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陶刻藝術應彰顯設計魅力

2014-11-28 03:03楊光樹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4年8期
關鍵詞:紫砂陶陶刻紫砂壺

楊光樹

(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江蘇 無錫 214200)

紫砂陶刻藝術應彰顯設計魅力

楊光樹

(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江蘇 無錫 214200)

紫砂陶刻藝術,其刀法固然重要,但創作者往往忽略內涵上設計理念的思考。本文從設計的角度,結合具體的作品實例,提出陶刻藝術的“精氣神”,源于設計過程中自然與生活元素的融入,源于文化傳統的傳承,源于針對不同鑒賞者個性化的追求,并就設計中的注意事項提出了見解。

陶刻藝術;自然;文化;個性化

以刀代筆,融書法、繪畫、金石、篆刻等各類藝術于一爐,以“火”代墨,烙實用、鑒賞、把玩、文化等諸多元素于一體,紫砂壺陶刻藝術以越來越獨特的魅力,創造著“壺隨字貴,字隨壺傳”的奇跡。不可否認,在陶刻藝術的創作過程中,“刀形”、“執刀的力度”、“刀法的運用”等技能技巧是不可或缺的、較能流露創作者功力的基本元素;在此前提下,最能彰顯文化元素,體現獨特魅力與價值的,則理應是陶刻的設計。

一、立足生活,融入自然元素,追求“真”字

“源于自然,扎根生活”,是紫砂壺陶刻藝術創作設計的本源,是回歸本真的要義。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鑒自然界中的花卉、蟲鳥、山水、人物等,展開本真式的國畫白描創作,這些素材是陶刻藝術設計創作中的主要題材來源。融入了這些生活的、自然的元素,才能彰顯藝術的、審美的本真。正如筆者在“亞明四方壺”上的創作,該壺一般為光素器,但我增加了陶刻的元素,壺的正面刻上了山水畫,尤突出“松樹”,而背面則刻上了“泉從石飛,松于云合”八字,進而給鑒賞把玩著帶來異樣的新鮮感。整個陶刻,放佛詩人走入了清幽的深山,忘卻塵世的憂煩,融入自然的靈動,佩之8字的小篆書法使人進入了內心而遠離身外紛擾,一如“一切景語皆情語”,暗盒禪意,乃茶文化的至高境界。

在與生活自然元素結合的過程中,創作者要注意,陶刻的元素圖案均是高度概括而抽象的變形,大多近似于符號,不能枝枝蔓蔓,同時要契合壺本身所特有的韻味。而創作者也要更多地關注原生態的生活情趣,人類內心的樸實與明朗。只有這樣的創作設計,才能使把玩者在品茶之余,觀望壺上的字畫,既源于生活,又樸素真實,既顯古韻博雅,有包含豐富的圖畫意味,更覺得“壺中乾坤大,茶里日月長”,故時有物外之趣的感覺。

二、傳承國學,融入文化元素,追求“神”字

中國傳統文化能得千年洗練而傳承者,必有其內在獨特的文化味、歷史味、厚重味、哲學味,一字、一句、一詩,都是設計的素材。若將這些元素融入紫砂陶刻創作之中,必定能增添紫砂壺特有的神韻。以道家思想為例,“天地之始”、“萬物之母”“眾妙之門”“致虛守靜”這些文化元素,刻在“日月壺”上,不僅能體現該壺的大氣、雄健和清美,而且賦予日月同輝的時代氣息,給予立意簡約的骨干味道,體現洗練朗潤的詩魂文骨。以儒家思想為例,“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為儒家核心,針對不同的壺型,分別刻以其中某字,跟壺相得益彰,如“母親壺”,它在“西施壺”的基礎上變形,突出皺紋和干癟的特點,第一眼一看,便有震撼之感,在創作中另增刻一“孝”字,整個的感染力彰顯無遺。當然,以傳承國學,融入文化元素的陶刻遠不止道、儒兩家,這本就是源遠流長的“金石文化”的傳承,歷代文人墨客的詩詞,只須切合壺型,便可刻上壺身。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融入文化元素的陶刻設計時,創作者首先要深刻領會傳統文化的內在意蘊和精神要旨,不能望文生義,更不能牽強附會;其次,在領會文化內涵的基礎上,要與整個的壺型相匹配。否則不僅會大煞風景,而且會無端鬧出諸多笑話。如某壺刻上“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字樣,雖也有“壺”字,其內涵卻截然不同。

三、緊扣人性,融入個性元素,追求“氣”字

紫砂陶刻藝術的價值,要切準紫砂壺本身的審美標準,不僅體現在其設計上,更體現在鑒賞者與把玩者的個人品性與獨特情趣上。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融入創作者的個人審美情趣,更要融入鑒賞者的審美取向,如若脫離了“審美”的價值,紫砂壺也便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這美,不僅包含著上述“金石文化”品位之美,更包含著創作者內心的審美取向。因此,要緊扣人性美,在設計中融入個性化的元素,這樣才能體現“氣”的內涵。當今的時代,本就是多元化的,審美也是多角度的,如針對女士審美需求,結合“荷風清池壺”壺體小巧玲瓏,比例恰當,如水中的一葉小舟,壺肩曲線自然流淌如水波蕩漾,而壺蓋設計成意向性的坐姿劃舟人形樣的特點,筆者源于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的創作思路,外形設計與《如夢令》畫面相匹配,繪制了荷葉、荷花、水草,且都是被風吹樣或受舟外力而傾斜??v觀整壺,外在雕刻流暢細膩,內在深意,則也流露出少女般的矜持與羞澀,富有一種彈性的張力和青春況味。這樣的設計,就完全體現了女性內在的審美情趣和審美需求。再如針對中年男士,結合“六方鐘壺”的特征,在壺體刻上“腹有六才,如日中天”的字樣,這正印證了鑒賞者大展宏圖的的內在審美追求。當然,在具體的設計雕刻過程中,要結合鑒賞者的年齡特征、性別特征和文化品位展開設計。

縱觀陶刻藝術,我們不僅要關注形式與手法的技巧,更要關注文學素養、書畫功能以及人格氣質整體的表現。前者只是手段,后者才是本質,也是藝術水準的重要標準。所以,一把茗壺配上得體的陶刻書畫裝飾,便為好的藝術作品,閑暇之余,沏上香茗,品茗賞壺,滌瀘煩憂,當余甘留舌之時,體會銘文刻畫的意境,當能理解文人雅士對茶道的鐘情、砂壺的珍愛及陶刻藝術的頌贊。

J527

A

1005-5312(2014)23-0033-01

猜你喜歡
紫砂陶陶刻紫砂壺
陶刻“漢韻對瓶”的創作及評析
紫砂陶刻“稚子垂綸瓶”的創作及評析
“仿古壺”的陶刻藝術和文化內涵
陶刻“奇峰疊翠四方瓶”的創作感悟
簡析陶刻作品《楓橋花瓶》的刀法特色
此時無聲勝有聲——論紫砂壺“謙德提梁”的創作
淺析紫砂陶的造型與審美表達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淺談紫砂壺“供春”的傳承與創新
論紫砂陶刻的裝飾與發展
論紫砂壺“洞天福地”的創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