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篇典型人物獲獎作品的背后探尋——《網絡質疑后的真相求證》采寫過程解析

2014-12-21 09:33文/徐
中國記者 2014年1期
關鍵詞:典型人物事跡牧區

□ 文/徐 杰

(作者是新疆人民廣播電臺主任記者)

編 輯 吳長偉 mailv@xinhuanet.com

2012年12月,中央電視臺推出“尋找最美鄉村醫生”大型公益活動。當央視播出了新疆伊犁特克斯縣包扎墩牧場哈薩克族鄉村醫生居馬泰的事跡以后,引起了媒體和網友們的強烈關注。

一、傳統媒體更應該關注新媒體受眾的反應

這篇報道受關注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正面的,大家被居馬泰行醫的事跡深深感動。另一方面則是負面的,特別是網民對這篇報道提出質疑,認為交通只能靠騎馬是謊言,還有網友質疑央視搞假報道,新疆推假典型。

網民提出的質疑很快開始發酵,在各大論壇和微博上不斷地擴散。針對網民的質疑,特克斯縣委宣傳部專門找到國土資源部門,甚至請人畫出了通往包扎墩牧區的地圖貼到網上,并請騎馬進山的縣委書記在網上發聲,結果網民對此并不買賬,而且影響力十分微弱。新疆宣傳部門和中央電視臺對于網上的輿論也很重視,同時也感覺到壓力,一個典型沒有樹立起來是一方面,如果因為樹立典型而被疑造假的話,負面影響會更大。

此時,全國新聞界的“走轉改”活動正在進行,新疆電臺黨委得知居馬泰事跡引起網絡質疑的情況以后,馬上做出決定,委派原黨委書記、高級記者史林杰帶領骨干記者與伊犁臺聯手,深入一線進行采訪。如果居馬泰的事跡沒有虛假成分,則進行大力報道。如果居馬泰的事跡有虛假的情況,則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新疆黨委宣傳部原常務副部長呂煥斌得知新疆電臺要派記者深入到包扎墩牧區采訪的消息以后,非常重視,并委托史林杰,除了做好廣播的錄音采訪報道以外,還要多發微博,報道真相,積極回應網民的關切。

二、這是一篇冒著生命危險走基層、用腳步丈量出來的新聞精品

得到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電臺的明確指示以后,記者第二天就出發了。然而天公不作美,這一天是12月22日冬至,正好趕上了北疆地區的強降雪降溫天氣,降雪量達到了二十多公分,北疆最低的溫度降到零下37.5攝氏度。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黨委宣傳部對于我們冒著大雪嚴寒趕到伊犁采訪非常意外,伊犁州外宣辦主任孫艷好心勸阻,從烏魯木齊到伊犁的路不好走,從伊犁到特克斯,再從特克斯縣到包扎墩的路就更不好走了。在這樣下暴雪的情況下,別說記者了,就是當地的工作人員也很難進入牧區??紤]到安全,還是先不要進山采訪了。

記者們的態度很堅決,最美鄉村醫生馬上就要評選了,如果不弄清真實的情況,心里實在沒有底氣。進山之前,史林杰就開始在微博上發布微博,向廣大網友介紹,尋找居馬泰的采訪正式開始了,記者會不斷地用微博向大家介紹進展情況。這時候網民們也很好奇:居馬泰的事跡究竟是真還是假?廣大網友充滿著深深的期待。

雖然在出發前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是通往包扎墩牧區道路的艱險程度還是遠遠超過了想象。進山坐的是一輛四驅皮卡車,剛一進山,發現柏油馬路消失了,通往牧區的土路非常狹窄,而且被厚厚的白雪嚴嚴實實地覆蓋住了。有經驗的司機都知道,在這樣的路上行駛容不得一點閃失,在土路便道的旁邊就是深深的懸崖。遇到雪厚的地方,越野車一次次被陷了進去,所有坐車的人都不得不下來鏟雪、合力推車,一步一步地艱難前行。路邊的懸崖深處掉下去的挖掘機到現在也沒有打撈上來,看得大家心驚肉跳。90多公里的道路走了近4個小時,這些難忘的經歷我們都精心做了錄音。

更沒想到的是,當快到路的盡頭時,發現道路的寬度已經不能行車了。如果不走,居馬泰肯定見不上了,這一趟算是白跑了。于是記者決定徒步前進。當小心翼翼地走了一公里多時,碰巧遇到了進山炸石開路因雪大而被困住的施工隊。他們苦笑著告訴記者,前面哪有通車的路啊。網友們關心的第一個問題,從特克斯縣到包扎墩牧區是不是通路,得到了鐵一般的印證,肯定是不通公路的。再往里走,就是一條僅能夠容納一匹馬的羊腸小道了。居馬泰進出這里,只有騎馬,別無選擇。我們這才深深體驗到不深入現場就不能求得真相的真諦。

三、只有不斷創新報道手法,才能贏得受眾認可

隨著采訪的不斷深入,聽到的關于居馬泰20年間為大山里牧民治病救人的故事也就越多。怎樣才能夠在一堆瑣碎的素材中,尋找到最吸引人的那一部分,讓人愿意聽呢?那就是不斷地捕捉和挖掘細節,創新典型人物的報道手法。

