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促進海峽兩岸合作共贏

2014-12-23 07:47福建省對外科技交流中心福建福州350003
創新科技 2014年21期
關鍵詞: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

連 希/福建省對外科技交流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產業集群是用來定義在某一特定領域中(通常以一個主導產業為主),大量產業聯系密切的企業以及相關支撐機構在空間的集聚,并形成強勁、持續競爭優勢的現象。福建省必須按照“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思路,通過科技資源對其他生產要素的集聚整合,建立創新的政策制度、協作機制、商業模式和組織網絡等,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和輻射帶動作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1 福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蓬勃發展

隨著國家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兩岸交流合作中發揮先行先試作用的各項政策措施出臺,福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面臨難得的跨越發展新機遇?!笆濉逼陂g,福建省著力進行“五區十園”的空間布局(“五區”指福州臺商投資區、平潭綜合實驗區、廈門臺商投資區、泉州臺商投資區、漳州臺商投資區;“十園”為晉江機械制造園區、古雷臺灣石化園區、福州青口汽車園區、福清洪寬工業園區、南靖精密機械園區、福安東園電機園區、莆田高新技術園區、龍巖機械產業園區、三明產業合作園區、武夷新區特色園區。)深度對接臺灣產業,打造長樂紡織、泉州紡織服裝、福州光電顯示、福州金屬深加工、湄洲灣石化、泉州體育用品、廈門計算及通信、廈門光電、漳州金屬深加工、漳州古雷石化等10個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基地)。其中,位于福州、廈門、泉州等地的臺商投資區將成為未來閩臺產業深度對接的核心地帶。福建已初步形成的大小產業集群約60個,總產值在4 000億元左右,約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54%。其中,工業總產值在100億元以上的有12個,工業總產值約為2 373億元;工業總產值在50~100億元的有13個,工業總產值約為966億元。

2012年,福建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 331.50億元、利潤總額854.23 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70%、7.8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 726.67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80%,比上年增加0.60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8.70%;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 528 家?!陡=ㄊ 笆濉笨萍及l展專項規劃》提出,到2015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 比重達15%;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3 000億元,占當年GDP的12%以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為1 5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占當年GDP的6%以上;高技術產品出口交貨值年均遞增18%以上,達到3 500億元。目前,廈門市、福州市和泉州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分別為3 464.06億元、2 533.49億元和1 937.00億元,占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比重分別為33.50%、24.50%和18.70%。4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福州市、廈門市、泉州市、莆田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 916.13 億元,占全省的比重為28.20%;增加值754.01億元,占全省的比重為27.70%。

平臺建設成效明顯,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啟動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實驗室相繼建成。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簡稱“6·18”)作為全省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的作用進一步凸顯,大大提高了福建省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科技服務水平。海峽兩岸以重大項目為牽引,加強交流與合作,壯大新興產業集群。目前正在加速向福建省轉移的臺灣產業有:新型平板顯示、半導體制造業、物聯網、集成電路等。另外,精致農業、綠色能源、生物科技、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成為新一輪閩臺產業對接的熱點。臺灣創業風險企業也在尋求投資新機會,并帶來現代管理與技術。一批臺商產業園、創業園啟動建設。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縱深推進,以及兩岸“三通”之后福建作為中轉站的獨特地理和區位優勢,福建省將繼續搭建對接平臺,吸引臺灣龍頭企業和產業鏈中上游企業來閩投資,引進研發機構,共建實驗室,促進兩岸共同開展新產品、新技術、新設計的研發、試驗等。

