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現代國家構建的視角看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意義

2014-12-03 11:09
理論月刊 2014年11期
關鍵詞:現代化國家改革

范 鵬

(北京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871)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了在新的形勢和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并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P3)有學者認為,這一改革目標是自上個世紀50、60年代提出“四個現代化”之后,黨和國家所提出的第五個現代化。[2](P57)《決定》擘劃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是中國共產黨著眼于推進中國現代化進程、完成現代國家建設的歷史使命展開的。因此,從現代國家構建的視角解讀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意義和《決定》精神,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學習、理解和貫徹《決定》要求,從而加快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一、構建現代國家是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基本取向

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潮流和趨勢,也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和渴望。歷史地看,中國是被迫卷入這股現代化的世界潮流中的,中國人民經歷艱辛斗爭和不懈追求,直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現代化才步入正軌。理論上看,中國不斷地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落后封閉向文明開放轉型和發展,這是一個傳統因素和“現代性”消長的過程?!叭祟惿鐣饺氍F代化之后,任何走上現代化發展道路的社會,都必然要把完成現代國家建設作為現代化發展的基本使命?!保?](P7)中國當然也不例外,邁向現代國家,是人類社會發展和中國自身發展的必然邏輯和基本規律,也是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基本取向。

“現代國家”是馬克思學說中的重要范疇,馬克思對現代國家的最初研究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從法哲學入手,研究了黑格爾的法哲學;二是從歷史學入手,研究了法國大革命。前者形成的研究成果就是著名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后者形成的研究成果就是《克羅茨納赫筆記》。在前者當中馬克思作出了“古代國家”和“現代國家”的劃分,在后者的基礎上,馬克思于1844年11月草擬了名為“關于現代國家的著作的計劃草稿”的研究提綱,列出了20 多個現代國家的構成要素,包括自由、平等、人權、憲法、國家統一、市民社會、代議制、權力分開、立法權、執行權、司法權、公共管理、民族、政黨、人民、選舉權等,最后提出“為消滅國家和市民社會而斗爭”。[4](P238)在這里,馬克思是以“現代國家”來直接指稱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必須指出的是,現代國家作為資產階級革命產物雖然最早由資產階級創造,但這一政治文明成果應當被看作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共同成果,而非僅為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國家所獨有。

現代國家是迄今為止人類創造的最有效的政治組織單位,[5](P122—123)發軔于西歐的英、法等國,隨著資本主義價值觀念和政治制度在全世界的傳播和擴張,最終形成了以構建現代國家為目標的全球性政治景觀。那么,究竟什么是現代國家呢?社會學家吉登斯認為,“(現代)民族—國家存在于由他民族—國家所組成的聯合體之中,它是統治的一系列制度模式,它對業已劃定邊界(國界)的領土實施行政壟斷,它的統治靠法律以及對內外部暴力工具的直接控制而得以維護?!保?](P147)哲學家哈貝馬斯認為,“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是一個法學概念,具體所指是對內對外都代表著主權的國家權力,而空間上則擁有明確的領土范圍,即國土,社會層面上指的是所有從屬者的結合,即全體國民。國家統治建立在成文憲法的形式上,而國民是在一定的國土范圍內通行的法律秩序的承載者?!保?](P127)國內政治學者朱天飚則認為,“從國際層面上看,現代國家使‘主權’這個概念更明確,可以說是‘主權國家’的開端;而從國內層面上看,現代國家比一般意義上的國家(如帝國)和其他政治實體內部分工更專業化、組織更嚴密、法規更明確、制度更健全?!保?](P28)以上幾位學者對現代國家內涵的詮釋均未能超出馬克思研究提綱中所列的現代國家構成要素的范圍。綜合馬克思以及以上幾位學者的觀點,可以得出結論,現代國家是主權國家,是民族國家,是民主國家,是憲政國家,是建立在公民社會基礎上的國家,是擁有一套功能完備、分工合理、組織嚴密、運轉自如的制度體系的國家。