廣播媒體報道典型人物有著表現形式和手段上的局限性。廣播人物報道不能像文字報道那樣留給受眾更多的想象空間,更不能像電視那樣用感人的細節直觀地呈現,在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所有敘述必須要有錄音音響來支撐,這對廣播記者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

居馬泰在牧區行醫是不是危險呢?居馬泰回憶起兩次摔死馬的經歷,他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講得繪聲繪色,而我們越聽越感動。馬都摔死兩匹了,而他卻并不當回事,記者把這樣的事實像講故事一樣告訴聽眾,讓人產生了很強的震撼。

介紹過去經歷的時候,注重對“最”的挖掘。比如說,居馬泰去給最遠的病號看病要花多長時間?最難走的夜路需要注意些什么等等。其中有一年,為了給一位老病號看病,居馬泰要冒著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溫走10個小時的山路。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跟著居馬泰走了一段,在懸崖峭壁邊上的羊腸小道騎馬,隨時可能會遇到意外的情況。包扎墩山上的泉水多,一到冬天泉水流下來結冰后形成光滑的冰坡,上邊被薄雪覆蓋,稍有不慎,就會滑落山崖,所以有經驗的馬都小心翼翼,不敢前行。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居馬泰都要拿出準備好的榔頭,費很大勁把冰砸掉了才能牽著馬過去。只有通過大量細節的描述,才能夠讓聽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在包扎墩牧區行醫的困難程度有多大。

按照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寫典型人物的平常心、平常事,在平凡中彰顯偉大。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很強烈的感受,那就是牧民們對居馬泰有著非常深的真情實感,因為在包扎墩牧區不管是老人還是孩子,大家都把居馬泰當做最親近的人。牧民們用他們最樸實的話語表達著對居馬泰的熱愛。我們對這些令人感動的細節也進行了錄音。

如果說豐富的素材有了,只是把這些感人的素材進行簡單的堆砌的話,依然走不出傳統老舊的套路,那么,如何既能準確表現,又能推陳出新,寫出一個血肉豐滿,感人至深的居馬泰呢?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多元化,人們對典型人物報道的認識和要求也在逐漸發生變化,典型人物報道與受眾的需求尚有距離,不少典型報道甚至引起了受眾的抵觸心理。如何讓典型報道也與時俱進,讓受眾對典型人物心悅誠服,使宣傳的精神深入人心,是新聞工作者所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在關注的同時,也要進行深刻的思考,革除弊病。隨著幾位主創人員不斷思考討論,一個全新的報道輪廓慢慢地清晰起來,那就是本次連續報道的布局:質疑——求證——感動。在回到縣城以后,這組連續報道的小標題都已經醞釀成型,第一篇《居馬泰事跡播出后引發的網絡質疑》、第二篇《風雪嚴寒中的艱辛求證》、第三篇《大山深處牧民的感動》。由于采訪扎實深入,我們取得了豐富的錄音素材和故事內容,清新自然地給大家講述一個平凡的哈薩克族鄉村醫生的故事。

四、新形勢下,傳統媒體應格外重視與新媒體的融合

作為傳統媒體的從業者,記者也是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的忠實用戶,深深地感受到了新媒體方便、快捷、互動性強的特點。同時,我們也不妄自菲薄,清醒地看到傳統媒體也有著新媒體不可替代的優勢,那就是公信力基礎依然存在,特別是隨著“走轉改”活動的不斷深入,公信力也在不斷地提升。這是一個信息時代,在各種訊息撲面而來讓人眼花繚亂的時候,傳統媒體依托其固有的深刻性、準確性,其歷史積淀的用戶誠信度,在短時間內,是新媒體無法超越的。

新舊媒體應該各展所長,避其所短,互相借鑒。在關于居馬泰典型事跡的報道中,記者的線索是從新媒體中獲得的,在采訪出發前,我們發微博、在網站上預告。采訪過程中,也不斷地拍圖片、發微博。采訪結束以后,繼續通過微博發送大量圖文,真實準確地向廣大網友介紹記者身臨其境,親身感受、目睹到的真實情況等。由于是傳統媒體記者、新疆新浪實名大V發布的信息,在網絡媒體上的可信度大大提高,也更能引起網民們的關注。大家對于求證過程也非常感興趣,記者連續發布的大量關于居馬泰堅持在深山救死扶傷的圖文微博,果然得到了全國網友的熱烈反應。

媒體的融合與發展,既是挑戰,也讓記者看到了傳統媒體發展的良好機遇。這既需要以變求新的思維,更需要堅守陣地,深入一線,獲得更多的真情實感,確保新聞作品質量。

《網絡質疑后的真相求證》就是一篇努力嘗試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結合的報道。如果沒有“走基層”,冒著暴風雪行程近兩千多公里艱辛采訪的精神;如果沒有“轉作風”,對典型人物創新的報道思路;如果沒有“改文風”,通過扎實的采訪,運用樸實的語言,就很難產生這篇獲獎作品。通過此次獲獎,記者深刻地感到,新聞精品一定是要通過“走轉改”得來的。

猜你喜歡
典型人物事跡牧區
新時代新聞媒體如何做好典型人物報道
試析藏北牧區的“鹽語”民俗①
人物與事跡
做好典型人物報道的若干思考
藏北牧區圈窩飼草種植及應用前景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跡探討
元曲家李好古、白無咎事跡新考
探索典型人物報道的融媒體采編創新手法
高寒陰濕牧區羊痘病防治
高寒牧區羔羊短期育肥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