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農節目如何讓城里人也喜愛——新時期對農節目延伸服務初探

2014-12-21 09:33文/陳
中國記者 2014年2期
關鍵詞:欄目組城市居民市民

□ 文/陳 勇

編 輯 吳長偉 mailv@xinhuanet.com

為什么要延伸對農節目的收聽對象

1.農民身份多重性的需要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今天的農村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村,農民也不是僅僅在田間地頭種植、池塘河邊養殖的農民,農村居民身兼職業之多、掌握技能之廣早已讓他們成為活躍在各行各業、能游走在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勞動者和經營者。以蕭山區寧圍鎮為例,“三棲農民”占全鎮總人口的75%,所謂“三棲農民”是白天在公司上班,干的是工人的活,早晚在田間地頭勞動,干的是純農民的活,休息天和節假日把農副產品拿到市場上去銷售,干的又是商人活。職業的延伸、生活模式的城市化,也會帶來生活習慣、文化需求、感情體驗的變化,他們有時會以純農民的需要在節目中獲得實用知識,有時又會以城里人的眼光來審視節目,尋找他們需要的城市元素。在2012年欄目組的一次問卷調查中,喜歡越劇、紹劇等傳統戲劇的農民占調查總人數的30%,比6年前的65%有大幅度的下降,而喜歡時尚音樂的人數則從六年前的20%上升到60%。因而適時調整對農節目的“烹制”口味,滿足有多重身份農民的多元化需求是一種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的明智選擇。

2.農村住戶非農化的需要

當前新農村建設向縱深發展,“美麗鄉村”運動如火如荼,農村社會出現了一個值得大家關注的現象:這就是居住在農村的城里人已成為一些山青水秀農村的一道風景。田園環境、新鮮空氣等城市居民無法擁有的獨特條件,早已讓一些城市居民羨慕不已,而交通道路、信息通訊以及水、電、氣等設施的城鄉連通,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到鄉村作永久或短期居住,據記者最近對蕭山南片50個村的抽樣調查,發現85%的村都有不同人數的外來市民居住。這些外來客主要由以下人群組成:一是退休后回老家或投親靠友的職工,二是向往鄉村生活在農村租房或買房的白領,三是近幾年下鄉創業和就業的市民。這類人群要融入當地村民社會,一條途徑就是收聽對農節目,通過關注居住地的人和事,尋找作為一個特殊農民的感覺和自信。筆者認為: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農村土地改革政策的推行,城市人口回流農村的趨勢將會加速,而對農節目對此不能視而不見,需早早計議,有針對性地開發個性化服務。

3.農村資源最大化的需要

如今的農村社會已從過去的相對封閉過渡到開放,農村資源、農副產品社會化程度已越來越高。如一個農產品要打響品牌,一項農村資源要得到開發,需要有全社會的知曉度和關注度,因此,新時期農村與城市的對接,農民與城市居民的對接,農產品與商場的對接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在這一常態下,既要眼睛向下服務“三農”,又要目光向外迎合城市居民的喜好,從而讓農村資源在全民的關注下得到最大化。而這樣的最大化少不了城市居民的參與,離不開城市的推動、城市的催化。而作為旨在服務“三農”的節目理應穿針引線、牽線搭橋,在更大范圍里聚焦城市和農村的目光。如“農村大世界”專門為城市居民開設了一檔題為“直供蔬菜到你家”的小欄目,把前一天要直供居民小區的農產品來一個展示,讓城市居民心里有數,提前訂菜。據調查,這檔節目的開播,加快了蕭山區農居蔬菜直供的進程和覆蓋面,節目在服務城市菜籃子的同時,也為農民的產品出路作出了貢獻。所以對農節目兼顧城市居民的需求不是偏離“三農”方向,而是在更寬更新的領域里服務“三農”。

