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倫理及其技術考量探析

2014-11-27 04:50唐凱軍
新媒體研究 2014年19期
關鍵詞:研究與分析

摘 要 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網絡倫理依然成為一類社會化議題,對我國文化領域、經濟領域、政治領域帶來了強有力沖擊。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網絡倫理發展相對滯后,不但安全技術能力、水平低下,其網絡倫理體系中還存在巨大真空?,F階段,網絡犯罪、失范現象屢見不鮮、屢禁不止,身份認證、道德監督、誠信管理等體系中的漏洞諸多,已嚴重影響到網絡建設的健康發展?;诖?,本文結合網絡倫理產生的原因和基本內容,深度解析其技術的考量與發展問題。

關鍵詞 網絡倫理;技術考量;研究與分析

中圖分類號:B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19-0180-02

21世紀,社會生產、發展的主要源動力已向網絡技術慢慢靠攏,無論是網絡道德,還是社會倫理,其內在矛盾都極為深刻,對現代社會發展軌跡的影響都很深。

1 理論概述

1.1 網絡倫理概念

網絡倫理是指人們在網絡空間中應該遵守的行為道德準則和規范,這一標準體系會改變人們在虛擬網絡環境下的社會行為,以道德規范為行為原則,工作和生活。

1.2 網絡倫理的產生原因

受網絡技術影響,現實社會中的知識、文化、思想會在網絡環境中“變異”,形成一種全新的體系。在網絡里,任何具有利益能力的信息資源都可以被他人利用、共享或銷售,獲取傳播收益,因此,網絡依然成為催生道德沖突的物理土壤,其對傳統道德倫理規范的沖擊力是巨大的。除運行機制、評價體系之外,網絡立法不鮮明這一特點,也直接影響了網絡倫理的導向性、多元化發展。所以,網絡帶給現代人的不僅是人文環境的沖突和壓榨,它還嚴重壓縮了人在網絡建設中的自主選擇權和自由發展權。網絡雖給予了現代人多層溝通、多面交流的空間和機會,也誘發了現代人叛逆、自私、邪惡的心理,“多元情緒”在網絡中集中爆發,會給網絡倫理帶來沉重的負累。

1.3 網絡倫理的主要內容

網絡倫理由網絡禮儀、規范、原則三方面組成,禮儀,是電子媒體所體現的基本行為方式,它們共同營造了一個確定的信息環境,大多數網絡用戶都會在“網絡交往”中不自覺的遵守這一禮儀規范;規范,是明文規定的,常用于網絡道德評價,可宏觀詮釋、反映網絡禮儀的落實效果;原則,是全民探討的社會話題和議題,代表著每一個網絡用戶的利益,由互利原則、自律原則組成,具有明顯的地域性、文化性、民族性烙印。

2 網絡倫理不規范造成的危害影響

2.1 社會危害

網絡屬于虛擬環境,倫理道德在其中無法顯現出實質性的精神、思想、文化影響,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任何精神、思想、文化都可以在網絡中被極速放大,反之,也可能被極速縮小。特別是非常規性的行為和規范,它們會給傳統、現實社會的道德標準造成強烈的沖擊和挑戰,讓“面具性”行為充斥于社會,給不道德行為披上隱形外衣,讓網絡處于“道德真空”狀態。如此一來,網絡會成為包庇違規、犯罪、傷害行為的場所,使網絡陷入無序、暴力、消極的社會環境中。

2.2 延緩網絡發展

現階段,我國依然成為電子商務發展規模最大、最迅速的國家,網絡的應用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在機遇和風險并存的網絡環境中,倫理道德標準的建設如果無法得到有效保證和保護的話,則敏感信息、風險信息、錯誤信息、干擾信息會嚴重影響網絡朝電子商務、區域商務發展。由此可見,網絡的管理依賴于網絡倫理的支撐,它們之間的互連互通是網絡良性發展的不二法門。

3 提高網絡倫理技術考量的相關措施

3.1 身份認證措施

網絡用戶可在網絡中自行擬定社會角色,制造虛假身份。在虛擬信息和自我設定信息的幫助下,一般人很難分辨出當事人的真實身份。這種“身份保護”方式給網絡倫理體系建設造成很大障礙影響,身份認證措施,可增強網絡對網絡用戶身份的辨識度。通過輔助性的加密技術,網絡用戶的真實身份不但能夠得到妥善保護,其應用范圍也會更加廣泛。即便有人會對“實名制”產生些許反感和恐懼,但大多數人還是認為,以真實的社會身份進入網絡環境,更有利于人們的生活、工作交流,更有利于維護網絡倫理道德體系建設,其網絡倫理指數也會相應提高。

3.2 創建網絡倫理道德管理監督中心

安全是網絡技術要維護的基本要素,為此,網絡監督管理機構應該將業務拓展到信息安全保護、倫理道德監督范圍,通過網絡技術,有機結合信息保密、管理監督、智能處理、多級評價等項目,并開發一套智能網絡道德倫理評價體系,讓網絡用戶都參與其中,為網絡倫理道德體系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3.3 設立網絡誠信體系

網絡普遍存在信任危機,一方面因為人與計算機的溝通是單項的,缺乏信任的,另一方面是因為電子商務發展使網絡的利益誘惑逐漸加大。設立網絡誠信體系,讓網絡倫理與網絡建設同步發展,不僅可以有效提高網絡安全技術、加密技術、數字簽名技術、身份認證技術、代理技術、秘鑰密碼技術的倫理道德影響力,還能促使技術發展朝滿足網絡倫理建設需求道路發展。同時,還應以誠信體系為基礎,設置專項特區,根據不同網絡主體,分化、分配利益和權利,讓網絡用戶能夠在規范體系中,履行網絡義務,行使網絡使用權利。因為不同網絡行為的功能特征不同,所以在制定誠信體系、規范網絡倫理道德時,一定要注意網絡發展的個性化需求,既不要一味以技術創新突破為發展目的,也不要盲目、盲從的追求與社會倫理道德發展相悖的新鮮事物和事件。

4 結論

通過上文對網絡倫理及其技術考量內容進行系統分析可知,網絡倫理道德體系建立是需要社會支持的,其行為規范、立法標準雖不適用于現實社會,但應“取材”與傳統社會道德標準。只有這樣,網絡倫理才能不偏離“正道”,發揮正面的社會影

響力。

參考文獻

[1]裴婷,董黎明,張欣奕.當代社會網絡技術發展所引發的倫理道德問題思考[J].渤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3(12):109-123.

[2]周興茂,丁益.網絡倫理的現狀、基本德目及實踐對策[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3(04):123-126.

[3]李爭.基于道德認知角度的我國網絡倫理問題研究[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3(21):110-112.

作者簡介

唐凱軍(1964-),男,四川人,工程師、高級程序員,大學學歷,四川衛生康復職業學院,主要講授大學“物理”、“電子電路”、“電工原理”、“計算機”等課,研究方向:高校信息化、數字化應用。endprint

猜你喜歡
研究與分析
關于黑龍江省農村土地流轉的金融支持探討
關于資產評估風險分析及其防范探討
加強失業再就業職業技能培訓及就業檔案管理的研究與分析
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
“一帶一路”沿線直接投資產業的升級戰略
信息披露質量與權益資本成本研究
桐木結構在房屋建筑體系中的應用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