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市報如何放大典型人物影響力——以《泰州晚報》“最美教師”系列報道為例

2014-12-21 09:33文/張
中國記者 2014年1期
關鍵詞:典型人物系列報道宣傳報道

□ 文/張 培

(作者是江蘇省《泰州晚報》關注新聞部主任)

編 輯 吳長偉 mailv@xinhuanet.com

2013年5月,江蘇泰州市實驗學校教師楊向明為救落水兒童犧牲。經《泰州晚報》等媒體宣傳報道,楊向明的事跡在全省和全國迅速引起廣泛關注,被譽為“泰州最美教師”。

這樣一個平民英雄,是如何經由地方媒體的發現、發掘、宣傳、推動,最終走向全國,成為一個重大典型的呢?筆者作為《泰州晚報》“最美教師”系列報道的直接組織策劃者,有三點體會。

大處著眼,小處著筆——尋找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

新聞傳播規律顯示,新聞價值的普適程度越高,受眾關注度越高,關注面也越廣。對于報道典型人物而言,要想最大程度影響受眾,就必須充分發掘人物的精神品質,突顯其價值的普適性。

勇救落水兒童壯烈犧牲的楊向明老師,無疑具備這樣的報道價值。人們對教師普遍心存敬意。但當前,諸如教師有償家教、性侵未成年學生、虐待孩子等負面新聞頻頻見諸媒體,令教師群體形象受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楊向明老師的舍生取義,正是重塑教師形象的契機。

基于這樣的判斷,當5月1日事發第一時間,《泰州晚報》率先推出題為《泰州“最美教師”勇救落水男孩》的報道,并在封面做了頭條導讀,引發廣大市民對楊向明老師生命安危的持續關注。

長期以來,國內不少媒體報道的典型人物,給讀者造成“假大空”的感覺,究其原因,除了人物本身選取方面的原因外,媒體報道手法上也存在問題。如何增強典型人物可信度,擴大認同感?就需要記者在采訪報道中,善于從小處著筆。

一是探究成因。要交代清楚典型人物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在“最美教師”的系列報道中,我們推出了《“最美教師”出身于教師世家》《“最美教師”最后的時光》等深度報道,通過對家人、老師、同學、同事、朋友、學生、鄉鄰等多個層面人物的深入采訪,全面展示了楊向明老師的成長歷程,解釋了楊向明老師能在關鍵時刻奮不顧身、舍己救人的壯舉,偶然背后的必然性。

二是多抓細節。通過大量生動豐富的細節,讓典型人物立起來,可親、可敬、可學。如,楊老師的辦公抽屜里有一個小本子,里面記著每一個學生的生日,每逢學生生日,他總會送一些小禮物。

當年學校辦公條件差,沒有取暖設備,冬天休息室特別冷。楊老師就自己買了一個發熱墊,放在休息室的桌子上,讓休息的老師焐手。

鄉親有困難,他總是無私幫扶。老家鄰居朱國章和孫子生活在一起,家境困難。楊向明知道后,每學期都會送來500元,一直資助孩子到大專畢業。

正是這些大量的細節,讓報道厚實起來,也讓楊向明的形象更加豐滿。

三是報道手法多樣化。要通過多種報道形式,立體呈現典型人物,強化典型人物對受眾的印象。在“泰州最美教師”系列報道中,消息、通訊、人物特寫、圖片新聞、言論等多種新聞手法,均不拘一格得到充分運用,配以豐富的版面語言,形成良好的傳播效果。

巧借外力,形成合力——讓地方媒體在更高平臺發聲

作為地市報,由于傳播范圍有限,其新聞報道通常難以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引起較大反響。如何彌補這一劣勢,讓地市報關注的典型人物走得更遠?巧借外力,加強聯動,不失為一條捷徑。

一是善于與網絡互動。當今社會已是互聯網的時代。傳統媒體尤其需要重視與互聯網的互動,通過設置議題,放大傳統媒體在互聯網上的聲音。在“泰州最美教師”報道中,《泰州晚報》及時將采寫的報道轉給本地知名網站以及江蘇文明網、人民網等省級、國家級網站,同時,及時將網友有關楊向明的熱評、悼念、追思等情況,整理后刊發到晚報上,形成良性互動。

二是推動地方政府發聲。官方的認可和推動,更容易讓典型人物在公眾當中形成廣泛關注。與泰州信訪局長張云泉、好法官陳燕萍等全國重大典型人物不同,“泰州最美教師”楊向明,是《泰州晚報》等媒體自下而上推出來的平民英雄。我們積極與教育部門和宣傳部門聯動,推動其介入、發聲。隨著報道的深入,泰州市主要領導看望、批示,號召學習,楊向明事跡的影響力加速擴大。后來,楊向明被江蘇省政府批準為革命烈士,并被追授為“江蘇省見義勇為英雄”,同時當選為“江蘇好人”“中國好人”。這些榮譽,與當地政府的大力推動密不可分。

