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嫦娥三號”報道看科技新聞“軟著陸”

2014-12-21 09:33張曉祺
中國記者 2014年2期
關鍵詞:解放軍報玉兔嫦娥

□ 文/張曉祺

(作者是解放軍報社總裝備部分社社長)

編 輯 文 璐 wenlu@xinhuanet.com

2013年冬季,在中國夢的宏偉敘事里,“嫦娥”落月無疑是最激動人心的一個章節。

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到北京航天飛控中心,筆者全程參與了這場報道戰役,追隨報道“嫦娥”的日子里,激情和驚喜不斷在心中蕩漾,思考和感悟也不斷在心中沉淀。

找準“關節點”——讓“硬新聞”落地有痕

早在任務實施前兩個月,《解放軍報》記者就與探月工程五大系統有關單位取得聯系,詳細了解任務流程,準確把握新聞亮點,提前進入報道狀態,為集中“爆發”做足“功課”。

任務可以復雜,觀點必須簡單;技術可以復雜,表述必須簡單。在重大科技新聞中,這一點至關重要,它決定著稿件能否出新出彩,決定著報道會有多大影響力。

報道開始后,電視網絡手機直播無處不在,“新聞快餐”大行其道,我們精選“食材”用心“煲湯”,努力提煉新聞濃度,力求讓每一條“硬新聞”落地有痕。

今天的受眾,既期待求新,又渴望求深?!督夥跑妶蟆愤m時推出“今天,我們為什么要探月”“虹灣:中國探月第一站”等專題策劃,在結構布局、切入角度、渲染基調等方面精雕細刻,既解答了受眾關注熱點,又拓展豐富了報道外延。

人,始終是新聞的核心,重大科技新聞也不例外。脫離了人的新聞,即使有完整的骨架,也缺乏生機與活力。

每一次航天任務,都凝聚著成千上萬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他們是航天壯舉的幕后英雄,也是科技新聞中不可或缺的“主角”。在嫦娥三號發射升空后,我們及時采寫了《托舉“嫦娥”的“嫦娥”》《他們托舉“嫦娥”飛天》等報道,讓紙媒傳遞的信息更立體、更豐滿。

開頭和結尾,對于科技新聞是至關重要的“關節點”?!督夥跑妶蟆废ⅰ坝裢锰栐虑蜍嚈C械臂投放測試成功”導語這樣寫道:“回望地球,‘玉兔’今晨向故鄉揮了揮手?!辨隙鹑柍晒Πl射目擊記的結尾這樣寫道:“月亮,離我們很遠;我們,已離月亮很近……”

表述“視覺化”——以細節讓“硬新聞”有血有肉

從“嫦娥”到“北斗”,從“天宮”到“神舟”,近幾年筆者參加過數十次航天發射報道,每一次發射幾乎相近。如何寫出新意?

苦苦思索之后,筆者把目光鎖定到最后一個告別“嫦娥”的人身上。文章這樣開頭——

“箭已上弦!

作為最后一個妝扮‘嫦娥三姑娘’的地球人,操作手陳向東留下深情一瞥,轉身撤離發射塔架。

這一刻,距離中華民族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壯美騰飛,還有15分鐘。

這一刻,肩負中國航天器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使命的嫦娥三號,即將踏上38萬公里的奔月征程?!?/p>

善用細節,讓文字有情感、有溫度,是提升科技新聞親和力的關鍵。運用文學中的“穿越”手法,使文章呈現今昔對比、情景交融的意境,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嫦娥三號成功落月后,新華社播發的特寫這樣開頭——

“38萬公里有多遠?它一頭是地,另一頭是月。一頭是夢想,另一頭是現實。

38萬公里有多遠?它一頭是古,另一頭是今。一頭是嫦娥,另一頭是故鄉。

連接地與月,這一天,中國走過了古與今。這一夢,華夏兒女守望了一千年?!?/p>

“嫦娥”“玉兔”互拍成功之際,《解放軍報》刊登的特寫《五星紅旗閃耀月球之上》這樣寫道——

“公元1076年那個明月高懸的秋夜,當宋代大詩人蘇軾把酒問青天時,是否會想到,937年后的這個夜晚,中華民族把登月夢想變成了現實?!?/p>

時間的穿越,地域的穿越,展示了稿件跌宕起伏的行文節奏和思想力度。

當好“翻譯家”——捕捉意象,讓“硬新聞”可觸可感

采寫科技新聞是一門“翻譯的藝術”。記者要努力從技術細節和專業術語中跳出來,用通俗生動的語言,將生硬的 “天書”變得喜聞樂見,讓枯燥的科技語言不再生澀難懂。

比喻和擬人,是詮釋枯燥的最簡潔方法。這要求記者善于捕捉意象,讓抽象的科技概念找到可觸可感的載體。

嫦娥三號探月期間,《人民日報》推出“探月日記”專欄,署名“玉兔”,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刊登了“直飛廣寒宮”“地球牽著風箏線”“太空剎車一次成功”“激動緊張的著陸前夜”“看,我們在月球上留影”等系列報道,形象描述了“嫦娥”“玉兔”的探月歷程,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引領讀者在輕松愉悅中探尋科技奧妙。

《解放軍報》的《玉兔月球車MADE IN CHINA》一文,也大量使用了擬人修辭手法。文章這樣描述“玉兔”——

相貌:身披“黃金甲”、腳踩“風火輪”、肩插“太陽翼”、腹中“秘器”多;作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覺14天;體質:體重錙銖必較,全部中國制造;本領: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能爬坡,會越障……

寫好科技新聞,表現手法要力求靈活多樣,既可借鑒文學作品中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也可運用倒敘、插敘、懸念、伏筆等。當然,把科技新聞寫活寫美的同時,絕不能為了單純追求意象而忽略了真實性和準確性。

追求創新任重道遠,打造精品永無止境。增強科技新聞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實現“硬新聞”的“軟著陸”是一個大課題,需要新聞工作者堅守執著信念,付出更多努力!

猜你喜歡
解放軍報玉兔嫦娥
給嫦娥一個舒適的家
武漢火神山醫院開展救治工作
《解放軍報》評論:堅決擁護黨中央的正確決定
策劃人語 軍號嘹亮——《解放軍報》創刊60周年專題
捍衛英雄,捍衛我們的現在與未來
水調歌頭·玉兔巡宮
贊“嫦娥”
玉兔賣萌
嫦娥三號奔月的三大難關
“玉兔”月球之旅遐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