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UPS-S并聯機構單支鏈驅動奇異分析

2014-12-19 08:58韓先國劉巖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2014年1期
關鍵詞:支鏈位姿并聯

韓先國 劉巖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北京100191)

隨著并聯機構理論研究的發展與成熟,并聯機構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包括并聯機床[1-2]、并聯轉臺[3]、裝配對接機構[4-5]等.并聯機構是一種由多個并行支鏈構成的閉環系統,與傳統串聯機構相比,具有高剛度、高精度、高承載能力、結構簡單等優點[6-7].

然而并聯機構也有缺點,奇異問題就是廣泛存在于并聯機構中的一個固有難題,常見的有工作空間的位姿奇異和邊界奇異[8].當并聯機構發生位姿奇異時,鎖定所有支鏈的驅動,動平臺仍具有一個特定的瞬時螺旋運動,并聯機構會發生失控的危險;當發生邊界奇異時,并聯機構會失去某個方向的運動自由度,此時無論多大的輸入驅動,都不能使動平臺產生運動,并聯機構到達位姿空間邊界.

目前已經有大量文獻研究了工作空間的奇異問題[9-10],但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從動平臺工作空間來分析奇異問題,很少有文獻從并聯機構支鏈的輸入空間對奇異問題進行研究.因此本文通過對3UPS-S并聯轉臺單支鏈驅動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了并聯機構的輸入空間奇異問題,發現單支鏈驅動奇異即為位姿奇異,給出了并聯機構輸入空間邊界的定義,最后確定了并聯機構單支鏈歸零的一般策略.

1 問題提出

為實現空間3自由度的轉動功能,設計了一種3UPS-S并聯轉臺,用于運動姿態模擬,其結構形式如圖1所示.該機構由動平臺、靜平臺、中間支撐立柱和3個UPS支鏈組成,支鏈與靜平臺通過虎克鉸U連接,與動平臺通過球鉸S連接,支鏈中間有移動副P.支撐立柱與動平臺通過球鉸連接,與靜平臺固連.

圖1 3UPS-S并聯轉臺原理圖

給定動平臺的目標位姿,利用位置反解算法可以得到各支鏈的驅動桿長,通過驅動3個支鏈的移動副,改變支鏈桿長,對動平臺進行運動控制;已知各支鏈桿長時,利用位置正解算法可以求出動平臺的位姿角,再進行驅動控制.但是當遇到突發情況,比如突然斷電,系統重啟后,丟失支鏈桿長值信息,又沒有動平臺的位姿角度,無法對并聯轉臺進行運動控制.

發生這種情況時,需要進行各支鏈歸零,就是使支鏈回到初始桿長.在支鏈移動副中有零位開關,驅動支鏈伸縮到達零位開關,就實現了支鏈歸零.目前的歸零方法是固定2個支鏈桿長不變,單獨對第3個支鏈桿長進行調整,多次調整單支鏈桿長完成歸零.這種調整方法存在問題是,當固定2個支鏈桿長時,第3支鏈桿長無法實現全行程,在運動到某個桿長值后受到系統結構約束就無法再驅動,下面分析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

2 單支鏈驅動的運動分析

2.1 利用旋量互易積求解動平臺角速度

在并聯機構動平臺處于某個位姿時,固定2個支鏈桿長不變,分析第3個支鏈以及動平臺的運動特點,如圖2所示.

圖2 并聯機構單支鏈運動分析

支鏈對動平臺的作用力為 Fi(i=1,2,3),對動平臺中心取矩為Ri×Fi,則支鏈對動平臺的力矢為(Fi,Ri× Fi),改寫為 fi(li,Ri× li),其中 fi表示支鏈力數值,li表示支鏈方向向量.動平臺轉動角速度為ω,由于中間支撐立柱的約束,不能移動,因此動平臺的運動螺旋可表示為 =(ω,0).

支鏈1和支鏈2桿長固定,其支鏈力矢只對動平臺產生約束作用,對動平臺運動螺旋做功為零,因此支鏈1和2力矢與動平臺運動螺旋互易積為零,即

展開為

支鏈力不為0,將上式化簡為

該齊次線性方程組只有2個方程,求解動平臺角速度向量ω會有無窮多解,取其模長為1的基礎解ω0作為動平臺角速度方向向量.