三是吸引省級、國家級媒體參與。地市報嫁接這些媒體,無疑會延伸手臂,放大音量。長期以來,《新華日報》《揚子晚報》《現代快報》等省級媒體在泰州設有記者站,《泰州晚報》與其均有良好的互動合作關系。在“泰州最美教師”報道過程中,我們沒有一味去搶獨家新聞,而是著眼大局,通過合作謀求共贏?!短┲萃韴蟆凡蓪懙挠嘘P楊向明的重要稿件,及時轉給這些媒體記者參考。一些重要采訪節點,我們主動邀請省級媒體記者共同采訪。這些媒體的報道,無疑在更高平臺上,放大了“最美教師”的影響力。后期,央視、《中國教育報》《光明日報》、人民網等中央媒體也被吸引,參與報道“泰州最美教師”,讓楊向明的先進事跡走向全國。

把握節奏,持續關注——不斷賦予典型人物長久生命力

對于典型人物的宣傳,不能指望一兩篇報道或者短時間的密集宣傳,就能做出影響力。要把握好宣傳的節奏,兼顧到宣傳的可持續性。

“泰州最美教師”宣傳報道的成功,正得益于提前謀劃,著眼長遠,通盤考量。

一是把握好宣傳報道節奏。重點是把握好三個度:密度,深度,廣度。

2013年5月1日下午,楊向明老師勇救落水兒童,生命垂危?!短┲萃韴蟆仿氏葓蟮来耸?,并迅速制定宣傳報道方案,推出了泰州“最美教師”系列報道。從5月1日事發,到楊向明老師去世,《泰州晚報》前后持續報道了一個多月。報道內容主要分三條線:一條線是報道楊老師的救人、治療、去世、各界探望、悼念、追授各類榮譽等動態;第二條線深入探尋楊向明老師的成長軌跡,揭示出其義舉的成因;第三條線是楊向明老師逝世后,其大愛精神的傳承延續。

第一線突出的是密度?!短┲萃韴蟆访刻於纪瞥稣鎴蟮?,引起社會各界對重癥監護室里楊向明老師安危的關注。第二條線突出的是深度。讓受眾走近這位平民英雄,感受他的正能量。第三條線突出的是廣度。由最美教師楊向明這一個點,擴展到這個最美教師對整個社會產生的積極影響。

把握宣傳報道節奏,也要注意整體報道的輕重緩急,即,有所報,有所不報;有先報,有后報;有“小”報,有“大”報。

以“最美教師”系列報道為例。楊向明住院以及離世,對其家人的影響可想而知。不少市民非常關心楊向明家人的情況。我們及時報道了楊向明家人堅強面對磨難的情況,但惟獨沒有去打擾楊向明的女兒。因為彼時,她正處于高三備考階段。不采訪她,體現了新聞媒體的人性關懷。直到高考結束,她取得不錯成績后,我們才采訪她。

在楊向明和落水兒童一起住院期間,落水兒童的父母也陷入深深的情感包袱中,一方面,他們非常牽掛孩子的安危,另一方面,也對因救自己孩子而生命垂危的楊向明產生深深歉疚。在楊向明住院期間,我們沒有采訪這對父母。不想加劇他們的痛苦。在楊向明和落水兒童去世后,我們以《“以后的路,我們一起走”》為題,報道了這兩個不幸家庭,相濡以沫、共同堅強面對以后路的情感經歷。

二是注意策劃的持續性。當前,一些典型人物,熱熱鬧鬧一陣子,其后便無下文,缺少較長時間的生命力。這主要是媒體對典型人物后續報道做得不夠。

在楊向明已經成為全國性典型人物后,我們依然在進行楊向明后續宣傳報道。比如,楊向明女兒報考南京師范大學小學教育專業,秉承父志等情況,我們都及時做了重點報道。當我們得知楊向明家人為弘揚楊向明的大愛精神,準備拿出烈士撫恤金,成立楊向明愛心基金的心愿后,我們立即將這條線作為下一階段的宣傳報道重點,持續報道基金會的成立過程,各界響應、自發捐款的感人故事,以及后期愛心基金征集資助對象等。這些都是對楊向明大愛精神的弘揚,讓正能量持久地傳遞下去。

猜你喜歡
典型人物系列報道宣傳報道
新時代新聞媒體如何做好典型人物報道
做好典型人物報道的若干思考
第三屆“三晉新農人”風采展示系列報道 蜂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發
精準扶貧宣傳報道的創新路徑
探索典型人物報道的融媒體采編創新手法
把好節奏、踩準節拍,凝心聚力鑄自信——浙報集團迎接十九大宣傳報道中的探索
突發性消防新聞宣傳報道的相關思考
扎實推進關心下一代宣傳報道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