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薩米的精神頓悟及厄普代克的贊美與嘲諷

2014-12-11 15:38樊文娟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4年9期
關鍵詞:普代克薩米蓋爾

樊文娟

(南充職業技術學院)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社會喧鬧不安,激烈的社會動蕩使激進的青年人產生對傳統對抗的情緒,反抗主流文化成為他們運動的目標?,F實主義大師厄普代克受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這一時期他的作品不自覺地否定了個人存在以外的世界,但又不能否定客觀世界對其的影響。因而個人直覺反應與社會實用主義的矛盾成為這一時期厄普代克作品的主題。其間,他創作的《A&P》是突出體現這一主題的代表作品,主人公薩米就是這樣一個矛盾的結合體。

一、薩米的精神頓悟

頓悟一詞起源于宗教,相對于漸悟而言。精神頓悟在文學作品中體現為主人公在成長或者探索的過程中,突然獲得對人生、社會等的一種真理性的認知或感悟。喬伊斯在《斯蒂芬英雄》一文中,將其定義為:“一種突然的精神顯靈”,即事物本質的突然顯露。蒂吉斯在《瑣事的意義》一文中將文學作品中精神頓悟的誘因分為5大類:(1)地點:如靜修或象征自我之地。(2)人物:尤其是與女性。(3)物件。(4)語言:如無意間聽到的對話或對他人某一詞句的思考。(5)臨命終前,如死前的回光返照。根據蒂吉斯的這一分類,在《A&P》中使薩米達到精神頓悟的誘因顯然是第二種,即與三位泳裝女孩在食品超市的相遇,特別是薩米最為鐘情的Queenie。19歲的薩米因不滿超市經理倫蓋爾對女孩們反傳統的穿著的責難而憤然辭掉了自己超市收銀員的工作。當他走到街頭,看到他通過這種激烈的途徑維護的三個泳裝女孩已經離他而去,就在那一刻薩米頓悟了——“從此以后這個世界對我將多么的冷酷無情啊”。

如果我們從成長小說的角度去讀《A&P》,會發現它典型地記錄了薩米的一段艱難的心路歷程。他對泳裝女孩的著迷完全是由于本能的驅使,對于正處于性成熟邊緣的薩米來說,他的這種思想以及后面有如此沖動的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作為食品超市里的一名工作人員,每天做著重復而瑣碎的工作,成天面對的不是“顴骨上抹著胭脂的老巫婆”,就是“‘穿著襯衫、短褲之類’的、‘腿肚子上布滿了暴起青筋’的家庭主婦”。當三個穿著泳裝的亮麗女孩闖入他的眼簾時,必然讓他精神振奮,荷爾蒙迅速升高。特別是在近距離面對那個酥胸似 “柔滑的香草冰淇淋”的Queenie時,薩米 “仿佛覺得自己已偷偷地溜進了她的起居室”。這體現出了薩米對性愛的欲望,這種欲望也是一種對愛情的浪漫憧憬。因此,隨后因愛情而導致的騎士行為也就順理成章了。然而,Queenie等三個女孩根本不知道他的內心變化以及薩米為了他們而做出的沖動辭職行為。

薩米認為超市經理倫蓋爾對待女孩的責難是粗暴的,但他沒有為女孩們解圍,而是安靜地幫她們打包結賬。當Queenie拿到零錢以后,女孩們迅速地離開超市,薩米也毅然選擇了辭職。盡管倫蓋爾好言相勸一再挽留,但薩米脫下工作服頭也不回地沖出了超市。薩米的離職,這三個泳裝女孩只是一個誘因,表面上看他是一種出于唐·吉訶德式的騎士精神,為了喜歡的女孩不顧一切。但是,短文中很多部分對薩米心理的描寫都為他做出辭職這一舉動做了鋪墊。他早已經厭倦了超市收銀員的這一工作,渴望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寧愿“選擇誠實而富有意義的生活方式”也不愿茍同“虛偽的文明”。

然而,此處卻涉及成長小說中經常體現出來的一種文化上的悖論。從年輕走向成熟,從“天真”的缺失到“經驗”的獲得,頓悟帶來的往往不是明朗而是困惑。主人公薩米以及三位性感的泳裝少女所代表的是美國社會反傳統的年輕一代,他們要求追求自我,張揚個性,想要脫離傳統價值觀對人性的束縛,抗爭之后卻無法掌控自己的未來。文末薩米的精神頓悟,讓他認識到這個冷酷無情的社會使他的精神倍感痛苦,因此產生異化與出離之感。從存在主義的視角來看,個體具有自主存在的一面,但同時又不得不受到來自社會的束縛、壓抑及其所帶來的自由異化。這說明了個體和社會的依存關系。在看似矛盾的情況下,個體只有融入社會,個體的存在才能獲得意義。這也是厄普代克《A&P》在美國家喻戶曉、經久不衰的原因。他對其中人物的模糊界定,讓讀者產生無數的想象空間與討論話題。