接下來可以求出球鉸A3的速度方向向量

將vA3向支鏈3投影,得到沿支鏈軸向驅動速度:

該投影值v3的物理含義為:動平臺的速度矢量模長為1時,支鏈3需要的驅動速度值.當支鏈3軸向速度v3≠0時,支鏈3可以伸縮運動;如果v3=0,則球鉸速度vA3垂直于支鏈l3,支鏈3不能進行伸縮運動,即支鏈3受到結構約束無法驅動.

2.2 計算實例

將上述分析結果應用于3UPS-S并聯機構,動平臺的工作空間用ZXZ歐拉角描述,具體為進動角 ψ =0~360°,章動角 θ=0~54°,自旋角 φ =-ψ,反解計算出3個支鏈的行程:

各支鏈的零位姿初始桿長值分別為

使支鏈1和2保持零位姿桿長值,支鏈3桿長為

其中ΔL表示支鏈3桿長變化量,其取值范圍為-86~86 mm,即動平臺實現工作空間時支鏈的全行程.進行支鏈3軸向速度計算的流程圖如圖3所示.

圖3 計算流程圖

從圖4的曲線可知,當支鏈3桿長變化量為-28 mm時,支鏈3的軸向驅動速度v3=0,此時支鏈3不能再進行驅動,因此支鏈3可驅動的桿長變量范圍為-28~86 mm.

圖4 支鏈3球鉸速度方向向量沿支鏈軸向分量

2.3 單支鏈驅動特點

固定3UPS-S并聯轉臺的2個支鏈,只對第3個支鏈進行驅動時,由于結構限制,其驅動范圍具有邊界,小于整個運動行程,單支鏈驅動桿長不能任意取值.

3 單支鏈驅動邊界時的奇異分析

3.1 單支鏈驅動奇異與位姿奇異的關系

并聯轉臺進行單支鏈驅動到達邊界時,機構不能正常運動,將這種現象稱為支鏈驅動奇異.為了分析并聯機構發生驅動奇異時的約束情況,以圖5所示的單支鏈運動機構進行說明.

圖5 單支鏈運動機構

圖5的單支鏈運動機構中,連桿在驅動支鏈的伸縮桿作用下繞立柱固定點轉動.當連桿旋轉到與驅動支鏈共線時,驅動支鏈不能再伸長,桿長到達邊界.此時支鏈的驅動力與立柱約束力共線,發生線性相關,支鏈不能再驅動.

同理,當并聯轉臺的單支鏈運動到達邊界時,該支鏈受到結構約束而不能再驅動,說明此時并聯機構已具有沿第3支鏈方向的約束,第3支鏈與其他2個支鏈的約束產生線性相關.

并聯轉臺的3個支鏈發生線性相關后,必然有1個支鏈的約束不起作用,系統的有效約束只剩下2個自由度,而動平臺具有3個運動自由度,并聯轉臺處于欠約束的狀態下,整個機構位于奇異位姿.

因此可以判定并聯機構單支鏈驅動到達邊界時,并聯機構發生位姿奇異,即單支鏈驅動奇異就是位姿奇異.

3.2 并聯機構輸入空間邊界定義

在單支鏈驅動到達邊界時,并聯機構發生位姿奇異,其雅可比矩陣降秩,3個支鏈線性相關.對并聯機構此時的速度關系進行分析.

式(7)中的系數矩陣即為雅可比矩陣,記為J,由式(7)可得

其中Ji表示雅可比矩陣的第i行.在奇異位姿處,雅可比矩陣的各行線性相關,因此有

其中k1和k2表示常系數.將式(9)代入式(8)可得

化簡為即支鏈3的驅動速度與支鏈1和2的驅動速度相關.此時并聯機構各支鏈的速度不能獨立取值,各支鏈到達了位置空間邊界.

從以上分析可以定義并聯機構的輸入空間邊界:當并聯機構發生位姿奇異時,各支鏈線性相關,支鏈驅動速度也線性相關,有一個支鏈的速度不能獨立輸入,從而使得輸入向量降維,在該點處支鏈輸入空間到達邊界.

因此,當并聯機構到達輸入空間邊界時,單支鏈發生驅動奇異,引起了各支鏈線性相關,并聯機構處于奇異位姿.

4 單支鏈歸零策略

3UPS-S并聯轉臺進行支鏈歸零時,應使并聯機構盡量避開奇異位姿,遠離輸入空間邊界.根據文獻[11]研究,在靠近工作空間零位姿處,并聯機構不容易發生奇異.因此通過單支鏈調整,使動平臺接近工作空間零位姿,來達到支鏈歸零的目的.

