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消費攀比心理透視及行為矯正初探

2014-12-01 21:15朱敏華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21期
關鍵詞:小學生

朱敏華

〔關鍵詞〕消費攀比;小學生;行為矯正

暑期一過,又一輪孩子消費的“盛宴”即將“開席”。家長為孩子添置新裝備,報各種培訓班,你有我優,不亦樂乎,一些工薪族轉眼成“月光族”。

開學經濟的火爆一方面說明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但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看到攀比等不合理的消費方式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專家指出,孩子應從小培養理性消費和適度消費的觀念。研究小學生消費心理的成因,矯正其不合理的消費行為,對于指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形成理性的消費方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小學生的消費攀比,是指小學生超越自身需要,互相追求擁有比別人更新穎、更高檔的消費品,以求得到心理的滿足和平衡的現象。其主要表現為:你無我有,你有我優。當這種心理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時,孩子便會產生挫折感、自卑感,給他們的生活、學習及身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小學生的消費有其特殊性,主要依賴父母,其消費攀比行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習用品的攀比。比誰的書包、鉛筆盒高檔;比誰的課本包裝精美;連用的尺子、橡皮檔次也越來越高,可其壽命卻越來越短。新學期是小學生購買學習用品的狂歡節,各種高端品牌的文具大受追捧,一些價值不菲的電子學習產品也逐漸成為小學生青睞的對象。第二,生活消費的攀比。比穿著,看誰的衣服漂亮、新穎;比吃,春秋游看誰帶的食品多、好吃、高檔;比零用錢,看誰的零花錢多,花錢大方等。第三,人情消費的攀比。部分學生間還會互相請客,你生日帶個蛋糕到學校,我過生日就請幾個同學到飯店吃,當然由父母做東。第四,學習培訓消費的攀比。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們還在校外參加各種學習培訓班:英語口語強化、數學思維拓展,另外還要學鋼琴、棋類、舞蹈等?!巴瑢W們都在學,我也不能落下”——這是許多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的理由。筆者對本校學生作了調查,數據顯示,參加各級各類不同層次的培訓班的學生人數竟高達全??側藬档?7.6﹪。

凡此種種,凸顯了這樣一個問題,小學生消費攀比比的是“不該比的東西”。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小學生消費的攀比和炫富行為?

一、小學生消費攀比心理透視

消費心理學表明,商品內部有“精神”存在。小學生的消費攀比,實際上是商品內部精神的折射。他們把自己的需要投射到所攀比的消費品之上,而被投射的物品,則給他們帶來特殊的心理效應。影響小學生消費攀比心理的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內驅力因素

內驅力因素即內因,是指人們的需要、興趣、動機等因素。小學生消費攀比心理的內驅力因素主要是指小學生為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而產生的內部驅動力。

1.歸屬與自尊的需要

小學生年齡尚小,其自我認知力、辨別是非能力較差??吹酵瑢W有的,也不管自己是否有用,就纏著父母買,而且還要比別人的好。他們在消費上的互相攀比,主要出于渴望被同學接納,受同學尊重的需要。因此,一些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由于缺少自信,便通過攀比,求得被同學認可,以提高他們在班級中的地位。

2.滿足虛榮心的需要

小學生普遍爭強好勝,喜歡引人注目。因此,他們一有漂亮的衣服、新潮的玩具、時尚的電子產品等,就會帶到學校向同學炫耀,在同學的羨慕中獲得滿足感。這種現象在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中較為

常見。

(二)誘發力因素

誘發力因素能激發人們產生活動的動機,并有強化原有動機的

作用。

1.媒體誘發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無論是打開電視、網絡還是翻看報紙、雜志,各種各樣的信息會撲面而來,其中就包括不少吹捧奢侈消費的內容。比如各種各樣吸引眼球的名牌產品廣告,以及充斥著“名牌”“拜金”“富二代”等內容的影視節目等,都在大肆鼓吹不健康的消費觀念,這些信息“轟炸”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小學生的消費取向。

2.同伴誘發

比如,班里有誰帶來新穎的筆,很多孩子都會跟風購買;過不了幾天,新“花樣”出現,他們又會跟風換新的。同伴的消費趨向成為當下學生攀比心理的強大吸引力。

3.權威誘發

小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差,自信心不足,很容易受他人或自我的暗示,特別是權威的暗示。譬如,老師、家長的消費觀念無時無刻不影響著這些孩子。穿著新穎時尚的老師常常會成為孩子們模仿的對象;家長愛攀比,愛炫耀,子女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變得愛攀比。