2 福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環境優勢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作為區域經濟發展載體的產業集群正以不同方式嵌入全球價值鏈,以全球視野研究產業集群的創新和升級,對戰勝國際金融危機和實現轉方式、調結構是一條極其重要并且十分有效的路徑。國家各部委對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非常重視。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大力推進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努力打造特色鮮明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海峽西岸高新技術產業帶,使之成為承接臺灣高新技術產業與技術轉移的載體。福建省《關于加快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若干意見(試行)》指出,按照“延伸兩翼、對接兩洲,拓展一線、兩岸三地,縱深推進、連片發展,擴大開放、服務全局”的發展態勢,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圍繞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化產業布局,培育發展一大批能積極參與國內競爭,對中心城市的建設、縣域經濟的發展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起帶動作用的地方性產業集群。福建省《關于加快產業集群產業基地建設推動工業跨越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在更高起點上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產業調整和振興確定的38 個重點產業集群、21 個成長型產業集群和基地,加快形成十大新增長區域產業支撐。福建省《“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暨高技術產業發展專項規劃》指出,以國家和省級高新技術園區、臺商投資區與創業園等為重點,依托產業化示范工程,支持各類產業園區加快資源整合和二次創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配套,在“十二五”期間,力爭突破具有重大支撐和引領作用的關鍵技術100項,實施技術水平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00 項,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引領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產品100項,擁有10個銷售收入過百億、100個銷售收入過20 億的高技術企業,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3 000億元、高技術產業增加值1 500 億元的產業增長目標。福建廈門火炬高新區光電顯示產業集群名列全國50個試點之中,是福建省唯一的試點,也是全國唯一的光電顯示產業集群試點。2011年,科技部組織實施了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在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展“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試點工作,以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為重要抓手,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福建省兩家產業集群——廈門海洋與生命科學產業集群和泉州微波通信產業集群被正式列入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培育)”,成為全國首批41家試點單位之一,每年獲得國家創新基金2 000 萬-3 000 萬元的資金支持,有望3年內發展成產值規模超1 100 億元的產業集群,并有3-5 家企業上市融資。

3 當前福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瓶頸

一是產業集群的規模和總量還較小,在發展水平上與周邊發達省市存在著明顯的差距,承接世界先進技術及產業轉移的基礎和能力仍較薄弱。二是多數的產業集群層次不高。許多地區的產業集群和企業群體主要還是加工型的企業集聚,產業集群中高新技術產品的比例較低,發展不平衡。三是產業集群專業化結構、綜合功能不完善,專業服務體系不健全,綜合實力弱。

4 福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的對策研究

福建省可繼續依托產業化示范工程,著力打造產業聚集帶,加快建立產業研究與開發中心、技術信息、服務中心、產品檢驗檢測中心等技術服務平臺,拓展提升“6·18”成果轉化服務功能。第一,強化集成創新。推動信息產業由外延型向內涵型轉變,由簡單地以加工組裝為主,向集研發、生產、服務、應用一體化轉化;大力促進重大疾病生物防治技術、新型疫苗、新型診斷試劑、化學創新藥物、現代中藥研發等生物與新醫藥產業發展壯大;加快培育新材料產業,推進共性基礎材料及特種材料的發展水平;著力提升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產業,支持產品配套、集成和產業鏈延伸;引導集群企業改造傳統工藝,加快新產品的研制開發步伐,推動具有競爭優勢的基礎裝備、基礎零部件技術的提升,促進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壯大;著力發展海洋高新技術新興產業。第二,創新政府管理機制。轉變政府職能,加快服務型政府的建設步伐。營造“親商、扶商、和商、富商”的投資環境,簡化手續、提高效率;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指導目錄,加強政府政策扶持和規劃引導,試行科技項目公開招標制,健全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制度;建立產業集群發展數據庫,制定融資擔保、土地規劃、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第三,拓展投資融資渠道。加大政府科技創新資金投入力度,為新興產業發展設立專項資金,通過貼息、補助和獎勵等方式扶持技術創新;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體制,擴大民營資本的投融資渠道,制定市場準入方法,大幅度拓寬投資領域;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新興產業企業及并購重組企業投融資的信貸支持。第四,發揮輻射帶動。充分發揮國家級、省級高新區的集聚作用,布局建設一批科技研發平臺和產業化基地;促進企業專業化分工機制的形成,發揮大型企業集聚經濟效應和乘數擴張效應,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推動官、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鼓勵優勢企業與高校、科研單位定向聯合培養管理人才與高級技工,培育引進創新人才。第五,加快民間行業組織建設。改革和發展行業協會、同業公會等民間組織,推動優勢行業、新興行業大力發展行業協會或同業公會,開展行業規劃、統計、調查、協調和公信證明等,發揮行業協會在國際反壟斷、反傾銷斗爭中的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只有不斷整合要素資源,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產業鏈長、關聯度大、帶動力強的新興產業,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強化技術創新,形成有深厚技術創新能力支撐的區域品牌,才能迅速營造地區產業競爭優勢,提升經濟總量,拉動就業,增強帶動海峽西岸經濟區持續發展的能力。

猜你喜歡
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
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國際化的推進策略
溫州城市“擁江發展”的戰略性和現實性思考
發展前景廣闊的淮安高新技術開發區
產業經濟學及新興產業群發展的思考探討
陜西經濟挺起“新支柱”——“數說陜西70年”之新興產業
高新技術在跨境并購中的價值評估
貴州省2019年高新技術企業增長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1.6%
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認識和思考
廣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