怎么樣延伸對農節目的收聽對象

1.多欄目構架,讓市民各取所需

以往對農節目多在農事信息、農技推廣或田間話題上下功夫,這些離市民較遠,那么如何把他們帶進廣闊的農村大世界,近年來“農村大世界”欄目組首先從節目構架上進行調整,在原來純“三農”小欄目的基礎上又增設了市民感興趣的“鄉村新發現”“綠色食品包打聽”“來的都是客”“直供蔬菜到你家”“美麗鄉村游”等小欄目,這些欄目兼顧城市群體,有的以市民視角、市民口吻向聽眾呈現一幅廣闊的農村畫面,吸引城市居民發現農村,愛上農村。如“鄉村新發現”是一個農民和城市居民都喜愛的欄目,2012年以來推出了50多件“三農”新事,有介紹義橋鎮市民唱主角的現實版開心農場,有追蹤寧圍鎮苗木專業戶家城里保姆的今昔生活,有專訪城里姑娘嫁給農村小伙后的甜蜜和苦惱,有報道農村從經濟致富到道德致富的追求。這些故事讓城市居民在驚喜之中不知不覺地走進農村?!熬G色食品包打聽”開設于2012年,以一位剛從農村淘寶回來的城市“馬大嫂”——“明明媽媽”的形象出現,幽默風趣的語言向市民推介綠色農副產品,這檔欄目讓“一村一品”快速走向城市,走進千家萬戶?!皝淼亩际强汀敝械霓r家女阿琴姐以各村的生態景點和農家樂為內容,為鄉村旅游和餐飲做起了免費的廣告,個性化的推介讓城市居民沉浸其中,欲罷不能。

2.多層面適應,讓市民喜聞樂見

所謂多層面適應,就是對農節目的服務層面既包括土生土長的農村原住民,又適應那些饒有興趣與他們近在咫尺的城里人,同時還要顧及在農村“樂活”的居住客、游走族,以及逐漸習慣城市生活但又難棄鄉愁的新興城市一族。對此,蕭山廣播電臺也在“農村大世界”中作了初步嘗試。如新聞連線是市民比較習慣的信息獲取形式,我們在各檔對農小欄目里會適時插入記者和通訊員的連線播報,內容有城里新近發生的趣聞,有農村剛剛出爐的故事,連線報道的及時性、鮮活度、親和力讓那些在村里的城市人又找到了久違的記憶,感覺城市離自己不遠,農村就在身邊,兩種不同文化此刻和諧地出現在他們收聽節目的體驗中?;邮浅鞘邪最I比較喜愛的一種參與事務的方式,欄目主持人往往會在節目尾聲作“最后的互動”,預留時間引導鼓勵收聽者拿起電話發表觀點,過一把參與癮,做一會兒發言人, 這種明顯打著城市人印記的形式逐漸也會感染當地農民,在不知不覺中也調整著自身的收聽習慣:原來對農節目可以這樣收聽??!

3.寬領域服務,讓市民參與其中

僅僅讓城市居民愛聽對農節目還不夠,必須讓他們參與其中,體驗農村,而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是吸引城市居民參與的最好載體。近年來,“農村大世界”欄目組通過獨立或與相關部門、機構合作的方式舉辦了各類走鄉村活動,讓市民走進新農村,感受農民的生產生活,從而開辟一條農村與城市互動互利的通道。如蕭山區進化鎮種桑專業戶的桑葚節就是由蕭山廣播電視臺獨立舉辦的,自2011年起,每年五月,當紫色的桑葚綴滿枝頭,欄目組記者都會帶領早早報名的城市居民分批采摘桑葚,讓本來爛在地里的桑葚成為農戶一筆不小的收入,有效解決了農產品的賣難問題。類似專門為城市居民服務的活動還有可自己上山采挖的春筍節,可現場采摘現場品嘗的楊梅節、葡萄節,既可垂釣又可撒網的“柯魚節”,這些小節日的主角是城市居民。當然,欄目組也多方借力通過活動為市民和農民提供服務,如與旅游部門合辦的“鄉村自駕游”,有區餐飲協會參與的“美味農家樂”,舉辦這些活動讓城市居民在開心快樂之余,也潛移默化地服務農村、貢獻農村,而詳細報道這些活動的小欄目也成為城市居民和農民各取所需、各有所悟的必聽節目。從這個意義上說為城市居民而辦的對農小欄目在服務城市居民的同時更服務了農民,在滿足了城市居民需求的同時也讓農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工農之間、城鄉之間在一個節目以及節目延伸的活動中得到了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融合。

總而言之,延伸對農節目的內涵,擴大對農節目的收聽收視群,是新時期一個值得探索和實踐的課題,辦一檔市民也愛聽愛參與的對農欄目,必將有效提升對農節目的活力和價值。

猜你喜歡
欄目組城市居民市民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對城市居民行為影響的效果
拯救大山里的水蜜桃
春暉社區《生活大參考》欄目組走進社區送美食
話劇的盛會·市民的節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城市居民低碳意識與行為調查分析——以烏魯木齊市為例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北京城市居民的娛樂生活(1949—1966)
關于修改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議案
“小喇叭”欄目組兒童廣播劇團概況簡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