二、《A&P》:贊美與嘲諷的模糊體

厄普代克對于人性需求的探討,總是放在社會大環境之下。他認為,社會行為規范的壓力會造成人的精神壓力,人常常處在個人需求與社會需求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能同時滿足這兩個要求,只能在兩者之間來回擺動。厄普代克認為,人類的行為很多情況下都具有模糊性,因此要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這個事實”。他的作品不會過于粉飾某個“英雄人物”,也不會將“反面人物”描述得一無是處。他的作品通過文字隨時彰顯出來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一種贊美與嘲諷并存的“模糊體”?!禔&P》通過對人物生動的刻畫含蓄地表現出個人自由與社會道德規范之間的關系,都在人物形象上體現了這個“模糊體”。例如:雖然三個泳裝少女自認為出現在公眾場合是“雅觀”的,但在受到倫蓋爾地嚴厲指責時還是羞紅了臉。薩米雖然討厭那個丑陋而尖刻的“巫婆”,但還是要聽從她的要求表面上毫無怨言地為她服務。作者花大筆墨描寫少女們的各種性感美,卻給她們安排一個灰頭土面匆匆消失在人群的結局。薩米的打抱不平式的英雄主義誠然可貴,但卻以失去工作并且再沒見到這幾個美麗女孩為結局。倫蓋爾在薩米的眼中古板異常,是一個典型的衛道士形象,但在厄普代克筆下,又是一位不失修養的長者。他不滿泳裝少女出現在他的食品超市,但也沒有用訓斥或謾罵的語言,而是委婉地說 “此地不是海濱”,“著裝雅觀是本店的規矩”。面對薩米沖動地提出離職,倫蓋爾說,“我想你大概是在說氣話”,“薩米,對你的爸爸媽媽可不要這樣”。這些話語又顯出他溫和的一面。那些老氣橫秋、體態臃腫、循規蹈矩的家庭主婦,是為了襯托三位泳裝少女的美作為反面來進行描寫的。正是這種強烈的視覺上的沖擊,激起了薩米的愛欲和英雄情結。在數量上的一個對比三個女孩和這些家庭婦女是一個少與多的對比,體現了當時美國人在那樣一個封閉的小鎮里的真實生活狀態,但正是這些大部分存在的家庭婦女構成了社會穩定的力量。

《A&P》是一篇關于主人公薩米心理成長的小說。薩米天真幻想和實際結局之間的巨大反差讓他獲得了喬伊斯式的精神頓悟。他在辭職走出超市后看到那些與他美好愿景相背離的現實生活場景,使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極其荒謬的。該短篇小說文字不多,情節也極其簡單,但其社會道德內涵卻非常豐富。它揭示了人的本性與社會倫理道德之間的沖突和關系。首先,它讓我們知道,人的本性不會被強大的社會公德完全抑制或勒死的。就像19歲的薩米,由原始的愛欲而誘發的辭職。其次,社會現實讓我們的生活充滿著嘲笑與諷刺,即使你竭盡全力,最后得到的往往不能如你所愿,有時還會讓你從一個迷茫走向另一個迷茫。

[1]Brucolli,Metthews,J,and Richard Layman.Contemporary Authors:Bibliographical Series Vol.1:American Novelists(Michigan:Gale Research),1985:273,269,363,361.

[2]高紹邦.從社會道德視覺看短篇小說《A&P》[J].四川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2).

[3]哈旭嫻.直覺與習俗的撞擊——簡析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說《A&P》主題[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5).

[4]郝蘊志.約翰·厄普代克小說中的基督新教[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2).

[5]靳涵身.約翰·厄普代克短篇小說《A&P》賞析[J].四川外國語學院學報,1998(1).

[6]芮渝萍.美國成長小說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普代克薩米蓋爾
薩米人的大帳篷
母親的影子
不會說“不”的媽媽
迷霧中的蓋爾瑪
從存在主義焦慮到身份意識的轉型——從《恐怖分子》看約翰·厄普代克創作主題的時代順應
厭惡,抑或同情——重讀約翰·厄普代克的女性小說
暴力之旅——伊恩·麥克蓋爾訪談錄
微電影《傳承》劇本
蓋爾瑪 百年老企轉戰直銷
薩米覺得好無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