在任意位姿下,3UPS-S并聯轉臺3個支鏈的最長桿與最短桿差值越大,動平臺的位姿角就越大.因此可以先將3個支鏈中的最長桿縮短,再將最短桿伸長,使3個支鏈桿長接近,這樣就可以遠離奇異位姿和支鏈桿長邊界.

在進行支鏈桿長調整時,不能一次對某個支鏈進行大范圍調整,而應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則,每次對最長桿和最短桿調整較小的長度,分多次完成調整,才能避免單支鏈驅動到達輸入邊界.

這種單支鏈歸零策略在實際應用于3UPS-S并聯轉臺后,可以取得較好的位姿調整效果,能夠使并聯轉臺各支鏈順利回到零位置.

5 結論

1)并聯機構進行單支鏈驅動具有邊界,桿長不能任意取值;

2)并聯機構的輸入空間驅動奇異就是工作空間位姿奇異,此時并聯機構到達輸入空間邊界;

3)并聯機構單支鏈驅動歸零策略為:先將各支鏈中的最長桿縮短,再將最短桿伸長,并且分多次調整支鏈桿長,每次調整較小幅度.

References)

[1]Chanal H,Duc E,Ray P,et al.A new approach of the geometrical calibration of parallel kinematics machines tools based on the machining of a dedicated par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ing,2007,47(7/8):1151-1163

[2]Daniel K,Philippe W,Damien C.Kinematic analysis of a serialparallel machine tool:the VERNE machine[J].Mechanism and Machine Tool,2009,44(2):487 -498

[3]魏敏和,韓先國,張軍.3-UPS/S并聯轉臺球鉸鏈的優化研究[J].航天制造技術,2011(3):19 -23 Wei Minhe,Han Xianguo,Zhang Jun.Optimization research of spherical joints in 3-UPS/S parallel rotational table[J].Aerospac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1(3):19 - 23(in Chinese)

[4]熊濤.衛星自動對接技術研究[J].航空制造技術,2011(22):36-39 Xiong Tao.Automatic docking technology of satellite[J].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1(22):36 -39(in Chinese)

[5]曲艷麗,趙明揚,張崇峰.空間對接機構緩沖系統及其運動學建模[J].上海航天,2002(1):13-16 Qu Yanli,Zhao Mingyang,Zhang Chongfeng.Damping mechanism for space docking and its kinematics modeling[J].Aerospace Shanghai,2002(1):13 - 16(in Chinese)

[6]溫兆麟,陳新,敖銀輝,等.并聯機構應用的領域及其構型研究[J].機床與液壓,2005(5):6-9 Wen Zhaolin,Chen Xin,Ao Yinhui,et al.Application area and structure study of parallel mechanism[J].Machine Tool& Hydraulics,2005(5):6 -9(in Chinese)

[7]Cha S H,Lasky T A,Velinsky S A.Determination of the kinematically redundant active prismatic joint variable ranges of a planar parallel mechanism for singularity-free trajectories[J].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2009,44(5):1032 -1044

[8]曹永剛,張玉茹.6-RSS型并聯機構奇異性分析[J].機械工程學報,2008,44(6):79 -87 Cao Yonggang,Zhang Yuru.Singularity analysis for 6-RSS parallel mechanism[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08,44(6):79 -87(in Chinese)

[9]Sandipan B,Ashitava G.Analysis of configuration space singluarities of closed-loop mechanism and parallel manipulators[J].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2004(39):519 -544

[10]Fang Hairong,Fang Yuefa,Zhang Ketao.Reciprocal screw theory based singularity analysis of a novel 3-DOF parallel manipulator[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2,25(4):647-653

[11]韓先國,陳五一.利用位置正解分析并聯機構奇異分布規律[J].自然科學進展,2005,15(5):631 -635 Han Xianguo,Chen Wuyi.Analysis of the rule of singularity in parallel mechanism via the forward displacement solution[J].Proc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5,15(5):631 - 635(in Chinese)

猜你喜歡
支鏈位姿并聯
識別串、并聯電路的方法
含雙驅動五桿回路的弱耦合并聯機構型綜合
基于位置依賴的密集融合的6D位姿估計方法
船舶清理機器人定位基準位姿測量技術研究
優化ORB 特征的視覺SLAM
一種含閉環支鏈的新型并聯機構設計與分析
并聯型開關穩壓電源的常見故障與維修
基于單目視覺的工件位姿六自由度測量方法研究
柴油發電機并聯控制器的思考
分布式并聯逆變器解耦電流下垂控制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