以英法德等為代表的早發內生型現代化國家最早形成民族國家并成功建立起現代國家制度體系,因此,“構建現代國家”或“現代國家構建”主要針對后發外生型現代化國家。由于后發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環境等條件的不同,每個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道路和方式必然不同,但是構建現代國家卻是他們共同的追求和目標。試想,一個沒有獨立主權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怎么能自覺地進行本國的現代化建設呢? 一個人民沒有最基本的自由民主權利、國家和社會關系得不到合理劃分的國家,怎么能有效地推進本國的現代化建設呢?“現代化孕育現代社會和現代國家,而現代社會和現代國家促進現代化的發展。如果現代化的發展不能在一定時候催生出現代社會和現代國家,現代化發展就必然面臨風險與危機,中外現代化的經歷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所以保持現代化發展與現代社會、現代國家建設之間的良性互動,是一個國家崛起的必要基礎?!保?](P27)許多后發國家在現代化過程中,正因為現代社會和現代國家的構建遲遲未能獲得真正進展,導致本國的現代化遭遇種種挫折乃至中斷、后退,并給人類的整體發展和進步帶來種種負面影響。對此,福山指出,國家構建是當今國際社會最重要的命題之一,因為軟弱無能國家或失敗國家已成為當今世界許多嚴重問題(從貧困、艾滋病、毒品到恐怖主義)的根源。[9](P1—3)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中國現代化已經走過一百多年光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輝煌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景越發清晰的情勢下,促進中國現代國家成長、構建中國自己的現代國家就成為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這也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任務。

二、中國現代國家構建的歷程

鴉片戰爭開啟了中國近代史,事實上也奠定了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歷史起點,因為正是從此刻始,一向以“天朝上國”自居、長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古老中國,被迫卷入到了世界性的現代化運動中。從1840年到1900年這半個多世紀里,中國人對西方的學習局限于“器物”層面。1901年清末實行“新政”,1905年之后又發動了一場立憲運動,以這一系列變革為標志,中國人對西方的學習上升到了“制度”層面。清末的一系列變革是以西方為模本嘗試進行的現代制度變革,因此也成為了中國現代國家構建的起點。依據中國現代國家構建過程不同階段的任務和成就,可以將中國現代國家構建的歷程劃分為以下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1949年以前的國家構建。這一時期國家構建的主要任務是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成就則包括:現代國家觀念的興起、現代政黨的產生、國家權力深入到鄉村、政治力量對社會經濟生活的滲透、基層政權的科層化等。晚清以降,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擺脫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奴役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最大愿望和最緊迫要求。很難想象一個沒有獨立自主權的民族如何能夠構建自己的現代民族國家。清末一系列變革雖然以失敗告終,但包裹著現代國家理念的種子卻散播在中國大地,尤其為廣大知識分子所接受,成為當時眾多知識分子共同的現代政治話語。辛亥革命之后,中國進入政黨政治時代,延續2000 多年的君主專政為現代政黨專政所取代?!八鼈儾粌H把新的理念引入到政治生活之中,而且主動承擔起某個(或某些)階級的代表,啟發階級意識,組織集體行動,實現了有效的社會動員?!保?0](P46)國家權力不斷下移,突破了“皇權不下縣”的傳統,而深入到了2000 多年間鮮有大的變動的中國農村社會。這不僅有利于社會動員,而且導致了縣以下基層政權的科層化,從觀念和制度上解構了傳統的中央—地方關系。與此同時,在全面危機下,政治力量以革命的名義開始對社會經濟生活滲透,全能主義因素開始蘊藏于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中?!爸挥邢冉⒁粋€強有力的政治機構或政黨,然后用它的政治力量、組織方法,深入和控制每一個階層和每一個領域,才能改造或重建社會國家和各領域中的組織與制度,才能解決新問題,克服全面危機”。[11](P3—4)由于接連不斷的危機、分裂、戰亂和革命,中國現代國家構建的自然進程被頻頻打斷。