(三)外壓力因素

集體輿論、家庭社會的影響等外界壓力因素對小學生攀比心理影響也很大。

1.伙伴間的無形壓力

小學生的自主意識不足,獨立判斷能力不強?;锇樵谧约貉矍办乓珪r得意的情形,以及其他學生的追捧,會成為一種無形的壓力,容易讓孩子產生趨同心理。比如:穿著土氣的孩子會受到同伴的歧視,沒有電腦的孩子成不了班級“核心圈”的人物,等等。

2.家庭教育欠妥

現在不少家長溺愛孩子,只要孩子開口,他們都會無條件地滿足,而且千方百計地在物質上超越其他孩子,甚至刻意用某些高檔商品來武裝孩子。這無意中流露出了互相攀比的思想與行為,助長了孩子的攀比心理。

3.不良社會環境的影響

隨著人們經濟生活逐漸富裕,社會上一些奢侈之風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譬如家長中就出現攀比誰會賺錢、誰的車豪華、誰家的房子大等,這些無形中對小學生的心理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二、小學生消費攀比行為矯正

為矯正小學生的消費攀比行為,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我們摸索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活動遷移法

活動遷移即以活動的方式改變學生的興奮點,引導學生實現興趣的轉移。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特長與興趣,讓他們獲得成功感,從而矯正不良的攀比行為。為此,我校開展了“快樂儲蓄,幸運兌換”公民素養教育活動。學校給每位學生頒發“小公民存折”,學生只要做到了學校每月提出的公民素養要求,就有機會獲得形狀別致的獎章貼紙,存入“存折”?;顒娱_展以來,學生以具有文明素養為榮,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再譬如我校開展的“吳小達人秀,秀出真精彩”活動,給學生提供平臺,讓他們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藝,技術類的、藝術類的、運動類的,等等。學生在舞臺上秀出真我,秀出精彩。當學生各方面的才藝受到老師的贊譽、同學的刮目相看時,他們便找到了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和價值,從而淡化了用物質來體現自身價值的攀比心理。

(二)角色扮演法

所謂角色扮演法,就是通過讓小學生扮演角色,改變其心理體驗來矯正學生不良的消費攀比心理。對小學生來說,其心理和行為常缺乏理智,難以明白別人有的東西自己為什么不能有,根本不了解需要的滿足是受一定條件制約的,以至于常常提出各種不合理要求。針對這種情況,我校有的班級開展了“我是小小理財師”活動,讓孩子參與制定家庭消費計劃;還有的班級開展了“我是小當家”的活動,讓學生體驗當家的煩惱。孩子們負責家庭的一日開銷,參加買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在“學做家長”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理解了家長的艱辛,還懂得了有多少錢,辦多少事,要合理消費,消費不能超過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

(三)暗示法

所謂暗示法,即采用語言的形式,或用手勢、表情等其他暗號,用含蓄間接的辦法對小學生的心理狀態產生迅速影響的過程。在教育中,運用暗示這種教育方法,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譬如,秋游時,我校三年級四班一個學生帶來蘋果平板電腦炫耀。見此情景,老師故意不予重視,還皺了皺眉頭,悄聲告訴他收起來小心保管。同時,暗示小朋友將“小能人星星”送給會理性購物、合理消費的同學的“小公民存折”中。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一句話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有效地抑制了孩子的攀比心理。

(四)競爭激勵法

為抑制小學生的攀比心理,激發他們的競爭性,培養其健康心理,競爭激勵法是有效的方法。愛與人攀比,說明其有競爭傾向。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利用小學生的攀比心理,將他們的注意力引導到比素養、比特長、比知識本領上來。平時我們有意識地開展多樣的小型競賽活動,讓低年級學生比一比“誰的橡皮壽命長”,中高年級的學生比一比“誰的書包整理得最干凈”,秋游時比誰買的食品最合理等,通過競賽抑制小學生的消費攀比心理,幫助其懂得愛物惜物,學會合理消費。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吳橋實驗小學,無錫,214044)

編輯 / 丁 堯 終校 / 于 洪

猜你喜歡
小學生
小學生迪克比
小學生迪克比
小學生迪克比
小學生迷惑行為鑒賞
如何成為泳池里最搶鏡的小學生
編輯部的一群小學生
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小學生
我是小學生
美國小學生YY的暑假生活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