達了對新生活,對黨的無限向往。

第三樂段運用雙輪再現第一樂段的主題旋律,加深了旋律印象,并把音樂推向高潮,再次強調了樂曲的中心思想。單輪、雙輪、掃輪在此曲中的運用,時而婉轉,時而鏗鏘,將對新生活對黨的熱愛發揮得淋漓盡致。

例二:

《春雨》,創作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春雨過后,萬物生長,百花爭艷,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樂曲結構嚴謹流暢自然,以江南評彈曲調為基礎,刻畫出一幅濃淡相宜的水鄉畫卷。

全曲分為引子、第一樂段、第二樂段、第三樂段、尾聲五個部分,輪指在此樂曲中的運用主要表現在第二樂段和第三樂段。

第二樂段可視為華彩樂段,中速。采用大段的挑輪,技術上體現了輪指的耐力。在“輪”主旋律的同時,“挑”也獨具特色,“挑”的音高較多,穿插在主旋律中,聽上去仿佛一主一次兩個旋律在同時進行,層層遞進。整段挑輪富于情感,運用地非常貼切自然,表現了雨后的春天,萬物復蘇的景象,旋律十分豐滿,更加增強了琵琶的表現力。

第三樂段,廣板。用很富有張力的雙輪長輪把樂曲主題演奏得像大海一樣的寬廣,大指二弦上的副旋律像人聲合唱和聲一樣更顯得無比深情,讓人們不禁產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暢想。

此曲不同種類輪指的運用使平靜如水的主旋律更顯得景色的秀美,讓人回味無窮。

例三:

《十面埋伏》,歷史題材大型琵琶曲,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樂曲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決戰的情景,漢軍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自刎于烏江,劉邦取得勝利。

全曲分為十三個小段落:一、列營;二、吹打;三、點將;四、排陣;五、走隊;六、埋伏;七、雞鳴山小戰;八、九里山大戰;九、項王敗陣;十、烏江自刎;十一、眾軍奏凱;十二、諸將爭功;十三、得勝回營。

輪指在此曲中的運用時而細膩,時而鏗鏘。樂曲從戰爭的準備階段開始,節奏由慢漸快,用琵琶模擬戰鼓聲,渾厚雄壯,接著一段吹打樂,全用輪指演奏模擬號角聲。

第一小段“列營”實際上是全曲的引子,節奏比較自由而富于變化,開始就用“拂輪”手法先聲奪人,渲染了強烈的戰爭氣氛,拂輪中鏗鏘有力的點子猶如扣人心弦的戰鼓聲,激昂高亢的長音好像震撼山谷的號角聲,形象地描繪了戰場特有的鼓角音響。

第二小段“吹打”是全曲中唯一旋律性較強,抒情氣息濃郁的段落。琵琶用輪指奏出長音,模擬了古代管樂器演奏的行進音調。

第三小段“點將”主題呈示,用連接不斷的長輪手法和“扣、抹、彈、抹”組合指法,表現將士威武的氣派。

第八小段“九里山大戰”是整個樂曲的最高潮。運用雙輪絞弦的技法再現了戰爭的慘烈。運用雙輪加推拉弦,再結合掃拂,表現了聲嘶力竭的吶喊聲,描繪了兩軍激戰生死搏殺的場面,將音樂推向高潮。

《十面埋伏》可以說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藝術發揮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豐富的輪指技法表現了波瀾壯闊的史詩場面,直到今天依然是琵琶演奏藝術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名作。

琵琶的技法無窮,輪指的掌握運用使琵琶的表現力更加豐富多彩,變化無窮。做到心手合一才能達到琵琶演奏的最高境界。當今琵琶事業隨著時代步伐大步前進,希望琵琶藝術在這個世界的大舞臺上繼續發揚光大!

猜你喜歡
小指樂段琵琶
貝多芬降e大調第十八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曲式分析
降落傘(翻繩)
旋轉手指操
手指舞 《魚兒魚兒水中游》
視唱練耳與鋼琴
一兩江湖之 琵琶誤[連載七]
雨林游記
二胡曲《新婚別》演奏淺析
“琵琶”和“枇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