第二個時期是1949年至1978年的國家構建。這一時期國家構建的主要任務是建立現代國家制度的基本架構,成就則包括:國家制度的創建、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全面改造、通過意識形態的強化來塑造國家的合法性基礎等。新中國的成立為中國現代國家的構建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確立、人民民主專政國體的形成、“議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的實行,徹底改變了國家權力運行的邏輯和方式,推動了現代國家形態在社會主義制度條件下的成長。社會主義改造的快速完成,徹底改變了建國初期的經濟結構和階級結構,新中國成立后的前30年里,“我國逐步建立起一套包括單位制、人民公社制、戶籍制、階級分類制以及高度一元化的意識形態在內的社會管理體系”,國家力量史無前例地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幾乎所有領域,中國社會及其成員的社會生活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根本性改造與重構,“政治與運動的邏輯廣泛地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12](P96)這就是具有全能主義形態的社會,它于國民黨統治時期開始孕育,最終在20 世紀50年代后期形成。全能主義形態的國家體制,模糊了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界限,導致了國家大規模地吞噬社會,作為現代國家建立基礎的現代社會——市民社會的發育和成長更是無從談起了。同時計劃經濟時期,計劃手段統攝著經濟領域的幾乎全部環節,市場力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皼]有社會和市場支持的國家構建雖然可以取得階段性成果,但無法保持國家與社會、市場的可持續良性互動。因為一旦國家無法維持秩序,本來就缺乏自組織性的社會和經濟就會陷入混亂?!保?0](P52)這一點已為新中國成立后前30年的實際狀況所證實。

第三個時期是1978年以來的國家構建。這個時期國家構建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建立和完善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重要內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重塑國家與社會、政府與市場、中央與地方、集體與個人的關系。其成就包括:市場力量的回歸并蓬勃壯大、公民社會的不斷成長、中共執政角色和理念的轉換、國家治理手段和方式的更新、政治領袖和意識形態的祛魅化等。從革除市場到迎回市場,反映了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國家構建的基礎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轉到了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力量的提升和壯大推動了公民社會的成長與社會結構的多樣化,個人自由和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因應新的發展形勢的挑戰,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為標志,中國共產黨開始自覺地從“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角色轉變。在此過程中,中共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也在不斷地更新和發展,“依法治國”、“以德治國”口號的出爐,經濟、法律、行政等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均是這種更新和發展的重要體現。中國政治從戰爭和革命年代的“偉人政治”和“強人政治”向和平和建設年代的“常人政治”的過渡、卡里斯瑪型政治領袖的退場、意識形態的祛魅化,都在使中國的政治環境更加穩定、政治氛圍更加正常、政治運作更富效率、政治前景更加可期。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建國后前30年形成的全能主義體制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后全能主義的時代,這也是中國現代國家構建的新的歷史階段。概括地說,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社會多樣化、思想多元化是這一時期國家構建的重要內容和表現,因此,這一時期也被認為是近代以來最為全面和深刻的國家構建時期,但它不是“歷史的終結”,而只能為更高水平、更具理性和民主特質的未來國家構建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創造一個有利的條件。

三、十八屆三中全會在中國現代國家構建進程中的重大意義

現代國家的形成,不是自然演化的結果,而需要人為設計、超前引導、合理建構、不斷完善,需要在理論、政策和實踐層面做出戰略性部署和謀劃。同1978年以來黨的歷次三中全會一樣,十八屆三中全會也對我國的改革和發展作了全面性的動員和部署。這次會議通過的《決定》可視為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施政綱領,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宣言書,同時是構建現代國家的宣言書。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必將在中國的改革史上、在中國現代國家構建的歷史進程中產生重大且深遠的影響。

第一,從時間上看,十八屆三中全會是在中國改革的重要歷史節點召開的,必將奠定未來中國現代國家構建的新的歷史起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現代國家構建取得了可觀的進展,在質和量兩方面均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和加強。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距離成熟定型的現代國家制度體系,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學者指出,“現代國家所需要的法制規章、政治體制、公民行為、民主機制、基層民主管理等等與現代國家所需要的宏觀的和微觀的機制,我們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很多由傳統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并被實踐證明具有諸多弊端的體制仍然還發揮著作用?!保?3](P21)

黨的十八大正確分析了我國改革和發展面臨的形勢,做出了“三個沒有變”的科學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保?4](P16)我國的改革已進行36年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開始建立到完善已有整整20年,科學發展觀提出也有10年了,《決定》指出,“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中國的改革是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漸進式過程,這種改革策略和道路的選擇是中國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漸進式改革的特點必然是將最難突破的改革任務放在后面,而且越往后,改革的阻力和難度就越大?!八枷胗^念的束縛”、“利益固化的藩籬”等都成為進一步改革的障礙?;赝^去30多年的改革,可以看出,中國改革的重點領域和著力點一直是經濟領域,建立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改革取得的最大成就,但改革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不能單靠一條腿走路,鄧小平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指出,“現在經濟體制改革每前進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體制,就不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經濟體制改革繼續前進,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阻礙四個現代化的實現?!保?5](P176)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成為進一步改革的關鍵和要求,因此,必須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樣一個國家無疑就是具有“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成熟定型的制度體系”的現代國家。十八屆三中全會正是在中國現代國家構建取得很大成就同時也面臨諸多矛盾、問題和挑戰的重要歷史節點召開的,必將為中國未來現代國家構建奠定新的歷史起點。

第二,從內容上看,《決定》制定的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必將推動未來中國現代國家構建實現跨越式發展。圍繞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和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設計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并明確了改革的時間表,即“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稕Q定》16 項60 條,對全面深化改革作了戰略性部署,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防和軍隊、黨的建設等領域,并提出了每一領域各自特定的具體改革任務和舉措,可謂是一個具有“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特點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完整方案。

現代國家以現代社會作為賴以建立的基礎,“獨立自由的資本、獨立自由的個人以及政治平等的公民,構成現代社會的三個基本要素”。[3](P75)現代國家必須擁有成熟定型的制度體系和現代化的治理體系,這是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內在規律,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完善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之下,《決定》明確了改革的具體目標是“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稕Q定》提出“六個緊緊圍繞,明確了制度建設的具體任務,其中包括: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所有這些均旨在正確處理和合理劃分國家和社會、政府和市場、中央和地方等的關系,推動中國社會從傳統向現代轉型,以達到建設“現代國家、現代政府、現代社會”的目的。

《決定》提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以更好地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保證改革順利推進和各項改革任務落實。只要《決定》制定的具體改革任務和舉措付諸實施并按時完成,“現代國家、現代政府、現代社會”的改革目標一定能獲得實質性進展。因此,《決定》不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方案,也是構建現代國家的總綱領,必將推動未來中國現代國家構建實現跨越式發展。

第三,從作用上看,《決定》是份名副其實的煥發正能量的綱領性文件,必將堅定中國人民走向現代國家的信心。1978年以來中國改革的方法論是“摸著石頭過河”,隨著改革的推進和全面深化改革任務的提出,中國的改革進入到“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的階段,要求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廣泛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呼聲,直面中國改革和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為進一步改革和發展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規劃和安排,對于最大限度集中全黨全社會智慧、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以更大決心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順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積極意義。距離《決定》提出的改革時間表尚有7年時間,在這樣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決定》提出的諸項改革任務,客觀地說,難度很大。但是我們從《決定》中看出了中國共產黨進一步改革的決心、信心、魄力和誠意,特別是《決定》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敢于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勇于承擔、知難而進的鮮明品格,這些都極大地煥發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堅定了中國人民走向現代國家的信心。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發展不平衡的超大規模國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家,這些特點決定了在中國進行改革和建設、進行現代國家構建必然面臨其他國家所沒有的復雜性和獨特性,但作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和中國現代國家構建核心能動者的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具有高度理論自覺和實踐自覺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特別善于總結國內成功做法,積極借鑒其他國家有益經驗,勇于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1978年以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每一項成就,無不得益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在中國現代國家構建的任何關鍵時點和環節上,中國共產黨都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我們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真貫徹落實《決定》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動下,中國人民在現代國家構建的歷史進程中一定會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李景鵬.關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J].天津社會科學,2014,(2).

[3]林尚立.中國共產黨與國家建設[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美〕羅伯特·吉爾平.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6]〔英〕安東尼·吉登斯.民族—國家與暴力[M].北京:三聯書店,1998.

[7]〔德〕尤爾根·哈貝馬斯.包容他者[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8]朱天飚.比較政治經濟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9]〔美〕弗朗西斯·福山.國家構建:21 世紀的國家治理與世界秩序[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10]楊雪冬.市場發育、社會生長和公共權力構建——以縣為微觀分析單位[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11]鄒讜.二十世紀中國政治:從宏觀歷史與微觀行動的角度看[M].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

[12]李友梅等.從彌散到秩序:“制度與生活”視野下的中國社會變遷(1921—2011)[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1.

[13]常士訚.現代性與現代國家建構——比較視野中的中國現代性與現代國家建構[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

[14]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鄧小平文選: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歡
現代化國家改革
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現代化新篇章
基本實現現代化需要補足哪些短板?
發達國家審計發展及其對中國審計治理現代化的啟示
改革之路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改革備忘
把國家“租”出去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改革創新(二)
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的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